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被封鎖的棋譜之一,對陣雙方為古力和宋泰坤。
新聞點眼 6月4日,富士通杯世界圍棋賽8強戰在漢城進行,當天記者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上網時卻驚訝地發現,在各個圍棋網站上都看不到直播了,記者當時心裡納悶,百思不得其解。記者一直過了兩天才在網上看到遲來的棋譜。經過多方了解,幕後真相原來是比賽的主辦者不讓網站直播比賽棋譜。
專題撰文本報記者施紹宗
「封鎖棋譜」真相揭秘
當天是周六,按老習慣通過網上直播了解比賽進程的棋手和棋迷很多。以前每逢有世界大賽,沒有參賽的國手都會集中在中國棋院,一邊上網觀棋一邊擺棋研究,但那天由於無一家網站有轉播,只有兩三個國手在中國棋院等待,這比以往大賽時冷清得多了。無奈之下,圍棋部找到在比賽現場的領隊和翻譯,請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傳譜回來。但領隊找到比賽承辦方韓國棋院後,才得知日本主辦方《讀賣新聞》已通知韓國承辦方,謝絕網絡直播,但沒有說明具體理由。如果中國棋院需要棋譜,也只能分布局、中盤、終局傳三次棋譜,而且,中國棋院還要保證不得將棋譜外傳。直到下午兩時多領隊才從漢城傳來了現場棋譜,常昊、周鶴洋等幾位國手因此才有機會拆棋。在將棋譜交給國手時,棋院工作人員還特意叮囑:自己研究就行了,絕不能擅自向媒體公布其中的內容。
沒有棋譜,網站就無法直播,電視臺也無法講棋,中國棋迷當天無法欣賞富士通8強賽的棋譜,中國隊棋手又「全軍覆沒」,這兩大因素激怒了國內心急如焚的棋迷們,數百名棋迷在網站上留言對主辦方的做法提出了抗議。
據中國棋院有關人士透露,這次富士通杯賽實行「棋譜封鎖」並非沒有先例,早在中日圍棋擂臺賽時期,同樣作為主辦方的日本《讀賣新聞》就出臺過此規定,一般都是在該社刊發了相關棋譜和新聞後,其他媒體才得知詳情。前年的富士通杯賽,《讀賣新聞》也曾提出比賽不同步轉播的意見,他們在遭到各方一致反對後作罷,這次,他們不再理會反對聲音了。
日本時興「圍棋圈地」
為何日本主辦方不讓棋譜及時外傳呢?原來,富士通杯賽是由《讀賣新聞》和日本棋院、關西棋院主辦,作為參與舉辦富士通杯賽的獨家媒體,《讀賣新聞》要求對比賽擁有優先報導權,封鎖棋譜僅是為了獨家報導的需要。
出現這種事情,不能不提到日本近現代圍棋比賽的歷史。一直以來,日本各大報社都有主辦圍棋賽事的傳統,如《讀賣新聞》主辦「棋聖戰」,《朝日新聞》主辦「名人戰」,《每日新聞》主辦「本因坊戰」,《經濟新聞》主辦「王座戰」。日本四大報社分別主辦日本四大圍棋賽,這些圍棋賽又被統稱為「新聞棋戰」,在中、日、韓三國中,這是日本特有的現象。因為日本以前的圍棋愛好者很多,主辦比賽的報紙將每次比賽的棋譜分若干次逐一刊登,以吸引讀者。凡是當天刊登有重大比賽棋譜的報紙都會銷量大增,難怪像當年的吳清源十番棋戰就成了《讀賣新聞》手中一張王牌。本報記者10年前在東京採訪中日圍棋擂臺賽時,就發現了另外一個奇怪現象,就是各大報紙只報導自己主辦的圍棋賽,對別家報紙舉辦的同樣重要的比賽幾乎是隻字不提。這種每家報社對圍棋賽事的「圈地」行為逐漸導致了全社會對圍棋整體關注度的降低。
時過境遷,目前日本的年輕人中已很少有人對圍棋感興趣了,特別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依靠棋譜的獨家擁有以吸引讀者的時代一去不返。在網絡盛行的時代,同步收看圍棋直播再正常不過。而世界大賽不在當天公布棋譜,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包括主辦方在內的媒體和廣大棋迷。
就《讀賣新聞》封鎖富士通杯棋譜這件事本身來說,《讀賣新聞》為求獨家棋譜的行為可以理解,但此舉對圍棋的發展卻沒有益處。從長遠來說,獨家壟斷圍棋賽事資源這種模式束縛了棋界的活力,而圍棋在日本社會中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可能與此有一定的關係。中國棋院副院長華以剛就表示,說到底,「封鎖棋譜」之舉是欠考慮的,這對圍棋的推廣和發展肯定沒什麼好處。
「封鎖棋譜」無法可依
「封鎖棋譜」這件事還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誰對棋譜擁有所有權。
棋譜是否具有智慧財產權,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這在著作權法中就一直沒有明確的界定,以前中國棋院也曾提出過大賽棋譜的智慧財產權問題,他們認為,棋譜是對局的兩名棋手共同「創作」的「作品」,既然文學家和藝術家享有自己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那麼棋手當然也應享有棋譜的「著作權」。但持異議者隨即反問:既然棋手擁有自己在比賽時產生的棋譜的著作權,那麼其他體育比賽比如網球或足球比賽,參賽的運動員能否擁有比賽記錄(如錄像)的「著作權」呢?從本質上而言,假如棋手比賽可以視同為藝術創作,那麼球員比賽不也可以看作是藝術創作嗎?
這個問題現在尚在討論,但至目前為止,棋譜在法律上還未享有著作權的「待遇」,因為著作權法並未將棋譜視為作品。道理何在呢?這可能是棋類比賽和其他體育比賽一樣,其本質屬性是競技而不是創作,而文藝作品以至學術論文的本質屬性是創作而不是競技。至於為何本質是競技的東西就不能成為作品,目前還未有完美的答案,本報記者以為,這可能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看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因人們觀念的改變從而在法律上進行修改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法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由於棋譜不具有著作權屬性,出版社將比賽棋譜出版不需要徵得棋手的同意,也不需要向棋手支付稿費。
那麼,作為比賽主辦者是否擁有比賽棋譜的所有權呢?答案是:沒有。道理很簡單,棋譜不是著作,就不存在棋手向別人轉讓權利的問題。既然如此,本次富士通杯世界圍棋賽主辦者之一的日本《讀賣新聞》禁止傳播棋譜的理據何在呢?
實際上,《讀賣新聞》並沒有權力禁止網站傳播棋譜,它只是利用自己作為主辦者的身份阻止網站和其他新聞媒體獲取比賽當天的棋譜,也就是「封鎖棋譜」,這是一個操作手法問題,也就是說,主辦者可以利用自己主辦比賽所擁有的一些權利宣布一些規則,採取一些措施,如不讓任何可以獲得棋譜的人將棋譜傳出去,如發現新聞媒體和網站在採訪時傳送棋譜,則將其請出賽場等等。不過,萬一棋譜通過某種途徑流傳出去讓網站上了網,《讀賣新聞》也拿網站沒辦法。這就等於足球比賽的主辦者可以不讓電視臺在現場直播比賽,但如果電視臺有本事弄到比賽錄像然後播出,主辦者也只好「啞巴吃黃連」。
編輯: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