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多位肺癌術後康復者分享經歷:樂觀是「良藥」

2020-12-23 瀟湘名醫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6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實習生 張沁)近日,海南省人民醫院舉行以「肺腑之談,見證奇蹟」為主題的第二屆海南肺癌康復5年病友交流會,多位肺癌術後康復患者分享抗癌經歷和術後管理經驗,為正在接受治療的或新發的肺癌患者,傳遞治療信心和希望。

七旬阿公抽菸52年患肺癌 醫院給了第二次生命

77歲的莊耿森老人,肺癌術後抗癌感悟:樂觀是良藥。記者 王洪旭 攝

「父母親給了我第一次生命,活了69歲;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又活了8年多。」今年77歲的退休教師莊耿森說,退休前他是一名老師,之前有個不好的習慣是喜歡抽菸,一天抽三包半,一直抽了52年,身體沒有覺得有啥異樣。

2012年2月,莊阿公的手臂出現麻木症狀,咳嗽不止,到海南省人民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陰影,進一步做CT和X光檢查,發現患肺部腫瘤,這與他常年抽菸有關。確診後,他住院治療,並做了左肺切除手術。

「治療過程的感悟,醫生技術好,醫德高尚,對患者關愛和藹。」術後,莊阿公又做了兩次化療,3個月後複查病情已控制,進入術後管理和吃藥階段。從發現肺癌並進行手術至今,他在術後又活了8年,在這抗癌的8年間,他的抗癌經驗是:相信醫生,配合治療,對症下藥,也要自我治療,同時堅強自信、切忌悲觀,要保持良好心態,樂觀是治病良藥。

六旬肺癌患者康復養牛種檳榔 規範吃藥6年身體好

64歲的符阿公患癌後規律服藥治療,如今身體康復還在家養牛、種檳榔。記者 王洪旭 攝

今年64歲的符阿公,是萬寧人,他也是醫生和患者都稱讚的「抗癌明星」。

2014年7月,符阿公因為發燒到醫院檢查,不行查出患肺癌晚期,當時到海南省人民醫院做化療,按照治療療程,應該要治療6個周期,但化療4個周期後,其反應太大,於是改吃藥物維持。

符阿公的兒子符先生也是一名呼吸內科醫生,為此給父親開了第一代靶向藥物埃克替尼回家吃,並督促按時吃藥,至今都吃該藥效果還好,沒有出現耐藥性。

「他願意勞動,我們時常叮囑他要適當運動,不能太勞累,但他覺能承受。」符先生說,父親一直以來規範吃藥,6年前肺癌控制得很好,身體也不錯,至今在家裡還養了15頭牛,800棵檳榔,還有400株胡椒。

肺癌晚期吃藥控制能活6年,這讓很多患者看到了信心,紛紛詢問抗癌經驗。符先生說,他從醫學角度建議,要及時求醫、科學治療,合理選用靶向藥物治療,別被民間偏方耽誤治療時間。此外,心態要好,身體力行,不提倡像他的父親那樣,幹活那麼辛苦,建議勞動適可而止。

此外,對於肺癌患者還可以進行食療,多吃黃豆、黑木耳、靈芝、紅棗、枸杞等,注意補充營養,按時按量吃藥。

醫生:如今不再「談癌色變」 肺癌晚期也有多種治療方法

海南省人民醫院舉行第二屆海南肺癌康復5年病友交流會,分享抗癌經歷和術後管理經驗。記者王洪旭 攝

海南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負責人、主任醫師陳永倖表示,從全國癌症發病率情況來看,肺癌發病率高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但隨著醫學技術和科學的發展,談癌色變的時代已經過去,就肺癌而言,早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預後效果好;如果到了晚期也不用放棄,也有很多治療方法和手段。

陳永倖表示,現在治療肺癌的藥物組合多、手段多,藥物作用越來越明顯,毒副作用也越來越低,另外國家將進口抗癌藥納入國家談判,並納入醫保報銷,抗癌藥物的價格也降下來,經濟負擔比以前小了,一般家庭的病人也能承受,就有了治療的希望。

