鉈中毒案再次驚現校園 B級劇毒品怎可輕易網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5日 23:08 來源:
來源:法制網
法制網記者 蔣 德
震驚全國的中國礦業大學三名學生鉈中毒案終於告破。在礦大於昨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學校披露了一個消息,說投毒者手中的鉈毒,是通過網購,從四川一家企業購買的。硝酸鉈是一種控制很嚴,也很稀少的金屬,無色、無味,毒性強烈,成人的最小致死量約為12mg/kg,5~7.5mg/kg的劑量即可引起兒童死亡。
難道這樣的劇毒物也可以隨便在網上購買?
本報記者向徐州市公安機關求證,得到的回答是,目前他們正在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交待進行進一步查證。
罕見的鉈中毒
案發的6月9日,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知江蘇省疾控中心,石家莊在中國礦業大學讀書的牛某被診斷為鉈中毒,並通報要求對另外兩位有同樣症狀的同學進行檢查。
牛某是與他的同學李某、石某在5月31日先後出現呼吸痛、下肢疼痛等症狀的。出現病症後,他們曾先後去校外一診所和徐州市中心醫院看病。因鉈中毒病例罕見,三人分別被徐州市中心醫院診斷為「食物中毒」、「缺鈣」以及「風溼」。經過幾天的治療仍未好轉,三人於6月8日分別回家治療。
牛某有多位親戚在醫院工作,他們當即將牛某送往醫院進行全面檢查。經河北省石家莊中醫院專家會診,6月9日初步診斷為鉈中毒,隨即採血樣送北京進行檢驗,並通報江蘇。
學校方面得到消息,當即派人通知在山東臨沂休養的李某以及江蘇銅山的石某。學校工作人員於10日一早陪同在徐州治療的石某一同趕赴北京。與此同時,家在山東臨沂的李某也在警車開道下疾駛北京。10日晚牛某、石某、李某先後被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確診為鉈中毒。
鉈本身極為稀少,徐州根本就沒有,顯然不可能是誤服。學校當即請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案件分四路偵破
10日晚8:20左右,徐州市公安局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趕到學校,兵分多路展開工作。
一路趕赴北京,向到北京診治的學生了解有關情況。
一路傳喚有關餐廳工作人員,弄清餐廳環境及員工情況,做到定崗定位。
一路召集學校設備處及各實驗室負責人會議,了解劇毒化學品管理情況,並逐一籤字確認,對有關餐廳及所有食堂的食物進行封存化驗。
一路組織力量,將三位學生所在宿舍人員騰空,對室內物品進行檢查。
中毒事件引起了徐州市市委的高度重視。11日,市委書記徐鳴親自召開由學校領導、市公安局、衛生局、教育局等單位參加的調度會,交流情況,進行案情分析,並對案件偵破及學校穩定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市委要求,學校領導及徐州市公安局文保處和泉山分局,就如何協助警方偵破及加強防範等問題進行了要求和布置。
辦案民警在學校廣泛開展的調查中有了收穫。有學生回憶,中毒三人曾在礦大文昌校區(老校區)北苑餐廳一同就餐,公安機關當即對該餐廳相關人員展開深入調查,衛生部門也對餐廳進行查封並對食物進行化驗。學校工作人員對文昌校區展開拉網式核查。衛生部門採樣結果顯示,餐廳方面並不存在問題,偵破一度中斷。
又有消息說,事發時還有一同學與中毒的三人一起吃飯。公安機關當即對該同學進行詢問,經過深入取證排除了其作案可能。
鉈毒網購自四川
就在偵破工作難以進展的時候,圍繞被害人的調查取得突破。警方於6月10日深夜在3名中毒者居住的宿舍718、715房間進行調查時,重點採集了三名中毒學生的茶杯、碗筷,並進行了檢驗。物證檢驗在中毒的3名學生的茶杯中發現了鉈的成份。顯然,投毒者是在茶水裡投的毒。
辦案人員立即圍繞既熟悉3人,又熟悉三人水杯,而且有出入718和715兩個宿舍便利條件的人開展工作。
718宿舍同學介紹的以前曾和中毒者牛某、李某、石某是同一宿舍的常某的情況引起了辦案人員的注意。
常某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家庭生活比較優越。由於其學習不好(上學期就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常覺得同學們看不起他,有一次,同宿舍的同學在說話,影響了他睡覺,他居然就和同宿舍的人吵起來了。尤其是對經常在一起玩耍而不理睬自己的牛某、李某、石某,他更是不滿,曾多次要求輔導員調換宿舍。會不會是他進行報復?
