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拓數據丨關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的思考

2020-12-16 全拓數據

《韓國先驅報》於26日發表文章,「韓國事實上有超過100萬年輕人失業」,每4名韓國青年中就有1人沒有穩定工作。這一現象引發了企業界媒體圈眾人討論,在當前產能過剩、經濟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失業已開始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很多大學生都說畢業就等於失業,現在大學生除了高學歷或者有高技術的,基本上都很難找合心意的工作,所以導致目前每年失業率都持續上升。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1-2月全國新增城鎮就業176萬人,同比下降1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70萬人,同比減少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24萬人,同比持平。

當今中國的經濟, 正以穩定的速度發展。然而, 也因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出現的失業成為當今中國社會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 其中大學生失業現象是最棘手的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 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已從以往計劃經濟體制的「 統包統分」逐漸過渡到少數學生由國家安排就業, 多數學生「自主擇業」的分配製度, 這意味著高校畢業生正逐步以「供需見面」的「雙向選擇」方式被推向市場, 過去那種「皇帝女兒不愁嫁」 已成為歷史。

大學生失業現象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人口因素。人口是勞動力供給量的決定性因素,人口的質量和數量直接決定著就業水平。從大學生數量來看,自1999 年開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人數,錄取比例不斷增加,這為許多高校以及教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發展機會,但是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的增加也使得社會的就業壓力巨大。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高達820萬人,且按往年數據顯示每年按3%-5%的速度增長,但相應的社會上的所提供的崗位卻沒有得到足夠的供給。如此高的畢業人數,大大地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第二,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差別較大。所以,很多畢業生不願意到經濟相對落後的二三線城市去,而是努力向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尋找工作,但是這些地區也會處於人才飽和狀態,從而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從產業結構來看,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失衡。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而人才缺口巨大,將達到1220萬人!而在對勞動力數量的吸納程度上,第三產業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數倍,但第三產業佔比相對較低,導致整個經濟不能提供更多的崗位來滿足勞動力的供給。

第三,自身因素。很多大學生一度處於眼高手低的思想狀態,並不認真考慮自己的能力,不願從事「低端職業」和一線工作,從而放棄了很多就業機會;其次,許多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精神。再次,還有人把畢業後的就業看得過重,把就業看成一輩子的大事,對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很挑剔,稍有不順心就放棄,會產生很大的精神負擔,從而導致自己不能正確定位。這些心理因素都導致大學生失業率的增加。

大學生就業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個政治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國家要努力改變經濟不均衡的現象,同時增加考生報考志願方面的自主權;學校方面要加強就業指導,多舉辦一些就業講座,增加學生實習經歷,最後,大學生自己也要在大學期間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尋找工作時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公眾號ID:ittimecc

