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金剛經》摩崖石刻在中國廣西開建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世界最大《金剛經》摩崖石刻在中國廣西開建 (1/8)

"← →"翻頁

位於廣西南寧市大明山北麓的中國弄拉普陀寺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經》摩崖石刻。

記者實地探訪看到,正在建設中的《金剛經》摩崖石刻項目位於弄拉普陀寺所在地的一座山崖半山腰上,小半座山崖被劈開,一面巨大的石壁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平整,長度為150餘米,最高處為27米。
在這塊約4000平方米的巨大石壁上,中國弄拉普陀寺方丈釋永樂正在主持將5176個字的《金剛經》經文鐫刻到石壁上,每一個字的規格大約60×60釐米。據悉,建成後,這將是世界上單體面積最大的《金剛經》摩崖石刻,將申報金氏世界紀錄。

據悉,釋永樂大師是少林寺著名武僧,《易筋經》第33代唯一傳人,少林寺禪醫傳承人,他還兼任湖南永福寺方丈。

目前,《金剛經》摩崖石刻石壁打磨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雖然冬天陰雨,工匠們依然在緊張有序施工。預計明年上半年工匠將開始把經文鐫刻在石壁上,整個工程將採用人工鐫刻的方式進行。該工程完工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據了解,刻於南北朝時期的經石峪《金剛經》,經文刻在約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隸書,原有2500多字,現尚存1067個,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寶。《金剛經》廣西摩崖石刻將超過泰山石刻的字數和面積,這是中國佛教歷史上跨時空的對接和傳承。

