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2020-12-22 肺凡力量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覓健社區,有覓友發帖詢問關於肺癌術後複查結果:「右肺腺癌早期,術後增強CT顯示左肺尖有小結節,屬於遠處轉移嗎?」

圖片來源:覓健

術後查出肺部小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復發轉移麼?

不一定!

首先我們先不必驚慌,先來了解術後出現的「結節」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小結節?

「結節」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醫學影像學上的專業名詞。所謂肺部小結節,即單一、邊界清楚、直徑小於或等於30mm,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病變。臨床上是這樣定義的:

1.肺內生長類圓形、邊界清楚、直徑>30mm的病灶稱為腫塊

2.直徑<30mm的軟組織病灶稱為肺結節

3.而<20mm的結節稱為小結節<5mm的結節為微小結節

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為結節的大小與其良、惡性有一定相關性,通常>30mm的病灶多為惡性,而更微小的結節,良性的可能性更大。根據結節密度的不同,可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結節三種。

肺部小結節就是癌症嗎?

不一定!

從病理診斷角度及經驗來說,造成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三大類:

1、肺癌。往往是早期肺腺癌,這是一個譜系,從貼壁型生長的原位腺癌,發展到微浸潤性腺癌,最終成為浸潤性腺癌,也就是癌症。

2、肺良性腫瘤。常見的有錯構瘤、硬化性肺細胞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腺瘤等。

3、肺部炎性疾病。如炎症修復的纖維組織增生,也就是疤痕,還有結核桿菌感染包裹的結核球、麴黴菌球、隱球菌病、擴張支氣管,甚至是肺內小淋巴結等。

還有,一些免疫性疾病,如肉芽腫血管炎也可以形成小結節,還有結節病也以小結節形式存在。由以上可知,其實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一般真正是肺癌的往往是少數情況,因此檢查出肺小結節的人也不必太過驚慌,但需要注意的是,惡性腫瘤往往是由良性發展而來的,因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而如果確診了肺癌,在手術後再次發現小結節,又是怎麼回事?

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

看兩點。

一看「顏值」——根據結節的外觀鑑別結節的良惡性。良性結節密度一致、邊緣清晰光滑,可表述為「表面鈣化、空洞、衛星灶」等;而惡性結節,其病灶有「密度不均、邊緣模糊,有分葉且不規則,有毛刺改變(毛玻璃樣)胸膜皺縮徵」等表述方法。

二看「發展」——我們要與術前的病理片進行動態對比,判斷該結節是新增生的還是手術前就已經存在了,形態是否變化等等。

如果結節是術前已經存在,並且術後病理片與術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的良性結節,只需定期去醫院檢查,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如果是新增的惡性結節,可以遵照醫生的建議,根據肺部結節的不同位置採取纖維支氣管鏡、經皮肺結節穿刺活檢,進行病理診斷定性。對高度懷疑惡性肺結節患者,如果只是單個病灶復發轉移,而不是全面擴散轉移,再次手術切除也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對於肺癌患者,術後檢查發現小結節的情況時有發生。雖說降低術後風險的最有效方式是依賴於初次治療的效果,但是肺癌患者術後仍舊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降低肺癌術後轉移復發風險。

如何預防肺癌術後轉移復發?

1、嚴格遵照醫囑,定期按時複查

由於肺癌至今尚無復發和轉移的可靠、早期預報信號,因而為及早發現復發或轉移,需要對病情進行密切監測和隨訪。一般來講,術後第一年,每三個月複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複查一次,循環複查持續。

2、生物標記物檢測

預測復發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肺癌是一種高度侵襲性腫瘤,病理分型(組織學分化、血管浸潤、淋巴滲透和胸膜浸潤)、腫瘤TNM分期、基因分型都與預後息息相關。可以結合基因檢測和免疫組化,通過生物標記物如檢測癌胚抗(CE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表達水平,使用基因突變情況如檢測KRAS基因狀態來預測復發風險。

