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的世界貢獻

2020-12-25 人民網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建構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是中國消除貧困的重要經驗和重大法寶,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了世界貢獻。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所具有的多方面顯著優勢,其中首要的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正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脫貧攻堅任務才能取得一系列優異的成績。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一化三改造」,都是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傳承。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幾乎走遍了我國最貧困的地區,始終牽掛著貧困群眾,關心和思考著扶貧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些年來,正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矢志不渝、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中,創造了人類反貧困歷史的中國奇蹟。中國共產黨真正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展現出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大制度優勢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堅持和發揚我們在社會動員方面長期形成的好傳統、好做法,集中全社會力量開展協作,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向貧困宣戰方面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大制度優勢。

科學制定總體規劃。198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印發;1994年,頒布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印發;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印發;2014年,中辦國辦發布《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明確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抓好扶貧開發的工作安排。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扶貧攻堅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提出,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所謂「中央統籌」,就是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籌備、考核評價、總體運籌等工作;所謂「省負總責」,就是做好目標確定、項目下達、資金投放、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所謂「市(地)縣抓落實」,就是要抓好落實,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

構建脫貧致富的制度體系。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提出,扶貧開發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資金、有目標、有措施、有檢查」。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強調,「我們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度保障

中國扶貧實踐彰顯制度優勢,中國扶貧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超過國際組織、商業組織和慈善機構減貧能夠達到的水平。2018年12月發表的《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指出,「過去40年中國共減少貧困人口8.5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0%」。中國扶貧實踐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是與所構建的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分不開的。

系統完備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就是脫貧攻堅機構健全、職能配套、機制完善。我們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通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建立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建立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實現了對脫貧攻堅領導的全覆蓋。

科學規範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就是各項制度設置合理、程序嚴密、於法周延。通過建立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建立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建立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解決脫貧攻堅職能體系精準度問題,不斷提高脫貧攻堅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水平。

運行有效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就是注重運轉協調、執行順暢、監督有力。通過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建立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解決脫貧攻堅的實效性問題,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通過較真碰硬的考核,樹導向、言規矩、壓責任,確保脫貧攻堅工作質量。

2019年三名經濟學家因減貧研究成果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的聲明表示,目前人類仍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之一是減輕各種形式的全球貧困。可以說,反貧困是一個綜合性問題,不僅要解決飲食、醫療、教育等導致貧困的相關問題,更要為從根本上消除貧困提供制度保障。

在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中,有一個以國強民富、扶貧脫貧為目標的執政黨,有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體系,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層層籤訂責任書,明確目標,增強責任,強化落實。這些制度成果,為發展中國家反貧困提供了可供參考借鑑的中國方案,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

