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脫貧攻堅:世界奇蹟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青海省剛察縣泉吉鄉寧夏村牧民達日傑懷抱一隻小羊羔(11月12日攝) 張宏祥攝/本刊

  脫貧攻堅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始終重視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2012年底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9348萬人,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脫貧攻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甚至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創舉。

  ◇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足以載入中國生產力發展史,乃至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史

  馬塞力木終於不用被綁在土地上了。

  今年6月,已經是脫貧戶的他賣掉5隻羊,6000多元。現在,他家羊圈裡有30隻左右的羊。養這麼多羊,這是過去不敢想的,因為沒水。

  馬塞力木所在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沿嶺鄉和平村,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處,平均海拔超過2100米。取水下溝上山、人挑畜馱,每家都有一個壯勞力被牢牢綁在水上。馬塞力木家吃水要靠他趕著毛驢去縣城拉,來回一趟少說一兩個小時。

  當地把飲水安全作為「兩不愁」的保障重點,終於將水引上東鄉高高的山梁。去年,馬塞力木賣掉了毛驢。

  馬塞力木正在見證的是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的反貧困鬥爭。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了一系列中長期扶貧規劃,累計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減貧人口數量居世界第一。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2012年底到2019年底減貧9348萬人。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絕對貧困將在中國歷史性地終結。

  歷史最好減貧成績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農村貧困人口也將全部脫貧。在12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表示,剩餘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從目前情況看,到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

  「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黨對全國人民的莊重承諾,多年來通過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已變成現實。

  貧困縣和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比同期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個百分點。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有衛生室和村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98%。

  勞動技能和積極性充分激發。不再受貧困束縛的脫貧者,可以幹過去想幹而沒條件、沒能力幹的事情。很多貧困戶表示,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多的財富。

  「還有更多溢出效應值得關注。」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說。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涉農整合資金、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資金、政府債券、小額信貸、扶貧貸款以及社會扶貧資金逐年增加,年均投入過萬億元,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住房改造和產業發展,加上對上下遊的拉動,扶貧投資實際帶動數萬億元社會總投資。

  黃承偉說,這些資金顯著改善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也帶動了非貧困農戶實現發展增收。從長遠看,農村居民收入增加必然促進地區消費結構升級,促進消費總需求的直接增加,對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提供了空間,為拉動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廣闊市場和動力。

  黃承偉認為,扶貧開發中不斷壯大的扶貧產業,有效增加了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不僅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已脫貧地區發展還能提供可持續的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

  此外,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角度,有專家指出,脫貧攻堅實踐和貧困治理進程中形成的相應制度安排、實踐策略和有效經驗,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創新案例和經驗示範。

  業內專家表示,如果把貧困視為勞動對象,脫貧攻堅路徑方法方式作為勞動資料,黨及其帶領下所有向貧困發起總攻的人民群眾作為勞動者,那麼三者相互作用消除的絕對貧困和解放發展的生產力,足以載入生產力發展史,乃至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史。

  加速全球減貧進程

  脫貧攻堅也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中國減貧方案。

  貧困不僅制約中國生產力發展,也制約著世界生產力發展。反貧困是人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共同奮鬥目標。

  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減貧被確定為第一個目標,貧困對世界發展的制約可見一斑。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發布的2017年《發展融資:進展與展望》報告也顯示,如果不加強國際合作和國家層面的行動,到2030年,全球仍將有6.5%的人口面臨極度貧困的威脅。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持續開展一系列以農村扶貧開發為中心的減貧行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從減貧速度看,中國明顯快於全球。從2012年底到2019年底,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到2020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將提早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

  從減貧數量看,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按照世界銀行1.9美元國際貧困線標準,1981年到2013年,中國已使8.5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中國貧困發生率從1981年末的88.3%下降至2013年末的1.85%,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在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近8年的脫貧攻堅成績單,令世界刮目相看,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從扶貧方略看,中國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實施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通過「六個精準」「五個一批」,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對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一系列問題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顯著提升了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限度激發了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也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重要參考經驗。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眼下,中國經驗正毫無保留地與發展中國家共享,盡最大努力助其減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新貢獻。

