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四期治療三年多,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抗癌經歷

2021-02-12 希望樹下

各位病友,大家晚上好,我是素而安然,在這兒跟大家聊聊我的經歷吧。我確診前是一位中學數學老師,平時在工作中很認真負責,而且非常拼,所以教學成績突出,優秀,做了18年的班主任,當了五年的年段長,在擔任班主任、年段長期間付出了很多,多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還獲得市級優秀班主任。大家都知道當班主任是比較辛苦,除了工作上的忙碌,還會遇到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我必須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管教但偶爾還是會被他們氣到。在家庭裡,現在女兒已經領證,所以我們是一個和睦的四口之家。

主持人:您是怎麼發現生病的呢?

2016年12月份單位體檢時,發現胸部有陰影。CEA值偏高12.3,正常值範圍是0-5。一周後到福建省協和醫院去複查,增強CT顯示右側有胸腔積液,在CT的引導下做支氣管鏡,結果未發現癌細胞,醫生說可以出院了。但有個管床醫生建議我做pet CT,當時考慮到我沒有任何症狀,而pet CT又很貴,要自費,於是就沒有接受他的建議,直接出院。出院後不久就開始咳嗽,在2003年出現感冒後連續乾咳了三個月,我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其實那時候就應該重視,因為那些症狀可能暗示著早期肺癌的出現。

經驗教訓:如果本人在消炎止咳後,還持續乾咳兩周以上,病情未明顯改善的,建議到醫院去拍個低劑量螺旋CT檢查。

主持人:從確診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這一路您怎麼走過來的呢?

從福州回來我就繼續上班,直到2017年四月份出現咳嗽加重,走路氣喘,晚上向右側躺都無法入睡。身體情況日益嚴重,我才去福州市第一醫院檢查,醫生聽診後就直接判斷胸腔有積液,進行一系列檢查後,再進行穿刺引流,從胸腔積液中,就發現了癌細胞,診斷為4A期,右肺腺癌伴右側胸膜轉移,肺門處淋巴結轉移,右側胸腔積液,不能手術,穿刺引流積液後,胸腔灌注了化療藥順鉑。

確診後,我一開始並沒做基因檢測,2017年5月1日直接盲試靶向藥凱美納,吃了25天後去複查,胸腔積液吸收了,病灶也縮小了很多,然後才抽血做基因檢測,當時只做EGFR 18、19、20、21這四個點位的檢測,發現有T790M突變,但豐度很低,只有0.19%,由於凱美納的效果好,於是就繼續吃,期間身體狀況很好,曾一度懷疑是否誤診,因為兩次做支氣管鏡都未見癌細胞,腫瘤標誌物又正常,體感好。直到18個月後,也就是在2018年10月,凱美納公司判斷我耐藥了,並停止贈藥。

此時體感變差,咳嗽也加重,人感覺很虛弱,耐藥後再抽血做基因檢測,結果是全陰,醫生建議化療,但我家人不同意化療,就先盲試9291看看,醫生也答應盲試一個月,一個月後複查效果很好,就繼續吃,在9291吃到八個月時,得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周清華教授,可以為局部晚期的患者做手術,於是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華西,就當著去複查。結果出來後周教授評估可以手術,於2019年7月底手術。

術後病理報告和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EGFR19,TP53,RB1三個突變)都出來後,周教授根據我的病理報告和基因檢測的結果,再結合我之前的治療情況後,給出的建議是:繼續吃9291作為輔助治療。到今天為止,9291吃了快24個月。那到目前為止,我整個治療費用大約花了25萬左右。總結治療過程為:靶向-手術-靶向。

主持人:抗癌路漫漫一路走來您認識了哪些病友?又有哪些病友給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呢?

一路走來認識了一些病友,去成都華西也認識了好幾個病友,有的見過面,有的只在微信上聊,大家都經常互相鼓勵,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我自從生病後已經從原來的單位工作群、同事群,轉到了患友群,我加入了十幾個肺癌群,還有關注七個肺癌科普公眾號,查看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學習了有關肺癌的基礎知識,了解到一些前沿的治療信息。

主持人:您從一位優秀講師變成一個抗癌英雄,這麼久以來您有想過自己患癌的原因嗎?

在確診之前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追求完美,要強,執著。在工作上很認真負責,也很拼;工作強度大,壓力大,容易焦慮,導致睡眠質量不好;空氣品質不好,還經常吸入二手菸,吸入粉筆灰。確診前的前三年裡,由於家中的某些事情導致我過度傷心流淚。中醫講過度傷心也會傷到肺,再加上基因突變,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我患上肺癌。

主持人:這一路走來您有什麼收穫和教訓要和我們分享嗎?

