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兒童心理學家金韻蓉:「社會力」是成功者的重要人格特質

2020-10-03 搜狐教育

看點:9月26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導,搜狐網、搜狐母嬰、搜狐教育聯合主辦的「2020搜狐養育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聚集數十位權威育兒專家、明星達人、母嬰企業CEO等,聚焦兒童生長的哺育、撫養和啟蒙教育、母嬰行業發展等話題,共同探討科學育兒新主張,帶父母發現愛孩子的智慧和力量。

盛典期間,資深兒童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金韻蓉發表了《社會力的培養》的主旨演講,金韻蓉在會上表示,父母也許可以在每一個階段帶著你的孩子走過,但有一個東西能夠幫助他一直維持成功的生活,這個東西就是「社會力」,也就是成功者的人格特質。社會力聽起來會覺得很高調,比如說善良跟感恩的心,要有紀律跟責任感,要有勇氣跟進取,誠實,正直,但最重點的要關注在紀律跟責任感。

金韻蓉認為,我們必須跟孩子共同討論後做決定。只有孩子最清楚,我能夠做到什麼東西,我不能夠做到什麼。一旦設定的紀律,大人和孩子都要遵守。我們都以為孩子不懂就做了規定,現在很多父母跟孩子籤訂的契約,就是「以民主之名,行暴政之實」。

以下為金韻蓉演講,內容根據速記整理,有刪減。

我自己是一個36歲兒子的母親,我特別有資格告訴你們,一個父親或是母親在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擔心、焦慮,或者是關心,這些是永無止境的: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擔心他長的夠不夠高,奶吃的好不好;學習的時候我們擔心他學習夠不夠好,能不能考到好的學校;從學校畢業以後,我們會擔心他的工作好不好,能不能有成就,工作有沒有發展。

我們又擔心他能不能遇到適合的另一半,結婚以後這個家庭能不能幸福;到了中年以後我又要擔心他的小朋友將來會怎麼樣,他的健康會怎麼樣,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家長,我們的擔心是永無止境的。

在每一個階段,對孩子的擔心都會有所不同,但是你會發現,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東西貫穿其中。我是一個臨床心理治療師,我總會遇到爸爸媽媽帶小朋友來找我,大部分的媽媽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學習,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等等。

我總是跟這些爸爸媽媽說,也許你熬過他學習的階段,但是你開始就擔心他能不能夠維持在一個生命品質上,生命品質和生活品質只是考到一個好的大學我從名校畢業,有可能我對於挫折的忍受度比較低。也許我很會學習,我是學霸,但是我在辦公室裡,我躲不過辦公室政治,因為辦公室的政治對我孩子來講太詭譎了,我應付不了。也許他很成功地成為學霸,有了很好的工作,但是他躲不過情商,可能他在戀愛的時候遍體鱗傷;也許他戀愛很成功,但是他結婚以後他處理不好婚姻關係。

你可能可以在每一個階段帶著你的孩子走過,但是你會看見,有一個東西能夠幫助他一直維持生命品質或者是成功的生活上面,這個東西就是「社會力」,也就是成功者的人格特質,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東西。

社會力聽起來會覺得很高調,比如說善良跟感恩的心,要有紀律跟責任感,要有勇氣跟進取,誠實,正直,所有的東西我相信爸爸媽媽都能夠理解,但我今天要把重點關注在紀律跟責任感。

說到了社會力,就說到了0到6歲兒童大腦的發展。事實上在0到6歲的時候紀律跟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剛剛好是必須由父親參與。

很多人會問我說,父親的責任是什麼,母親的責任是什麼?我更願意說,媽媽的責任更多的是情感支持,孩子回家以後一推門肯定會說,媽媽我回來了;很少孩子會說爸爸我回來了。如果北漂到北京打電話回家,你爸接的你沒有不開心,你聽到你爸爸的聲音還是很高興,但是寒喧幾句會說,我媽呢?我們往往還是想跟媽媽說話,媽媽是更多的情感連接,溫柔的角色,爸爸是一個定立規則、原則、大方向,宏觀的一個角色。爸爸會更勇敢,可能會更具有責任感,爸爸是原則跟價值觀的制定者。但是不管你今天誰扮演了哪個角色,0到6歲都是關鍵。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一看,我們該怎麼做幫助孩子擁有這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力,也就是我們剛才說的規則跟責任感。

我要給出幾個重要的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我們在定立責任感跟規則的時候,你必須根據兒童個別的發展進程,而不是根據父母的主觀意志,這一點太重要了。常常有些人覺得說我是一個民主的家庭,我們家做什麼事情都要經過商量,但是如果你真的裝一個針孔的攝像機,裝一個沒有發現他們隱藏的攝像設備的時候,你往往會發現這個規則,或者我要求的東西,其實我早就已經規定好了,我不過講民主之名,實際上行暴政的事實,因為已經規定好這麼做。

