巧用保單融資盤活資金,上海政銀保聯合護航外貿企業「出海」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在金融扶助政策的支持下,上海的一些中小微外貿企業主正重拾信心。

一家從事機械設備及配件、儀器儀表出口的外貿企業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之前受疫情影響,公司資金周轉一度出現困難,但近期利用保單融資,公司成功從銀行貸到無抵押貸款200萬元,緩解了現金流壓力。

一位從事工業皮帶生產加工的企業主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他說,有了保單融資後,外貿企業找銀行貸款不再是難題,而且融資成本也更低了,企業出口更有保障。

企業主們所提到的保單融資,是指防疫期間上海多個部門聯合創設的「信保+銀行+擔保」的創新保單融資模式,以無抵押、純信用的銀保合作產品為抓手,盤活企業應收帳款,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便利。而這僅僅是上海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的其中一項金融創新。今年以來,為保外貿市場主體,上海強化金融支持,開拓各種渠道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相關數據已初步反映政策成果:截至6月末,上海市各類正常經營的市場主體數量較年初增加14萬家;就業人數為1016.2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0.6萬人;外貿企業貸款餘額4833億元,較年初增加448億元;上半年,全市進出口額雖然同比下降0.7%,但降幅比全國低2.5個百分點。

金融紓困外貿企業

對於外貿企業而言,融資向來是一大難題。「去銀行貸款,要麼要有固定資產擔保,要麼要有增值稅稅收,但外貿企業沒有增值稅,只有所得稅和印花稅,所以大多貸不到款,即使能貸到,金額也會很少。」 鷹柴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下稱「鷹柴貿易公司」)財務經理鄧宏告訴記者。

鷹柴貿易公司是一家從事機械設備及配件、儀器儀表出口的外貿企業,如農業機械設備以及所有機型所配套的零件、水冷柴油機、各類發電機組等。目前公司產品主要出口至寮國、柬埔寨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疫情期間,由於出口物流受到影響,公司應收帳款帳期拉長,這帶來的直觀影響便是公司資金流愈發緊張。鄧宏稱,儘管公司目前還未出現壞帳,但回款速度變慢了,以往可能是5萬、10萬的打款,現在基本上是一次1萬或2萬。與此同時,壓在他肩頭的還有原材料採購成本以及每個月15萬-20萬元左右的人工成本。

」200萬的保單融資貸款算是解了公司燃眉之急,而且利率相對較低,僅在4.5%左右,明顯低於其他融資工具成本。「鄧宏告訴記者,有了金融機構的支持,只要應收帳款不出現壞帳,公司今年利潤不會有明顯下滑。

所謂保單融資,是指企業持銀行等金融機構認可的境內外保險公司開具的保險保單,並將保單項下賠款權益轉讓給銀行,銀行則會按照保單項下的應收帳款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融資資金。

疫情期間,為加強對重點外貿企業的支持,上海市多個部門深化「信保+擔保+銀行」融資模式,通過支持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與銀行、市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加強保單融資合作,將保單融資覆蓋範圍從年出口5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擴大到3000萬美元(含)以下。

年出口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的鷹柴貿易公司即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公司此次貸款來自建設銀行。記者獲悉,前期建行方面就提供了首期100億元的人民幣專項信貸額度,用以重點支持出口量3000萬美元以下的上海市外貿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復市。

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行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用好用足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工具,同時還建立了24小時應急響應機制,通過綠色通道,加快貿易融資審批、放款等手續,為企業提供定製化套餐權益,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保單融資再喜提優惠資金。在央行上海總部、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等機構的推動下,日前上海首筆央行再貸款信保融資業務落地,即首次使用1萬億普惠性再貸款優惠資金進行信保融資的貸款投放。

該筆業務為上海銀行向上海託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授信額度300萬元,用於該企業出口信用保險項下「保易融」業務。據悉,上海託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在貨物出運後,向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履行申報義務,上海銀行在對相關貿易背景和單據進行審核後發放貸款,支持企業出口項下的外貿業務。

「使用再貸款優惠資金,企業可獲得更低成本的資金,銀行也有動力去開展業務。」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助理胡敏對記者說。

第一財經還了解到,為了能夠提高對接效率,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從6000多家外貿企業中,按照各銀行的政策導向、風險偏好等,篩選出了2785家企業,助力銀行將再貸款資金精準流向企業。

