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73歲醫學教授30年經歷三次癌症: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2020-12-16 新聞晨報

來源: 健康時報微信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

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離最後一次患癌,她已經安然度過了5年,達到臨床治癒。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教授

(本文已由史安利教授審稿)

30年,經歷三次癌症!

在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紀錄片《愛康行動》裡,史安利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三次患癌經歷!

1985年,第一次查出乳腺癌

1975年,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分配到衛生部工作,1985年39歲的史安利正在比利時公派留學,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管理幹部的國際培訓班。成績出眾,並且已經通過面試等一系列考核的她,作為被重點培養的對象,已經開始準備到世界衛生組織工作。

就在這一關鍵時期,她發現自己左胸有一處腫塊,學醫多年的她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史安利很快去布魯塞爾醫院的乳腺中心做了檢查,生物活檢的結果很快就出來。醫生當場宣布了不好的消息,史安利左胸的腫塊被確診為乳腺癌,回國接受治療。

為了儘量降低癌症擴散的可能性,史安利做了乳腺癌全切手術,包括胸大肌、胸小肌、淋巴,這也導致史安利的手臂在手術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行動不便。再加上化療產生的各種副作用,史安利覺得自己「在鬼門關走了一回」。

她說:「手術清掃腋窩淋巴結做得很徹底,導致術後淋巴管回流不暢,淋巴水腫,她的左側手臂比右側粗了一圈。放療時由於設備不精準同時把食道給『燒傷』了,當時疼痛難忍,做個簡單吞咽動作都很疼。」那時候,化療期間連升白血球的藥都沒有,只好等待,一直輸了三次血,血象才升上來。整個治療過程都是非常艱難的。

2003年,第二次查出腸癌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19年後厄運再次降臨在她身上。

2003年,史安利被查出結直腸癌。當時的她已經58歲,身體狀況不比當年,又要再一次面對手術、放化療。儘管已有一次經驗,但情況完全沒有比第一次更好,加上身體狀況也早已不比年輕時候,病痛的折磨反而更加劇烈。

在她的記憶中,當時手術、放療、化療由不同的科室各管一段,手術剛完就放療,放療還沒結束就化療,「白血球一下子降得很厲害,脫髮、嘔吐、無力……」但是當時有了升白血球藥,放療也精準了許多,減少了誤傷。 一方面,在她身上也體現了國家的醫療科技進步。

經歷過第二次癌症,也讓她對生存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即便面對疼痛、放化療的副作用,在身體極度抗拒的情況下,她始終堅信,只要堅持,就會戰勝癌症。在親人的陪伴與悉心照料下,她最終再次打敗了癌症。

2015年,第三次再查出乳腺癌

2015年,史安利68歲,距離她第一次被查出乳腺癌已經過去了30年,原本以為乳腺癌已經離自己遠去,想不到會再次患癌。

當時正逢「第18屆全球乳癌患者支持大會」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備受矚目。史教授出任大會主席,負責整個大會的籌備工作。

就在大會開幕前夕,她被發現了右側(原發)乳腺癌。此時的她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如果不及時手術,後果是無法預知的;如果馬上手術,那麼就無法參加大會開幕式,這將是大會的缺失和遺憾。

最終她決定立即手術。這一次她經歷了多學科綜合診療(MDT),治療很順利。

術後一周,她就出席了「國際乳癌患者知識大會」的開幕式。她說,「我不會被癌症擊倒。

3個感悟值得所有人看看!

現今,史安利教授已經抗癌30多年了,一路走來她用親身經歷、感悟總結出這幾點,值得所有人看看!

1. 別讓自己太累,別透支生命!

史安利表示,第一次患癌時,自己實在想不通,為什麼自己這麼年輕就患了乳腺癌,腫瘤難道不應該是年紀大的人才得嗎?