(作者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基地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瞭望丨脫貧攻堅:世界奇蹟
    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2012年底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9348萬人,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脫貧攻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甚至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創舉。
  • 中國脫貧攻堅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深入總結中國脫貧攻堅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不僅對我國構建持續減貧長效機制和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有助於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領導人民擺脫貧困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
  • 【中國攻堅進行時】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貧困問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
  •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呂彩霞: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彰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
    致公黨中央組織相關專業黨員,成立了由農業、經濟、審計、法律等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的「致公黨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專家團」,重點關注四川省貧困地區科技發展、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領域。此外,還積極開展脫貧攻堅理論探索和制度研討,探索扶貧長效機制,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致公智慧。
  • 高瞻遠矚謀發展 脫貧攻堅譜新篇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推動著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貧困工程走向勝利。這一偉大的歷史性成就離不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治理的高度謀劃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中國特色扶貧理論的創新。
  • 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的理論分析
    由此可見,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事業,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相互增能、相互證成的偉大工程和事業。  (二)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必然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
  •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生動體現
    這個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的偉大成就,深刻地向世界展現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生動展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職責。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為天下勞苦人民謀幸福的目標。
  • 凝聚體系力量 國家開放大學推進教育脫貧攻堅
    中國網訊 4月25日,國家開放大學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志堅,副校長鞠傳進,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鋒以及來自「三區三州」地區和對口支援「三區三州」地區、國家開放大學「長徵帶」教育精準扶貧工程覆蓋地區等27家相關分部領導、學習中心負責人共計80餘人參加了會議。
  • 「西藏的脫貧攻堅與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11月18日,「西藏的脫貧攻堅與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宗榮出席會議並講話,總幹事鄭堆主持會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近6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 脫貧攻堅的價值追求、目標導向和根本保障
    脫貧攻堅的根本保障: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脫貧攻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系統工程,是一場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各種資源的總體戰,既需要快速做出總體研判、總體部署和總體指揮,又需要有及時反應力、資源整合力和強大執行力。
  • 中國太保表彰2018年「脫貧攻堅貢獻獎」 優秀團隊和個人
    7月5日,中國太保產險河北分公司「防貧保」項目團隊等10個團隊、中國太保壽險新疆分公司哈帕爾·買買提等10名個人被授予2018年中國太保「脫貧攻堅貢獻獎」榮譽稱號。中國太保總裁賀青寄語獲獎團隊和個人不斷開拓進取,充分發揮並持續放大先進典範的表率引領作用,從而帶動更多機構、團隊和個人投身脫貧攻堅工作,貢獻自己的智慧與才幹。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高瞻遠矚謀發展 脫貧攻堅譜新篇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推動著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貧困工程走向勝利。這一偉大的歷史性成就離不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治理的高度謀劃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中國特色扶貧理論的創新。
  •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彰顯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之所以能夠形成這些優勢,最根本就在於我們黨在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探索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理論成果並用以指導我國的制度體系建設和國家治理。這些優勢深深紮根於中國的土壤,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並不斷深化。
  • 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堅定「四個自信」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邁向全面小康的重要關口,記錄好呈現好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講好我國脫貧攻堅故事,唱響「偉大祖國全面小康」的動人旋律,對於我們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 習近平扶貧論述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及其歷史世界...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扶貧成就舉世矚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擺到了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眾多新思想和新觀點,作出了眾多新決策和新部署,形成了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習近平扶貧論述,既為新時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理論指引,也為世界反貧困事業貢獻了寶貴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中國特色社會工作、志願服務體系建設的優越性及成績
    為此,記者就中國特色社會工作、志願服務體系建設的優越性及成績等問題,採訪了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顧東輝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魏娜。  記者: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發展均與一個國家的文化脈絡、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緊密相連。請結合以上元素談談中國特色社會工作、志願服務體系的優越性。
  • 現代國家治理與精準脫貧的中國方案
    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的中國貧困治理實踐探索出具備戰略定位、完善建制、科學方法、創新實踐的治理範式,深刻內化於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鄉村振興的近期目標為到 2020 年基本形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到 2035 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 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全面實現。因此,從目標邏輯來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利於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與發展。政策內容連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在內容上是連續的。
  • 詳解脫貧攻堅工作:法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
    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現象,是前所未有的壯舉。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繼續穩步向前推進,在運用法治方式推進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各地都在不斷強化脫貧攻堅的法治保障。  習近平指出,我們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 貴陽烏當區:構建「五大體系」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貴陽網訊 記者日前從貴陽烏當區了解到,該區堅持以抓黨建促脫貧,通過著力構建構建責任考評體系、組織保障體系、結對幫扶體系、人才服務體系、激勵關懷體系「五大體系」,走出一條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效路徑。在構建責任考評體系方面,烏當區開展農村基層黨建督導、脫貧攻堅督查、駐村工作暗訪,制定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成立8個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掛牌督戰分隊,圍繞壓實攻堅責任、配強攻堅隊伍、建強攻堅堡壘、提升攻堅能力、優化攻堅打法、激勵擔當作為6個方面,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全覆蓋掛牌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