大明山是南寧區域最著名的大山脈,也是駱越民族的神山,山頂上建有駱王廟。 胡雁 攝

發布時間:2015-12-15 16:01:53 【編輯:楊彥宇】

世界最大《金剛經》摩崖石刻在中國廣西開建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的漢字摩崖石刻,載入世界吉尼斯,僅「日」字就長20米
    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世界最大的漢字摩崖石刻,載入世界吉尼斯,僅「日」字就長20米,大家知道在哪兒嗎?它就在山東省日照市的河山景區懸壁之上,「日」字長20米,寬 17.5米,「照」字長25米,寬 25.5米,是漢字摩崖石刻的世界之最,被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 南懷瑾:什麼時候懂了《金剛經》的道理,就悟到了中國的《易經》
    2015年,位於廣西南寧市大明山北麓的中國弄拉普陀寺開始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經》摩崖石刻。在約4000平方米的巨大石壁上,5176個字的《金剛經》經文被鐫刻到石壁上,每一個字的規格大約60×60釐米。如果成功建成,這將是世界上單體面積最大的《金剛經》摩崖石刻。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山南的《南較場演武廳銘》,全段高3.3米,字體蒼勁,是福州市內最大的摩崖石刻。於山摩崖石刻與故事傳說、歷史人物相聯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如明代督舶太監尚春題刻是福州對外貿易的資料、清代閩浙總督李率泰在戚繼光醉酒處巖刻「醉石」等。著名書法家李陽冰的「般若臺記」。
  • 廣西一年一次的「立竿無影」景象,由皇帝題詞的古寺,摩崖石刻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笑笑小時尚,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廣西。桂平市正坐落於北回歸線上,因此這裡也建起了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這是繼臺灣的嘉義、花蓮,廣東的汕頭、從江、封開和雲南的墨江之後全國第七座北回歸線標誌塔,也是廣西的第一座。
  • 絕壁上這個「德」字460平方米,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摩崖石刻漢字
    11月1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儀隴縣有關方面獲悉,書巖標性工程——460平方米的「德」字石刻,取自開國元勳朱德親筆所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摩崖石刻漢字。書法長廊,歌頌朱德精神、展示儀隴紅色文化為主題,以徐向前元帥生前題書「金粟書巖」為標誌。「金粟書巖」四字鐫刻在朝陽洞上方,每字高7米有餘,5公裡外清晰可認,堪稱一絕。
  • 登華山賞摩崖石刻
    在這些奇險難達之處竟有不少書體多樣、風格各異的摩崖石刻,不禁令人感嘆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勇氣。   華山摩崖石刻數量眾多,年代久遠,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這些石刻兼具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富於天然意趣,體量巨大、氣勢恢弘,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平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 國學院摩崖石刻研究團隊系列文章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整版刊出
    紅網時刻永州11月19日訊(通訊員 敖煉)《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專版10月28日整版刊登了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摩崖石刻研究團隊的三篇文章,包括「摩崖碑拓」課程專任講師敖煉的《南嶺摩崖石刻群的時代特徵》,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李花蕾的《〈雲林石譜〉中的南嶺地貌
  • 藍田縣藍關古道.發現又一巨型摩崖石刻
    文學愛好者的創作平臺 散文/詩詞/小說/ 情感 藍田縣藍關古道 發現又一巨型摩崖石刻
  • 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性質是最重要的一個研究課題
    「圖畫說」者則認為,遠古時代我國華夏族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不同,仙字潭摩石刻不可與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比附並用以解釋含義:而仙字潭摩崖石刻圖形與國內外許多地區的巖畫圖形有驚人的一致性,因此它屬於巖畫而非文字。目前,「文字說」仍佔優勢但「圖畫說」已聲勢漸大,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內容的考釋也是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的基礎課題之一。
  • 遵化驚現:明代湯泉摩崖石刻,金蟾望月貴不可言
    作者:王亭貫 感謝:阮志軍 提供幫助 在遵化湯泉有一處明代摩崖石刻,最為奇特的是,一小山之上,整塊巨石,天然形成,傲然斜立,形態酷似金蟾,惟妙惟肖,日夜抬頭望天,人們稱其為「金蟾望月」,
  • 泰山經石峪: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有上千字經文殘字
    泰山,在中國古代被尊奉為神山,其主峰玉皇頂海拔有1545米,登頂眺望會有氣勢雄偉磅礴之感。其實,旅遊講究旅途中的風景,走走停停才是旅遊的好方式,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奔著玉皇頂而去的,有些遊客更享受的是旅途的過程。
  • 著名學者賀州學院李曉明教授到宜章考察「艮巖」摩崖石刻
    月初7月8日賀州學院南嶺民族走廊研究院院長李曉明教授一行到宜章莽山參加鄉村振興學術圓桌會議,次日上午考察跳石子瑤寨後即往宜章縣中夏公園考察「艮巖」摩崖石刻筆者自告奮勇做嚮導,到了中夏公園後,向多人打聽「艮巖」摩崖石刻所在何處?竟不知所云。待問路回來尋找李曉明教授,他和他的同事已在「艮巖」做考察了。筆者在莽山生活凡十餘年,不知有「艮巖」,很是慚愧。上百度問度娘,方知《清一統志·郴州》有記艮巖「在宜章縣南二裡。有水自巖湧出,其深不測,鑄大士渡海像於中,為一邑勝境」。
  • 「摩崖石刻」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元結撰寫《大唐中興頌》,顏真卿揮毫抄清並將墨寶刻於浯溪石崖,引得歷代文人騷客競相尋根追蹤,「打卡」永州,留下了諸多詩詞歌賦和摩崖石刻,成為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為了讓世人更好地了解永州、遊學永州、尋芳永州、吟詠永州,本報特開闢《深讀永州》大型文化系列報導,擬從不同角度、全方位推介永州豐富的歷史人文。該系列報導包括諸多篇章,首先推出「摩崖石刻」系列篇章,以饗讀者。
  • 淄博博山開元溶洞摩崖石刻令人稱絕
    開元溶洞內的景色據了解,淄博開元溶洞因洞內有唐代開元年間的摩崖石刻而得名,洞體體大而高,最高處達30餘米,寬處20餘米,長1100米,分八個大廳。洞內空間大,氣勢宏偉,是江北最大的溶洞。洞內各種鐘乳石姿態各異,或高大崎崛,或精怪玲瓏,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置身其中,如入仙境。洞內新石器時期,唐,宋等各時期的摩崖石刻更令人稱絕。
  • 《中國石刻書法精粹》8卷出版完畢
    2020年7月,由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賴非、楊勇、原旭東等專家和業務人員編著的《中國石刻書法精粹》第二輯出版,包括《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文殊般若波羅蜜經碑》《陳思王廟碑》等4卷,加上2019年出版的《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鐵山石頌》《岡山入楞伽經》《鐵山大集經》等4卷,此套書出版完畢。
  • 榕城十八景:鼓山摩崖石刻 閩都千年碑林(組圖)
    公路和索道間,有條「之」字形石階古道,拾級蜿蜒而上,直達湧泉寺,沿途勝跡眾多、林壑優美,還有不同年代、風格迥異的摩崖石刻。「如果走馬觀花,忽略了沿途大量美景和摩崖石刻,實在是可惜。」遊客林依伯的話,道出了不少遊人的心聲。  「遊覽鼓山的人,一般先到湧泉寺,然後再尋幽探勝。」
  • 哈爾濱阿城區亞溝摩崖石刻:在哪裡?圖像雕刻的到底是誰?
    1.位置亞溝摩崖石刻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亞溝鎮東5公裡的石人山山南。從阿城出發走老道穿過亞溝鎮,途經砬子溝水庫,向左轉大約再行兩公裡到達目的地。上圖為砬子溝水庫大門。上圖為馬上到達摩崖石刻時看到的指示牌。2.尋找標誌摩崖石刻山下的路邊存在有一處老舊的房屋,附帶的煙筒很有特色,房屋內並無人員居住。房屋的右側小路邊聳立著一塊藍色的宣傳牌,提醒已經進入摩崖石刻景區。
  • 蘇軾刻了五個「到此一遊」 西湖邊的摩崖石刻有意思
    花港管理處副書記邵群,是西湖邊摩崖石刻的資深研究人,她帶著文物科的工作人員,花了四年多時間,爬遍了南屏山、大麥嶺、丁家山……花港一帶的摩崖石刻,全部收集在書裡了。邵群說,書裡還有個大驚喜,是他們忙活了四年多,一直到了今年,才找到的驚喜——南屏山上,新找到了兩塊摩崖石刻。
  • ...斷橋邊摩崖石刻群中竟然發現神秘代碼!你能猜出來是什麼意思嗎?
    石函路上,有多處摩崖文字石刻,長年被青苔覆蓋。近40米的巖壁,「藏」著西湖邊乃至全國少有的、涉及儒釋道三家學說和近現代中西交流的石刻群,記錄著的是從明代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文明與文化。 今天,西湖景區完成石函路上9方摩崖石刻的保養工作。
  • 看摩崖石刻,賞湖光山色,「走讀杭州」第二站,這樣重走寶石山!
    30名體驗者跟著陶德富、餘好建兩位老師腳步,順著小徑爬上寶石山,一起探索各種摩崖石刻的趣聞軼事。保俶塔邊,橫跨在峭壁間的「壽星石」巖刻剛被描紅,殷紅如血;「寶石流霞」碑是當代著名女書法家蕭嫻的手筆,大氣流暢;蛤蟆峰、葛嶺沿途的二十個摩崖石刻,各有千秋;從出陽臺上俯瞰遠遠望去,山下的白堤、斷橋、西泠橋等盛景連成一片,天宇開闊,美不勝收。「天地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無形之父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