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不僅創造出許多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豐富的文學作品,這都得益於漢字的存在,它讓一個文明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而獨一無二的漢字,也為中華文明不中斷奠定了基礎。除了這些,在許多方面,中國古代都有著輝煌的成就,其中在機械行業中,更是獨幟一樹的存在。
早期的機械行業很簡單,比如在農業上,為了提高生產和灌溉,古人發明了七種針對農業的機械,分別是:整土機械、播種機械、中耕除草機械、灌溉機械、收穫脫粒機械、加工機械、運輸機械,但這些機械都特別簡單。有的是靠水力提供動力的,有的是靠牲畜提供動力的。作為農業大國,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對生產做出的發明。隨著時間的發展,進入宋朝時期,中國的機械行業越來越精密。
一:齒輪對機械行業的作用
想要提高精密,在機械行業中,是離不開齒輪的。或許有的人認為,中國的齒輪發展史比西方國家的要晚很多,其實不然,中國古代中,齒輪的發展也很早,至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也就是說,秦朝時期,齒輪就出現在中國。縱觀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發展一重大時期,諸子百家中,不少家族在機械行業中,有著獨特的發展與見解,他們創造出許多令人驚嘆的機械。
根據如今出土的齒輪來看,1954年,在山西省永濟縣出土了青銅棘齒輪,為秦朝時期的齒輪。可見,齒輪已經被運用起來,根據推測,這種齒輪是用於制動,防止輪軸倒轉,進入東漢時期,齒輪得到更大的發展。之後齒輪越來越精密,這得益於冶煉技術的改進,生產出更加堅固耐用的鋼鐵,而冶煉技術的先進,和機械行業有著密不可分的作用,製作出比較精密的齒輪,對傳動系統的精密有很大的作用。
二:宋朝水運儀象臺的精密程度
宋朝時期,中國發明了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儀器,它就是:水運儀象臺。它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巔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也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代表之一。無論是規模還是精度,都達到讓人嘆為觀止的科技水平。它的機械結構可分為: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執行系統、輔助控制系統等。
在動力系統方面,依靠的都是水力,這是最方便又能解放人力的方式之一。有了動力,剩下就是把動力傳到各個部分,這就需要到各種精密的齒輪。這座由蘇頌和韓公廉,帶人共同製造出的水運儀象臺,高約12米,寬約7米。它的作用非常大,不僅能準確報時,還能觀察天文氣象,更驚嘆的是,有一些部件成為後世鐘錶重要的部件,比如:擒縱器。
擒縱器是現代鐘錶的關鍵部件,早在唐朝時就出現,只是和現在的有差別,但原理是一樣的,它能準確的報時。宋朝的水運儀象臺,就運用到擒縱器,在復原的水運儀象臺中,擒縱器完美地展現出來。再來看看水運儀象臺的齒輪運用,首先,對於大的齒輪,不可能用金屬製成,需要用木材料來完成,比如:擒縱器,由於比較大,它是用木材料做成齒輪狀態的,一樣達到精確的數值。
在水運儀象臺的結構和傳動系統中,在主軸中,擁有八個輪,它們分別輸送不同的動力給各個部分。其中有兩個大齒輪,如下圖,16和11,16是拔牙機輪,11是天輪,它們的齒數非常大,達到600,這和它的轉數有關,因為它們要模仿地球的自轉,速度快不了。整個水運儀象臺中,有兩組齒輪傳動系統,一組是經過3、4、5、16、11、10,帶動渾象,另一組經過3、4、6、7、8、9,帶動渾儀。
經過這兩組齒輪傳動系統,精密的帶動模擬天文的渾象和渾儀,同時也把報時精準地呈現出來,這就是水運儀象臺精密所在,它的構造非常複雜,從這也看出,古人已經知道,利用齒輪的齒數來改變傳動力的大小與速度,最終完成對天文學的研究。而宋朝的水運儀象臺,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精密的天文儀器之一,連李約瑟都讚嘆過: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三:中國古代機械的發展
在秦朝時,中國古代機械已經進入成熟期,產生出許多科技成果,特別是對農業這方面。犁的一再改進,大大提高生產力;灌溉上出現的水車,有效的調節農作物需要的水分。在運輸方面,秦朝出現多種輪子的車,從秦始皇陵出土的馬車來看,反映出秦朝車輛運輸的高水平。其中帶有刻度的弩出現,更是體現古人對機械原理的運用。
漢朝時期,冶金技術的發達,鐵器取代了青銅器。這一時期,出現了指南車、記裡鼓車、地動儀等,這些都是機械行業中的佼佼者。這些都領先於西方國家,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宋元時期。明清時期,逐漸被西方國家趕上,並且超越,這確實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畢竟西方已經文藝復興,許多領域開始發展。
四:機械與數學的結合
古代中,機械的發達,並不是單純的,它以數學為基礎,開發更多的合理的機械。即使現在,機械行業也離不開數學的運用。在《九章算術》中,收集了246個數學問題,涉及到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這些數學問題,有的許多用於機械行業中,如:勾股,也就是如今的勾股定理,用於各種幾何體。而想要製作精密的齒輪,就要懂得數學,只有掌握這些知識,才能製造出各種精密儀器和機械。
中國古代在數學這方面,在宋元時,已經達到巔峰,即使西方的《幾何原本》傳入中國,但對中國的數學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幾何原本》對西方國家來說,影響非常之深,它涉及到許多方面。因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維不同,導致對數學的研究也不同,採用的方法也不同,正是數學的發達,古人才能懂得如何算出齒輪的齒數,又如何配置不同的齒輪,達到不同的速度,這些都和數學有關。
五:總結
古代中,由於數學的發達,中國的機械行業也跟著發達,它們是相互促成的。因為需要,所以去研究和製造,才得出許多傑出的成就。到宋朝時期,不管是在科技還是經濟實力,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而水運儀象臺的出現,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密的儀器之一。
結合我國古代的冶煉技術,製造出許多精密的零件是不成問題的。比如在秦始皇陵中出土的一號銅車,這輛青銅馬車非常精密。採用就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上面還有各種圖紋,如果沒有精湛的工藝,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在秦朝時,已經能製造出精密的齒輪。宋朝時期,古人已經知道利用不同齒數的齒輪來改變速度,水運儀象臺的齒輪傳動系統,是一個偉大的傑作,它代表中國在機械行業中的運用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