  比如,中國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並在「東亞減貧合作倡議」「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框架下紮實推進合作項目。中國在非洲援建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惠及50多萬當地民眾。中國也不斷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黃承偉說,中國在世界和人類歷史上創造的脫貧攻堅奇蹟,將為世界反貧困事業注入強大信心,同時中國的減貧方案和減貧智慧,將為解決貧困治理一系列世界難題提供中國方案,這些方案對於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提供了一種嶄新選擇。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黃承偉表示,脫貧攻堅這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偉大創舉,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脫貧攻堅,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矢志堅守社會主義本質不動搖。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以來,從1978年變革土地經營制度,激活農民積極性,提高土地產出率,到1986年成立專門機構在全國範圍開展大規模、有組織、有計劃的開發式扶貧,到2000年之後開展整村推進扶貧,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把改善民生福祉作為目標,一代接著一代幹,讓生產力大幅提升,讓貧困無處藏身,創造了令國際社會嘆為觀止的反貧困奇蹟。

  業內專家分析,西方國家的扶貧依靠福利政策,但不同政黨對貧困治理的態度不同,導致扶貧政策難以持續,很難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中國之所以創造了世界反貧困史上的奇蹟,要歸因於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始終堅守和接續奮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脫貧攻堅,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專家分析,第三世界國家的扶貧主要依靠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因不具備大規模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扶貧效果就很有限。中國將脫貧攻堅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專門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扶貧工作,又成立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負責督戰,這些頂層設計既是動員全國力量投入脫貧攻堅戰的保證,更是我國戰勝貧困的決心宣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黨中央就作出決定,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截至2016年底,東部經濟發達的249個縣市區對口幫扶了西部354個貧困縣,落實援助資金160多億元,助推了西部地區的發展,縮小了東西部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

  「這種全國一盤棋統籌考慮、大規模動員調度的能力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辦到。」黃承偉說。

  奠實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基

  絕對貧困在統計意義上的消失並不意味著中國反貧困事業的終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規劃「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時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這樣表述,在黨的中央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脫貧攻堅作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舉措,2020年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後,將進入到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新階段。

  這一階段的戰略性舉措將聚焦鄉村振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仇煥廣認為,鄉村振興是穩定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保障。

  「只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才能提高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仇煥廣說,只有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才能為實現「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與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超前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做出部署,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指明了方向。

  規劃特別要求認真總結脫貧攻堅經驗。仇煥廣認為,脫貧攻堅積累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並在此前提下構建完善的體制機制。「脫貧攻堅之所以成效顯著,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密不可分。」

  仇煥廣表示,這套體制機制可充分運用到鄉村振興之中。比如,鄉村振興可參照脫貧攻堅領導責任制,建立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縣委書記是「一線總指揮」,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制,讓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還可參照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堅持實施「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要求各省區市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以強化資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給,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另可參照脫貧攻堅考核機制,建立市縣黨政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績效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能夠落地生根。

  規劃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緩解相對貧困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持續改善欠發達地區和其他地區相對貧困人口的發展條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認為,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的實現,我國農村的貧困將主要表現為相對貧困。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需要更加關注個體的致富能力和群體的致富機會,讓全社會堅持開展扶志扶智活動,提高幫扶實效;還需要更加注重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進步,使經濟和金融政策、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都能更好地適應鄉村發展需要,使農民在鄉村和城鎮發展中都能充分得到改善生活的機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新起點上,中國已做好了「預備跑」。 (記者 劉苗苗)

