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9期總第364期

2021-02-19 傳記文學雜誌社


封面專題

  傳記文學課:
在歷史與文學之間

/ 斯日


歷史沒有詩歌是了無生氣的,而詩歌沒有歷史則是乏味的。
                                                                                                        ——亞里斯多德

「無論研究何種學問,都要有目的。什麼是歷史的目的?簡單一句話,歷史的目的在將過去的真事實予以新意義或新價值,以供現代人活動之資鑑。」一百年前,梁啓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討論「史的目的」時如是說。梁啓超關於歷史的目的的言論與2000多年前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說撰寫史書的目的何其相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述往事,思來者」——通過研究歷史事件,對其予以新意義、新價值,為後人以資借鑑。

我們時常感嘆歷史事件的相似性,細究這樣認識背後的深層緣由,不外乎一種現象貫穿始終,即那些讓我們產生相似性的歷史事件,其實施者行為對其所實施的事物賦予了一種具有繼往開來的目的性。司馬遷和梁啓超,他們相隔著2000年的時空,但他們二人研究歷史的目的之所以呈現出相似性,就是因為他們的事業都具備繼往開來的目的性。如果說,司馬遷是2000年前中華大地上一束璀璨奪目的曙光,那麼,梁啓超是這束曙光的餘韻,穿過漫長的歷史時間,依然照亮這片大地,依然光芒四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在寫作《把酒問月》的時候何嘗不是被一種繼往開來的歷史精神所照耀呢?我們的歷史之所以綿延長久,我們的時代之所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因為有無數的先賢后哲在繼往開來的道路上篳路藍縷,開闢草莽,承繼著歷史裡的精華,開拓著嶄新的未來。

繼往開來的方式有千萬種,傳記文學是獨具魅力的一種。傳記文學來自於歷史,又攜手於文學,在歷史的別裁與文學的妙筆中,「以文運事」,運用豐富的文學技巧,講述和再現歷史的事實,在大歷史之外提供更鮮活的個人化的歷史細節,是對大歷史的有力補充和豐富。中國是傳記文學古國,也是傳記文學大國。早在先秦時期,《詩經》中已出現傳記文學萌芽,《離騷》以及諸子散文中已湧現傳記文學因素,《左傳》《國語》《戰國策》《晏子春秋》等史傳著作初步孕育傳記文學雛形。漢代開始,史傳文學走向成熟,而《史記》的出現,則標誌著我國傳記文學高峰時代的到來。此後漫長的2000多年歷史時期內,傳記的發展及其成就雖不及漢代,但也產生了大量文體多樣、名目繁多的傳記作品,影響深遠,極大豐富了中國古代傳記文學發展史。20世紀初至三四十年代,經過梁啓超等一代學者的開創性貢獻,中國古代傳記文學完成了華麗的現代轉型。新中國成立以來七十多年間,社會的日新月異,使人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記錄和再現時代中人的精神為己任的傳記文學更是呈現出萬紫千紅、橙紅橘綠的繁榮景象。

傳記文學發展史上,除了創作者隊伍以外,還有一群人在默默作著貢獻,默默推動著傳記文學向前發展,他們即是傳記文學這個文體的研究者、傳記文學這門課程的講述者。創作和研究是一門學科、一種文體發展中須臾不可分離的兩個重要因素,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少一個,這門學科、這種文體將不能平衡發展。

屈原曾在《離騷》中感嘆:「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一個或一群導夫先路者。梁啓超等一批學者是現代傳記文學研究事業的導夫先路者,那麼,當代傳記文學研究事業的導夫先路者又是一群什麼人呢?

我刊2020年第9期特別策劃「傳記文學課:在歷史與文學之間」封面專題,特別邀請韓兆琦、陳蘭村、楊正潤、趙白生四位傳記文學研究著名學者,親自講述他們與傳記文學研究相伴相隨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歲月。四位學者,四這個數字在歷史的不同時期都曾與特殊的事件和現象聯袂而出現,如秦漢時期的商山四皓、20世紀二三十年代清華大學國學四大導師,如此等等,與事件和現象的特殊意義相關聯,四這個數字亦具有了某種特殊的含義,這亦是我們所說歷史事件的相似性,其中所貫穿的何嘗不是繼往開來的力量呢?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日與月、春與秋終將成為歷史。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歷史在哪兒呢?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又想看到什麼呢?關於歷史的變遷,尼採認為,應該以人們希望從某種(歷史的)過去中繼承下來的傳統,來替代人們真實地從那個(遺傳的)過去中所繼承的過去。希望的存在,是人類文明綿延不斷的最根本力量所在。希望的承續,是經過「史料之別裁,史筆之運用」而誕生的傳記文學的重要責任所在。司馬遷的「一家之言」,即是康德所定義的靈魂問題。不可否認中西文化存在著差異,但在面對歷史的終極意義這個命題上中西文化呈現出極大的相似性,即都不斷探索和回答著我們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傳記文學所書寫和探究的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在歷史與文學之間
—— 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

