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大學生就業困局如何解決?做到這幾點,不愁沒工作

2021-01-10 南陽市自考網校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老生常談的事情,尤其是到了畢業季,有大學生的家庭總是會被街坊四鄰所討論。為何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現在變成了社會的熱議話題呢?

曾幾何時,大學生一直是光鮮、榮譽的代名詞,大學生意味著有工作,高的待遇,全村的希望,天之驕子!而現如今,在這個大學生俯拾皆是的社會裡,大學生變的「一文不值」!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位大學生,卻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畢業即失業成了大學生的無奈!

據統計,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874萬人,並且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突破900萬,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根據垂直招聘平臺實習僧發布的《2020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僅有21.21% 的2020年應屆生薪資實現 5000元—8000元,而月薪超過 8000元的應屆大學生比例不到 10%。也就是說,在2020屆全國畢業生當中只有三成左右的大學生畢業薪資在5000元以上。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呢?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多,但就業崗位少

現在每年的應屆大學生畢業數量都在上漲,工作崗位、工作機會卻並沒有增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家公司在2020年招收了5名應屆生,經過一年的培養,5名應屆生都可以獨當一面,那麼,2021年公司是還需要繼續招聘嗎?那就要看公司的整體業務發展了。

但是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已經結束了,現在是增速放緩的階段,企業想要得到快速的發展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因此招收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必然下降,但是每年各高校畢業生數量卻依然在上漲,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供需平衡的打破。

2、應屆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就業市場不匹配

家裡有大學生的或者自己正在上大學的,應該都明白大學所學的專業跟你畢業所就業的方向,會有很大的差別。出了大學門檻,你會發現很大一部分專業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很難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老吳有一個朋友,他的孩子當時大學所學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但是跟他聊天的過程當中,發現他們一整個專業兩個班一共40多個人,大多數學生畢業之後做了銷售,一部分從事教育行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在做人事相關的工作。

問他原因,還是企業的人事崗位不願意招收應屆生,認為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在企業當中根本用不了,還有就是人事崗位開出來的薪資待遇太低,晉升起來很難,很多同學不願意從事人事行業。

當然,目前大學所學專業真正能找到對口的工作真的太少了。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如何破局

1、大學生的自我定位

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於是經常會出現眼高手低,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到了工作又頻繁換工作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學生首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對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找準自己的價值點。

上了大學並不意味著你就具備了工作的能力,所以對於剛出校門的大學生而言,此時積累經驗是最重要的!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大學生一定要注意這點,剛開始工作時不要想著能「一步登天」,要從基層做起,慢慢累積經驗。企業都喜歡能為其創造價值的人,當自己的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價值,待遇必定會水漲船高。

2、專業能力和職場能力的培養

相比初、高中,大學的課餘時間很充足,大學生要將其充分利用起來,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不少企業單位都提供有兼職或實習崗位。大學生可以在課餘時間找這樣一份工作,在完成自己學業的同時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以後正式進入職場做準備!職場人際關係比較複雜,很多初入職場的人,由於難以適應職場規則,不具備職場能力,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困局。而大學期間就有一份兼職或實習崗位,不僅讓自己提前適應了職場,掌握了職場的一些規則,甚至可以說是職場的一些生存之道,而且也會在畢業時成為自己簡歷中出色的一項,使之在眾多畢業生中脫穎而出!

3、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無論是職場人,還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一份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都是相當必要的,它決定了你以後的職業道路與方向。

明確的職業定位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大學生在做職業生涯規劃之前都要先弄明白「我」是怎麼樣的人?「我」想從事何種工作?「我」現在能做什麼工作?「我」目前的能力與所期望從事的工作之間有多大差距等問題。明確這些問題後,朝著自己期望的目標去努力。

當然,職業生涯規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學生要根據社會環境及自身情況適時去進行修改,以便自己的職業生涯之路更順暢。

雖然,現在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大學生也不用過於擔心,畢竟國家還是比較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確保大學生的就業,尤其是對應屆畢業生而言,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公務員招錄、選調生等,招錄的的人數比例都在向應屆生傾斜。以2020年河南省考為例,公務員招錄中有97%的崗位不限制工作經歷,由於疫情的影響,為確保大學生就業,在2021招考中,這一比例還將繼續擴大!

