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從原本的「精英式教育」轉變為「全民式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根據官方權威數據,我國今年高等院校畢業生達874萬,創歷史新高,近千萬畢業生突然湧入進入社會,巨大的工作需求與崗位供應之間產生了矛盾。尤其今年還受到疫情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更是難上加難!
擇業難、就業難,成為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那麼究竟為何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根據目前我國就業形勢的研究,不難看出,造成擇業難、就業難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存在,又有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影響。
對於大學生自身,突出表現在「眼高手低」,特別是個人綜合能力素質不高,缺少必要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在畢業擇業時,擇業就業觀有所偏差,對工作環境、薪酬待遇等要求太高,但自身卻沒有較強的競爭力,自身的能力並不能給予企業以相對應的經濟效益。
就比如部分高校畢業生,畢業之前夢想著月入上萬,還得是辦公室的工作,每天讀書看報,喝喝茶,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畢業時尋求的也是相應的工作。但這樣的工作少之又少,造成了人群擁擠。
畢業之後,開始找工作,卻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原本的「月入上萬」,眼前的只有「 四、五千」,這還看不上,經過一段時期的「社會毒打」以後,只能夠月入「三、四千」,甚至有些畢業生這個標準還達不到。
我國「六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大家就能夠看出來社會工作的殘酷性。所以小編覺得大多數人一開始還是不要太「眼高手低」,選好一個適中的工作崗位去奮鬥,攢足了經驗後,再謀取高薪崗位。
在大學生出現「畢業即失業」的時候,一些企業卻因為招不到人手,出現「用工荒」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學生「眼高手低」,看不上此類工作,同時又在於高校人才發展定位。
目前,較多的高校還是偏重於學術性研究,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理論性研究,雖然部分高校的發展定位是「應用型」高校,但是由於其學生較多,實踐單位較少,二者之間的矛盾制約了應用型高校的發展。目前隨著各大高校「校企合作」步伐的開展,這一現象有所改觀,但轉型為應用型大學仍然是一個艱巨的道路。
不過,目前國家在宏觀上還是側重於應用型高校的轉型升級,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能夠在高校學習到工作技能,畢業即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工作。
如國家近些年來的推動籌建的職業本科院校,就是為了培養一批實踐能力強、能夠勝任社會工作,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 的勞動者。
在如今「本科多如狗,碩士滿地走」的時代,大家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些社會工作最低的應聘要求是「本科起步」。
但是大多數的本科院校目前還是側重於理論性教學,至於實踐教學佔有優勢的專科院校,其畢業生由於畢業證的問題,雖然對那些崗位有興趣,而選擇不了相應的崗位。
隨著職業本科院校的出現,此類問題將得到相應的解決,因為這些院校的專業設置多為社會需求量較大的工作崗位,專業對口是其基本,同時此類院校實習機會相對較多,更能促進應用型本科及 應用型人才的發展。
不過,目前雖然職業本科院校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由於其「職業」的名稱,人們對其的觀念還是大專院校,短時間內很難有較大的改觀。
特別是目前審批建設成功的這些「職業技術大學」多為民辦院校,僅一所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公辦職業本科院校,其對考生和家長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然而,這樣的觀念在將來肯定會有所改觀,特別是一大批公辦職業本科院校的出現,及第一批職業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出現,將會對考生及家長的高校觀念轉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目前,根據高校很有料統計,在各省轟轟烈烈的開展獨立學院轉設的同時,一些獨立學院將會與高職院校合併轉設為獨立設置的職業本科院校,此類院校多為公辦職業本科,如陝西省的「四校合一」,廣西省的「兩校合併」。
由於其相對優越的地理位置,對考生們的吸引力是十足的,諸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今年第一次本科招生,就吸引到諸多考生和家長,青睞有加。而隨著本科教育的持續性發展,其在高考中的地位肯定會水漲船高。
小編相信,未來我國高等教育中,職業本科院校會佔據「半邊天」,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畢業生的「眼高手低」。隨著職業本科的發展,其也會成為專業碩士建設單位,一些地區的職業本科院校也會進入到「雙一流」高校建設行列!
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