「有的患者術後已經10多年了,控制得很好,以後有望把肺癌變成慢性病,可長期生存。」陳永倖說,肺癌的治療應該實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全程覆蓋」,這個新理念應告知大眾:肺癌不可怕,完全可以預防和治療。

那麼,生活中該如何預防肺癌呢?陳永倖表示,對個人來說,不要抽菸,也不要吸二手菸;從大環境來說,要治理大氣汙染,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保持規律作息,心態要平和,及時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別生悶氣;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最後,如果出現不適,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合理用藥規律用藥。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肺癌早期能活多久 肺癌術後護理注意這些
    如今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品能夠完全治療癌症,一般人們患有癌症之後,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失去寶貴的生命,這令人非常的難過,那麼,患了肺癌在早期治療之後,能夠活多久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肺癌早期能活多久?早期肺癌手術後注意事項。
  • 肺癌四期治療三年多,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抗癌經歷
    出院後不久就開始咳嗽,在2003年出現感冒後連續乾咳了三個月,我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其實那時候就應該重視,因為那些症狀可能暗示著早期肺癌的出現。經驗教訓:如果本人在消炎止咳後,還持續乾咳兩周以上,病情未明顯改善的,建議到醫院去拍個低劑量螺旋CT檢查。主持人:從確診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這一路您怎麼走過來的呢?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圖片來源:攝圖網在覓健社區,有覓友發帖詢問關於肺癌術後複查結果:「右肺腺癌早期,術後增強CT顯示左肺尖有小結節,屬於遠處轉移嗎?」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為結節的大小與其良、惡性有一定相關性,通常>30mm的病灶多為惡性,而更微小的結節,良性的可能性更大。根據結節密度的不同,可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結節三種。肺部小結節就是癌症嗎?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9月20日,國際臨床醫學頂尖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領銜的ADAURA研究成果,這一成果為NSCLC術後治療揭開了新方向,彰顯了中國肺癌治療領域的創新力與領先力。
  • 肺癌術後疼痛怎麼回事?如何緩解呢?
    肺癌手術引起的疼痛是治療過程中的常見併發症,也是造成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這種全方位、勢不可擋並常伴有心理異常的疼痛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焦慮與不安。那麼肺癌術後疼痛怎麼回事?如何緩解呢?術後疼痛的時效性術後疼痛是手術後即刻發生的急性傷害性疼痛。
  • 好好的肺癌術後,怎麼就復發了呢?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件事!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及死亡率均佔據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外科手術是 NSCLC 的重要治療手段。復發轉移是肺癌手術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術後的隨訪監測非常重要,規律有效的隨訪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療復發轉移或第二原發腫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肺癌患者預後。
  • 肺癌術後為什麼還會復發轉移?哪些症狀要小心?早發現、早治療!
    肺癌的種類有很多,人們根據它們的惡性度和治療方法不同把肺癌分成兩大類,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惡性度比較高,發現時大多沒有手術機會,以放化療為主綜合性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適應於早期、中期一些腫瘤,而晚期多不能手術。
  • 肺癌患者能活多久?影響肺癌預後因素有哪些
    最近這些年,由於化療有效性的提高和胸部放療技術的提高,小細胞肺癌的療效也有了一定的改善,5年的生存率有可能會達到20-30%。 腫瘤的部位 一般認為周圍型肺癌的預後要優於中心型肺癌。從腫瘤的部位來說,這種中心型和周圍型分布的部位不同,而對預後產生一定的影響。