所以說,大學生真的不用擔心就業問題,畢業也不意味著就面臨失業,可以說大學畢業也是大學生人生道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上就看大學生自己如何選擇了。可以選擇就業、考研、考公甚至也可以自己創業,畢竟對於大學生自己創業,國家也是很支持的,也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大學生#

對於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你怎麼看?可以在下方評論,一起探討。

手打原創,希望你的點讚和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史上最難就業季如何破局?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認知上的錯誤!
    如果說應屆畢業生,加上去年慢就業的一批人,需要找工作的人數至少也得破900萬大關。很多人吐糟「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似乎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答案。雖說今年就業壓力的確大,但是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
  • 834萬大學生慌了!畢業即失業?
    即將面臨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了,現在很多大學生抱怨說工作難找,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將達到834萬人,和2018年比較增加了1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這就意味著一個工作崗位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人參與競爭,社會就業壓力大,想要找到一份心儀工作實屬不易。要不然就是嫌工資太少,工作繁瑣,老闆還不好伺候,常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億客共享,創業型就業,專治「畢業即失業」!
    七月十八日,本公眾號推送一篇文章《大學生們看過來:給你一個未來可期,去TA的人生迷茫!》,文章觸及熱點,直擊大學生就業困局等社會問題。作者從承擔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戰略出發,剖析新經濟時代社會經濟新的變局以及大學生人生觀、就業觀新的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等問題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和一些解決的途徑。文章一經推出,立即引起有關各方熱議和強烈反響。
  •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畢業即失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相對於往年來說更加嚴峻。雖然企業陸續復工,企業的人才招聘也會陸續展開,但是在招聘規模上,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即將畢業的學生隨之陷入困境,在去往「打工」的路上阻礙重重。
  • 又到大學生畢業季,找工作這四大毛病要規避,不然畢業即失業
    又到大學生畢業季,找工作這四大毛病要規避,不然畢業即失業現在已經是6月份中旬,大四學生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季,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將面臨新挑戰,在找工作時,這四大毛病要注意,過往太多大學生都栽在了這上面,畢業就要在家啃老。
  • 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就失業」了,原來是因為這幾點
    大學生失業是指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在畢業後半年內沒有找到工作,且沒有繼續接受教育或者培訓,且在繼續主動尋找工作的經濟社會現象。失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總量性失業或周期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在三種類型中,我國大學生失業更符合結構性失業的特點。
  •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自己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大學生工作難找,畢業即失業,既有社會、學校、用人單位的問題,也有學生及家長面對現實的就業環境不能正確抉擇的問題。一、社會、學校、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1、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基數過大,就業崗位從數量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之路。
  • 大學生切勿犯這4種錯誤,以防畢業即失業!你是不是其中之一呢
    大學生切勿犯這4種錯誤,以防畢業即失業!你是不是其中之一呢現如今,很多高校畢業生在步入社會後,常常高喊就業難,找工作難。尤其是今年的就業情況,的確是有些差強人意。據數據統計,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有八百多萬名。
  • 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該如何應對
    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愁,有些同學至今仍然奔波在路上,前往各家公司面試,這些人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 在看到別人風光而自己處於尷尬境況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這個時候更是需要冷靜,如果自亂陣腳,還有誰能幫到自己呢?
  • 3億失業青年困擾全球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這是失業的一代。」又到了大學畢業季,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卻這樣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心中最大的擔憂:畢業即失業。實際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失業問題已成為籠罩在世界多國的最大陰影。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目前世界失業青年人數約2.9億,佔全球青年總數的25%,幾乎和美國人口相當。許多國家正在展開一場大學生或青年「就業保衛戰」。
  • 畢業即失業 韓國三成大學生不參加畢業典禮