在治療經驗方面,肺癌治療首先要選擇省、市級的三甲綜合醫院,或者三甲專科醫院,然後定點一個醫院。開檢查單可以是小醫生,但看結果要找主任、專家這種大咖;在問診方案時,可以多看國內幾個知名的專家,首次治療很關鍵,也很重要。還有中晚期是否可以手術?內科和外科的觀點是有差異的,需要綜合評估,做MDT會診,像我,內科都說不能手術,但是胸外科評估後竟然說可以手術。現在手術後16個月多了。

我最初確診時的情況是胸腔有惡性積液、胸膜轉移,術後病理報告是無胸膜轉移,無胸腔受累,只見腫瘤周圍大量纖維增生反應,支氣管斷端是陰性,也無肺內轉移,無脈管癌栓,無神經侵犯,無氣道散播。清掃了八組淋巴結,總共17枚,均未見癌細胞轉移,從我和華西個別病友的術後病理診斷報告上看,這種臨床分期和術後病理診斷分期還是有差異的,當然我是靶向降期後手術的受益者,靶向治療幹掉那些微小的轉移灶了。

在靶向藥穩定期間,沒有胸腔外轉移的,單個病灶,可以去胸外科評估是否有手術指徵,因為靶向藥終究會耐藥。若原來有遠端轉移的,在靶向穩定期間,可以考慮局部處理,如放療、消融等,這樣靶向藥可以控制病情長久一些。

任何一種治療,任何一種藥物都會因人而異。藥效,還有副作用也會有所不同的,耐藥的時間也是會有所不同的,那我們就要求同存異,努力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能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就是最佳的方案。

這一段時間我遇到過這樣的一個病友,感覺她在某一階段治療不規範。她一代耐藥後有T790M突變,換三代奧希替尼,吃9個月後開始中藥調理,期間有一年時間沒有進行影像檢查,只有每個月抽血檢查。她中藥調理一年,體感一直很好。但一年後,複查發現肺部腦部都有進展,體感變差。後來她告訴我,中醫讓她停了幾次靶向藥,說西藥傷肝腎,而且有一次還停了10天。

教訓:我們患者一定要按時複查,靶向藥不能停停吃吃!

在運動方面,要適當的運動。確診後,我每天運動都是過萬步,但手術後的三個月內,只有一兩千步,直到身體慢慢恢復過來,運動又重新回到8000步以上,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使骨骼、肌肉不容易老化,關節更加靈活,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

關於飲食營養方面,營養不是簡單的支持,也算是治療,通過營養支持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抗腫瘤治療的耐受性,甚至是提高抗腫瘤治療的有效率,像我確診後,我先生就高度重視營養問題,優化飲食是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在蔬菜方面,我經常吃的是西藍花、蘆筍、菠菜、地瓜葉、茄子、胡蘿蔔、菜花、白蘿蔔,香菇等等,這些都是輪換著吃,每天至少都吃兩三樣青菜,在水果方面,我經常吃蘋果,幾乎是每天一個,還有百香果、獼猴桃、無花果、香蕉、梨等等。平常還吃一些堅果。

還要吃一些優質的海魚、蝦、肉、蛋、水鴨母,其中水鴨母我吃了很多隻,每星期吃一隻,至今為止應該吃到大十隻,現在在喝全安素。確診那一年的時間裡,我喝的水是礦泉水,是從廣西巴馬買了100箱的巴馬礦泉水來喝。

關於心情方面,確診後改變了很多,性子也不再那麼急了,慢慢學會看淡了一切,放下了一切,除了生死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能活著就好,能有質量的活著就更好,我們要有康復的堅定信念和精神,確診後的一年半時間裡,我時常懷疑是誤診,認為自己是健康人,這樣的信念一直在支撐著我。其實那時的我對醫學一竅不通,沒有學習,認知錯誤。現在回想以往,我的胸腔積液裡被找到有癌細胞,肯定不會誤診,而且是4期。

三代藥奧希替尼在一線治療中,PFS中位數是18.9個月,在二線治療中,平均耐藥的中位數是十個月。9291,二線我已經吃快兩年了,若沒有手術,可能9291已經耐藥。複查時,有幾個醫生,像陳波醫生,都說我這是根治性的手術,讓我信心大增,但最初確診晚期,我知道這手術只能是姑息性的。現在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吃好睡好,適當運動,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關於睡眠方面,得了癌症,剛開始心理負擔很大,恐懼害怕、無助、絕望,這些都影響到睡眠,偶爾會吃安眠藥。術後四個月時,用中藥調理一個半月,最近一年呢,偶爾有吃褪黑素片調理,當睡眠改善後,就停止服用褪黑素片。睡眠是很重要的,要想辦法改善。

主持人:在這與癌共舞的三年多的裡,您最想感謝哪些人呢?