3、加強營養,預防感冒

對於肺癌病人,要保證營養,避免感冒,飲食上,食物的選擇要豐富多樣,配合水果、新鮮蔬菜。對於年紀大的病人來說,多食粥湯類食物會更好消化,同時要注重營養的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感染。無論是病毒或者細菌感染,都會引起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給癌細胞增殖復發可乘之機。

4、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快

戒酒、戒菸,不要過度勞累,不要亂吃中藥和保健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愉快,適當鍛鍊身體。術後2-3 個月,可以做輕緩運動,如散步,由15 分鐘逐漸增加到40分鐘;也可練氣功、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輕柔的運動。

總之,肺癌患者術後複查發現小結節,先不要驚慌害怕,及時去諮詢醫生的專業建議,遵醫囑進行相關的檢查或治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肺癌的轉移復發!

相關焦點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3、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檢查到轉移而行根治性手術,術後很快復發轉移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復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機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復發轉移的原因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肺癌術後為什麼還會復發轉移?哪些症狀要小心?早發現、早治療!
    肺癌的種類有很多,人們根據它們的惡性度和治療方法不同把肺癌分成兩大類,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惡性度比較高,發現時大多沒有手術機會,以放化療為主綜合性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適應於早期、中期一些腫瘤,而晚期多不能手術。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呢?早期能被發現嗎?手術後還會復發麼?
    目前CT檢查也很方便、無痛苦,大家依從性也很好,因此很多小的、早期肺癌就被揪出來了!肺癌篩查CT 功不可沒,當然也就降低了死亡率。那麼,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呢?以TNM分期法劃分到Ⅰ期的肺癌。沒有遠處M轉移 (肝臟、骨、腦、腎上腺等),也沒有區域淋巴結N轉移(肺葉間、支氣管旁、隆突下以及縱膈內),同時還要結合腫瘤原發灶T的大小以及部位的情況。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其實對於腫瘤轉移發生於何時,現在還沒有定論,有些假說認為個別惡性程度高的癌細胞,轉移在細胞開始惡變不久就發生了。 原位癌的癌細胞局限在組織的上皮層中,沒有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圍組織,而上皮層當中是沒有血管淋巴管的,所以原位癌的癌細胞到達不了遠處,也就無法發生轉移。 人人都做一下化療不就能預防肺癌復發了嗎?
  • 好好的肺癌術後,怎麼就復發了呢?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件事!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及死亡率均佔據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外科手術是 NSCLC 的重要治療手段。復發轉移是肺癌手術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術後的隨訪監測非常重要,規律有效的隨訪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療復發轉移或第二原發腫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肺癌患者預後。
  • 微乳頭型肺腺癌,肺癌中最險惡的病理類型,早期手術後也可能轉移
    這個患者在某省腫瘤醫院手術後,由於分期很早,未行後續治療,然而兩年後出現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口服特羅凱半年後耐藥,沒多久就去世了。當時評論裡很多網友在問,不是說早期肺癌治癒率很高嗎?為何這麼早期的肺癌卻在短時間內發生了轉移?  這個病人確實分期很早,在全省最好的腫瘤醫院手術,手術方式也很正規,之所以這麼快出現轉移,主要原因是他的病理亞型是微乳頭型。
  • 肺癌早期能活多久 肺癌術後護理注意這些
    如今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品能夠完全治療癌症,一般人們患有癌症之後,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失去寶貴的生命,這令人非常的難過,那麼,患了肺癌在早期治療之後,能夠活多久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肺癌早期能活多久?早期肺癌手術後注意事項。