胡敏還提及,「信保+擔保+銀行」的融資模式是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效應的良好體現。對於企業而言,可進一步降低融資門檻與成本;對於放款行而言,有信用保險的加持,可減緩貸後管理的風險;對中國信保而言,可完善小微企業的服務。

上海市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協調機制辦公室負責人、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主任呂進中說,「信保+擔保+銀行」的模式是發揮「幾家抬」合力做好企業金融服務的典範。這種模式既有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揮主體作用,又有財政、政府性擔保提供配套支持,還有商務委這一行業主管部門提供權威的企業信息。「多方協同發力形成閉環,十分精準地對外貿領域小微企業形成了有力支持,該模式探索出的經驗也非常值得複製推廣到其他行業領域。」呂進中說。

在呂進中看來,這一模式也很好地解決了小微企業的徵信問題。按照相關要求,今年金融機構要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而讓利要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和做到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進行,金融機構需用風險溢價覆蓋風險。「這其中,存在一定的不協調,如何化解不協調,關鍵在於抓住小微企業徵信問題。」呂進中說。

此前央行上海總部會同上海銀保監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經信委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金融18條」(《關於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對上述模式進行了強調。

從企業體驗來看,「申請起來十分方便,只需將貿易合同等材料提交至銀行即可,而且可以全部線上操作,通過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就能申請,放款周期較短,一個星期左右就能拿到貸款。」鄧宏說。

降費讓利充分發揮風險保障功能

不止是資金上的壓力,大多中小微出口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還面臨著買方破產、拖欠貨款的風險。如此一來,保險的作用尤為重要。

「和我們一直有穩定合作的印度的一個買家,在我們交貨後,以質量不達標等理由拒絕付款。」上海漢唐傳動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漢唐傳動」)沈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漢唐傳動是一家從事工業皮帶生產加工的企業,生產產品主要出口至土耳其、巴西、印度、俄羅斯、伊朗等地。「實際上,公司和印度這家企業的合作已經兩年了,供應的是同一款印花導帶,生產線都沒變化,基本不存在不達標的問題,沒想到對方會以這個理由拖欠貨款。」沈立稱。

雙方交貨是在去年12月,按照合同,對方應付9.4萬美元。但臨近付款期,印度買家遲遲沒有打款。無奈之下,漢唐傳動向中國信保報案。經過調查核實,在報案後的十幾個工作日內,漢唐傳動就收到了來自中國信保的7.4萬美元的賠付金。之後中國信保通過追償渠道向買方發起追討,已經追回50%以上的貨款,挽回了損失。

「雖然這筆交易金額不算大,但在今年外部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因為有信保保單,公司的損失減少了。」沈立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公司外貿收入可能只有去年70%的水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沈立頻頻看向手機。他說,所看到的全是國外客戶的郵件,雖然大家保持著聯繫,但並沒有更多的生意可做。

來自上海普弗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普弗沃醫療」)的孔振宇和沈立也表示,在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及疫情 影響下,外貿風險增加,「企業投保後,相當於有了保障,企業出口更有信心。」 孔振宇說。

普弗沃醫療是一家為醫院提供手術室及ICU整體解決方案的醫療企業,主營呼吸機、麻醉機等。孔振宇稱,作為出口醫療產品的企業,疫情帶來了機遇,公司外貿從6月開始慢慢恢復,目前內外貿業務佔比為1:3,但隨著業務的拓展,公司對資金需求更大。

「比如一些大的訂單,需要墊付資金,有了保險,再加上保單融資,對於外貿公司而言,無疑是雙重防護。」孔振宇說。

為了惠及更多中小外貿企業,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積極「降費」,主動儘可能對全部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降費,減少企業投保成本近600萬元;同時,還推出了免費資信調查服務,幫助企業甄別海外客戶,排查風險;依託「單一窗口」,幫助企業開展「一網通辦」,完成通關、物流、融資、保險等一系列業務。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共為8084家企業217.4億美元的出口及對外投資提供信保支持,同比分別增長50.4%和23%;另為企業新開發海外客戶2070個,批覆買方授信73.4億美元,帶動新增出口12.7億美元。

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陸棟稱,下半年外部環境依然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外貿企業面臨訂單被取消或延期等問題,市場整體信用風險偏高,這對打好金融政策「組合拳」、穩住外貿基本盤提出更高要求。

近日,中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還上線了「WE學院」和「小微資信紅綠燈」功能,一方面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風險管理和企業成長知識服務,構建小微成長生態圈;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幫助企業識別海外買家交易風險,有效避免外貿風險。