韓兆琦先生訪談錄

採訪者 / 斯日

 第一部分  與《史記》結緣

第二部分  司馬遷的文學觀

第三部分 《史記》的思想與藝術

第四部分 《史記》與中國古代傳記文學的發展

   第五部分 《報任安書》只是一封致朋友的信嗎?


我與傳記文學有緣

/ 陳蘭村

常聽人說:青年人喜歡往前看,老年人容易往後看。我已年過八十,也犯這樣的毛病,經常會回首往事。往前看是進取,是積極的好事;但往後看,也不全是消極的。我想起自己半生與傳記文學有緣,使自己有了一個貫穿始終的專業愛好。我學習傳記文學的最深體會可以歸結為「認準方向,結友同行」八個字。我覺得把學習和研究傳記文學與古代文學作為我的學術方向,向同行老師和朋友學習、交往,可以少走彎路。


我與「生命寫作」

/ 楊正潤

我喜愛「生命寫作」(life writing)這個字眼,它具有詩的衝擊力,使人感受到一種充滿激情的生活狀態和一種堅定的人生目標;不過它又是指稱一種常見的文類,來源於希臘,直到18世紀後期,在英語中它才被「傳記」(biography)一詞所代替。近二三十年,它又復活了,「生命寫作」和「傳記」兩個同義詞彙被人們混合使用。
感謝上蒼!我的一生有幸同它聯繫在一起。回顧往事,我在大學任教以後才正式確定它是我的學術方向或終身事業,但是我又發現,生活早就一步步把我引入其中。



國際傳會:傳學家的搖籃
——《白生自白》  

/ 趙白生

傳學家,怎麼當?
沒頭沒腦,這樣一問,真不好答。拆分一下,找出關鍵詞,也許能理出頭緒:傳學、傳學家、傳記家。傳學,簡言之,乃深究傳記文學的學問。有詩學、詞學、曲學,而無傳學,原因何在?難道僅僅因為沒有一本《傳學研究》的刊物嗎?顯然不是。如果一定要「開罪」於誰的話,傳記家似乎有點責任。蕭軍、傅雷、張中行、楊絳、季羨林、雁翼……全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自傳家,但他們壓根兒沒有這樣的身份覺悟。傳記,講究認可政治;自傳,凸顯身份美學,而傳記家和自傳家,對其身份的認可度,庶幾於無。天大的諷刺,難道傳學家就能辭其咎嗎?
看來,有一件事,應該有人去做,那就是打造一個傳學家和傳記家的搖籃。傳學家的身份認同、學術訓練、專業素養、宏觀視野,一條龍,全服務。
這樣的搖籃,有嗎?


_


追懷錢穀融老師

/ 辜也平


2017年春天之後,常有錢穀融老師身體狀況不如以前的消息傳來。6月12日,利用到上海查找資料之機會,我登門探望,沒想到竟是與老師生前的最後相見……



群星當年耀黃湖

——共青團中央黃湖「五七」幹校系列傳記

(之九)


徐惟誠幹校生活紀實
/ 徐洪軍


徐惟誠,1930年5月生於安徽省蕪湖市。上海大夏大學經濟系肄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歷任共青團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上海《青年報》總編輯,《解放日報》副總編輯,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北京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等職務。主要著作結集為《徐惟誠文集》13卷,2015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因為截止到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有關徐惟誠的任何傳記著作,《徐惟誠文集》中也沒有關於他自己的傳記文章。因此,現在想要了解徐惟誠的人生經歷,尤其是他在幹校期間工作生活的最重要的資料,可能還是要依據黃湖農場的史料搜集。根據資料記載,1969年至1972年,時任團中央候補書記的徐惟誠在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黃湖農場共青團中央「五七」幹校下放勞動。2020年,在修繕團中央「五七」幹校遺留的歷史建築時,黃湖農場恢復重建了徐惟誠當年的舊居,並根據相關史料和當地群眾的回憶,對舊居進行了布展。為了配合徐惟誠舊居的恢復重建,本文希望綜合相關回憶資料,儘可能完整地展示徐惟誠的幹校生活。

