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轉眼間新學期已過去一半時光,對步入研究生生活的你們,也體驗到了研究生階段嶄新的學習生活。讀研是一段漫長而又艱辛的旅程,其結果如何取決於你 揮灑在這個過程中的汗水。身為一個在研途苦海掙扎了兩年,即將看見上岸曙光的師姐,我想結合這兩年的經歷,和你分享一些讀研的建議。
三年之重在於學
研究生階段的第一堂課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好幾位老師同時在第一節課對我們這群初來乍到的新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你們千萬別學一半去搞代購了啊!」也許是深圳獨特的地理位置,或者是曾經師兄師姐們的前車之鑑,「香港代購」成了引得我們這群內陸學子心神不寧的「罪惡之源」, 讓老師們在第一節課就要對我們耳提面命。
這樣說也許好笑,但是考上研究生之後開始「不務正業」的學生並不在少數,有些專業研一課很多,一般處於「放養」狀態,導師可能只會給出一個大方向,或者一個任務要求,也許很久都見不到導師,但這並不是自我放逐的理由, 讀文獻、寫論文、參加會議、聽報告,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對於讀博深造還是畢業就業也需要早做打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讀研的重中之重還是在於學習,用三年的拼搏去成為更好的自己,讀研的目標並 不應該僅僅是順利畢業。
導師是科研的支持力量
一位合適的導師能夠讓你的研究生生活順暢很多。以我為例,在剛剛入學的時候曾經感到過迷茫, 有一段無所適從的日子,不知道每位老師都提及過的「研究問題」到底是什麼?理論的問題要怎麼從實際的問題中「抽象」出來?社科研 究到底該怎麼做?現在任務很多、 壓力很大,可是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要怎麼辦?當時即使跟導師還不是很熟悉,我還是毅然用思維導圖列出自己面臨的問題,微信跟導師約了時間,我們談了很久,針對每個問題導師也都給了我建議,尤其是針對「研究問題」和怎麼協調學 習和生活兩方面,這是我入學以來第一次跟導師深入交流。
這次談話不僅解開了我的疑惑,同時也讓我養成了跟導師多交流溝通的習慣。而在我的研究經歷中,導師也給了我很多支持。在我們討論畢業論文選題,討論到「公 共服務動機」和「避責」的時候,我曾有點為難地表示,我們這類社科的研究很難做,政府完全找不到進入途徑,當時導師對我說:「你放手去做,我給你提供途徑。」我真的感動到無以復加,雖然最後這兩個選題都沒有做,但是我依然感受到了導師對我的支持。研究生獨自做研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時候得到導師的支持和指導無疑給自己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不要害怕寫文章
很多研究生在聊天時都對我說,他們認為自己的文章沒有發表價值,不敢去寫,也不敢投稿。這其實是讀研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心態轉變。我曾採訪過很多在碩士、 博士研究生期間發表了多篇文章的「大牛」,還有優秀的研究生畢業生,在他們的口中,發表文章是一件越早經歷越好的事情。一位師兄給我講述過他投第一篇 SCI 的歷:「先是照著別人的文章模仿, 看他的文章格式、寫法,看他的數據處理還有實驗,開始還是模仿著寫,然後找導師,還有各位老師去改,一遍一遍地改,發了好幾次都被退稿,改到最後都哭了。雖然現在看來那篇文章根本不成熟,但是第一篇文章發出去了,我的心裡也有底氣了,現在也就敢寫、敢發, 也有自己的寫作套路了。」
寫文章就是這樣一種經歷,被拒稿、退稿也不丟人,倘若剛剛開始不知從何下手,可以多看其他學者的文章,從他人的文章中尋 求自己的靈感。謹記:不要害怕寫文章!你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研究生了!
保持健康心態,學會自我調節
有人戲稱,讀研是第二段「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經歷, 不少同學在步入研究生階段時都崩潰地發現自己開始脫髮了!在艱巨的學習任務下,學會自我調節就成了學習生活外的重點。面對科研, 可以拿出拼搏的勁頭,但是面對日常的生活,要合理做好規劃,保持心態健康。在空暇時間可以選擇跑步、遊泳、打羽毛球等運動,或者忙裡偷閒發展一個小愛好,平衡一下緊張的學習生活。
我曾經跟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重點討論過心理健康的問題,在跟輔導員老師交流時,老師也很關心我們每個人的心態,在每個人逐漸成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以班級這樣的集體為單位的研究生生活裡, 更要保持心態健康,積極向上地生活,這不僅僅有利於身心健康,也能提高學習效率。倘若遇到了無法獨自面對的心理問題,或者是感受到了低沉和抑鬱,不妨去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看看,中心值班的老師跟同學一定不吝嗇於給你一些積極的建議。
讀研的三年,應該是充實又帶著滿足感的三年,希望即將步入研究生生活的你,能夠順利適應這個階段,開啟自己的研途新徵程!
最後,讀研的重中之重還是在於學習,用三年的拼搏去成為更好的自己,讀研的目標並不應該僅僅是順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