後來在醫院中,她明白,如果生活方式有問題,提前透支生命,即使身體素質好,腫瘤也會找上你。

通過這三次患癌的經歷,史安利教授得出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一定不能太勞累,生活不規律。認真回想三次患癌的細節,其實都是累出來的病。

2. 及時發現身體異樣,及時就醫!

史安利表示,三次患癌都是自己首先發現的。

第一次是摸到了乳房的腫塊,第二次是發現大便帶粘液,第三次是乳房痛。「經常在半夜痛醒過來,雖然我知道乳房腫瘤一般沒有疼痛,我也沒有摸到腫塊,但我還是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所以,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雖然你不知道自己什麼病,但你發現身體不對勁的時候,一定要找對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這些是你可以做到的。

3. 積極的心態對於癌症康復非常重要!

史安利教授認為,一個好的心態對康復非常重要!得病之後,一定要調整心態。如果心態不好,療效會減半,應該好好聽醫生的話,要相信科學,到正規醫院,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史安利強調,這些年發現了很多年輕病友,千方百計隱瞞自己的病情,不去正規醫院治療,偏聽偏信,走了彎路,結果耽誤了病情。調查顯示,腫瘤患者一半以上都有心理障礙。

史安利教授說,「我自己就是乳腺癌患者,35年前發現的,不幸的是,5年前,我第二次又在另一側乳房患了原發的乳腺癌。我後來做了基因檢測是BRCA1陽性,說明是有遺傳基因變異所致。解釋了我為什麼會三次患癌。但我並不覺得癌症和死亡關係緊密,相反焦慮的情緒反而會使病情更糟糕,我的方式就是正視病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堅持鍛鍊,參與社會工作和活動是舒緩精神和心情的好辦法,同時可以經常與病友們敞開心扉、互相開導和勸解,保持樂觀心態是康復的重要途經。」