  • 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
    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 2020-05-18 0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30%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會復發轉移!
    甲狀腺癌術後,還會復發、轉移! 這不是危言聳聽,事實真的如此嗎? 二、哪些因素可能增加復發風險? 有些因素可能為術後復發埋下了種子,比如手術時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甲狀腺外侵犯或遠處轉移,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手術有殘留癌灶等。
  • 肺部磨玻璃影與肺部小結節、肺癌,這三個詞是一個意思嗎?
    大家現在做完CT後,有時會看到肺部磨玻璃影或肺部小結節等字眼,有些人就開始會充滿驚慌與疑慮了,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肺部磨玻璃影與肺部小結節、肺癌,這三個詞是一個意思嗎?肺部磨玻璃影是什麼意思?
  • 查出肺部小結節一定就是肺癌嗎,肺部結節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哪些...
    隨著高解析度CT越來越普及,特別是在常規體檢中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人被查出來肺部存在小結節,而口口相傳的一些關於小結節未及時治療最終演變成晚期肺癌的說法,讓很多肺部結節患者每天茶飯不思,憂心忡忡,為了打消大家心中的疑慮,向大家介紹一下肺部結節的常見原因。
  • 肺癌除了咳嗽,早期還有3個典型症狀
    咳嗽就是肺癌嗎?現在的汙染是比較嚴重的,在這時候就難免會存在一些肺部的不適情況,這時候咳嗽痰多的問題是大家都會遇到的,所以說注意保護肺部的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肺癌患者越來越多的環境中,不少人一咳嗽,就會想自己是不是肺出了問題。與其擔驚受怕,不如正確認識肺癌!
  • 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會復發嗎?
    (1)標準肺葉切除,即切除一葉肺(右肺上、中、下葉,左肺上、下葉)或者聯合肺葉切除,又或者將一側全肺切除,是目前治療肺癌應用最多的手術方式。此前,肺癌研究組織曾對局限切除與肺葉切除對治療早期周圍型肺癌進行了比較,在這個過程中採取隨機劃分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採用標準肺葉切除,另一組採用開胸局限性切除。
  • 肺癌細胞最容易鑽腦子,如何才能儘早發現腦轉移,神經症狀要注意
    最近在門診看了好幾個肺癌病人,都是發現了腦轉移,非常可惜。其中一個女病人是肺腺癌,才40歲,手術後三年,這次常規複查,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但頭顱磁共振發現腦頂葉有兩個1cm左右的病灶。除了顱內病灶,其他部位沒有發現復發轉移,這個女病人當場崩潰大哭,等她情緒穩定後,我建議她去放療科尋求幫助。
  • 肺部小結節就是肺癌前兆?抽電子菸會不會致癌?
    而在中國,來自國家癌症中心和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430萬,每年因癌症死亡280萬,同樣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是排在惡性腫瘤首位。肺癌並非不可治癒,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但是,由於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公眾在肺癌的一級預防和早期診療存在諸多認識誤區。
  • 8cm肺癌治癒,1.5cm肺癌卻轉移,醫生說大的那些癌細胞是單身狗
    呼吸科醫生摸了摸,默默給他開了胸部CT,發現1.5cm的肺癌:這是一個不規則實性肺結節,表面有分葉,長徑只有1.5cm,卻已經發生了縱隔、頸部多發淋巴結轉移,肩胛骨轉移,沒有手術機會了。癌細胞的轉移通道是什麼呢?
  •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肺段切除術的適應證多種多樣,可用於治療肺癌、轉移性肺腫瘤或多種非惡性疾病。早期肺癌治療中,肺段切除術最初僅為不能進行常規肺葉切除患者的治療選擇,而隨著更多證據的出現,肺段切除適應證隨時間不斷變化,肺段切除術在早期肺癌治療中的應用更加廣泛。理論上,肺段切除相比肺葉切除可更好地保留患者肺功能,但腫瘤不完全切除的風險更高,因此肺段切除術的適應證已成為爭論的焦點。
  • 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外科把皮球踢給內科,內科又踢給誰?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晚期則以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為主。肺癌ⅠB期包含哪些情況?T2aN0M0,什麼意思呢?N0是指腫瘤周圍沒有淋巴結轉移,包括肺葉間淋巴結、支氣管旁淋巴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