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進行災難性事件「現場」報導虛擬仿真實驗。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供圖
「沒想到從來沒經歷過地震的我,今天能完成這個『現場』報導。」2018年12月28日,天津工業大學2016級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於靜靜摘下了VR眼鏡,清秀溫婉的她從剛才的虛擬仿真地震現場回到了現實,心情一時間還難以平復。
和於靜靜一樣,依託2017年9月投入使用的「天津工業大學融媒體創新創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天津工業大學傳媒類專業的學生都有機會完成這樣的虛擬仿真體驗式「現場採訪」和在線移動視頻報導。它也是天津工業大學新媒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典型之一,充分體現其「用新媒體培養人才,為新媒體培養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教育教學理念。
發揮技術優勢
用新媒體技術培養人才
自從2004年第一個傳媒類本科專業建立以來,天津工業大學傳媒藝術系依託學校深厚的工科底蘊,秉持「融合、協同、共享」的人才培養路徑,致力於通過「專業融合、媒介融合」方式培養社會需要的複合型創新人才,建立了「行業協同和區域協同」的教學模式,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新媒體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為行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同時,也在區域新媒體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
說起搭建「天工雲」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和災難性事件現場報導實驗項目對於傳媒類專業學生的作用,天津工業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王熙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現在的實驗教學讓學生有了很多以前幾乎無法體驗的機會,身臨其境地感受危險環境的同時,不僅安全有保障,還可以隨時反覆實踐,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更鍛鍊了他們將來作為新聞工作者面對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進行現場報導的能力。」
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再現災難性事件現場,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沒有VR眼鏡,在手機上也可以完成觀看體驗、採訪拍攝、編輯製作和在線發布等環節,一部手機代替了攝像機、非線性編輯機、虛擬演播系統等昂貴的設備,這對於實驗設備短缺的不發達地區的傳媒教育更有實際意義。」王熙說道。目前,該項目已通過天津市教委推薦,作為天津市唯一的新聞傳播類項目正在參加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評審。
除了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外,用新媒體思維與手段打造新媒體創新創業系列課程,也是天津工業大學新媒體人才培養的又一大亮點。
從2017年開始,天津工業大學與北京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合作共建的網絡共享課程《新媒體創新與運營》開始上線運行,這門課程採用「翻轉課堂」方式,在天津工業大學設置主課堂,其他學校設置互動課堂,利用沉浸式網絡直播互動教室實現了業內專家和多校學生的即時溝通。不僅以上3所高校的傳媒專業學生參與直播課程,天津師範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河北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共10所高校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津告訴記者,「該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操作直播工作,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跨專業、跨行業的協同共進,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深化了全面合作。」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
為新媒體行業培養人才
近10年來,天津工業大學傳媒藝術系的3個本科專業(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和廣播電視編導學)和2個碩士點已培養2000餘名畢業生,他們走上了傳媒領域的各類崗位,大部分工作在新媒體創意運營一線。憑藉新聞傳播、影視藝術、媒體運營的專業背景,以及較為完備的知識結構和工科院校突出的技術實踐,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在天津市乃至全國傳媒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入學以來,我能明顯感覺到老師們都非常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2018年秋季學期王熙老師的《電視節目策劃實務課程》與騰訊合作,我們通過完成《生於1978》系列人物的融媒體報導,不僅全面鍛鍊了採、寫、編等各環節的業務能力,更有機會近距離體驗新媒體行業的工作模式。」碩士生陳佳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他們在騰訊視頻上的7個視頻融媒體報導,目前點擊量已達271萬次。
以新媒體創新創業為特色
探索「學以致用」新模式
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新媒體發展方向進行分型培養;校內實踐教學環節採用由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管理的項目制;遵循行業實際運行模式,組織學生成立團隊,參與到相關企業的實際工作流程中,以上種種教學模式無一不體現著「學以致用」理念。
「我們儘可能為學生創造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接觸實際工作的機會,使本科生在4年中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努力達到畢業與就業的無縫連接,也使學校成為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人才供給基地。」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藝術系主任張榮愷告訴記者。
近兩年來,很多學生參與了全運會賽事轉播、全運會新媒體品牌傳播策劃運營,以及騰訊網融媒體策劃運營項目等。「以項目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多種技能,實現教學和實踐的同步改革與創新,是我們教師團隊的共同目標。」張榮愷說。
「作為首屆校企合作項目的畢業生和就業者,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培養,我走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天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2004級學生李麗回憶起當年職業起步時的情景,通過校企合作入職新奧特公司,如今的她經過多年的歷練,成長為一名重要部門的區域經理。「像新奧特這樣多年承接全國大型體育賽事電視轉播工作的專業公司,一直以來都與我們有多方面的合作。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雲技術和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都是我們雙方合作的新領域。」王熙說。
天津工業大學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同時關注全行業的互動與交流,每年舉辦京津冀高校新媒體創新創業創意論壇和融媒體技術成果科技轉化論壇,邀請行業專家與各高校代表共同探討和解決新媒體人才培養、融媒體成果轉化等議題,不僅促進了高校間傳媒專業科研成果的分享,加強了行業間的融合互通,也提高了其在學界的影響力。(韓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