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成大學生通病,導致畢業即失業!職業本科能否扭轉?

2020-09-17 高校很有料

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從原本的「精英式教育」轉變為「全民式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根據官方權威數據,我國今年高等院校畢業生達874萬,創歷史新高,近千萬畢業生突然湧入進入社會,巨大的工作需求與崗位供應之間產生了矛盾。尤其今年還受到疫情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更是難上加難!

擇業難、就業難,成為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那麼究竟為何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根據目前我國就業形勢的研究,不難看出,造成擇業難、就業難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存在,又有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影響。

對於大學生自身,突出表現在「眼高手低」,特別是個人綜合能力素質不高,缺少必要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在畢業擇業時,擇業就業觀有所偏差,對工作環境、薪酬待遇等要求太高,但自身卻沒有較強的競爭力,自身的能力並不能給予企業以相對應的經濟效益。

就比如部分高校畢業生,畢業之前夢想著月入上萬,還得是辦公室的工作,每天讀書看報,喝喝茶,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畢業時尋求的也是相應的工作。但這樣的工作少之又少,造成了人群擁擠。

畢業之後,開始找工作,卻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原本的「月入上萬」,眼前的只有「 四、五千」,這還看不上,經過一段時期的「社會毒打」以後,只能夠月入「三、四千」,甚至有些畢業生這個標準還達不到。

我國「六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大家就能夠看出來社會工作的殘酷性。所以小編覺得大多數人一開始還是不要太「眼高手低」,選好一個適中的工作崗位去奮鬥,攢足了經驗後,再謀取高薪崗位。

在大學生出現「畢業即失業」的時候,一些企業卻因為招不到人手,出現「用工荒」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學生「眼高手低」,看不上此類工作,同時又在於高校人才發展定位。

目前,較多的高校還是偏重於學術性研究,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理論性研究,雖然部分高校的發展定位是「應用型」高校,但是由於其學生較多,實踐單位較少,二者之間的矛盾制約了應用型高校的發展。目前隨著各大高校「校企合作」步伐的開展,這一現象有所改觀,但轉型為應用型大學仍然是一個艱巨的道路。

不過,目前國家在宏觀上還是側重於應用型高校的轉型升級,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能夠在高校學習到工作技能,畢業即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工作。

國家近些年來的推動籌建的職業本科院校,就是為了培養一批實踐能力強、能夠勝任社會工作,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 的勞動者。

在如今「本科多如狗,碩士滿地走」的時代,大家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些社會工作最低的應聘要求是「本科起步」。

但是大多數的本科院校目前還是側重於理論性教學,至於實踐教學佔有優勢的專科院校,其畢業生由於畢業證的問題,雖然對那些崗位有興趣,而選擇不了相應的崗位。

隨著職業本科院校的出現,此類問題將得到相應的解決,因為這些院校的專業設置多為社會需求量較大的工作崗位,專業對口是其基本,同時此類院校實習機會相對較多,更能促進應用型本科及 應用型人才的發展。

不過,目前雖然職業本科院校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由於其「職業」的名稱,人們對其的觀念還是大專院校,短時間內很難有較大的改觀。

特別是目前審批建設成功的這些「職業技術大學」多為民辦院校,僅一所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公辦職業本科院校,其對考生和家長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然而,這樣的觀念在將來肯定會有所改觀,特別是一大批公辦職業本科院校的出現,及第一批職業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出現,將會對考生及家長的高校觀念轉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目前,根據高校很有料統計,在各省轟轟烈烈的開展獨立學院轉設的同時,一些獨立學院將會與高職院校合併轉設為獨立設置的職業本科院校,此類院校多為公辦職業本科,如陝西省的「四校合一」,廣西省的「兩校合併」。

由於其相對優越的地理位置,對考生們的吸引力是十足的,諸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今年第一次本科招生,就吸引到諸多考生和家長,青睞有加。而隨著本科教育的持續性發展,其在高考中的地位肯定會水漲船高。

小編相信,未來我國高等教育中,職業本科院校會佔據「半邊天」,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畢業生的「眼高手低」。隨著職業本科的發展,其也會成為專業碩士建設單位,一些地區的職業本科院校也會進入到「雙一流」高校建設行列!

