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訓練場丨女民兵方隊:平均身高1米72

2020-12-19 新京報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0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0歲生日的那天,女民兵的亮相就曾吸引了無數眼球,那麼,十年後的國慶日,她們又將會以怎樣嶄新的面貌接受世人的檢閱?在閱兵訓練場,姑娘們都經歷了什麼?一起跟隨我們的鏡頭去一探究竟!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走在閱兵訓練場,無論遠近,總是會被一抹小清新所吸引,她們平均身高1米72,最高的領隊隊員有1米81,最矮的受閱隊員也必須達到1米65。

民兵方隊總教練 馬樹華:不能放鬆,不能偷懶,參加過真正閱兵訓練的,一出來就是非常規範,讓人一看這個隊員動作不錯,有功底,給大家提示一下,時間到了組織休息,帶回,收操!

收操的口令在這個訓練場每天會出現三次,分別是中午、黃昏和晚上,對於姑娘們來說,這是一天中最悅耳的指令,沒有之一!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李 楠:每周都要考核,然後考核的時候也要稱體重。就是整個排面看,可能大家的身形就是都這樣,到你這,如果這樣的話,影響一個標齊,影響一個對正。現在的生活,我覺得基本上就是三點一線,就是吃飯,睡覺,訓練,雖然很枯燥,但是我覺得也很磨鍊自己的意志。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蔣 瑤:首先,沒有想到之前那個在大學的圖書館裡面抿著咖啡,不緊不慢看書的一個女孩,到現在轉變成一個在這裡只要有時間就抱緊大水壺一飲而盡的一個女戰士。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記者 何 椿:宿舍,食堂,訓練場,每天姑娘們待得時間最多的還是我所在的這片訓練場,在所有地面受閱方隊乃至整個閱兵訓練場,民兵方隊是唯一一個由社會女性抽組而成的女子方隊,隊員的年齡跨度之大,從18歲到35歲,相差了17歲,如果說零起點的訓練女民兵註定要付出更多的汗水,那麼,身為女兒、妻子、母親的她們,在成為受閱隊員之後面臨的又是怎樣的考驗?我們的採訪也因此變得意味深長。

在方隊400多名參訓隊員中有81位媽媽,她們的孩子最小的11個月大,最大的13歲,方隊上下都習慣叫她們「媽媽隊員」。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民兵方隊政委 史連雪:我們就感覺到打電話的時候大家都有擦眼抹淚的,又是孩子們的入園入學的關鍵時候,作為媽媽來講,想孩子,操心孩子的事都屬於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商量也請示上級的領導,上級領導也很支持我們,安排媽媽隊員每個月回家一次。

每個月可以回家一天的消息讓所有媽媽隊員都倍感振奮,但更多的是驚喜,距離閱兵的日子越來越近,大家都很珍惜任務前的最後一次回家。

在這些媽媽隊員裡,李楠的孩子最小,她不在家的這段時間,都是婆婆和媽媽輪流幫忙照看,這次回家正好趕上周末,家裡老小也都眼巴巴地等著,不過,從統一的下車地點到家還得開車一個多小時。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李 楠: 我現在接到這個通知,就是比較開心,但是一想,我回去的話,我兒子是怎麼樣一個樣子來面對我,我在想他會不會是一臉懵的感覺,這是誰啊,我就怕他不認識我。

當初接到通知讓去集訓的時候,李楠正在純母乳餵養11個月大的兒子,簡單收拾行李,卻少不了兩樣東西。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李 楠: 我必須帶的兩樣東西一個防溢乳墊一個吸奶器。

記者:你去集訓的時候你都把它帶上是吧?

李楠:對,我每天基本上都得5點多起來排,因為半夜還得起來。

家人的全力支持讓李楠可以全身心投入訓練,但更多了解李楠的親朋和隊友都會問她同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狠心給兒子斷奶?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李 楠 :小妹妹們問我,你怎麼能那麼狠心,我一般都跟他們開玩笑說,孩子斷奶早晚的事,早斷也是斷,晚斷也是斷,我說,就當做鍛鍊他的堅強鍛鍊他的意志,我一般就是開玩笑這麼跟人說,但其實自己想想也確實挺對不起他的,可能就是為了圓我自己的一個夢,就是閱兵夢。

訓練的苦累對她來說都可以咬牙堅持,最難熬的還是沒有辦法陪伴兒子成長。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李 楠 : 進營之後正好隔一個月他就過生日了,我當時想請假回家給他過個生日,畢竟一周歲的生日我覺得挺值得紀念的,結果沒辦法,因為那幾天正好要考核,然後就沒允許回去,當天訓練結束休息的時候就忍不住哭了,人生的第一個生日媽媽都沒能陪他過,反正就是確實挺虧欠他的。

回家的時間總是飛快,剛剛對媽媽有些熟悉的堃寶本該是睡午覺的,或許是知道媽媽要走了,奶都喝完了也還是不睡,一直目送李楠離開。

錯過了兒子叫的第一聲媽媽,錯過了兒子邁出的人生第一步,李楠只有通過刻苦訓練不斷激勵自己。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李 楠 :當天我們從回家回來之後,就是一聲號令。樓下看合練視頻,看一下存在的問題。所以就立刻換裝樓下集合,前後也就五分鐘吧。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媽媽的身份在這一刻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訓練場上鏗鏘邁步的女戰士,期待她們十一當天在金水橋畔的華麗綻放!

