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朝複雜的水運儀象臺,看中國古代機械傳動系統的複雜與精密

2020-12-23 文史淺聊

在古代中國,不僅創造出許多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豐富的文學作品,這都得益於漢字的存在,它讓一個文明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而獨一無二的漢字,也為中華文明不中斷奠定了基礎。除了這些,在許多方面,中國古代都有著輝煌的成就,其中在機械行業中,更是獨幟一樹的存在。

早期的機械行業很簡單,比如在農業上,為了提高生產和灌溉,古人發明了七種針對農業的機械,分別是:整土機械、播種機械、中耕除草機械、灌溉機械、收穫脫粒機械、加工機械、運輸機械,但這些機械都特別簡單。有的是靠水力提供動力的,有的是靠牲畜提供動力的。作為農業大國,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對生產做出的發明。隨著時間的發展,進入宋朝時期,中國的機械行業越來越精密。

一:齒輪對機械行業的作用

想要提高精密,在機械行業中,是離不開齒輪的。或許有的人認為,中國的齒輪發展史比西方國家的要晚很多,其實不然,中國古代中,齒輪的發展也很早,至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也就是說,秦朝時期,齒輪就出現在中國。縱觀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發展一重大時期,諸子百家中,不少家族在機械行業中,有著獨特的發展與見解,他們創造出許多令人驚嘆的機械。

根據如今出土的齒輪來看,1954年,在山西省永濟縣出土了青銅棘齒輪,為秦朝時期的齒輪。可見,齒輪已經被運用起來,根據推測,這種齒輪是用於制動,防止輪軸倒轉,進入東漢時期,齒輪得到更大的發展。之後齒輪越來越精密,這得益於冶煉技術的改進,生產出更加堅固耐用的鋼鐵,而冶煉技術的先進,和機械行業有著密不可分的作用,製作出比較精密的齒輪,對傳動系統的精密有很大的作用。

二:宋朝水運儀象臺的精密程度

宋朝時期,中國發明了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儀器,它就是:水運儀象臺。它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巔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也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代表之一。無論是規模還是精度,都達到讓人嘆為觀止的科技水平。它的機械結構可分為: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執行系統、輔助控制系統等。

在動力系統方面,依靠的都是水力,這是最方便又能解放人力的方式之一。有了動力,剩下就是把動力傳到各個部分,這就需要到各種精密的齒輪。這座由蘇頌和韓公廉,帶人共同製造出的水運儀象臺,高約12米,寬約7米。它的作用非常大,不僅能準確報時,還能觀察天文氣象,更驚嘆的是,有一些部件成為後世鐘錶重要的部件,比如:擒縱器。

擒縱器是現代鐘錶的關鍵部件,早在唐朝時就出現,只是和現在的有差別,但原理是一樣的,它能準確的報時。宋朝的水運儀象臺,就運用到擒縱器,在復原的水運儀象臺中,擒縱器完美地展現出來。再來看看水運儀象臺的齒輪運用,首先,對於大的齒輪,不可能用金屬製成,需要用木材料來完成,比如:擒縱器,由於比較大,它是用木材料做成齒輪狀態的,一樣達到精確的數值。

在水運儀象臺的結構和傳動系統中,在主軸中,擁有八個輪,它們分別輸送不同的動力給各個部分。其中有兩個大齒輪,如下圖,16和11,16是拔牙機輪,11是天輪,它們的齒數非常大,達到600,這和它的轉數有關,因為它們要模仿地球的自轉,速度快不了。整個水運儀象臺中,有兩組齒輪傳動系統,一組是經過3、4、5、16、11、10,帶動渾象,另一組經過3、4、6、7、8、9,帶動渾儀。

經過這兩組齒輪傳動系統,精密的帶動模擬天文的渾象和渾儀,同時也把報時精準地呈現出來,這就是水運儀象臺精密所在,它的構造非常複雜,從這也看出,古人已經知道,利用齒輪的齒數來改變傳動力的大小與速度,最終完成對天文學的研究。而宋朝的水運儀象臺,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精密的天文儀器之一,連李約瑟都讚嘆過: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三:中國古代機械的發展