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這三點要尤其注意,不然很容易失業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這三點要尤其注意,不然很容易失業!馬上就要迎來2019年的大學生畢業季了,大量的大學生會步入到社會找工作,這時候學生們一定要注意這三點,不然很容易讓自己失業。,現在大學本科學歷遠遠沒有學生想像中的價值,很多企業招人的起步條件就是大學生,而且自己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實踐能力是相對比較弱的,這時候企業需要耗費成本去培養一個人,如果自己過高估計自己的價值,這時候很容易讓自己失業,一定要學會正確看待自己。
  • 834萬大學生慌了!畢業即失業?
    即將面臨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了,現在很多大學生抱怨說工作難找,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將達到834萬人,和2018年比較增加了1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這就意味著一個工作崗位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人參與競爭,社會就業壓力大,想要找到一份心儀工作實屬不易。要不然就是嫌工資太少,工作繁瑣,老闆還不好伺候,常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自己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大學生工作難找,畢業即失業,既有社會、學校、用人單位的問題,也有學生及家長面對現實的就業環境不能正確抉擇的問題。一、社會、學校、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1、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基數過大,就業崗位從數量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之路。
  • 大學畢業季:「畢業即失業」就是指這四類學生,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然而,在大部分畢業生都能找到好工作的同時,有這麼四類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會顯得很無力,「畢業及失業」這五個字說得就是這四類學生,為了順利找到工作,現在補救還來得及!第二、專業知識差讀大學,最主要就是修煉自己,讓自己有一技之長,有一技傍身,走到哪都能找到工作,但有很多大學生只有在臨近畢業之時才會想起,原來大學四年中啥也沒學會,專業基本荒廢了,這種畢業生,找第一份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畢業季時要臨陣磨槍,了解專業知識,了解企業需求,抓緊補救。
  • 又到大學生畢業季,找工作這四大毛病要規避,不然畢業即失業
    又到大學生畢業季,找工作這四大毛病要規避,不然畢業即失業現在已經是6月份中旬,大四學生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季,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將面臨新挑戰,在找工作時,這四大毛病要注意,過往太多大學生都栽在了這上面,畢業就要在家啃老。
  • 這四類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名校也不可避免,看看有你嗎?
    在畢業時候才是大學生最為焦慮的,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市場供大於求,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的同學在大四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參加實習並且有了明確的目標,往往能夠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畢業後即面臨著失業,名校也不可避免。這幾類學生畢業即面臨失業1.
  • 全拓數據丨關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的思考
    很多大學生都說畢業就等於失業,現在大學生除了高學歷或者有高技術的,基本上都很難找合心意的工作,所以導致目前每年失業率都持續上升。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1-2月全國新增城鎮就業176萬人,同比下降1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70萬人,同比減少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24萬人,同比持平。當今中國的經濟, 正以穩定的速度發展。
  • 3億失業青年困擾全球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這是失業的一代。」又到了大學畢業季,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卻這樣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心中最大的擔憂:畢業即失業。實際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失業問題已成為籠罩在世界多國的最大陰影。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目前世界失業青年人數約2.9億,佔全球青年總數的25%,幾乎和美國人口相當。許多國家正在展開一場大學生或青年「就業保衛戰」。
  • 大學生切勿犯這4種錯誤,以防畢業即失業!你是不是其中之一呢
    大學生切勿犯這4種錯誤,以防畢業即失業!你是不是其中之一呢現如今,很多高校畢業生在步入社會後,常常高喊就業難,找工作難。尤其是今年的就業情況,的確是有些差強人意。據數據統計,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有八百多萬名。
  • 為什麼有人大學畢業後,面臨「畢業即失業」問題?原因在3點
    為什麼有很多人面臨大學畢業即失業的困擾呢?可是這樣一來,就等於收窄了畢業生的求職渠道,剛畢業的會計專業學生,基本都沒有會計從業經驗,要想找工作,在老會計面前就毫無競爭力。最後不少人就會因為一直找不到工作,只能選擇考研,或者轉行。
  • 畢業即失業的四無大學生,是什麼樣的?
    然而結構性失業突出,有的企業依舊招不到人,有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學生工作多到不知道如何選擇,有的學生卻一籌莫展。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活是如何過來的?無拿得出手的成績幹一行愛一行,做什麼就要認真的做。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學習,這是最本職的工作,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這樣以後工作的時候才會有創新才會有思路方案。而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本職的工作是在宿舍睡大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典型,經常性的讓舍友代替答到,嚴重的時候,甚至一個教室30人能替100人打到。這樣的大學生活下來,和高中畢業生有什麼區別,面試官都會以為你走錯片場了,是參加高考的學生。