    今年2月,韓國大學生迎來了最「冷」畢業季。原本不少畢業生對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充滿希望與夢想,然而「畢業即失業」的當下環境使大學生們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深受就業問題困擾的大學生中,有不少人表示不會參加畢業典禮。26歲的大學畢業生尹某稱,「即使同學中有人不出席畢業典禮,也不好追問具體原因,不過就算不說大家也都能理解。」   覺得愧對於家人、沒有與同學站在一起的勇氣等是大學生不參加畢業典禮的主要原因。
  • 「畢業即失業」的幾類大學生,找工作往往容易碰壁,希望其中沒你
    但是幸孕姐要說的,大學裡有三類學生在畢業後「最不值錢」,畢業即失業,找工作往往容易屢屢碰壁——或者還有些學生上大學由於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便失去了目標,沒有了激情,於是用消極的心態放逐了自己,導致什麼也沒學會。最後即使是名校畢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而那些有自己清晰目標的學生,他們往往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並朝著自己的方向去奮鬥,努力,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這5所大學,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預定,畢業不愁找工作
    現在普遍存在一個社會現象,就是現在很多專業的學生太多了,他們都在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問題。據數據顯示每年的大學生的失業人數也是越來越多的,但是有些大學的學生卻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因為他們有的還沒畢業就被企業籤走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又想當一部分的大學是存在校招的,就是企業每年都會去合作的大學裡尋找適合自己的人才。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大學。
  • 全拓數據丨關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的思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很多大學生都說畢業就等於失業,現在大學生除了高學歷或者有高技術的,基本上都很難找合心意的工作,所以導致目前每年失業率都持續上升。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1-2月全國新增城鎮就業176萬人,同比下降1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70萬人,同比減少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24萬人,同比持平。
  • 你家孩子大學畢業後就業了嗎?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應引起重視!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只是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顯得更加嚴峻些,今年有840多萬大學畢業生。雖然這840多萬畢業生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由於就業壓力過大或其他原因選擇考研繼續深造外,仍有很大一部分畢業生直接面臨就業。
  • 畢業即失業?學會這幾招,成功就業!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來了,很多大學已經開始舉辦畢業典禮。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人才已經達到飽和,「畢業即失業」似乎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而很多畢業生在畢業之際還沒有籤下工作,如何避免成為「失業大軍」的一員呢?
  • 畢業即失業的四無大學生,是什麼樣的?
    然而結構性失業突出,有的企業依舊招不到人,有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學生工作多到不知道如何選擇,有的學生卻一籌莫展。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活是如何過來的?無拿得出手的成績幹一行愛一行,做什麼就要認真的做。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學習,這是最本職的工作,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這樣以後工作的時候才會有創新才會有思路方案。而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本職的工作是在宿舍睡大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典型,經常性的讓舍友代替答到,嚴重的時候,甚至一個教室30人能替100人打到。這樣的大學生活下來,和高中畢業生有什麼區別,面試官都會以為你走錯片場了,是參加高考的學生。
  •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 「學士後」培訓異軍突起
    連年高校擴招提升了全民教育水平,必然與之伴隨的則是就業「陣痛」。儘管官方給出的報告顯示,2010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還是達到了87.4%,但數據背後的問題也很明顯:專業不對口、就業不理想、職業發展遇瓶頸、就業再失業,等等,這些問題,與「畢業即失業」一起,構成了「大學生就業難」這個社會性的困局。
  •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學士後」職業培訓異軍突起
    連年高校擴招提升了全民教育水平,必然與之伴隨的則是就業「陣痛」。儘管官方給出的報告顯示,2010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還是達到了87.4%,但數據背後的問題也很明顯:專業不對口、就業不理想、職業發展遇瓶頸、就業再失業等等,這些問題,與「畢業即失業」一起,構成了「大學生就業難」這個社會性的困局。
  • 這四類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名校也不可避免,看看有你嗎?
    在畢業時候才是大學生最為焦慮的,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市場供大於求,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的同學在大四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參加實習並且有了明確的目標,往往能夠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畢業後即面臨著失業,名校也不可避免。這幾類學生畢業即面臨失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