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新冠疫情持續惡化,累計病例超過1100萬,死亡人數超過25萬宗,多個州再收緊防疫限制措施。當地時間17日,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87歲的格拉斯利宣布自己的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
資料圖:美國艾奧瓦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斯利。
圖片來源:美聯社官方帳號截圖
據NBC、《紐約時報》等美媒報導,格拉斯利當天早些時候先是表示自己曾與新冠患者進行接觸,正在家中進行隔離。之後,他發推確認了自己新冠檢測呈陽性。在聲明中,格拉斯利稱目前感覺「不錯」,將會在家繼續工作。
NBC新聞介紹稱,格拉斯利是參議院中最資深的共和黨人,同時也是參議院的臨時議長,這使他在總統繼任順位中排名第三。格拉斯利也是最新的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美國國會議員。
疫情致美國「殭屍企業」負債陡增
由於疫情的影響,根據彭博社報導,從波音、嘉年華、達美航空到艾克森美孚,梅西百貨等一眾美國最具標誌性的企業巨頭收入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甚至達到市場專家界定的「殭屍企業」標準。
從美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殭屍企業」更容易出現在周期性行業中,比如航空業、鋼鐵業和汽車業等,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政府對通用汽車的直接注資。儘管這些企業利潤無法覆蓋債務成本,卻依然佔據各類生產要素資源,一旦破產,對國濟民生的衝擊力將是巨大的,但這些企業長期存在,會嚴重妨礙其他具有競爭力的企業與行業的成長。
根據彭博數據分析顯示,在3000家美國最大型公開上市企業中20%的企業身處「殭屍企業」行列。而自新冠疫情暴發後,有近200家企業的財務數據達到界定標準。而在此期間,美國「殭屍企業」的負債增加近1萬億美元,使債務總額接近1.4萬億美元。
相較之下,在金融危機最嚴竣時期,美國「殭屍企業」負債總額大約為5千億美元。經濟學家普遍擔憂,美聯儲為避免大量公司破產而購買公司債或許能幫助企業度過眼下的經濟危機,但巨額負債對美國經濟復甦的影響是深遠的,幫助數以百計陷入困境的公司獲得實際上不受限的信貸機會,可能導致資本流向生產效率低下的企業,從而抑制未來多年的就業和經濟增長。
為何全球「殭屍企業」數量不斷增加?
無獨有偶,今年9月由於歐洲二次疫情反彈,在封城等防控舉措的實施下,歐洲經濟復甦或將被迫暫停。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消費和經濟下滑的同時,歐洲一大波「殭屍企業「在低利率環境中不斷增加。
BBC的一項分析顯示,英國經濟在封鎖前有大量公司破產,在英國政府1600億英鎊的一攬子支持計劃下,破產率大為放緩。但是,財政研究所(IFS)表示,許多公司早已經負債纍纍,將陷入困境。
來源:鳳凰衛視資訊臺、海外網
編輯:林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