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日曆翻到了最後一頁。
當我們將目光投至留學領域時,會發現這一年,「虛擬綁架」盯上中國留學生等留學安全話題仍排在中國留學生關注話題的首位。在出國留學逐漸理性化、海歸就業競爭激烈背景下,關於留學價值的探討熱度不減。海外遊學市場持續升溫,相關機構已推出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產品……本版今日推出2018出國留學熱詞——
留學安全
2018年1月,開辦10餘年的私立學校紐西蘭國家學院因教學質量問題被註銷,導致數十名中國留學生面臨無學可上和合法居留身份不保的問題,引發輿論關注。
中國留學生遭遇類似情況並非個案,隨著中國赴海外留學人數的逐年攀升,相關案例不時見諸媒體。相關專家表示,要及早識別那些「不靠譜大學」——其中有些被中國留學生稱作「文憑工廠」,這些院校向學生頒發的學歷學位文憑,並不被留學國和國內學歷學位認證機構承認;有些大學雖然合法,但學校為了營利而進行虛假宣傳,教學質量並不過關,學生入讀之後很難接受到與之宣傳匹配的高等教育;還有些學校存在非法辦學等情況。
就如何選擇正規院校,業內專家建議:第一,通過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可以查詢教育部認可的各國院校名單;第二,考察學校的專業設置,如果學校開設的專業非常單一,只開設市場流行的「熱門專業」,學生就需要三思而後行;第三,考察學校的招生標準,對招生門檻較低,對學生的入學成績要求不高的學校要謹慎對待;第四,建議加入國際學生佔比的考量。如果國際生佔比過高,就需要留意了。
對海外學子來說,除了在院校選擇時需要擦亮眼睛,選擇正規院校之外,人身安全也一直備受關注。
「這裡是中國駐外使領館,現懷疑你涉嫌犯罪行為……」2018年,針對中國海外留學生的敲詐勒索行為在多國發生,中國駐外使領館相繼發布緊急提醒——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提醒在英中國留學生嚴防「虛擬綁架」騙局,並詳細列出了詐騙套路,以提醒中國學生防範;加拿大連續發生「虛擬綁架」電話詐騙案,涉及多名中國留學生;中國駐漢堡總領事館發布緊急提醒——在德中國留學生嚴防「虛擬綁架」騙局,該提醒還提到一起在德國柏林發生的中國留學生被「虛擬綁架」的案例。此外,澳大利亞等國也有類似案例報導。
就此,公安部發布安全提示——我國公檢法機關和各國執法部門均不會使用社交軟體辦案,也不會使用社交軟體和電話偵辦保密案件。接到自稱駐外使領館、執法部門的電話、郵件時,要切記保持警惕,認真甄別,不要輕信以任何名義索取姓名、家庭情況、銀行卡等個人信息以及轉帳、匯款的要求。
就此,不少留學生總結出的應對經驗是,防範「虛擬綁架」首先要保護好個人信息,因為遭遇「虛擬綁架」詐騙的中國留學生中有些就是被對方了解自己詳盡的個人信息問懵了,才會陷入對方精心設計的騙局;其次,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因為有些詐騙是放長線釣大魚,先騙取你的信任,然後才開始下一步詐騙;最後,如接到詐騙電話,先跟有關機構進行核實,比如可以撥打中國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12308熱線,同時要及時和家人、老師、同學聯繫。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留學安全呈現出新的特點。就大家關注的全球恐怖活動增多和留學安全之間的關係,相關專家表示,在某些國家,種族主義正在抬頭。以熱門留學目的國美國為例,既有的種族歧視問題未見緩解,種族關係進一步惡化,社會對立加劇,種族衝突頻發。在此背景下,中國留學生面臨新的安全問題。因此,留學生赴留學目的國之前要增強安全意識,了解當地常用法律以及最新的相關案件,了解學校附近的治安狀況。
留學價值
在2018年5月舉行的《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發布會現場,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指著大屏幕上的「留學價值」強調說:「這是我們今年新增加的調研內容,原因是在海歸就業大不易的背景下,留學價值是否有所降低成為非常熱的話題。」
打開網絡問答社區知乎,關於留學價值和意義探討的帖子多到看不過來。有人認為「回國後成了社會底層」,有人認為「留學生涯是影響一生的經歷」,有人後悔「出國留學錯過了太多發展機會」,有人還在探索「到底要不要出去留學」……觀點各異、經歷不同,但核心問題是關於「留學價值」的追問。