_

兩個人與一部大書
——汝龍、巴金與《契訶夫文集》

/ 周立民


四年後,巴金編輯自己的譯文全集時,在第一卷的代跋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寫下如此深情的話:

寫完上面的話準備擱筆的時候,忽然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拖住了我的手、揪住了我的心。我記起來了,我的眼前出現了過去的生活,遠去了的朋友。


一張大大的圓臉,一連串朗朗的笑聲,坦率、真誠,他對人講話,仿佛把心也給了別人似的。


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從讀者成為我的朋友,從投稿人成為出版社的主要翻譯者。他走上翻譯道路,我鼓勵了他,我把他的一本本的譯文送到讀者手裡。他熱愛翻譯,每天通宵工作,即使在「文革」期間受虐待的惡劣條件下,他仍然堅持翻譯契訶夫全集,他讓中國讀者懂得熱愛那位反對庸俗的俄羅斯作家。他為翻譯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下半生,奉獻了一切,甚至他的健康。他配得上翻譯家這個稱號。
……

_


戲曲的繁榮發展牽動我的心弦

吳乾浩/口述  王靜波/整理


吳乾浩,筆名天昊、吳重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曾任北京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戲劇評論》常務副主編、《中國戲曲志·北京卷》常務副主編、《中國京劇》主編。1963年,他作為第一屆研究生邁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的大門,自此近一個甲子未離東四八條與前海。在少時的恩師華粹深,研究生導師張庚、郭漢城先生的引導下,他步入學術殿堂,多方求索,在戲曲理論、戲曲史、戲曲美學、戲曲評論等方面均有建樹。著有《白樸評傳》《戲曲美學特徵的凝聚變幻》《〈紅樓二尤〉的表演與文學劇本研究》《20世紀中國戲劇舞臺》(與譚志湘合著)、《彩虹集——戲劇美攬勝探幽》(與譚志湘合著)、《當代戲曲發展學》《戲劇理論與評論》等,主編《京劇泰鬥傳記書叢》12種、《中國戲曲精品》叢書2種、《梨園英華傳記叢書》3種和《演員必讀》叢書,代表性論文有《去蕪存菁 推陳出新》《中國戲曲劇種的命運和前途》等。

_


半部《春秋》說子產

/ 何漢傑

明清治《左傳》者,往往偏愛子產。唐錫周《左傳管窺》中說:「後半部《左傳》,全賴此人生色。」王源《文章練要左傳評》中說:「《左傳》載列國名卿言行多矣,未有詳如子產者也。子產乃終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姜炳璋《讀左補義》中說:「《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產,都是救時之相。」子產在《春秋》《左傳》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自先秦至唐宋,美子產者多矣,然而也有以孟子為代表的貶子產一派。蘇軾有一段為子產鳴不平的話說:「孔子以(子產)為『惠人』,不以為仁,蓋小之也。孟子曰:『子產以乘輿濟人於溱洧,惠而不知為政。』蓋因孔子之言而失之也。子產之於政,整齊其民賦,完治其城郭道路,而以時修其橋梁,則有餘矣。豈以乘輿濟人者哉?《禮》曰:『子產,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此又因孟子之言而失之也。」在他的敘述中,孔、孟及其後學對子產的評價陷入了陳陳相因的失誤,這種說法雖未必為公論,卻吸引著我們去了解子產的言行、思想,進而回眸那個群星閃耀、風雲激蕩的時代。


傳記課堂
_

「指控」傳記
/ 【英】 麥可·霍爾勞伊德
鍾芳  梁慶標 / 譯


【譯按】當奈傑爾·漢密爾頓說「我們如今生活在傳記的黃金時代,至少西方世界如此」時,皮姆洛特則認為,「如今——表面上看——我們生活在傳記的黃金時代」,事實上,「傳記的地位依然令人不安」,或許名曰「鍍金時代」更為恰切。所以,當代英國傳記家霍姆斯就承認,雖然傳記是一種「英式產物」,特別合乎英國人胃口,但傳記家尚未被視為藝術家獨立對待,圖書館還是以傳主為序排列,而非傳記家。有意思的是,鑑於各界對傳記的批評,著名傳記家霍爾勞伊德主動站出來,反轉了身份,代替那些反對和指控傳記者向傳記提起訴訟,寫下了這篇《「指控」傳記》(1999)。沒想到的是,10年之後,傳記家赫梅爾尼·李在《傳記簡論》中專闢一章《反對傳記》(Against Biography),依然在分析傳記面對的各種質疑與挑戰。事實上,他們未必留意的是,早在霍爾勞伊德此文10年之前,美國傳記家豪爾普林已經代表傳記家們發起了反攻和報復,即那篇著名的《傳記家的報復》。但由此足見,在漫長的歷史中,在未來的發展中,傳記依然必須為其生存權展開持續的鬥爭,與各種力量展開生死角力。