我要感謝福州市第一醫院呼吸科的徐禮裕副主任,他是我的首診、首治醫生,用凱美納效果這麼好。同時,要感謝我高中的紅同學,她是第一個帶我入肺癌圈的人,從而學習了肺癌的相關知識,尋找到手術的機會,要感謝幫助過我、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的病友。要感謝所有關心我的人,要感謝家人、親朋好友。

我要特別感謝的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肺癌中心的周清華教授以及他的團隊,他的手術可以讓我多活幾年。周教授是一位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好大夫;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先生,生病後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我患難與共,不離不棄。也要感謝我自己。

最後祝病友們治療順利,運氣好, 效果好,平平安安!

加入抗癌交流互助群,掃二維碼

發送病種和報告給小俊,即可邀請進群

↓↓↓↓

相關焦點

  • 我陪媽媽去抗癌全過程經驗分享:從醫院、醫生到治療、報銷的經歷
    後面我把我媽轉到了廣州的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再一次進行檢查,最終確診為「肺鱗癌四期」,確診後在就在醫院抽取胸腔積液,同時確定了以靶向藥阿法替尼為主的治療方案;往後複查均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行,後面我和媽媽也反思了一下犯病的病因,估計大概率是廚房油煙及二手菸。確診後第一時間要做什麼?
  • 三年前,被確診晚期肺癌。三年後,我依然活著—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本文是「人生依舊精彩」抗癌系列徵文活動的第2篇,是由一位來自無錫的張老先生口述, 他今年76歲。  73歲那年,我確診為肺腺癌晚期。我想,反正已經活了70多歲,也就差不多了吧。  在老伴和女兒的陪同下,我選好遺像、準備壽衣、開始買墓地。
  • 海南多位肺癌術後康復者分享經歷:樂觀是「良藥」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6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實習生 張沁)近日,海南省人民醫院舉行以「肺腑之談,見證奇蹟」為主題的第二屆海南肺癌康復5年病友交流會,多位肺癌術後康復患者分享抗癌經歷和術後管理經驗,為正在接受治療的或新發的肺癌患者,傳遞治療信心和希望。
  • 鍾哥抗癌記(一):從入職體檢到確診肺癌,我經歷……
    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佔第二位,死亡率佔第二位。所以很多人認為:確診肺癌=死亡!崩潰甚至放棄……但也有很多像鍾振林這樣的人,從絕望中振作起來,堅強地活下去 。
  • 肺癌的治療
    當你讀完本篇文章時,你有兩個選擇:1、你可以將它傳揚出去,讓世間多一點愛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靈芝對於癌症的輔助治療功效是明顯的,為此搜集臺灣微生物研究組織的靈芝治療肺癌的相關療效見證實錄
  • MDT指導下的肺癌腦轉移綜合治療
    引言 肺癌的腦轉移是晚期較常見的轉移部位,同時也是導致肺癌治療失敗、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癌的腦轉移隨著患者生存期的延長,機率增大。肺癌的腦轉移尚未完全明了。顱內轉移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血行轉移發生的。由於肺癌生長速度快,肺癌腦轉移因血供不足,易發生壞死、脫落。
  • 女大學生患癌瞞著老師同學治療,用Q版抗癌日記鼓勵病友
    因多次復發,孫瑩曾放棄治療,隨後又在親友和老師同學的鼓勵下接受治療。她說,她不是為自己活著,她不能丟下媽媽,父親因她放棄治療,她還得替父親活著,「我好幾次病危,離死神那麼近都能搶救過來,我希望這個世界再多愛我一點,大家幫幫我,我真的想活下去」。
  • 十問十答 | 帶你了解肺癌罕見靶點—抗癌管家-康愛管家互助群微信468826656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互助群」,是大家共同的抗癌家園。歡迎大家添加抗癌管家微信4688 26656,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群裡有來自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名醫指導抗癌。還有十幾年抗癌經驗的抗癌明星一起分享。祝願每個患者和家屬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康愛管家-你身邊的抗癌專家。
  • 21歲女大學生不幸患癌 用漫畫記錄抗癌治療過程和內心感觸
    診斷書上的「霍奇金淋巴瘤」變成「復發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因多次復發,孫瑩曾放棄治療,後來在親友和老師同學的鼓勵下重新接受治療。「我好幾次病危,離死神那麼近都能搶救過來,我希望這個世界再多愛我一點。」­  高考體檢發現腫瘤­  用漫畫記錄抗癌經歷­  2015年4月30日,孫瑩在高考體檢時發現腫瘤,當年6月9日確診為霍奇金淋巴瘤。
  • 晚期肺癌生命剩6個月,注射抗癌疫苗後奇蹟存活,已11年沒復發