我必須要了解兒童個別的發展歷程。我自己是一個臨床兒童心理治療師,我也是一個用嗅覺做心理治療的芳香療法的治療師。舉兩個最簡單的人格特質的區別,一個是植物的小種子,一個是一棵大樹,這兩個都能最終萃取出精油。小種子不用做什麼事情,就可以飛到好遠的地方,所以它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活動力比較強,能夠安定地坐在一個地方的時間比較短,這是他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這不是他故意的。

小種子他有非常棒的想像力,它有很多的創造力,有很強的生命力,他可以隨著風飄了很遠,在巖石出都能長出一棵樹來。尤其是有一個二胎的姐姐妹妹或者是哥哥弟弟,他們是埋在土裡的根的話,這個會飛的小種子就特慘,因為他可能沒有辦法坐在那個地方看繪本超過十分鐘以上,因為他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這是他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

如果種子好,能夠熬過小學階段,到了初中以後就看見他發光發熱,因為他有非常棒的邏輯思維的能力,他對於三維的空間、四維空間的理解力、想像力也特別棒,有非常好的表達能力。這些種子需要熬過小學的階段,要不然小學的階段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媽媽拿一個小棍子,壓著小種子在那個地方:你不準動就得在那好好學習。好多小種子原來特別美好的,那些與生俱來的特質就在小學階段,就被父母給壓抑掉了。

跟他相較埋在土裡的根的種子,在小學的時候享盡優勢,因為它埋在土裡可能需要18級的颱風才能從土裡挖出來,把這棵大樹連根拔起。他們有特別好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跟能力,給他一個繪本,可能坐在那個地方一個小時都不會動。爸爸媽媽就會覺得他好乖,他很向上努力。但是作為一個小根埋在土裡,他太安於現狀了,所以他缺乏想像力,缺乏行動的能力,更缺乏一種冒險或者是創造的能力。

所以當他到了初中以後,這些紮根的小種子的劣勢有可能就會出現,比如說我們有一個特別好的機會,要到美國去參加夏令營,或者是到雲南參加夏令營,結果小種子一聽說要出去了,特別開心,因為這是他最厲害的地方,他能夠飛很遠就很開心。但是原來特別乖的生根的小種子缺點就出來了,說不想去,我就喜歡待在家裡,不願意去嘗試。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好挫折,就會覺得這個孩子不夠勇敢,不夠獨立,但實際上這是他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

所以我每次在跟爸爸媽媽講話的時候,我都會讓爸爸媽媽明白什麼叫做因材施教。我們一天到晚都在說因材施教,但我們真的沒有因材施教。我們眼前有一個標準的孩子,這個孩子必須滿足這個或那個條件,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每一個孩子獨立的人格特質。

這個責任並不完全在學校和老師,學校的老師要面對40個學生,或者50個學生,他不可能發現每一個孩子獨立的人格特質,但是做父母的要看見你孩子到底他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是什麼。對於頂多坐15分鐘的小種子,你就坐好15分鐘,15分鐘以後允許出去玩,再回來乖乖的坐15分鐘,這樣他學習的結果與他自我成就的動機,對於自我能力絕對是正向的。

如果你壓著他坐在一個地方,不斷地在他腦袋上貼上一個標籤「壞孩子」,就不是積極的現象。我特別怕有的媽媽拎著孩子到我面前,說這個孩子是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注,每一次媽媽對孩子的指控都會在孩子身上貼上標籤,讓孩子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非常可惜。

我們規定孩子讓他寫作業,規定孩子要遵守哪些原則的時候,必須要知道這是他的發展現實,而不是根據我的主觀意志。

我們必須跟孩子共同討論後做決定。只有孩子最清楚我能夠做到什麼東西,我不能夠做到什麼,我們都以為孩子不懂就做了規定。我常說要父母跟孩子籤訂的契約,就是以民主之名,行暴政之實。契約必須是跟孩子討論過的,8點半要洗澡,孩子說能不能8點40,你說好,那就是8點40;如果孩子說9點,你說8點半大家討論一下,8點45,這樣可以嗎?一定要經過討論才能規定一個原則,才能讓他去遵守。

再接下來「一旦設定的紀律,大人和孩子都要遵守」。如果我們籤訂契約,所謂的契約的精神,就是雙方都要遵守。但是往往我們的大人籤了契約以後——你必須遵守,我看心情而定。