(原標題: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相關焦點

  • 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離最後一次患癌,她已經安然度過了5年,達到臨床治癒。
  • 30年間三次患癌,73歲史安利教授分享抗癌心得
    據了解,其實您有過3次患癌經歷(兩次乳腺癌,1次結直腸癌),但您現在的精氣神恐怕連很多年輕人都自愧不如,能否分享一下個人的抗癌經驗?史安利:我今年73歲,在過去的三十多年罹患了3次癌症,剛得癌的時候才39歲,相當於人生的青年、中年、老年都是與癌相伴。1985年,我正在比利時留學,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管理幹部的國際培訓班。
  • 3次患癌,35年抗癌,73歲老教授總結出3點感悟,或可助你抗癌
    提到癌症,不得不讓人想到一名老教授,最近,在我國腫瘤學大會期間,也有見到她的身影,她的名字叫史安利,今年73歲了。這位老教授是我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從事中國癌症工作的老教授,自己也患有有癌症,並且有著35年的抗癌經驗。
  • 瑤醫一帶一路「掌握不得癌症的智慧」暨第二屆中國十大抗癌英雄...
    2018年7月22~28日,由國際防癌長壽聯盟主辦,北京瑤醫醫院承辦的瑤醫一帶一路「掌握不得癌症的智慧」暨第二屆中國十大抗癌英雄公益行走進泰國,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宣傳瑤醫掌握不得癌症的智慧,以抗癌英雄榜樣的力量幫助民眾樹立科學防癌抗癌意識,進一步增進中泰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加快推動中泰兩國傳統醫藥學發展共贏
  • 乳腺癌轉骨成功抗癌30年,他親身經歷總結的抗癌經驗值得好好看看
    可是就在第19年的複查中,發現右鎖骨裡面的淋巴結腫大,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我們又到上海的醫院進行複診,結果確診為乳腺癌轉移,必須進行hua療。當時我們別無選擇,就在那裡住院做了第一療程的hua療。後來在省腫瘤醫院繼續做了四個hua療。前三次效果還好,後面兩次沒變化,加上身體一次比一次差,就放棄了hua療。
  • 世界癌症日 抗癌明星病房內過「五整生日」(圖)
    在生日蛋糕面前,他神採奕奕,讓在場所有人都相信晚期癌症也能再活5年的奇蹟。「祝你生日快樂!」當醫護人員與抗癌樂園的病友們為他唱起生日祝福歌時,眼淚在他的眼眶裡不停地打轉。  馬登峰是開平區越河鎮五裡屯農民,2010年2月4日,53歲的他被診斷為晚期胃癌。「那時我又恐懼又絕望,多虧了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和抗癌樂園的病友們給予我生存下去的信心。」
  • 一個四十歲女性的醒悟:離婚三次,才得出了七個教訓,引以為戒
    相比於結婚,離婚是一件更需要勇氣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離婚三次的女人,最終得到的七個教訓。1、戀愛時期,要保護好自己她是未婚先孕的,家裡人都不知道,男人也沒有馬上結婚的想法,她只能去做了流產。6、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遵循自己的本心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她已經沒有什麼結婚的心思了,但是她周圍的人都在勸她,還是得找個伴,總不能一輩子單身,父母更是覺得她嫁不出去太丟人了,不停地催促她趕緊找個人把自己嫁出去,不要再這麼丟他們的臉面。迫不得已,她開始了第三次婚姻。
  • 癌症老人不願化療,5年抗癌沒有復發的方法
    癌症是可怕的,很多人在確診後都會感覺到驚慌,迷茫,不知所措。癌症到底應該如何有效的治療也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因為對於癌症不是足夠的了解,所以對於癌症充滿了恐懼。其實,有很多的患者可以抗癌成功的。看過太多的抗癌故事,最讓我們感動的就是那種醫生宣判了死亡,但是自己通過努力戰勝癌症的事跡。是什麼讓他們戰勝了癌症,是什麼讓他們不畏懼生死呢。
  • 席琳·迪翁今痛失摯愛 老公安傑利抗癌多年病逝享壽73歲
    席琳·迪翁今痛失摯愛 老公安傑利抗癌多年病逝享壽73歲時間:2016-01-15 13:5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席琳迪翁今痛失摯愛 老公安傑利抗癌多年病逝享壽73歲 席琳迪翁與老公雷尼安傑利 據臺灣媒體1月15日報導,加拿大天后席琳迪翁(Celine Dion
  • 74歲老人抗癌14年創作近300首民歌