相關焦點

  • 大地保險:「政銀保」為企業增信 以金融助科技創新
    近年來,面對小微企業資金周轉難題,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陝西分公司(下稱「大地保險」)運用保證保險的融資增信功能,協同政府、銀行,加強對小微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類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開發「政銀保」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擔保,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擔銀行風險,為後疫情時期企業運營提供支撐。
  • 「保單貸」助解中小外貿企業後顧之憂
    湖北日報訊 (記者雷闖、通訊員胡文婭)昨從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武漢營管部獲悉,3月上旬,該部聯手阿里巴巴一達通平臺共同推出「保單貸」業務,助解我省中小企業出口後顧之憂。  阿里巴巴一達通是一家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報關、報檢、融資等服務的綜合平臺,去年8月落戶湖北。
  • 多方聯手破解融資難中小微外貿企業不再「等貸」
    束手無策之際,寧波為中小微外貿企業量身打造的「甬貿貸」,給企業送來了「及時雨」。通過「甬貿貸」平臺,憑藉中信保綜合險保單,加上財政資金的增信,該企業順利獲得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250萬元信用額度。 「熬過這一關,公司就能正常運轉起來。下一步做好生產排期,產值有望突破。」負責人介紹,公司最近成功對接智利最大零售商,預計今年全年出口額達400萬美元,同比增長近一倍。
  • 如何服務六穩六保大局?上海保險業打出了一套立體式組合拳
    12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在「服務『六穩』『六保』大局 促進上海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新聞通氣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上海銀保監局指導上海保險行業圍繞「穩」和「保」主動作為,從擴大保障範圍、提供增信支持、降低保險費率等多方面入手,打出了一套立體式的組合拳,用實際行動彰顯了行業價值和社會擔當
  • 全國首單「單一窗口」小微信保融資落地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
    7月5日,在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信保融資板塊上線試運行後的首日,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成功為上海天領進出口有限公司辦理第一單小微外貿普惠融資,這一單也是「單一窗口」實現信用保險保單融資的全國首單!
  •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助推河北外經貿企業行穩致遠
    據了解,為更好支持我省小微企業保訂單、防風險、穩經營,中國信保河北分公司於6月至7月開展了以「保小微、穩外貿」為主題的2020年首屆小微客戶服務節活動,通過開展「送培訓、送專家、送融資、送賠款、送資信」等「五送」活動,全面深化小微客戶服務。
  • 廣西出臺系列金融政策為外貿外資企業減壓
    廣西「穩外貿穩外資保主體」政策性金融政金企對接會當天在南寧舉行。周紅波在會上作如上表述。周紅波介紹,4月份以來,廣西外貿下滑幅度逐步收窄,實際利用外資保持增長6%。這得益於廣西出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據悉,為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廣西商務廳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廣西分行聯合設立防疫情穩外貿專項貸款,對受疫情影響的外貿、外資企業提供低利率融資支持,目前實際發放貸款58.89億元(人民幣,下同)。
  • 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 「上海特色」政策工具箱的重點有哪些
    早在2月8日,上海率先出臺的《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就提出了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28條,通過各種金融手段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比如,對受疫情影響的相關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加強對防疫重點企業的專項信貸支持;積極為各類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等。
  • 巧用保單功能降損失
    記者了解到,由於我國對保險產品仍實行價格管制,規定壽險保單(包括含預定利率因素的長期健康險保單)的預定利率不得超過年複利2.5%,目前各壽險公司推出的產品大多接近這一水平。而目前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25%,預期未來中長期存款利率的上調幅度還要更大一些。保險作為家庭理財的守門員必不可少,退保得不償失,如何才能最大程度規避加息帶來的損失,投保者不妨充分利用保單的功能。
  • 政銀聯手破解產業集群融資堵點痛點
    如何為疏通金融進入集群企業通道,增加集群企業的獲得感,提出了新的命題。促進企業融資,要解決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創新政銀合作的機制,以政銀企之間的數據交換、信息共享,搭建起完善的信息傳遞和政銀企互動平臺,成為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難題,提高企業融資獲得率的途徑之一。
  • 推廣出口信用保險 深圳助力外貿企業放心「走出去」
    3月19日,記者從深圳市商務局獲悉,為幫扶外貿企業,深圳市商務局計劃在第一季度爭取撥付外經貿扶持政策資金,涉及約7億元。同時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政策作用,計劃對出口額一定範圍內的企業實施全市統保政策,提振企業出口信心。聯合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招商銀行深圳分行設立250億元的專項信貸額度,降低貸款利率,針對外貿企業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