編輯 林瑋琪

相關焦點

  • 70周年閱兵女民兵方隊資料照片:平均身高1米72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0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0歲生日的那天,女民兵的亮相就曾吸引了無數眼球,那麼,十年後的國慶日,她們又將會以怎樣嶄新的面貌接受世人的檢閱?在閱兵訓練場,姑娘們都經歷了什麼?一起跟隨我們的鏡頭去一探究竟!(視頻點擊)》》2019國慶70周年大閱兵徒步方隊(15個方陣具體介紹圖片)
  • 「女民兵方隊」高顏值、高海拔!平均身高1米72,還有81名「辣媽」
    10月1日,鏗鏘玫瑰!女民兵方隊來了。這是唯一一個由社會女性抽組而成的女子方隊,又美又颯。受閱女民兵來自首都各行各業!她們定期接受軍事訓練,保持戰鬥能力。10月1日上午,352名「鏗鏘玫瑰」走過天安門廣場的場景,成為許多人眼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她們頭戴白色貝雷帽、身著紅色裙裝,英姿颯爽!此次民兵方隊的所有隊員均來自北京市朝陽區。這也是國慶閱兵歷史上第四次從朝陽區抽組組建民兵方隊。
  • 閱兵女儀仗隊員平均高1.78米 88%大學以上學歷
    那麼本次閱兵到底有啥看點,與以往閱兵有什麼不同?來聽聽王正坤怎麼說。看點抗戰老兵方陣首次亮相1「9月3日上午閱兵,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出現的第一個方陣是抗戰老兵方陣,這可是國慶閱兵中看不到的隊伍。」王正坤透露,45名隊員組成的摩託車禮賓方隊將護衛300餘名抗戰老兵、抗戰支前模範代表,及英烈子女代表通過天安門,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些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抗戰支前模範平均年齡88歲,英烈子女平均年齡78歲。在中國閱兵史上,這是第一次用摩託車禮賓方隊護衛抗戰老同志。而老同志乘坐的敞篷車,車身上還繪製了很多抗戰浮雕,非常漂亮。
  • 探秘國慶閱兵集訓點:朝陽民兵、神秘裝備、久違的縫紉機
    攝/李昊民兵方隊1958年10月1日國慶九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第十次國慶閱兵。這次閱兵,在新中國閱兵史上首次出現民兵隊伍。當記者在訓練場上看到今年受閱的民兵閱兵方隊,特別震驚,在不長的時間內她們從普通社會青年化身動作一致,氣勢昂揚的女戰士。
  • 自帶特效的「女民兵方陣」和「學霸方陣」,到底有多牛!
    9月25日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段僅16秒長的閱兵「劇透」,並配文案「絕了」、「這不是特效,這是閱兵式」,吸引了眾多網友圍觀,視頻的主角是演練中的「女民兵方陣」。▲ 圖片來自微博視頻中,正在彩排的女民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變換隊形,其中有一部分女民兵持槍站立不動,另一部分女兵則在邁步向前行進。如果不仔細看,真有可能錯認成特效呢!
  • 東明小井姑娘驚豔國慶閱兵 民兵方隊!看看你認識嗎?
    2019年10月1日,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70周年華誕!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在英姿颯爽的聯合軍樂團男兵隊伍和閱兵隊伍中,有1位咱們東明姑娘和3位東明小夥。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 東明小井姑娘 申華敏 司法警察大隊 申華敏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分列式閱兵中,身穿粉色服裝的民兵方隊格外引人注目。
  • 10個英模方隊首次參加閱兵 用名字致敬先輩
    原標題:10個英模方隊首次參加閱兵 用名字致敬先輩新華社發   在即將到來的9月3日,三軍儀仗隊將使用207名儀仗隊員組成史上最大陣容亮相勝利日大閱兵。其中,51名平均身高1.78米的女隊員將首次出現在閱兵儀式上。   為了在閱兵中展現出最好的精神面貌,儀仗隊員們在高溫酷暑下堅持科學訓練。
  • 揭秘國慶閱兵"湘軍方隊":身高要求像選駙馬般嚴格
    李家軍攝195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閱兵式正在舉行,當接受檢閱的解放軍工程兵方隊走過天安門檢閱臺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播報:「現在通過天安門的這個方隊,他們都是來自毛主席、劉主席家鄉湖南的青年學生……」第二年,這支方隊擴大到250人,再次參加了國慶閱兵,新增的40人同樣全部來自湖南!寧鄉籍的彭志珊參加了這兩次閱兵。
  • 國慶70周年大閱兵儀仗方隊資料:三位擎旗手介紹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在前不久的國慶活動演練中,細心的觀眾可能看到了儀仗方隊高擎黨旗、國旗、軍旗出現在了天安門廣場。這支曾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的部隊,先後代表國家執行了4800餘次儀仗司禮任務,每次都萬無一失。》》2019國慶70周年大閱兵徒步方隊(15個方陣具體介紹圖片)