在關於出國留學的收穫討論中,有3個方面是海外學子的共識。
首先,「獨立」是海外學子總結留學收穫時使用的高頻詞。就此,相關留學專家認為,隨著留學低齡化趨勢的發展,在父母溫柔鄉中長大的一代走出了國門,對這些學生來說,學習、生活的日漸「獨立」確實是最大的成長。
其次,留學在外,不同的文化背景讓每個學生都會面臨跨文化適應問題。如何看待跨文化適應也決定了每個學生留學期間的不同表現。在海外學子看來,留學收穫還包括文化碰撞下獲得的「國際視野」。 具體而言,海外學子夾在中外文化之間,有衝突也有和解,但在適應留學地文化的過程中,會接納新的文化元素,也會堅持自己固有的文化元素。接納新知和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成長,會讓自己反思,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讓自己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
最後,留學也是重新審視自己的一次機會。海外學子因體驗不同的教育體系、不同的文化氛圍,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從而能更好地審視自己的未來選擇。
正如就讀於英國的王月在朋友圈分享的一段話:「留學並不意味著你回國之後功成名就,坐享完美人生;也不意味著你比留在國內的朋友有著更多更好的選擇,它不會幫你消除焦慮,你還是會面對房價、工資等問題……離開故土、體會文化異位的孤獨與恐懼,看到社會的可愛之處正在於多元,擁有包容的態度,正是留學的意義所在。」
海外遊學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國際遊學推廣管理中心聯合艾瑞諮詢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參與國際遊學的用戶規模在86萬人次。同時,該報告稱,2018年參與國際遊學的用戶規模有望達到105萬人次水平,並將在未來呈現擴大趨勢。
就此,相關教育專家判斷認為,中國國際遊學行業正處於規模快速擴張同時大浪淘沙的發展階段。
業內專家認為,遊學熱與國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方式轉變有密切關係。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國際遊學在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
如何從這種教育模式中受益以及如何看待從中得到的收穫,每個人的理解不同,選擇也不同。有的家長對參加遊學項目持否定態度,原因是孩子年齡太小或者遊學項目的性價比不高,但有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嘗試一下。
值得關注的是,在目前的遊學市場上,遊學項目的承辦主體不只限於學校,也有旅行社、教育機構等,他們的主管單位既有教育部門,也有旅遊部門。因此,主管部門如何監管審核、家長如何理性鑑別選擇遊學項目等,還需要各地相關部門的有效引導和進一步規範。
進入2018年,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推出學齡前兒童遊學項目。攜程旅行網基於在線親子遊學用戶預訂情況和行為偏好等數據發布的《2017-2018年度遊學旅行市場報告》指出,我國現有K12階段(即幼兒園-12年級)的學生中參與遊學、夏令營的比例預計為5%。報告還顯示,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遊學,向低齡化發展是其趨勢。
無論是參加相關機構推出的海外親子遊學項目,還是家長自己設計遊學路線,學齡前兒童海外遊學承載的是家長希望孩子的教育實現多元化以及讓孩子體驗多元文化的期望。但幼小的孩子能否承載這樣的期望?高昂的費用能否達到家長的預期目標?這些並沒辦法量化。因此,家長結合自己的經濟條件、實際情況等做出理性選擇非常關鍵。(薛梓)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2月31日 第09 版)
原標題:2018留學熱詞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