    74歲的南京人彭澤民是一名抗癌鬥士,不過他還有個身份,按照流行說法就是唱作人,而這兩個身份在他身上有著不解之緣。30年前,彭澤民患上癌症,從那開始他就通過創作民歌來激勵自己抗癌,如今他創作了300多首歌曲,抗癌成功同時還成為了音樂界的名人。
  • 出國旅遊查出癌症,花62萬打「抗癌針」,回國後發現根本沒病
    境外遊行程中,外聯部負責安排受害人遊玩、娛樂安排聽醫學講座;醫療部負責安排體檢,並安排人員假冒醫學教授面診受害人;企宣部負責包裝假醫學教授、偽造受害人的重金屬體檢報告;——當我們在嘲笑王女士人傻錢多的時候,也不妨想想,人在異國語言不通,朝夕相處的全車人都在演戲騙你一個,沒有足夠的醫學常識,這誰能不上當呢?
  • 81歲老教師的14年抗癌路:和平共處,或許是最優解
    不是每一個和癌症有關的故事都一定要驚心動魄悲不自勝。回望漫漫肺癌抗爭史,如今81歲的於進英更像是在平靜地翻看一本書,那裡面記載著現代醫學技術和醫療制度的光輝,也記錄著自己和親屬的人生變遷。5100多個朝夕,4600多粒藥片,當於進英真正學會與腫瘤共處,她也就這樣,把癌症的奇襲活成了人生後半程的奇蹟。
  • 抗癌奇蹟!冬泳達人身患兩種癌症,還能橫渡黃河
    冬泳達人身患兩種癌症,還能橫渡黃河)   劉洪深的故事,即使是很多歷經磨難的癌友了解後也總是嘖嘖讚嘆:結直腸癌晚期並肝部、腹壁轉移;原發膀胱癌,兩年後復發;大手術四次,全身五處刀口,經歷幾乎所有的治療手段……然而患病9年之後,他的檢查結果顯示:這是一個正常人。不光如此,他還成了遠近聞名的冬泳達人,54歲橫渡黃河,海遊數萬米。
  • 痛苦受4次電療30次化療,抗癌8年成面癱失聽力的她,終究扛不住了
    但現實的是,眾多病症依舊令人束手無策,尤其是癌症,破壞了無數家庭。同樣,僅有30歲的李明蔚,也倒在了癌症面前。她是香港組合的成員,在圈內的知名度並不算高。如果有機會,眾人一定不願熟悉她的名字,因為這樣就代表她過得很平淡,沒有被病魔折磨。
  • 食物和癌症的關係,預防癌症的營養素有哪些?抗癌的食物有哪些?
    人類很早就開始尋找癌症和食物之間的關係,大約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記載過,用飲食來治療癌症。 因為食物除了可以用來填飽肚子以外,還有一些營養和化學作用,有些食物可以導致癌症,而有些食物也可以用來預防癌症。
  • 肺癌四期治療三年多,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抗癌經歷
    此時體感變差,咳嗽也加重,人感覺很虛弱,耐藥後再抽血做基因檢測,結果是全陰,醫生建議化療,但我家人不同意化療,就先盲試9291看看,醫生也答應盲試一個月,一個月後複查效果很好,就繼續吃,在9291吃到八個月時,得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周清華教授,可以為局部晚期的患者做手術,於是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華西,就當著去複查。結果出來後周教授評估可以手術,於2019年7月底手術。
  • 三年後,我依然活著—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本文是「人生依舊精彩」抗癌系列徵文活動的第2篇,是由一位來自無錫的張老先生口述, 他今年76歲。  73歲那年,我確診為肺腺癌晚期。我想,反正已經活了70多歲,也就差不多了吧。  在老伴和女兒的陪同下,我選好遺像、準備壽衣、開始買墓地。
  • 加拿大天后席琳迪翁老公安傑利患癌症去世 享年73歲
    據臺灣媒體1月15日報導,加拿大天后席琳-迪翁(Celine Dion)的老公雷尼安傑利2013年喉癌復發,前年8月病情惡化,美國《時代》雜誌今天報導他辭世的不幸消息,享壽73歲。他的公關發聲明指出:「在和癌症奮鬥多年後,安傑利今天早上於拉斯維加斯家中過世,享壽73歲。在此艱難時刻,他的家人懇請外界尊重他們的隱私。」
  • 在線遊戲治療癌症?心態好是抗癌第一步
    具體新聞如下:據報導,「I Love Breast」是一款癌症患者按照自己的病情設定一個虛擬的自我形象,通過在線的方式完成醫生交給的任務的遊戲。抗癌治療中患者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不少患者因此放棄治療,因此癌症治療中患者的意志十分重要。中央大學醫院教授希望能通過這種遊戲,使患者在娛樂中認識到抗癌治療的重要性,習慣治療會帶來的副作用。
  • 年逾花甲之年的婚禮,獨身抗癌女牧師與退休牧師的相遇故事
    10月10日除了是雙十國慶節,同時更是中壢靈糧堂王桂華牧師與屏東大連路教會退休牧師曾勝豐結為連理的日子。(攝影/記者杜胤廣)一個單身女傳道在短短20年間開拓14間分堂,成了植堂宣教的典範,同時也得知罹患乳癌,成功走過抗癌之路後,上帝的安排奇妙可畏,更使她在63歲的今年遇見剛度過喪妻之慟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