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6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實習生 張沁)近日,海南省人民醫院舉行以「肺腑之談,見證奇蹟」為主題的第二屆海南肺癌康復5年病友交流會,多位肺癌術後康復患者分享抗癌經歷和術後管理經驗,為正在接受治療的或新發的肺癌患者,傳遞治療信心和希望。
七旬阿公抽菸52年患肺癌 醫院給了第二次生命
77歲的莊耿森老人,肺癌術後抗癌感悟:樂觀是良藥。記者 王洪旭 攝
「父母親給了我第一次生命,活了69歲;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又活了8年多。」今年77歲的退休教師莊耿森說,退休前他是一名老師,之前有個不好的習慣是喜歡抽菸,一天抽三包半,一直抽了52年,身體沒有覺得有啥異樣。
2012年2月,莊阿公的手臂出現麻木症狀,咳嗽不止,到海南省人民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陰影,進一步做CT和X光檢查,發現患肺部腫瘤,這與他常年抽菸有關。確診後,他住院治療,並做了左肺切除手術。
「治療過程的感悟,醫生技術好,醫德高尚,對患者關愛和藹。」術後,莊阿公又做了兩次化療,3個月後複查病情已控制,進入術後管理和吃藥階段。從發現肺癌並進行手術至今,他在術後又活了8年,在這抗癌的8年間,他的抗癌經驗是:相信醫生,配合治療,對症下藥,也要自我治療,同時堅強自信、切忌悲觀,要保持良好心態,樂觀是治病良藥。
六旬肺癌患者康復養牛種檳榔 規範吃藥6年身體好
64歲的符阿公患癌後規律服藥治療,如今身體康復還在家養牛、種檳榔。記者 王洪旭 攝
今年64歲的符阿公,是萬寧人,他也是醫生和患者都稱讚的「抗癌明星」。
2014年7月,符阿公因為發燒到醫院檢查,不行查出患肺癌晚期,當時到海南省人民醫院做化療,按照治療療程,應該要治療6個周期,但化療4個周期後,其反應太大,於是改吃藥物維持。
符阿公的兒子符先生也是一名呼吸內科醫生,為此給父親開了第一代靶向藥物埃克替尼回家吃,並督促按時吃藥,至今都吃該藥效果還好,沒有出現耐藥性。
「他願意勞動,我們時常叮囑他要適當運動,不能太勞累,但他覺能承受。」符先生說,父親一直以來規範吃藥,6年前肺癌控制得很好,身體也不錯,至今在家裡還養了15頭牛,800棵檳榔,還有400株胡椒。
肺癌晚期吃藥控制能活6年,這讓很多患者看到了信心,紛紛詢問抗癌經驗。符先生說,他從醫學角度建議,要及時求醫、科學治療,合理選用靶向藥物治療,別被民間偏方耽誤治療時間。此外,心態要好,身體力行,不提倡像他的父親那樣,幹活那麼辛苦,建議勞動適可而止。
此外,對於肺癌患者還可以進行食療,多吃黃豆、黑木耳、靈芝、紅棗、枸杞等,注意補充營養,按時按量吃藥。
醫生:如今不再「談癌色變」 肺癌晚期也有多種治療方法
海南省人民醫院舉行第二屆海南肺癌康復5年病友交流會,分享抗癌經歷和術後管理經驗。記者王洪旭 攝
海南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負責人、主任醫師陳永倖表示,從全國癌症發病率情況來看,肺癌發病率高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但隨著醫學技術和科學的發展,談癌色變的時代已經過去,就肺癌而言,早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預後效果好;如果到了晚期也不用放棄,也有很多治療方法和手段。
陳永倖表示,現在治療肺癌的藥物組合多、手段多,藥物作用越來越明顯,毒副作用也越來越低,另外國家將進口抗癌藥納入國家談判,並納入醫保報銷,抗癌藥物的價格也降下來,經濟負擔比以前小了,一般家庭的病人也能承受,就有了治療的希望。
「有的患者術後已經10多年了,控制得很好,以後有望把肺癌變成慢性病,可長期生存。」陳永倖說,肺癌的治療應該實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全程覆蓋」,這個新理念應告知大眾:肺癌不可怕,完全可以預防和治療。
那麼,生活中該如何預防肺癌呢?陳永倖表示,對個人來說,不要抽菸,也不要吸二手菸;從大環境來說,要治理大氣汙染,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保持規律作息,心態要平和,及時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別生悶氣;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最後,如果出現不適,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合理用藥規律用藥。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