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查出肺癌,術後十年一直未復發,他的抗癌之路,提議大家學習

2020-12-27 中醫院徐醫生

肺癌在惡性腫瘤疾病中位於榜首,發病率死亡率都是很高的。40歲以上的中老年是肺癌的目標人群,其中又以常年吸菸的人居多。很多人在確診肺癌以後變得消極低迷,不願接受治療。他們認為得了癌症就意味著死亡,抗癌也是在做無用功。

但是張大爺卻不這麼認為,自從40歲查出肺癌,接受手術治療以後,今年已經50歲的他依舊活躍在小區廣場,精神矍鑠。那麼他是如何成功抗擊癌症的?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抗癌之路,提議大家學習一下。

十年之前,一次意外摔倒,檢查出肺癌,大爺沒有被癌症嚇倒

在2010年的一個冬天,張大爺發現自己不斷咳嗽,並且持續低燒,平時一口氣爬上三樓是沒問題的,但那一段時間,走路喘氣都費勁。去醫院一檢查,被告知是肺癌。這一消息嚇壞了子女,老伴也時常掩面哭泣。但是張大爺沒有悲觀消極,怨天尤人,而是淡淡地說了句:癌症不等於死亡,還有希望。

在查出癌症的一年中,大爺跟平時一樣,跟周圍鄰居說說笑笑。在別人看來,一點不像患了癌症的人。張大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放化療,雖然治療過程中,身體飽受折磨,但是大爺還是能跟病友談天論地,沒事還下床走到窗口深呼吸。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以後,大爺出院了,按照醫生的囑咐每個月都會去醫院進行化療

十年之中,大爺規律飲食,沒事還幫助老伴做家務,沒有因為生病放棄散步

張大爺在醫院接受放療以後,一度胃口很差,但是即便再不想吃,他也比自己每次吃一點,一天吃很多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大爺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其實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的時候,身體器官會受到損傷,因此常常食欲不振,如果放任自己不按時吃飯,就很容易營養不良導致病魔沒倒下,身體先扛不住了。而張大爺規律飲食,不僅能給身體提供抗擊癌細胞的能量,還能增加免疫力,有效地延長了生命。

另外除了飲食合理,張大爺沒事還會幫著家人做做家務,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自己收拾床跟衣服,掃掃地,做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等身體恢復了,就繼續打掃。收拾完家,吃晚飯,張大爺還會跟老伴一起出門散步,這是堅持了很多年的習慣,即便查出肺癌也沒有放棄。在做家務,散步的過程中,身體得到了一定鍛鍊,增強了身體的抵抗力,這對於病情的恢復也是很有好處的。

