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暫時無法播放此視頻。
【青島新聞網原創】
文字|韓彤彤 圖片|陳志偉 視頻|劉碩
「我剛到鄉鎮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每次外出要騎至少十幾裡路。」1998年,唐恩志初到鄉鎮工作,那時候的鄉鎮,路面坑坑窪窪,全是土路,鎮上甚至連機關幹部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唐恩志是青島西海岸交通商務區工委委員、青島西海岸新區珠海街道黨工委書記,基層工作雖不易,但從泊裡到藏馬再到珠海,二十多年來,他堅守崗位,因地制宜,在一個又一個城鄉小鎮裡走出了特色美麗鄉村的振興之路。「既然組織給了我這個機會,那我一定要伏下身子,就像種子一樣紮根在群眾當中。」對唐恩志而言,他的初心便是幹出一番事業,帶領群眾致富。這一信念,二十年如一日,始終不變。
打造美麗鄉村 讓落後小鎮成「網紅打卡」地
2016年以前,「配套薄弱」、「服務落後」是大多數人對藏馬鎮的印象。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唐恩志帶領團隊通過撬動民間資本,開始了建設美麗鄉村的蛻變之路。
「我們在204沿線打造出旅遊商貿街,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全鎮文體活動中心——藏馬公園,同時,投資2000餘萬元打造了於家官莊、趙家溝等特色美麗鄉村。」藏馬鎮的建設如同一次就地升級,改造後鎮村環境和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藏馬公園更是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一核三區、一環多點』鄉村振興總體布局,力爭構建起『藏馬山一核引領、北中南三區協同發展、示範項目多點開花、全鎮產業連點成片』的發展局面。」據唐恩志介紹,隨著藏馬山核心區影視外景地、融創阿朵商業街的建成使用,在引入區供銷集團農業產業園等項目的基礎上,藏馬鎮形成了「龍頭企業扶持村莊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2016年至2020年四年時間裡,藏馬鎮稅收收入成功實現了從3033萬元增長到1.61億元,農村集體存款總額從6000萬元增長至5億元,群眾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實現老城振興 給老城區換上新裝扮
今年6月,唐恩志就任珠海街道黨工委書記。珠海街道地處老城區,是原膠南縣委縣政府機關所在地。「珠海街道與藏馬鎮的情況不完全一樣,這裡具有鮮明的城郊農三結合的特點且民風淳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因此,為了再現老城區活力,唐恩志考慮更多的是如何針對老城區特點、發揮出老城區特長。
經過深入調研,唐恩志提出了「東部城區品質和服務雙提升,西部農村在生態保護中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發展思路。
「在東部城區,我們要全力解決老城區民生突出問題。從細節、人性化的角度出發,破解物業小區管理難題,為轄區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民生服務,打造民生服務的珠海品牌。」唐恩志表示,在老城區居住方面,珠海街道力求達到「改出民心、改出環境、改出形象、改出效益」的效果,留住老城味道。「在西部農村,我們借勢西海岸交通商務區的發展及青島西站、中化創新科技城、中國北方物流港等大項目的落地,發揮區域聯動輻射帶動作用。」
在拓展老城區發展之餘,唐恩志帶領團隊在街道西部引入投資過百億,集中藥種植、中醫藥研發與生、中醫治療與康復、中醫藥教育培訓、中醫藥文化傳播與合作等五大功能於一體的中醫藥產業項目。
據了解,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產值達15億元,可提供近3000個就業崗位。園區果蔬、中草藥材種植、旅遊等項目預計可直接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近1億元。
紮根基層帶領 群眾走上致富路
「既然組織給了我這個機會,那我一定要伏下身子,就像種子一樣紮根在群眾當中。」從1998年至今,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唐恩志以「實戰」經驗,探索出一條助力落後鄉鎮實現鄉村振興的蛻變路。
二十多年的摸爬滾打,他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裡闖了過來,但如今,看著鄉鎮稅收收入翻倍,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所經歷的一切艱辛,好似都值得了。
對他來說,二十年如一日,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從一而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