  •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認知上的錯誤!
    很多人吐糟「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似乎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答案。雖說今年就業壓力的確大,但是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無論是哪年,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會有一部分學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是慢就業的現象存在。
  • 這3類大學生不值錢?畢業即失業,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就來細細的盤點一下, 三種不值錢的大學生,同學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啊。1、 遊戲大過天,愛情蒙了眼我們常常說,中國的高考和大學畢業,是一種嚴進寬出的制度。我們用高考這種殘酷的競爭模式,選拔人才,但是我們的高校考試氛圍,又過於寬鬆,這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在高考的時候,過於緊張和壓抑,到了大學又過於放縱。
  • 畢業即失業?大學生就業困局如何解決?做到這幾點,不愁沒工作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位大學生,卻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畢業即失業成了大學生的無奈!據統計,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874萬人,並且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突破900萬,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 高校逐年擴招,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你怎麼看
    高校逐年擴招,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你怎麼看①畢業即失業並不意味著我國的高等教育有多麼的發達,事實上,我國青年受高等教育率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大學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②畢業即失業的原因有多方面:學校培養的人才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對自己的工作期望值太高,高不成低不就等。③一方面,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多培養社會確實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讀大學並不意味著一出校門就會有很高的起點,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往往先要從最基層做起。
  • 「畢業即失業」的幾類大學生,找工作往往容易碰壁,希望其中沒你
    但是幸孕姐要說的,大學裡有三類學生在畢業後「最不值錢」,畢業即失業,找工作往往容易屢屢碰壁——或者還有些學生上大學由於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便失去了目標,沒有了激情,於是用消極的心態放逐了自己,導致什麼也沒學會。最後即使是名校畢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而那些有自己清晰目標的學生,他們往往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並朝著自己的方向去奮鬥,努力,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為何當代大學生畢業就失業?
    圖片來自網絡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是不爭的事實!畢業就失業,讓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感到困惑!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能力問題: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無法滿足職場的需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不等於就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往往自是甚高!如果不能從零開始,虛心學習提升自我,就會淪為眼高手低、工作艱難的境地!
  • 畢業即失業 韓國三成大學生不參加畢業典禮
    今年2月,韓國大學生迎來了最「冷」畢業季。原本不少畢業生對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充滿希望與夢想,然而「畢業即失業」的當下環境使大學生們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深受就業問題困擾的大學生中,有不少人表示不會參加畢業典禮。26歲的大學畢業生尹某稱,「即使同學中有人不出席畢業典禮,也不好追問具體原因,不過就算不說大家也都能理解。」   覺得愧對於家人、沒有與同學站在一起的勇氣等是大學生不參加畢業典禮的主要原因。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該如何看待部分大學生的「眼高手低」現象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眼高手低」這種現象是絕對存在的,當然,這種行為確實是錯誤的。但如何去評價和看待這種現象,絕對不能從直觀的意義上去評判這種現象,應該從辯證的角度,多方位地去看待這個問題。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這類學生將無法畢業!
    但是對於畢業生們來說受到的影響十分巨大,要知道本學期是找工作、完成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重要時間節點,如果開學繼續延遲很可能造成畢業即失業的情況,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有部分學生將臨著無法畢業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