在患癌的十年中,張大爺時刻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總覺得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積極接受放化療,同時保持規律進食,並且能夠堅持散步,做做家務,十年如一日。肺癌沒有出現復發,生命得到了延長。如果你也受到了癌症的侵擾,不妨學學張大爺的抗癌方法,或許能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圖片來源:覓健術後查出肺部小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復發轉移麼?不一定!由以上可知,其實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一般真正是肺癌的往往是少數情況,因此檢查出肺小結節的人也不必太過驚慌,但需要注意的是,惡性腫瘤往往是由良性發展而來的,因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而如果確診了肺癌,在手術後再次發現小結節,又是怎麼回事?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
  • 海南多位肺癌術後康復者分享經歷:樂觀是「良藥」
    七旬阿公抽菸52年患肺癌 醫院給了第二次生命77歲的莊耿森老人,肺癌術後抗癌感悟:樂觀是良藥。記者 王洪旭 攝「父母親給了我第一次生命,活了69歲;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又活了8年多。」今年77歲的退休教師莊耿森說,退休前他是一名老師,之前有個不好的習慣是喜歡抽菸,一天抽三包半,一直抽了52年,身體沒有覺得有啥異樣。2012年2月,莊阿公的手臂出現麻木症狀,咳嗽不止,到海南省人民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陰影,進一步做CT和X光檢查,發現患肺部腫瘤,這與他常年抽菸有關。確診後,他住院治療,並做了左肺切除手術。
  • 老伴的抗癌路,扛過多次化療,幾度復發又絕處逢生!—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2020年4月15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一想到癌症患者,我們會想到他們正在承受著生命之痛,沒人能預估疾病的到來,但希望身邊有人會陪伴你共同度過難關。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71歲的老人,也是一位小細胞肺癌患者家屬,聽他講述三年來陪妻子抗癌的歷程。
  • 肺癌術後為什麼還會復發轉移?哪些症狀要小心?早發現、早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ⅠA期術後無需輔助治療,ⅠB期考慮輔助治療以及Ⅱ期、ⅢA期需要輔助治療,經過治療之後,體內殘留的癌細胞數量可能不一樣,分期越晚殘留的癌細胞或許越多。癌細胞殘留數量的多少決定會不會復發、多長時間復發?數量極少也可能在免疫系統的剿殺之下肺癌被治癒了,殘留癌細胞數量多到免疫系統處於弱勢,這些活下來的癌細胞就成了「星星之火」。
  • 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呢?早期能被發現嗎?手術後還會復發麼?
    目前CT檢查也很方便、無痛苦,大家依從性也很好,因此很多小的、早期肺癌就被揪出來了!肺癌篩查CT 功不可沒,當然也就降低了死亡率。那麼,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呢?以TNM分期法劃分到Ⅰ期的肺癌。沒有遠處M轉移 (肝臟、骨、腦、腎上腺等),也沒有區域淋巴結N轉移(肺葉間、支氣管旁、隆突下以及縱膈內),同時還要結合腫瘤原發灶T的大小以及部位的情況。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合肥中醫腫瘤名家方恩喜,初心不忘,堅守抗癌一線40餘年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腫瘤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安徽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中醫腫瘤學術帶頭人方恩喜主任,堅守中醫抗癌臨床一線40餘年,形成了獨特的、注重實效的學術風格和臨床體系,在中醫腫瘤治療上取得了顯著效果,尤其在預防腫瘤轉移與復發方面卓有建樹,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切實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深受同行關注和患者肯定。
  • 好好的肺癌術後,怎麼就復發了呢?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件事!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及死亡率均佔據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外科手術是 NSCLC 的重要治療手段。復發轉移是肺癌手術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術後的隨訪監測非常重要,規律有效的隨訪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療復發轉移或第二原發腫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肺癌患者預後。
  • 70歲阿婆患癌至今未復發,她找到抗癌成功的關鍵,免疫力也提高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苗醫生近年來很多人得癌症,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癌症主要與不良習慣有關,經常接觸有害物質也會增加,癌症的發病機率容易導致細胞和組織發生惡性病變,環境汙染或者經常接觸電磁輻射,容易導致器官和組織病變。
  • 腫瘤院長與癌共舞14年無復發,4大抗癌心得全盤託出
    今年80歲的徐克成,精神狀態看起來還是非常的好。 2001年,他以61歲高齡創辦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辦院5年後,癌症的「魔手」伸向了他。在一次體檢中,身為腫瘤醫院院長的他,被查出了肝癌。
  • 肺癌四期治療三年多,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抗癌經歷
    一周後到福建省協和醫院去複查,增強CT顯示右側有胸腔積液,在CT的引導下做支氣管鏡,結果未發現癌細胞,醫生說可以出院了。但有個管床醫生建議我做pet CT,當時考慮到我沒有任何症狀,而pet CT又很貴,要自費,於是就沒有接受他的建議,直接出院。出院後不久就開始咳嗽,在2003年出現感冒後連續乾咳了三個月,我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其實那時候就應該重視,因為那些症狀可能暗示著早期肺癌的出現。
  • 肺癌早期能活多久 肺癌術後護理注意這些
    如今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品能夠完全治療癌症,一般人們患有癌症之後,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失去寶貴的生命,這令人非常的難過,那麼,患了肺癌在早期治療之後,能夠活多久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肺癌早期能活多久?早期肺癌手術後注意事項。
  • 乳腺癌術後復發風險最高 廈發病率超全國水平
    前天,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而病逝,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裡,網友們紛紛表示惋惜。據了解,2011年,姚貝娜就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並於當年接受了乳房全切手術。不料,乳腺癌復發,癌細胞轉移至大腦和肺部,最終擊倒了她。乳腺癌也被稱為「紅顏劫」。
  • 17歲雨季少年在臨近高考時竟查出肺癌
    17歲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年紀,也是與朋友一起在題海中奮力拼搏的年紀,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備戰期,韞狄(化名)卻在青春十字路口的交點處查出肺癌!是什麼讓17歲雨季少年患癌?當得知患肺癌的消息後父子倆都覺得難以相信,在一旁父親擔心不已詢問:「孩子還這麼小,平時沒有抽菸喝酒的不良習慣,也沒有咳嗽,我也沒有吸菸,怎麼好端端的就患了肺癌,孩子馬上就要高考了,這該怎麼辦?」龍醫生安慰:「你們先不要太著急,孩子的病情發現的早,就交給我們醫生吧,我們一起努力。」
  • 22歲女護士查新冠查出肺癌 講述治病艱辛過程給更多癌症患者樹立信心
    22歲女護士查新冠查出肺癌 講述治病艱辛過程給更多癌症患者樹立信心 2020-05-21 19:19:20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22歲女護士查新冠查出肺癌,講述治病艱辛過程給更多癌症患者樹立信心】5月15日晚,全國首部規培醫生紀實節目《我的白大褂》播出第8集,也給我們呈現了醫護人員生病的故事。
  • 互相轉告:28歲肺癌女孩,靠農村「土方法」,6年後恢復如初!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男性才會被肺癌盯上,但是殊不知,女性同樣有患肺癌的風險,而這一切的不幸就發生在了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身上。
  • 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外科把皮球踢給內科,內科又踢給誰?
    昨天,微信群裡胸外科醫生、腫瘤內科醫生就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的問題又討論起來,一個常見問題,也是一個爭論較多的問題。肺癌以生物學特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小細胞肺癌以化療、放療為主,能手術的機會很少。
  • "紅顏劫"術後復發風險最高 廈乳腺癌發病率超全國
    廈門晚報訊(記者 蘇奇 通訊員 石青青)前天,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而病逝,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裡,網友們紛紛表示惋惜。據了解,2011年,姚貝娜就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並於當年接受了乳房全切手術。不料,乳腺癌復發,癌細胞轉移至大腦和肺部,最終擊倒了她。乳腺癌也被稱為「紅顏劫」。
  • 乳腺癌術後,內分泌治療期間會復發嗎?還有哪些治療辦法呢?
    乳腺癌術後復發被許多因素影響,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腫瘤分期,分期越早復發的機率要小很多。資料顯示Ⅰ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要在95%以上,其中60%—80%的病人20年後也沒問題!總體上,Ⅰ期乳腺癌5年內復發率大概在20%—30%左右,而Ⅱ期、Ⅲ期5年內復發率高達40%—60%,因此,內分泌治療期間腫瘤是有可能復發轉移的!既然治療也會復發,那治療還有必要嗎?這種想法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