    故事一:我會死於其他的疾病,但不是肺癌米克·菲爾普斯是一名美國的普通居民,2009年秋天,他被診斷為3期肺癌,隨後立刻接受了化療和放療,然而他的醫生告訴他,治療效果會逐漸下降。事實上,醫生認為米克已時日不多了。
  • 醫生結腸癌晚期,成功抗癌三年,寶貴的經驗分享給你
    我是一個近60歲的人,生離死別看的多了,我也經手過許多病人臨終的搶救、填寫死亡單等等,看到病人死亡,一般沒有太多的感覺,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三年前自己被查出結腸癌晚期。
  • 40歲查出肺癌,術後十年一直未復發,他的抗癌之路,提議大家學習
    肺癌在惡性腫瘤疾病中位於榜首,發病率死亡率都是很高的。40歲以上的中老年是肺癌的目標人群,其中又以常年吸菸的人居多。很多人在確診肺癌以後變得消極低迷,不願接受治療。他們認為得了癌症就意味著死亡,抗癌也是在做無用功。但是張大爺卻不這麼認為,自從40歲查出肺癌,接受手術治療以後,今年已經50歲的他依舊活躍在小區廣場,精神矍鑠。那麼他是如何成功抗擊癌症的?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抗癌之路,提議大家學習一下。
  • 老伴的抗癌路,扛過多次化療,幾度復發又絕處逢生!—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2020年4月15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一想到癌症患者,我們會想到他們正在承受著生命之痛,沒人能預估疾病的到來,但希望身邊有人會陪伴你共同度過難關。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71歲的老人,也是一位小細胞肺癌患者家屬,聽他講述三年來陪妻子抗癌的歷程。
  • 香港演員曾偉權肺癌去世!治療肺癌要花多少錢?▎肺癌關注月
    >,肺癌是中國的第一大癌種,也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有「癌症第一殺手」之稱。肺癌的原因致癌風險因素大致分為兩類:內源和外源。內源主要是遺傳和年齡,外源主要是生活習慣和環境風險等。肺癌的治療方法與費用肺癌所經歷的階段大概可分為確診(部分患者還會有會診/二次診療)、治療和康復/穩定三個階段。
  • 延長生存期的抗癌攻略,收藏了
    來源:肺癌康復圈工作過程中接觸到許多患者和家屬,他們面臨癌症時,結果卻大相逕庭。我們能看到哪些獲得長生存的患者帶著勇氣和希望選擇了聰明的方式,過上高質量的生活,長時間地與癌和平共處。其實,很多抗癌明星正是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康複方法,才能活過五年、十年、二十年......
  • 國內首個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發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值得了解!
    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小細胞肺癌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臨床活性。2020年2月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基於IMpower133研究的結果,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正式批准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依託泊苷/卡鉑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適應證。
  • 三甲醫院治「肺癌」三年 他處複查才知是肺結核
    三甲醫院治「肺癌」三年 他處複查才知是肺結核 2020-12-17 09:29:32   來源:安徽商報
  • 媽媽肺癌化療失敗之後,靶向治療效果很棒!但如何解決耐藥問題?
    前面我分享了我的媽媽從確診到化療,從化療失敗到盲目求醫的過程,有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前面分享的文章,《女兒的焦慮:我的媽媽被確診肺癌,我該隱瞞病情嗎?》、《媽媽確診肺癌,失去手術機會,只能化療,嘔吐、食欲不振怎麼辦?》、《媽媽確診肺癌,化療不理想,尋求生物療法失敗,出路在哪裡?》,今天接著分享後續如何治療呢?
  • 三位年輕人查出晚期肺癌!這種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太重要!
    「李山是我印象深刻的肺癌患者之一,因為太年輕了,才剛畢業開始工作。」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周建婭教授介紹,患者來就診時,CT檢查顯示右肺病灶合併淋巴結的轉移和對側的轉移,Ⅳ期肺癌。「他不抽菸,從事辦公室工作,沒有處在特殊環境,也沒有不良習慣。相對於大多數肺癌患者,這個病例確實比較罕見,這麼年輕,這麼早轉移。」
  • 裴正學教授自擬蘭州方治療肺癌驗案
    2017年11月最新公布的《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中指出,我國肺癌患者中男性發病率居首位,女性發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男女均居首位。腫瘤發病機制複雜、高危因素難控制、有效篩查技術少、早期診斷技術水平低、腫瘤治療效果差、復發轉移率高、治療副作用大、精準性差等諸多因素,導致我國腫瘤防控研究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