比如,有的時候我今天特別開心,過年你吃飯的時候可以喝可樂,但是今天我不開心你就不能喝可樂;平常我說你只能吃一球的冰淇淋,但因為爸爸今天升官所以你可以吃兩球。你要先給孩子說明白了,今天之所以不遵守的原因是因為什麼,而不是我說可以不遵守,就可以不遵守。

我最容易聽到孩子說的話,就是他說媽媽說話不算話,我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孩子最喜歡說的第二句話就是「不公平」,他們的心裡有一把尺子,有一個天平。這個天平不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把這個天平打破了。

最後一個建議是,儘管放手很難熬,但是一定要頭皮撐過去。父母有管教的責任,有養育的責任,我們對孩子的未來也許比對我們的未來更在意。難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信任我們的孩子,往往會覺得孩子可能做不到,或者哪怕孩子做得到,我又擔心是不是我定的規矩太深了。我們傳遞給其他的東西可能讓孩子覺得你不信任我——孩子會覺得,不相信我會做得到,你覺得我做不到,那我就做不到。所以有可能你還沒有放棄,孩子就放棄了。

不管我今天給出什麼樣的原則,我還要再說一遍,第一個原則是最重要的。我特別希望能夠跟手機前面的年輕的父母們說,沒有人比我們更愛我們的孩子,也沒有比我們更關心我們的孩子。我最近剛寫了一本書《孩子你可以更勇敢,如何面對校園霸凌》霸凌孩子的不是學校的小霸王,其實我們也是霸凌孩子的中的一員,我們的霸凌是我們要求孩子超出了他們能做的範圍,可能是我們用我們的失望,對孩子的不滿意,我們的挫折,精神上的暴力來霸凌我們的孩子。

最後我想說,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我們更愛我們的孩子,沒有誰比我們更願意保護我們的孩子,所以讓我們尊重他們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因材施教,愛他,相信他,陪伴他一起成長,謝謝。