  • 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外科把皮球踢給內科,內科又踢給誰?
    昨天,微信群裡胸外科醫生、腫瘤內科醫生就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的問題又討論起來,一個常見問題,也是一個爭論較多的問題。肺癌以生物學特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小細胞肺癌以化療、放療為主,能手術的機會很少。
  • 今早杭州四位新冠肺炎康復者獻血漿,我省捐獻諮詢熱線公布:96614
    今天一早,包括劉女士在內的四位新冠肺炎康復者,來到浙江省血液中心濱江院區進行集中捐獻。即日起,全省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工作正式全面啟動。康復患者建群討論捐獻信息今早參與捐獻的這四位新冠肺炎康復者,都是近期剛從浙大一院出院的新冠肺炎康復者,為三名女性一位男性。
  • 滿洲裡四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願捐獻血漿
    2020年11月下旬我市陸續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經醫院專家團隊積極治療後,確診患者陸續康復,並平穩度過醫學觀察隔離期。返院複查的康復者在得知自己的血漿可以治療其他新冠肺炎患者時,自願報名申請捐獻血漿。在通過捐獻前醫學評估和血液初篩後,共四位新冠肺炎康復者符合捐獻條件,成功捐獻了血漿共計1400毫升。
  • 肺癌術後如何做好飲食安排
    核心提示:肺癌手術後的飲食安排上,具體的要因人而異,不能籠統的就規定不能吃什麼。人體本身是有免疫抗癌功能的,如果營養不良,人體的免疫功能處於更低水平,抗癌能力進一步削弱,這才真正有利於癌細胞的發展。所以建議:肺癌手術後飲食的種類一定要廣泛,不要忌口太嚴,主要是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為主,彌補腫瘤的過分消耗,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抗癌能力和生存質量。
  • 肺癌早期症狀 做到五點不得肺癌
    肺癌現在是全球第一的「癌症殺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的高。肺癌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症,那麼,肺癌早期有什麼症狀呢?小標來介紹一些肺癌早期的狀況有哪些呢?肺癌會傳染嗎?術後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麼呢?一起來了解學習一下吧。
  • 三位年輕人查出晚期肺癌!這種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太重要!
    比如常規肺癌的中位發生年齡是70-72歲,也因此有人稱肺癌為老年病;但是ROS1陽性患者人群大概發病的中位年齡在50歲左右。」賴金火教授介紹。除了年齡特點,周建婭教授表示,ROS1陽性肺癌更常見於不吸菸或輕度吸菸的人,女性更為常見,總體ROS1陽性的患者中,女性佔了64.5%。
  • 肺癌發現都是晚期,醫生闢謠:肺癌早期這5大症狀,不容忽視
    對於肺癌的病人來說最有效的治療辦法就是手術切除,術後聯合放射療法或抗癌藥物治療。圖片來自網絡這位患者就是遵循這樣的治療原則,先手術,後期做放射治療。放射療法是通過使用射線大量的殺傷癌細胞,破壞癌組織,但是同時也會破壞正常的人體細胞組織。
  • 肺癌的術後輔助治療:DFS是可接受的替代終點嗎?
    而術後輔助治療的隨訪時間間隔往往都比較長,如ADJUVANT研究每3個月進行過一次隨訪,而ADAURA研究中,每半年隨訪一次,這就意味著在難以確認是否復發的情況下,每延長一次全身評估,患者的DFS就可以有3-6個月的延長,而ADJUVANT研究的中位DFS才28個月左右,這樣的測量誤差似乎有點大。
  • 肺癌術後胸悶乏力,別忘試試中藥外敷治療
    老趙去年3月份單位體檢,拍了胸部CT,意外發現左側肺部有個小結節,顯示毛玻璃樣,至肺科醫院就診,行胸腔鏡手術,術後病理顯示是早期肺癌,因為發現的早,術後無需放化療,術後5天老趙便出院回家休養了。
  • 國內首個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發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值得了解!
    結果顯示,與標準治療相比,阿替利珠單抗+依託泊苷/卡鉑:  中位總生存期延長2個月(12.3個月 vs 10.3個月);並顯著提高了12個月(51.9% vs 30.9%)和18個月(34.0% vs 21.0%)的總生存率;中位無進展生存期也從4.3個月延民到5.2個月,疾病進展風險降低23%;且兩組患者3/4級AE的發生率相似。
  • 7名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
    本報訊 4月3日,經過嚴格篩查,在貴州省將軍山新冠血漿採集點,7名新冠肺炎康復者成功捐獻恢復期血漿2400毫升。   志願者表示:「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我們康復了,但還有很多飽受新冠病毒折磨的同胞在等待救治,我們願意用我們的血漿去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