在秦朝時,中國古代機械已經進入成熟期,產生出許多科技成果,特別是對農業這方面。犁的一再改進,大大提高生產力;灌溉上出現的水車,有效的調節農作物需要的水分。在運輸方面,秦朝出現多種輪子的車,從秦始皇陵出土的馬車來看,反映出秦朝車輛運輸的高水平。其中帶有刻度的弩出現,更是體現古人對機械原理的運用。

漢朝時期,冶金技術的發達,鐵器取代了青銅器。這一時期,出現了指南車、記裡鼓車、地動儀等,這些都是機械行業中的佼佼者。這些都領先於西方國家,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宋元時期。明清時期,逐漸被西方國家趕上,並且超越,這確實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畢竟西方已經文藝復興,許多領域開始發展。

四:機械與數學的結合

古代中,機械的發達,並不是單純的,它以數學為基礎,開發更多的合理的機械。即使現在,機械行業也離不開數學的運用。在《九章算術》中,收集了246個數學問題,涉及到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這些數學問題,有的許多用於機械行業中,如:勾股,也就是如今的勾股定理,用於各種幾何體。而想要製作精密的齒輪,就要懂得數學,只有掌握這些知識,才能製造出各種精密儀器和機械。

中國古代在數學這方面,在宋元時,已經達到巔峰,即使西方的《幾何原本》傳入中國,但對中國的數學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幾何原本》對西方國家來說,影響非常之深,它涉及到許多方面。因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維不同,導致對數學的研究也不同,採用的方法也不同,正是數學的發達,古人才能懂得如何算出齒輪的齒數,又如何配置不同的齒輪,達到不同的速度,這些都和數學有關。

五:總結

古代中,由於數學的發達,中國的機械行業也跟著發達,它們是相互促成的。因為需要,所以去研究和製造,才得出許多傑出的成就。到宋朝時期,不管是在科技還是經濟實力,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而水運儀象臺的出現,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密的儀器之一。

結合我國古代的冶煉技術,製造出許多精密的零件是不成問題的。比如在秦始皇陵中出土的一號銅車,這輛青銅馬車非常精密。採用就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上面還有各種圖紋,如果沒有精湛的工藝,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在秦朝時,已經能製造出精密的齒輪。宋朝時期,古人已經知道利用不同齒數的齒輪來改變速度,水運儀象臺的齒輪傳動系統,是一個偉大的傑作,它代表中國在機械行業中的運用成就。