除本篇外,搜狐母嬰、搜狐教育還對本次大會進行了全方位的報導,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人格特質
    (2)特質,是對外顯行為的描述性概括。2、三種研究取向,詞彙學取向、統計學取向、理論取向,用於識別最重要的特質3、識別出重要特質後,開始對人格分類,在諸多分類模型中,最可信的是「五因素模型」即大五模型。5、最後介紹人格分析的三個層面,並討論用人格對相關社會事件的預測。
  • 什麼是「高潛力人格」?這6個高潛力人格特質,你都具備嗎?
    每個人都渴望取得成功,但成功似乎永遠只青睞於少數人,這讓很多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也陷入了孜孜不倦的研究:究竟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成功,換言之,成功者,都具有哪些人格特質?最近,心理學家大衛·羅布森在BBC上發表了文章:《高潛力人格的秘訣》,就是在以往心理學家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歸納了6種高潛力人格。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一部分人格理論家認為氣質是人格的整體傾向,具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另一些理論家認為人格具有多個維度,是多種特質的組合;還有一些科學家根據人格類別,而不是維度將人進行歸類。心理學家把氣質定義為在兒童早期就顯現出來的,建立人格與個人生活方式基礎的遺傳性人格傾向。氣質代表著人格特點中一兩個佔主導並長期存在的「主題」,這些特點可能從出生以來就已經存在了。現代生物心理學將體液換成了神經遞質,認為人與人之間氣質的差異是由不同的神經化學模式導致的。
  • 心理學家馬斯洛:失敗者各有各的失敗,成功者卻都如此相似
    心理學家馬斯洛:失敗者各有各的失敗,成功者卻都如此相似佛心路 |2016年08月02日 11:29評論() 【編者按】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
  • 大五人格特質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詞彙學假說認為,重要的人格特徵一定會在母語語彙中體現出來,越重要的特徵,就越有可能被濃縮成一個詞來表示。這個想法實在高明:你是什麼個性,你有什麼特點,大家都能看得見。如果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特點,大家肯定就會找個詞來描述這個特點。如果把意思相近的詞歸類,就能對人格進行分類了。
  • 成功者需要具備的四種特質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督促自己向成功者多學習。
  • 九型人格測試:全面探索你獨特的人格特質!丨大五人格測試中文版
    在大五人格理論出現之前,學術領域中一直缺少一種被廣泛認可的性格分析理論。為了探索人格的秘密,心理學家們提出了詞彙學的基本假設:人類生活中重要的方面會被賦予描述的詞彙,不僅如此,如果某個事物真的重要而且普遍存在,在所有的語言中它都會被賦予更多的詞彙來描述。於是,從詞彙中去發現人格特質成為了人格研究的重要途徑。
  • 「人格心理學」,你擁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今天這一講,我們要講的是「人格特質」。首先,人格特質並不是一個人的天性或本性,而是後天的,是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和體現的,比如通過你的言行舉止來體現。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研究了一位叫珍妮的女性所寫的信件。這些信件一共有300封,是珍妮在生命的最後11年,寫給一對與自己關係很好的夫妻的。奧爾波特讓36名被試者閱讀了這些信件,讓他們通過信件內容來描述珍妮的人格特質。
  • 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在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獨立,從來不去麻煩別人:上學的時候,自己有些題目不會做,明明同桌就是個學霸,但是還是不好意思問人家,總以為自己會耽誤了同桌學習;上樓的時候有很多東西要搬,旁邊就有個現成的「大力士」,而你就是不好意開口去讓人家幫你……心理學上認為,這屬於聖母型人格特徵
  • 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
    例如,優勢特質是在某些特殊場合和人群(如同事、同學)中出現的,在其他場合則表現為其他特質。所以,特質鑲嵌於社會情境之中,那些把人格看成是恆定不變的說法都是錯誤的。關於人格特質的特點,奧爾波特做了如下歸納:(1)特質不是有名無實的。每個人都有其內在的、一般的行為傾向,尋找和研究這些傾向正是心理學家的任務,而不是僅僅從理論上要人相信特質。(2)特質比習慣更具有一般性。
  • 這16種人格特質,你屬於哪種?
    這16種人格特質,你屬於哪種?卡特爾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R.B.Catl)受阿爾波特的影響,從1946年開始研究性格特質的分類。他認為特質是建造性格的磚頭,並將性格特徵區分為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表面特質是指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成串的關聯著的行為反應,它只能說明現象,並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 心理學家發現關於人格的十個有趣事實
    由於人格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話題,因此它已成為心理學領域研究最多的學科之一。歸功於所有這些研究,心理學家對影響人格的事物以及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學到了很多知識。 出生順序影響人格?例如,A型人格,敵意和強勢往往與心臟病有關。困難在於,儘管有些研究揭示了一種聯繫,但其他研究卻證明沒有這種聯繫,畢竟健康與其他因素關係太多太廣。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薈萃分析的統計技術來重新評估先前關於人格與疾病之間聯繫的研究。他們發現的是神經質人格特質與五種疾病之間的一些以前未被察覺的聯繫。頭痛,哮喘,關節炎,消化性潰瘍和心臟病。
  • 榮格16型人格測試,是世界最完善的人格特質自測量表,16種人格特質,人格魅力,||mbti測試官方測試題
    當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B.Cattell)在20世紀20年代從物理科學轉向心理學領域時,他失望的發現大多數人格理論都是基於哲學和個人猜想,或者是由醫學專業人士開發的,幾乎沒有科學依據。該測試從樂群、聰慧、自律、獨立、敏感、冒險、懷疑等16個相對獨立的人格特點對人進行描繪,自誕生以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完善的有關人格特質的自測量表之一,在人格研究、職業指導及人員選拔領域都被廣泛運用,在當今眾多人格測驗中,它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
  • 心理學家:「第一印象如果不好,你實際上是什麼人不再重要。」
    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但究竟有多重要呢?或許你能從以下小小實驗中深刻體會。想像你剛進公司,認識了新同事Jennifer與Jane,和她們相處一陣子後,妳依照以下順序慢慢認識這兩個人的人格特質:Jennifer:聰明-勤勉-衝動-愛批評-固執-嫉妒Jane:嫉妒-固執-愛批評-衝動-勤勉-聰明直覺來說,你會比較喜歡Jennifer 這個人,還是Jane 這個人呢?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2020年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奧爾波特:美國人格心理學家,現代個性心理學創始人之一,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弗洛伊德主義過於強調人的潛意識的懷疑和不滿,以及心理學中的實驗化傾向而提出的人格特質理論。
  • 大五人格測試,16種人格特質構成!||榮格人格測試
    當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B.Cattell)在20世紀20年代從物理科學轉向心理學領域時,他失望的發現大多數人格理論都是基於哲學和個人猜想,或者是由醫學專業人士開發的,幾乎沒有科學依據。他推斷人類個性必須具有基本的、潛在的、普遍的維度,就像物理世界有基本的構建塊(如氧氣和氫氣)一樣。
  • 什麼是人格?人的人格特質是如何形成的?看完這篇豁然開朗
    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人格,指的是人們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顯現的自身在思想、價值觀、社會關係、行為模式、情感體驗等各個方面的大體趨勢,以及在這些方面上與其他個體之間的差異。眾多研究者認為,人格是一種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心理趨勢,先天因素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其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