或許,我們可以將深度介入「傳記之戰」(The war of biography)的這幾位傳記家戲稱為當代的「傳記五虎」(5H):霍爾勞伊德(Michael Holroyd)、漢密爾頓(Nigel Hamilton)、霍姆斯(Richard Holmes)、豪爾普林(John Halperin)以及赫梅爾尼(Hermione Lee),因為他們其實都是以「喜劇化」的樂觀方式參與這場似乎沒有盡頭的「反對傳記的戰爭」的。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1期總第356期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2期總第357期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3期總第358期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4期總第359期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5期總第360期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6期總第361期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7期總第362期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8期總第363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管
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
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
全國中小學圖書館館配期刊投稿郵箱:zhuanjiwx@126.com
郵發代號/82-370    每期/16元   全年/192元
全國各地郵局(所)/  傳記文學編輯部  訂購、零售主編 / 斯日
副主編 / 王巨川
副主編 / 胡仰曦
設計部主任 / 郭卉
編輯 / 張元珂   黃若天  凌晨



相關焦點

  • 新刊預告 |《傳記文學》2020年第4期總第359期
    1944年8月,沈祖棻在聽聞「衡陽保衛戰」之慘烈狀況後創作的《一萼紅》,更被詞壇譽為「千古一嘆」。她在小序中寫道:「守土將士誓以身殉,有來生再見之語。南服英靈,錦城絲管,愴怏相對,不可為懷,因賦此闕,亦長歌當哭之意也。」歷經戰亂時期顛沛流離之苦的沈祖棻,總不忘隨身攜帶著她的詞稿。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12期|新刊
    > 選自2020年9月24日《文學報》 實力 | Main Current 王 蒙  夏天的奇遇(短篇小說) 選自《人民文學》2020年第10期
  •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2期|新刊預告
    從1815年西方傳教士馬禮遜、米憐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至今,中國期刊已有205年的發展歷史。在內憂外患、救亡圖存的動蕩年代,期刊成為傳播新知識、宣傳新思想、促進民族覺醒的「國之利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期刊更是引領時代潮流、展示時代風貌的重要媒介。可以說,中國期刊的發展史,正是一部濃縮的近現代中國史。
  • 明晚,和《世界文學》來一場「越境之旅」丨直播預告
    明晚,和《世界文學》來一場「越境之旅」丨直播預告 2020-12-09 1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9期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9期    我需要和你談談(中篇小說) 選自《花城》2020年第4期 南 翔   果蝠(短篇小說) 選自《北京文學》2020年第8期 劉 汀   何秀竹的生活戰鬥(中篇小說)
  • 薦讀|2020年《未然》總第6期出刊
    封面·封底 2020年《未然》總第6期出刊由老河口市詩歌朗誦協會主辦的詩歌刊物《未然》,2020年(總第6期)已於近日出刊,祝賀上刊詩友,感謝您的大力支持。為了便於詩友們閱讀交流,現將2020《未然》電子版上傳至「襄陽草根論壇」公眾號,以饗讀者。本期《未然》是襄陽本土詩人作品聯展專刊,囊括襄陽地區六縣一市詩人優秀作品,可謂本年度詩歌盛宴,詩友們看看你是否榜上有名。
  • 新刊| 《山花》2019年第11期
    關注我,過一種與文學相伴的生活 2019年第11期(總第600期)目錄
  • 水利信息化工作簡報2020年第9期(總第170期)
    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專題(第3期)寧夏「水利雲」助力解決農村飲水問題  近期,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了寧夏彭陽縣利用「水利雲」解決農村飲水問題。鄂竟平部長對此報導作出批示:彭陽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監管及應用,已完成2020年度生產建設項目設計資料收集與處理、第2期部分遙感影像收集與處理、重點監管項目的現場無人機調查與數據分析以及階段報告編寫、監管系統區域監管和項目監管部分功能優化升級等工作;中小型水庫運行管理系統,已完成第2期信息網和納壩水庫感知網建設、第3期業務應用系統研發、搭建開發環境和資料庫及部分數據的初始化、第4期啟動安全體系搭建等工作。