  • 義烏市攜手中信保、中國人保為小微企業「免費」提供出口信用保險...
    中信保隨即啟動了相關理賠程序,並在上個月向企業支付了賠款。   「企業用好信保政策,發揮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防風險、拓市場、促融資的作用,能夠有效降低疫情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在12月4日舉行的全市外貿小微企業出口信保統保政策宣講會,義烏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 中央進行了「六穩」「六保」決策部署 成都就穩住外資外貿馬上有了...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六穩」「六保」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持續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全力穩住我市外資外貿基本盤,加快推動全市對外經貿高質量發展。進出口實績企業突破6000家、進出口上5億元的企業達到100家。《方案》還制訂了主要任務。落實國家對外開放政策方面,我市將貫徹國家貿易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做好穩外貿穩外資支持政策組織實施,貫徹落實外資法律法規和支持外商投資新開放領域。根據《方案》,我市將積極拓展主要目標市場。重點支持我市外貿企業大力開拓東協、歐洲、日韓等我市進出口主要市場。
  • 青島工行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紀實
    今年以來,青島工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及總行關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及「六穩六保」的各項決策部署,主動擔當作為,紮實有序開展工總行發起的「春潤行動」,與青島市五部委聯合發起的「春風行動」同步伐、聚合力、互促進,為島城企業復產達產保駕護航,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發展,憑藉實招準招力挺島城企業共渡難關,堅持「大」與「小」齊抓並進,銀企聯手共同按下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鍵」。
  • ...攜手共促企業出口——進出口銀行江蘇省分行攜手中信保助力穩外貿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進出口銀行江蘇省分行(以下簡稱「江蘇省分行」)持續加大與中信保江蘇分公司合作力度,依託黨建共建為業務發展搭臺,積極合作對接,共同研究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的有力措施。近日,在江蘇省商務廳的指導下,江蘇省分行、中信保江蘇公司聯合省級外貿集團共同發起設立「抗疫情、穩外貿」黨建共建平臺,江蘇省分行抓住此次黨建共建的契機,聯合中心報江蘇分公司為某有色金屬領域生產、出口企業成功敘做出口賣方信貸項目和出口保險項目,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銀信攜手助力穩外貿。
  • ...央行上海總部:嚴禁經營貸等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進出口銀行...
    會議指出,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認真貫徹落實人民銀行貨幣信貸政策,指導上海各商業銀行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普惠優惠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金支持。同時,將嚴禁以房產作為風險抵押,通過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等形式變相突破信貸政策要求,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 人行烏魯木齊中支「六大抓手」為穩企業保就業保駕護航
    抓制度建設 健全工作機制   人行烏魯木齊中支出臺《新疆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方案》,立足新疆產業企業經營發展實際,聚焦保市場主體這一底線任務,明確金融支持重點行業領域的方式和路徑;聯合銀保監局出臺《新疆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圍繞環境建設和能力提升兩個關鍵,從提升金融系統資金支持、降本增效、精準服務、內部激勵和政策協同五個方面提出
  • 廣東:打好政策「組合拳」 為外貿企業危中尋機
    穩外貿是當前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記者注意到,重壓之下,廣東多地、多部門打好政策「組合拳」,政企合力積極調整,穩產能、拓渠道、搶通道、保供應鏈,助力外貿企業危中尋機。多部門為企業提供新服務「廣東是我國外貿第一大省,去年廣東進出口總值超過7萬億元,是全國唯一一個超過7萬億元的省份,佔全國的23%。
  • 中信銀行:創新跨境電商產品 助外貿企業「乘風破浪」
    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日前,中信銀行聯合阿里一達通公司創新推出國內跨境電商一般貿易全線上出口收匯系統,用產品創新助推外貿回穩。  通過該系統,阿里國際站交易平臺上的出口賣家可自助報關,阿里一達通進行貿易真實性審核,中信銀行為中小外貿企業集中收結匯、集中申報及還原申報,解決了出口電商客戶「收匯難、時效慢、風險大、費率高」等痛點。
  • 「太平人壽保單質押貸款債權支持1號專項計劃」31日正式成立
    3月28日,太平人壽與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發行的「太平人壽保單質押貸款債權支持1號專項計劃」,拿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復,產品於31日正式成立。該項目發行規模5億元,發行期限6個月,優先級預期收益3.8%,評級為AAA級。這也是我國首個保單質押貸款ABS(資產證券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