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某一科的單打獨鬥已經不能滿足它的治療需要了,一種癌症也可能以外科治療為主,也可能以內科治療為主,還可能以放療科治療為主,需要大家去討論、去協作。
昨天,微信群裡胸外科醫生、腫瘤內科醫生就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的問題又討論起來,一個常見問題,也是一個爭論較多的問題。
肺癌以生物學特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小細胞肺癌以化療、放療為主,能手術的機會很少。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晚期則以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為主。
肺癌ⅠB期包含哪些情況?T2aN0M0,什麼意思呢?
N0是指腫瘤周圍沒有淋巴結轉移,包括肺葉間淋巴結、支氣管旁淋巴結等。M0是指無遠處轉移,肺癌常轉移至肺內、肝臟、腦、骨骼、腎上腺等部位。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的情況下,原發灶T若是2a則TNM分期為肺癌ⅠB期。
T2a有四種情況,腫瘤直徑>3cm而≤4cm,或者腫瘤累及主支氣管(未累及隆突,氣管分叉處),或者腫瘤侵犯髒層胸膜,或腫瘤導致肺不張、阻塞性肺炎,腫瘤大小、部位、浸潤範圍確定T分期。
非小細胞肺癌ⅠB期的情況在臨床中非常普遍,術後要不要輔助化療值得討論。
胸外科醫生說,NCCN(美國國立癌症綜合網絡)指南指出非小細胞肺癌ⅠB期術後具有復發高危因素時「考慮」化療,NCCN指南影響力在國內也很大,是腫瘤治療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之一。
哪些因素屬於復發高危呢?大概有六種情形,低分化腫瘤、脈管浸潤、楔形切除術、腫瘤直徑4cm、胸膜浸潤、淋巴結狀態不明確等。
而國內權威指南、CSCO(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指出肺癌ⅠB期不論有沒有高危因素不推薦術後化療,沒有高級別證據證明化療讓病人獲益。
這可咋辦?都是權威性指南,外科醫生就把「皮球」踢給腫瘤內科醫生,術後治療你們內科醫生要比外科醫生更好。
內科醫生說,大家學的指南一個樣,臨界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讓病人、家屬選吧!「皮球」又給病人?
病人、家屬說我們又不懂醫學,這怎麼選呢?沒化療復發了,悔!若化療不僅花錢,對人傷害還大。
群裡的爭論也沒有結果,不過現實當中肺癌ⅠB期術後做化療的病人很多,若是病人耐受性好,也有意願,考慮術後化療4周期,尤其是肺腺癌,易於復發轉移,而化療常用的「培美」副作用非常小。
今年有研究顯示肺癌ⅠB期、EGFR突變者術後輔助三代靶向藥物,預後明顯要好!現在還沒有寫進指南,或許將來成為術後輔助治療的首先推薦。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