  • 《花城》2020年第1期精彩預覽
    2020年《花城》第1期新刊出爐,以新的起點尋找新的思路,重點推出李宏偉的長篇《灰衣簡史》,小說用影子反觀人性,用交易思考價值,從全人類視角叩問生存的本義,同時擬出了一份欲望的使用說明書。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4期
    選自《野草》2020年第2期 周李立  嫦娥(中篇小說) 選自《芒種》2020年第3期 遠 子 有福之人(短篇小說) 選自《小說界》2020年第1期
  • 新刊速遞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06期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年元明清文學研究趨勢、存在問題及前景展望左東嶺/097中國近現代報刊刊載辭賦的特質及新變管新福/103生態批評:中國學派的形成與發展王莉娜  侯 怡/114特約欄目主持人:朱立元文學空間研究:起源、發展和前景[美]羅伯特·塔利/121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 《詩家園》紙刊2020年第2期(總第46期)之欣梓(甘肅)卷
    《杜甫在秦州的消息》(組詩) ,載《十月》2004年1期,入編外研社版《新課標語文閱讀·社會風情卷》。《欣梓詩選》,載《陽關》2005年第2期。 《剝玉米的人》(外一首),載《語文世界》2005第7、8期合刊,並獲第二屆「語文世界盃」全國師生同臺作文大賽教師組二等獎,入選《2005中國年度詩歌》。《欣梓的詩》,載《詩歌月刊》2005年9月號。
  • 《槐鄉大地》電子版 2020年12月 總第2881期
    《槐鄉大地》電子版 2020年12月 總第2881期 2020-12-20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第35期總第408期
    5至9月,積極開展道路巡查,出動執法車輛82臺次、執法人員225人次,巡查裡程達到2958公裡,清障排障39處。(供稿:縣交通運輸局 李明莉)10月20日,縣交通運輸局組織召開警示教育學習會。(供稿:縣民宗局 曾維欣)10月11日,縣財政局組織財會人員赴攀枝花開展「2020年鄉城縣財會人員能力提升培訓」,共計34人參加。培訓主要從《政府會計準則與制度解讀》《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職業素養和陽光心態養成》《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五個方面開展為期三天的學習授課,並利用一天的時間對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米易縣鄉村振興實地考察。
  • 金刀:邵陽市南門口菜市場一肉鋪短斤少兩【監督】總第1172期2020(259)
    9月19日上午8:00-9月20日下午4:00集中統一收稿。其他時間可群內貼稿交流。收稿人:魯保林歡迎賜稿,期待佳作,創作愉快!(4)《文學世界》(原名《新文學》,世界華文作家聯合會主管,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傳媒公司編輯出版),國內刊號:CN43-7903/R,國際刊號:ISSN1683-4410,全國公開發行。小說、散文1500字以內,詩歌50行內。贈樣刊3本。
  • 《中國校園文學》2018年第6期(青春號)出版了
    《中國校園文學》2018年第6期(青春號)(總第504期) 卷首>艾草飄香時/孫 荔原創風尚志文學新勢力04 香樟街上的少年們/吳洲星19 獵獵山音/王璐琪校園新秀匯/高大咖 主持96 首批「中國校園文學重點基地學校」
  • 清華國關新知論壇總第66期——雲端系列第7期活動簡報
    清華國關新知論壇總第66期——雲端系列第7期活動簡報 2020-12-14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月14日-21日語言文學雲端講座/會議/論壇(第36期)
    主辦單位:青島大學外語學院主講嘉賓:趙軍峰 教授論壇名稱:MTI學位論文寫作:原則與應用騰訊會議:410 695 693論壇詳情:外語學院高端學術報告第114講 | 趙軍峰:MTI學位論文寫作:原則與應用
  • 【博山區作協】2021年第19期(總第362期)簡訊三則
    2020年博山區作協被淄博市文聯授予2020年度淄博市文聯工作先進單位,這是作協在區文聯領導下,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發揮喉舌作用,講政治,強素質取得的豐碩成果。從2018年7月換屆以來,第三屆作協領導班子在邵偉主席「文在為人」會訓引領下,實事求是,努力學習,提高創作水平,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 【新刊到】《花城》2015年第4期 精彩預覽
    《花城》雜誌2015年第4期精彩預覽【長篇小說思辨與困境:尋找卡達萊》(徐則臣)【作家講堂】《帶著鞭子去愛你——「虐戀」敘事的「共謀」圖景》(陳希我)作者從今年熱映的電影《五十度灰》落筆,結合情色文學作家薩德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