辦案民警與常某進行了正面接觸。常某迫於壓力,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實。據常某交代,他於5月22日通過網絡從四川一化工企業購得250克硝酸鉈,5月29日下午4時許,常某竄至隔壁宿舍並用注射器向在另一宿舍居住的2同學茶杯中注入2毫升硝酸鉈,隨後回到自己宿舍以同樣方式向另一同學茶杯中注入同樣劑量的硝酸鉈。在常某指引下,公安機關在礦大文昌校區一教室內發現了剩餘的200克硝酸鉈以及其作案工具。
這時,是6月12日下午6時許,全國第二起鉈毒投毒中毒案圓滿告破。
據校方公布,目前在北京和石家莊就醫的三學生病情穩定,血鉈、尿鉈含量大幅下降,預計兩三周後就可以出院。
劇毒物網購管理孱弱
一個大學生,僅僅因為同學沒有理睬他,而向同學下毒,這件令人難以置信的校園案件使人們不禁疑惑:大學生究竟怎麼了?
一項統計表明,目前處在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據估計,大學生心理和行為障礙率佔16%至25.4%。而另一項調查也表明,一些大學同學之間的溝通不暢,沒有認同感;孤僻而得不到外界關懷,使得其經不起挫折,容易選擇攻擊報復。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陳建國認為,由於家庭教育的不當、社會競爭壓力的影響,再加上現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與同齡人的交往比較少,心理較為封閉,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就顯得十分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心理就會出現問題,甚至引發極端行為。
陳建國介紹說,來他們心理門診就診的有「心病」的大學生中,不善於和別人溝通、存在社會交往障礙的佔到了50%至60%。這類大學生的症狀多比較輕微,應屬心理障礙,達到心理疾病的還比較少。不過,已經出現心理障礙的人群如果不注意幹預,將會發展到病態的程度,有可能做出過激行為釀成悲劇。而這個向3位同學投下鉈毒的大一學生,就已經從心理障礙發展到患了心理疾病,而且到了妄想性質的程度了。
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心理危機幹預體系,才能及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危機,幫助他們調節心理,健全人格,走出困境。可是,我們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幹預機制在哪裡呢?
本案中投毒的硝酸鉈來自網購,讓人難以置信。因為硝酸鉈在我國屬於B級無機劇毒品。作為一種劇毒物質,顯然不是很容易就購買到的。可是,當記者在百度上一搜,硝酸鉈的賣家竟然達幾十家。
當然,現在是網絡時代,網購具有快捷、低成本等優點,任何企業都可以利用這個優勢。但是,據說如果市場購買,普通人要想獲得鉈難度很大,因為它需要單位證明,還要有銷售登記。但網上訂購就不同了。礦大的這位大學生投毒者,沒有任何手續,就買到了250克硝酸鉈。
由此不能不使人質疑:難道網上購物就不需要管理嗎?
相關連結
朱令「鉈中毒」案10多年未結
朱令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專業。曾為清華民樂隊隊員,曾獲1994年全國高校藝術表演獨奏組二等獎,北京市遊泳二級運動員。1994年冬和1995年春至少兩次攝入致死劑量重金屬鉈鹽;第二次中毒後昏迷多日,幾近植物人。1995年5月經對症治療後得救,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由她年邁的父母照顧。
去年11月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朱令的父親吳承之說,從當年朱令被確診鉈中毒後報案至今,女兒到底是如何中毒,是否有人給女兒投了毒,吳承之夫婦仍在苦苦等候著答案。
兩位千萬富豪同患「鉈中毒」
責編: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