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印發了《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時教育部官微也發布了相關問答,預示著第五輪學科評估馬上就要來了!學科評估是我們擇校的重要參考,那第五輪學科評估與以往的區別是什麼?作為高考大省的山東,又有哪些院校能夠上榜呢?吳老師帶大家一起聊一聊第五輪學科評估那些事兒……
01關於第五輪學科評估
先解釋一個概念。
學科評估(China Discipline Ranking,CDR)是指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指的是一級學科,是專業大類,不是我們常說的專業。比如教育學下面有小學教育、特殊教育等專業,那評估時只評估教育學這個一級學科。
學科評估從2002年首次開展,平均四年一輪,2017年完成了四輪,現在即將迎來第五輪。有部分家長朋友們知道,第四輪評估於2016年在95個一級學科範圍內開展(不含軍事學門類等16個學科),距離第四輪學科評估已經4年多了。這4年間,很多院校的很多學科在學校的重點建設下,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更有一些學科發展突飛猛進,也具備了衝擊A、甚至A+的實力。
02為什麼要開展學科評估?
服務大局。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精神,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便於高校了解自身優缺點。通過評估,高校了解學科現狀、優勢與不足,以便更好地發展對於家長和考生來講,通過學科評估,可以更好地選擇高校和專業,是官方的途徑
03和以往最大的區別
破除「五唯」
這個「五唯」到底是什麼呢?
1. 評價教師不唯學歷、不唯職稱;
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學歷和職稱在以往反映了該教師的實力,但我們都知道,這也不是絕對的,所以新的學科評估不再以此作唯一的標準。
2. 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不唯獎項,
設置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體系。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採用「計量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方法,
3. 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面。SCI以前在評估時佔得比重太大了,很多高校教師都需要在SCI上發表論文,其實從現實出發,在SCI上發表多少篇論文跟這位教師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其實不一定成正比的。
04山東省高校學科評估情況
2018年12月,時任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山東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提到學科布局對我省主導產業支撐不夠。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與我省先進位造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只有山東大學獲得B+等級,其他高校相應學科評估結果都在B等級以下;與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農業工程學科,評估結果最高等級為C+等級,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畜牧學學科最高等級為B-等級。整體不突出。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省屬院校表現不佳。在A+學科上,山東大學只有一個A+,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分別獲得兩個A+。
山東省屬高校表現最好的只獲得了B+學科,山東師範大學表現最好,獲得了三個B+,山東農業大學和山東財經大學各獲得了兩個B+,青島科技大學獲得了一個B+。這三所大學堪稱山東省屬高校的第一梯隊。其餘院校均在B以及B以下。
05哪些學科是第五輪中的黑馬?
1. 山東大學的考古學和計算機相關學科
山大考古學一直表現不錯,2017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方輝入選了「長江學者」,章丘焦家遺址也被評為「2017年十大考古新發現」,第五輪中考古有希望進A。關於計算機相關學科的話,山大將計算機相關學科遷到了青島,加上王小雲院士的領銜,又評選上「一流網安學院」,加以整合進A希望很大。
2.省屬院校中被大力扶持的學科
這些學科是山東省近幾年大力扶持的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都有希望更上一層樓。
目前山大省內各大院校都在積極部署第五輪學科評估的準備工作,我們也希望能看到山東越來越多的高校和專業能夠出現在第五輪學科評估的榜單上面,特別是省屬院校,期望有更好的表現,讓我們共同祝願吧。
【關注吳老師,帶你了解更多教育相關的乾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