相關焦點

  • 你家孩子大學畢業後就業了嗎?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應引起重視!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只是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顯得更加嚴峻些,今年有840多萬大學畢業生。雖然這840多萬畢業生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由於就業壓力過大或其他原因選擇考研繼續深造外,仍有很大一部分畢業生直接面臨就業。
  • 日媒分析越南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原因
    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12日報導,越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越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失業大學生人數已達到19.25萬,佔該國總失業人口的15%。儘管大學生受教育程度較高,但由於結構性問題,當地很多擁有大學學歷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認知上的錯誤!
    很多人吐糟「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似乎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答案。雖說今年就業壓力的確大,但是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無論是哪年,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會有一部分學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是慢就業的現象存在。
  • 3億失業青年困擾全球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這是失業的一代。」又到了大學畢業季,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卻這樣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心中最大的擔憂:畢業即失業。實際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失業問題已成為籠罩在世界多國的最大陰影。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目前世界失業青年人數約2.9億,佔全球青年總數的25%,幾乎和美國人口相當。許多國家正在展開一場大學生或青年「就業保衛戰」。
  •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個應屆大學生剛剛入職,領導讓把辦公室的地掃一下,他說:「我可是剛畢業的優秀大學生」,領導遲疑了一會:「那我教你怎麼掃地吧」。---------------------------------------------這是一個幽默段子,並不是針對任何人,雖然寫得很露骨,可是經歷過的人回想起來,確實是這樣的,大學,我到底學到了什麼,為什麼一畢業就失業,一畢業就迷茫。
  • 畢業即失業的四無大學生,是什麼樣的?
    然而結構性失業突出,有的企業依舊招不到人,有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學生工作多到不知道如何選擇,有的學生卻一籌莫展。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活是如何過來的?無拿得出手的成績幹一行愛一行,做什麼就要認真的做。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學習,這是最本職的工作,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這樣以後工作的時候才會有創新才會有思路方案。而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本職的工作是在宿舍睡大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典型,經常性的讓舍友代替答到,嚴重的時候,甚至一個教室30人能替100人打到。這樣的大學生活下來,和高中畢業生有什麼區別,面試官都會以為你走錯片場了,是參加高考的學生。
  • 834萬大學生慌了!畢業即失業?
    即將面臨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了,現在很多大學生抱怨說工作難找,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將達到834萬人,和2018年比較增加了1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這就意味著一個工作崗位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人參與競爭,社會就業壓力大,想要找到一份心儀工作實屬不易。要不然就是嫌工資太少,工作繁瑣,老闆還不好伺候,常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大學畢業即失業?你知道為什麼嗎?
    現在有很多人都說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其實這裡面有多種原因,有大學生自己本身的原因同時也有社會因素。雖然有數據說只要能考得上一所學校你就可以超過全國93%的人,看到這個數據你肯定會想只要考上大學你就很優秀了,但你別忘了剩下的7%是多少人,按13億人來算7%也是很多人了,況且現在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在擴招,大學生的人數在不斷上升,所以說你上大學後不代表你有多優秀,全國優秀的人多了去了,況且工作看的是處理業務的能力,又不只是你上大學就可以搞定一切。
  •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自己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大學生工作難找,畢業即失業,既有社會、學校、用人單位的問題,也有學生及家長面對現實的就業環境不能正確抉擇的問題。一、社會、學校、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1、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基數過大,就業崗位從數量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之路。
  •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這類學生將無法畢業!
    但是對於畢業生們來說受到的影響十分巨大,要知道本學期是找工作、完成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重要時間節點,如果開學繼續延遲很可能造成畢業即失業的情況,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有部分學生將臨著無法畢業的窘境!
  • 大學畢業即失業,工資比不上農民工,如何看待知識貶值的現象
    可能回答的都是大學畢業吧,辛辛苦苦念了16年的書,每月拿個三四千塊錢工資,還累個半死,前途渺茫,前路漫漫,太苦的事不願意幹,工資太低又不敢辭職,休息閒了的時候,只知道拿個手機上網,看到這類問題忍不住槓一下,說什麼北京每月一萬幾並不算高工資,說什麼管理層什麼什麼的玩意兒。完全可以理解。說實話,工地上別說一天四百,農民工一天一千幾的都有。
  • 億客共享,創業型就業,專治「畢業即失業」!
    讀者紛紛來電與億客共享客服小姐姐們進行溝通和交流,提出各自的看法和關注的焦點,探討「畢業即失業」這一社會現象產生的前因後果,以及社會各界怎樣合力為大學生就業拓寬渠道?「畢業即失業」折射出當今大學生就業所處的窘境。目前,由於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今年接近千萬之眾,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
  • 河北專接本|為什麼說大學畢業即失業?
    河北專接本|為什麼說大學畢業即失業?有的人說大學畢業即失業,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為什麼大學生那麼不受歡迎呢?,大學生的身份讓自己認為待遇太低了,所以造成很多同學寧願不就業也不去做待遇低的工作,自動選擇失業。
  •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畢業即失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相對於往年來說更加嚴峻。雖然企業陸續復工,企業的人才招聘也會陸續展開,但是在招聘規模上,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即將畢業的學生隨之陷入困境,在去往「打工」的路上阻礙重重。
  • 畢業即失業 韓國三成大學生不參加畢業典禮
    今年2月,韓國大學生迎來了最「冷」畢業季。原本不少畢業生對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充滿希望與夢想,然而「畢業即失業」的當下環境使大學生們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深受就業問題困擾的大學生中,有不少人表示不會參加畢業典禮。26歲的大學畢業生尹某稱,「即使同學中有人不出席畢業典禮,也不好追問具體原因,不過就算不說大家也都能理解。」   覺得愧對於家人、沒有與同學站在一起的勇氣等是大學生不參加畢業典禮的主要原因。
  • 中國新聞周刊:畢業即失業?誰搶了大學生的飯碗
    聯繫電話:68994602)   畢業,失業?  畢業即失業?這大概是今年大約100萬名中國大學畢業生難以迴避的困境。這一困境將持續多久,牽扯到成千上萬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而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國家資源過度向白領精英階層集中的現象。
  • 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就失業」了,原來是因為這幾點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出現了新的失業群體———大學生失業群體,失業人數逐年增加。據統計,我國大學生失業人數從2000年的30萬猛增到2008年的150萬。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770萬人。
  • 高校逐年擴招,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你怎麼看
    高校逐年擴招,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你怎麼看①畢業即失業並不意味著我國的高等教育有多麼的發達,事實上,我國青年受高等教育率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大學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②畢業即失業的原因有多方面:學校培養的人才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對自己的工作期望值太高,高不成低不就等。③一方面,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多培養社會確實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讀大學並不意味著一出校門就會有很高的起點,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往往先要從最基層做起。
  • 「眼高手低」成大學生通病,導致畢業即失業!職業本科能否扭轉?
    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從原本的「精英式教育」轉變為「全民式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根據官方權威數據,我國今年高等院校畢業生達874萬,創歷史新高,近千萬畢業生突然湧入進入社會,巨大的工作需求與崗位供應之間產生了矛盾。
  • 3類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網友調侃:回家啃老
    《全唐詩》收錄的這首詩其實是為當代的大學畢業生寫的。畢業典禮一過,你與大學的甜蜜期宣布結束(洞房昨夜停紅燭);醜媳婦遲早要見公婆舅姑,你也要見社會這個「公婆」(待曉堂前拜舅姑);你「包裝」好自己會問下身邊親近的人(妝罷低聲問夫婿),我準備得怎麼樣、有用人單位中意我不(畫眉深淺入時無)?面臨招聘「大考」,內心惴惴,很多大學生底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