  • 身高不夠能力來湊!「最矮」閱兵教練員的硬核奮鬥史
    近日,在戰略支援部隊某教導大隊禮堂,一場主題為「講好閱兵故事,矢志獻身國防」的主題匯報會火熱進行。臺上,一名四級軍士長正在講述跌宕起伏的訓練經歷。雖沒有受閱官兵出眾的身高,但他依舊精神抖擻,眼睛裡閃耀著令人膽寒的銳光,他就是剛剛帶領戰略支援部隊徒步方隊完成國慶閱兵任務的方隊教練員高思亮。
  • 2015大閱兵女兵方陣:女儀仗隊首次受閱
    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207名儀仗隊員組成了史上最大陣容,整齊地從天安門前正步走過。三軍儀仗隊女儀仗隊員首次亮相閱兵場,成為本次閱兵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相關:勝利日閱兵59種裝備最全詳細解析 全程回顧2015閱兵(圖)
  • 閱兵,我們從這裡出發丨女兵盼盼:確認過眼神,你是最颯的人!
    閱兵,我們從這裡出發丨女兵盼盼:確認過眼神,你是最颯的人! 原標題: 今年的國慶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臺(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 2019國慶大閱兵方隊順序 70周年國慶閱兵有哪些方陣
    2019國慶大閱兵方隊順序 70周年國慶閱兵有哪些方陣  這次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臺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其中,徒步方隊編儀仗方隊、各軍種方隊、女兵方隊、院校科研方隊、文職人員方隊、預備役部隊方隊、民兵方隊、維和部隊方隊等15個方隊【介紹+圖片】;裝備方隊編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等7個模塊32個方隊;空中梯隊編領隊機梯隊、預警指揮機梯隊、轟炸機梯隊、艦載機梯隊、殲擊機梯隊、陸航突擊梯隊等12個梯隊;聯合軍樂團以解放軍軍樂團為主,從全軍抽組1300多人組成。
  • 央視記者探訪閱兵訓練場丨陸軍方隊劈槍動作如何達到「複製粘貼...
    今年閱兵,陸軍方隊是陸軍首次以軍種名義組建的方隊,代表百萬陸軍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九月的閱兵訓練場上,雖然天氣不像之前那麼炎熱,但是參閱隊員們的訓練依然熱火朝天。此次閱兵,陸軍方隊以第82集團軍鐵軍旅為主體,由五大戰區陸軍和新疆、西藏軍區抽組而成。
  • 視頻丨驕傲!120秒帶你認識一下閱兵隊伍中的湖南人!
    在此次國慶閱兵中,首次在徒步方隊安排兩位女將軍受閱。走在女兵方隊最前列的兩位英姿颯爽的女將軍,一位是曾任新中國首位女飛行師長的程曉健少將,另一位是某新型作戰力量主官唐冰少將。院校科研方隊:于洋 國防科大學生作為平均學歷最高的受閱方隊,在10月1日國慶閱兵中,由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聯合組建的院校科研方隊首次亮相,以嶄新的面貌代表全軍院校、科研戰線官兵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作為方隊中的一員,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在讀碩士生于洋感到無比自豪。
  • 大閱兵"山東元素"還原:總指揮是咱山東人,腳下都是咱"山東造"
    張天龍,1米88的身高,80公斤的體重,標準的國字臉,1988年出生在濟南市天橋區一個普通家庭。張父介紹,他的父親是一名抗戰老兵,還多次拿過軍功獎章,他自己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在老一輩的影響下,孩子從小就夢想著當兵,他喜歡各種跟軍人有關的東西。」
  • 60周年國慶閱兵介紹_國慶60周年_中考網
    60周年國慶閱兵介紹  名片  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4次閱兵  2.新世紀的首次閱兵  3.建國60年慶典的1號活動  目的意義  展示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及綜合國力,全面檢閱軍隊現代化水平
  • 摩託車禮賓方隊護衛老兵 中國閱兵史上尚屬首次
    摩託車禮賓方隊與抗戰老兵方隊進行合練 攝/武炎龍 王雙戰「摩託車禮賓方隊護衛抗戰老同志在我國閱兵史上尚屬首次,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摩託車護衛方隊負責人吳萬濤大校介紹說。近日,記者到摩託車護衛方隊,零距離感受參閱官兵的別樣風採。
  • 1分鐘?15秒?短視頻做多短才好看
    10月2日,《解放軍報》濃墨重彩推出閱兵專號,在中國軍網H5項目組的包裝下,《H5丨解放軍報國慶70周年閱兵專號》圖文並茂、聲像合一,這一指尖滑動就可輕鬆悅讀軍報的產品,被不少網友列入收藏夾。15秒 每一秒都好看不管在哪,不管在忙啥,只要有15秒空閒,你就能刷1個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