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呂家村中德生態園的農戶們,並沒有因疫情而影響生產的信心。這個以前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土地產值不高的村莊,今年卻因種植的中藥材丹參每畝純產值達到萬元以上,這在以前是村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
魯網7月3日訊(記者 劉玉娜 通訊員 李國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呂家村中德生態園的農戶們,並沒有因疫情而影響生產的信心。這個以前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土地產值不高的村莊,今年卻因種植的中藥材丹參每畝純產值達到萬元以上,這在以前是村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
2018年4月以來,新區交通運輸局鄉村振興工作組進駐了呂家村。他們抓住中德聯合集團擴大投資的機遇,在企業與村民之間牽線搭橋當「紅娘」,引進了2000多萬元中藥材種植項目,建起了佔地377畝的中德生態農莊呂家村基地,為農民持續增收奔小康種上了「金豆豆」、端上了「鐵飯碗」。這是新區交通運輸局助力鄉村振興、實施交通扶貧戰略的一個縮影。
黨建引領 讓班子強起來
駐村工作組把抓黨建作為入村後的「第一任務」,通過走村入戶、摸底調研,梳理形成問題清單。在深入研判的前提下,結合社情民意,重點從制度、黨員、陣地三個方面進行強基固本。
首先,督促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制度,嚴格落實村幹部坐班值班等工作制度,讓「兩委」帶頭、黨員作則、群眾信服,增強村班子凝聚力。其次,注重培養後備人才,新發展2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預備黨員,為黨員隊伍增加新生力量。再次,籌資修繕黨員活動室,增添電腦、投影儀等設備,實現活動開展有陣地、有舞臺。
修路架橋 讓村莊美起來
駐村之初,呂家村進出道路、橋梁等年久失修,交通條件較差,對村民生產生活影響較大。
駐村工作組發揮修路架橋專業技術優勢,爭取各類資金1500多萬元,先後對村內3座橋梁進行加固擴建,新修、大修和改建進出村道路3條共3.9公裡,硬化村內街巷2.5萬平方米,加固1.2公裡河堤護坡,新建600平方米健身廣場,村莊整體環境和村容村貌邁上了新臺階,為群眾生產生活及出行鋪就了快車道。
築巢引鳳 讓村民富起來
駐村前因產業基礎薄弱,村集體收入微薄,村民的錢袋子並不富裕。駐村後,工作組和村「兩委」看現場、定規劃、跑項目、爭資金,先後引進了青島沃林藍莓果業等4個項目,培育發展丹參、桔梗等中藥材以及藍莓、蜜桃、蘋果等特色產業,為村莊發展找準了產業路子。
兩年來,累計完成產業投資2600萬元,流轉土地1028畝, 村集體新增經營性收入16.8萬元,為村民帶來土地流轉收入100萬元、務工收入約200萬元。其中,中德生態農莊呂家村藥材基地項目,定期組織村民開展技術培訓,培養了一批「土專家」,有力帶動了群眾致富,該項目被評為新區鄉村振興工作隊2018年度「十佳產業項目」。
基層治理 讓文明鄉風樹起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
工作組會同村「兩委」班子,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娛樂活動,定期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參觀新區重點工程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每年評選「好媳婦、好公婆」,組建廣場舞健身隊,聯繫溫馨巴士「馨連心」和真情巴士「聚真情」等志願服務隊開展慰問孤寡老人、免費維修等公益服務,成立「紅白理事會」,大力倡導喪事簡辦,戶均費用由原來的1.5萬元降為6000元,得到村民廣泛擁護,呂家村也逐漸形成了鄰裡團結、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