相關焦點

  • 瞭望| 戰勝貧困的中國奇蹟
    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持續開展一系列以農村扶貧開發為中心的減貧行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從減貧速度看,中國明顯快於全球。從2012年底到2019年底,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 脫貧攻堅丨窮在深山有「遠親」
    脫貧攻堅丨窮在深山有「遠親」 2020-10-11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④丨@大廚蔡光江:鄉村扶貧產業園助力秀山脫貧攻堅
    相關連結>>視頻①丨@愛在母親河畔:黔江脫貧攻堅工作細緻紮實視頻②丨@司馬平邦:秀山土家族「西蘭卡普」走出大山 飛往世界視頻③丨@周君良:曾經最偏遠的秀山已經成為地區級物流樞紐視頻⑤丨@郭施亮:黃精變「黃金」 入股分紅讓全村人摘貧帽
  • 脫貧攻堅丨河北故城:發展特色產業 夯實脫貧根基
    脫貧攻堅丨河北故城:發展特色產業 夯實脫貧根基 2020-11-12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進出口銀行四川分行:助力甘孜脫貧攻堅再創奇蹟
    甘孜州人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創造了脫貧攻堅的奇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脫貧攻堅的奮進歷程中,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牢記政策性銀行職責使命,壓實主體責任,始終聚焦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把幫扶資源用在刀刃上,為甘孜州脫貧攻堅助力,取得明顯成效。
  • 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的世界貢獻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建構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是中國消除貧困的重要經驗和重大法寶,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了世界貢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 脫貧攻堅:風勁揚帆奔小康
    近年來,我市堅持「一切工作服務於脫貧攻堅、一切力量服從於脫貧攻堅、一切資源統籌於脫貧攻堅」,全市上下以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態度和決心,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推動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全市32.2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933個貧困村有序退出,5個貧困縣如期摘帽,脫貧成效考核連續四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3488元增加至2020年的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丨荔枝蜜、龍眼蜜、鴨腳木蜜……小鎮脫貧的「蜜」訣都在...
    00:00/12:38  [央視新聞音頻]脫貧攻堅時值初冬,廣東省江門市恩平市那吉鎮牛塘山養蜂場裡,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排排蜂箱,勤勞的蜜蜂飛進飛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截至2020年6月底,江門市建檔立卡貧困戶5097戶、16659人全部實現脫貧,展現了脫貧攻堅中的江門力量。
  • 近觀中國丨「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在這樣的一年即將過去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向世界宣示: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中國成就的幾千年人類減貧史奇蹟,如同在人類至暗時刻帶給世界的一抹亮色,也再次激發了外界讀懂「中國奇蹟」的熱望。讀懂中國減貧奇蹟,必然要解答「中國為什麼能」。
  • 【脫貧攻堅】一個把心交給苦寒之地的人丨玉成
    面對繁瑣複雜的脫貧攻堅工作,略感迷茫的玉成總是愁容滿面,加上高血壓,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時時撞擊著他的心扉,常常夜不能寐。「一定要遵從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思路,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到哪裡,黨的建設工作就進行到哪裡。」經過和村「兩委」協商,把原先莫曲村小學的舊址翻新,成立村黨員活動中心。門口的整面牆上低保戶、五保戶、高齡老人的照片貼得整整齊齊,桌子上資料一應俱全,村裡的犛牛老闆、羊老闆、草場老闆、運輸老闆、服裝老闆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脫貧致富。第二件事情,就是做一篇關於青稞的文章。
  • 【彩雲網評】用脫貧攻堅書寫「穩穩的幸福」
    原標題:【彩雲網評】用脫貧攻堅書寫「穩穩的幸福」脫貧攻堅越到後半程,壓力也就越大,也就越需要立下宏圖志、堅定必勝心,拿出管用有效的真招實招,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攻堅克難。  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所夢寐以求的,但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在實現這一理想的路上走得最穩健,也最徹底。黨的十八大以來,前所未有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力度,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 中國脫貧攻堅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深入總結中國脫貧攻堅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不僅對我國構建持續減貧長效機制和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有助於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領導人民擺脫貧困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
  • 《精準扶貧小課堂》第二季丨第三期: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你...
    本期小課堂來看看四川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考什麼?怎麼考?你準備好了嗎?2019年是我省實現秦巴山區、烏蒙山區、藏區貧困縣全部摘帽,涼山州首批4個縣摘帽的關鍵年,12月開始的成效考核,將為決戰收官找準最後薄弱環節和工作盲點。成效考核考哪些重點?
  • 脫貧攻堅丨香港90後進山造了個「花花世界」芳香滿烏蒙
    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和黔南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東西部協作之花綻放在烏蒙山深處!這裡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野生韭菜花帶,更有歷史上夜郎古國的遺址。這裡地勢山高坡陡,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產業鏈條不完整,當地人大多外出打工,經濟發展緩慢。2016年起,廣州市番禺區對口幫扶赫章縣。周巧,港華公司管理人員。身為90後的她2018年起開始進入公司種植花卉,當年8月就脫了貧。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蘭州市生態環境局:強化責任擔當,確保脫貧攻堅...
    5 月 21 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關於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該局精心組織,迅速行動,統一思想、切實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及問題整改,確保脫貧工作取得實效。
  • 「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近觀中國)「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作者 鍾三屏2020年,全球經受著百年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雙重考驗。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丨村裡老人的兒子 ——林永茂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丨村裡老人的兒子 ——林永茂 2020-09-28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遠見ESG丨「益」路同行,龍光助力桂林貧困村脫貧攻堅
    近日,龍光集團桂林公司「慈善公益行」活動走入桂林市平樂鎮老埠村,以實際行動支持當地脫貧攻堅工作,並用點滴關愛給當地貧困群眾送去溫暖。桂林市平樂鎮老埠村是國家「十三五」貧困村,也是平樂縣貧困人口最多的貧困村,當地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0戶,1262人。該村地少人多,村民增收單一,年輕人均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為中老年人和少年兒童,嚴重製約該村發展。
  • 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的內在關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道路,取得了輝煌的減貧成就。一方面,我國提前10年完成了聯合國的減貧目標,兌現了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在中國大地上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