相關焦點

  •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看展 來源:新聞中心、博物館   時間:2020-05-18  瀏覽:
  • 走近水運儀象臺 一睹「世界時鐘之祖」真容
    水運儀象臺被譽為「世界時鐘之祖」。圖為一名遊客從水運儀象臺前走過。新華網 劉默涵 攝新華網廈門1月24日電(劉默涵)「爸爸,這個大傢伙是什麼東西?」「這叫水運儀象臺,是我國古代先人研發出來計算時間的機器。」
  • 那些巧奪天工的古代發明,不服不行!
    水運儀象臺機隱於內 規天矩地——《宋史天文志》水運儀象臺可以說是古代的天文計算機。也算是古代中國科技皇冠上最耀眼的珍珠之一。蘇頌據記載,水運儀象臺有12米高,7米寬,包含4個系統和超過400個零件。宋朝的水運儀象臺,就運用到擒縱器,在復原的水運儀象臺中,擒縱器完美的展現出來。這也難怪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部長的李約瑟直截了當地說,水運儀象臺是歐洲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 蘇頌【水運儀象臺】介紹片登陸央視CCTV-10套!
    由廈門市同安區科協、區科技館協助拍攝的《創造—科技的力量》之《通天神器》於1月3日21時在CCTV-10套連播兩集,重點介紹了同安宋代歷史名人蘇頌發明的水運儀象臺。水運儀象臺於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由蘇頌設計建成,高3丈5尺6寸(約12米),寬2丈1尺(約7米),重20多噸。分為三層:上層是觀測天體的渾儀;中層是演示天象的渾象;下層是自動計時報時裝置。
  • 同安蘇頌【水運儀象臺】介紹片登陸央視CCTV-10套!
    小編折騰了幾下,終於把水運儀象臺的視頻做進來了,建議在wifi下觀看,土豪隨意:《創造科技的力量》之通天神器(上)《創造科技的力量》之通天神器( 由廈門市同安區科協、區科技館協助拍攝的《創造—科技的力量》之《通天神器》於1月3日21時在CCTV-10套連播兩集,重點介紹了同安宋代歷史名人蘇頌發明的水運儀象臺。
  • 蘇頌「假天儀」後天亮相同安,水運儀象臺廣受矚目
    (許燁煒 攝)除了發明假天儀,蘇頌還領導研製了水運儀象臺。圖為位於同安、按照1∶1比例建造的水運儀象臺。(楊基立 攝)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同安區素有「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人文底蘊深厚,文化遺產眾多。
  • 中國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看看中國這些古老的「鐘錶」
    圭表說明在古代雖然不像現在能隨時看看鐘表手錶甚至手機等知道時間,但也有量度時間的辦法。那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根據相關資料,中國古代計時器的創始時間不晚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前222)。有根據日影長短及方向測定時間的圭表、日晷,有利用流體力學原理製作的刻漏(用水)和沙漏,有採用機械傳動的渾天儀、水運儀象臺等。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記載。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
  • 德恩精工:專業的機械傳動產品及系統國際化服務商
    公司圍繞精密高效機械傳動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和機械傳動柔性生產線智能化製造的開發應用,自主研發並掌握了皮帶輪、錐套、脹套聯軸器、齒輪、鏈輪、同步帶輪等產品和鑄造工藝的核心技術和機器人智能化製造單元組成柔性生產線的核心技術解決方案,這些核心技術的掌握為公司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生產製造提供了技術保障。
  • 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領先世界600年,卻被說成滅國神器
    他主持發明的「水運儀象臺」被贊為「世界時鐘鼻祖」,更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這個儀器高12米,寬7米,分三層。上層是觀察天體的渾儀;中層是演示天象的渾象;下層是可以隨天體運動報時的「時鐘」,到點有木人自動敲鐘、擊鼓、搖鈴。
  • 宋朝為何極度重視水運?宋朝水運的重要程度,竟堪比今日高鐵!
    所以,在陸路並不那麼發達的情況下,水路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了古代速度較快,成本也更為低廉的交通方式之一。 基於這個角度,咱們再來說宋朝統治者為何格外看重水路?
  • 【機械之美】探索機器人組件——精密減速機背後的故事!
    現今工業機器人的先進程度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那些靈動的5軸6軸機器人,具有如此多的關節,還能夠做到運動和指令的精確傳輸,各部位緊密配合完成複雜的工作,讓人不禁好奇它們的傳動系統到底是怎樣的——你造麼,全球機器人的關節用到的精密減速機幾乎都是日本造的
  •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家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3、諸葛亮
  • 兒童玩具工程裝載機火爆上線,經典機械傳動,體驗挖掘樂趣!
    據官方資料介紹顯示,兒童玩具工程裝載機這回主打:經典機械傳動,體驗挖掘樂趣,1:12仿真工程車,炫酷機械傳動,組合換擋玩法,懸掛底盤結構,仿真還原,再現機動靈活的工程裝載機,由1070多個積木拼搭而成的工程裝載機。真實還原了真車的造型,配有逼真的鏟鬥組件,是工程建設必備的機械設備。
  • 機械之美,精密機械的鐘表美圖!
    鐘錶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手錶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機械鐘錶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借擒縱調速器調節輪系轉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量時間的計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