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武漢初雪。 江漢路一家咖啡吧的三樓,不到50平方米的小劇場,臺下燈光漸暗,40多名踏雪而來的觀眾圍坐在一起,臺上聚光燈漸起,一群90後和00後的表演者,依次走上舞臺,講段子,抖包袱,插科打諢,迎來陣陣密集的笑聲。
現 場觀眾被逗得忍俊不禁。 「我們這種表演形式叫做『stand up comedy』,也就是單口喜劇,它起源於西方,實際上是有別於脫口秀的一種表演形式,但現在很多人沒有分那麼細,就說我們也是脫口秀。」
每次演出結束之後集體合影。 「開飯喜劇」創始人網名@叨叨,16歲考上武大,目前是武漢大學化學系在讀博士。2017年,叨叨和幾個朋友一起,創辦了武漢開飯喜劇。 「當時知乎上有個話題,你聽過最溫暖的話題是什麼?有人說是開飯。」叨叨說,喜劇也相當於一種精神食糧,他給俱樂部取這個名字,得到了夥伴們的認同。
叨叨在現場主持 。記者胡勝 攝 一開始,你很難將理工博士這種學霸人設和舞臺上的叨叨聯繫起來。演員輪番演出間隙,作為串場主持人,叨叨要負責插科打諢,維持演出的熱度,直至整場演出結束。這與印象中理工男的嚴謹嚴肅顯然大相逕庭。 「喜劇演出有多好笑主要取決於什麼?主要取決於你的預期有多低!」叨叨介紹完開放麥,就開始給觀眾打預防針,再配上他的搞怪表情,引得臺下一陣鬨笑。
現場表演時候觀眾與演員直接面對面。記者胡勝 攝 「開飯喜劇」成立之初,脫口秀文化在武漢尚未走出小眾圈子,演員們表現青澀,觀眾寥寥無幾,沒有固定表演場所。在這個舞臺上,幾乎看不到任何專業的脫口秀演員。30元錢的開放麥票價,可以看到私企老闆、海歸學霸、IT精英、在校大學生,在這裡輪番登場。只要你有表演的欲望,就能拿起麥克風登臺,吐槽生活、釋放壓力、娛樂他人。 @火火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寶石學碩士,她2017年和叨叨偶遇,後來也成了開飯喜劇社的常客,經常來開放麥打磨自己的段子。在她看來,脫口秀是一門「冒犯的藝術」,而年輕人更能適應這種戲謔語境。用吐槽和調侃來消解不爽,或自嘲或衝撞,極易引起現場共鳴。 「我跟很多人想法應該一樣,就是生活中會有一些想吐槽的事情,我的性格不是那種睚眥必報的性格,所以這裡實際上提供了一個地方讓你去講自己,吐槽一下,然後讓別人聽你說,被你逗笑也是蠻有成就感的。」 @David一直在負責劇社的運營,他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脫口秀在武漢本地一直是一個小眾文化,但是歷經疫情防控之後,武漢的脫口秀市場比之前發展了很多。而這一點,叨叨也是深有同感。「疫情緩和之後我回到學校,再來開放麥感覺觀眾比以前更熱情了,大家在經歷這樣一個大事件之後,會以更開放的心態面對生活,他會覺得這麼大的事情都過去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可能回想起2020,他還會是一個緊繃的狀態,但這種緊繃不代表我就不能笑了,對我來說,反而我要笑得更加大聲一點,這是我的一種態度!」一旁的火火補充道,說完自己又被自己的話逗得大笑起來。 (記者胡勝) 【編輯:張玲】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