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悅豫且康
家長微課堂原創作品
幼兒教育是很多家長關心的話題,時下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很早識字脫盲甚至很小就可以吟詩作對,都是羨慕不已。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有法可尋的,如果能夠寓教於樂,因勢利導引導孩子,不少孩子都可能早慧。
下面我就如何教孩子學識字、背詩詞、學數學談談自己的做法,供有心者一讀,或許能給予或多或少的啟示。
我教女兒識字是在女兒19個月的時候,當時是看了一本關於早期教育的書,書是武漢大學出版的,書中介紹了很多讓孩子早慧的知識。
一歲多的小朋友,能夠牙牙學語,就是開始學習識字的較好時光。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著手教女兒識字。
1、做好識字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識字就要選擇字卡。
因為一般情況下買的字卡有圖有字,不太好用,用這種字卡,往往容易引導孩子記住了圖形而記不住漢字,所以我就按照書上的介紹自己製作字卡。
首先找來幾張製圖紙,裁成10cm×10cm左右的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這就成為了字卡的載體。
然後接下來就是選字了。
選擇什麼字作為孩子識字的啟蒙也是很重要的,我在選字時不會考慮字的繁簡及書寫的難易程度,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只要認識字就可以,還不需要自己用手書寫,但是這些字一定是孩子天天可以接觸到的,或者說看得見摸得著的。
比如說有的家長帶孩子去認識大街上廣告或公交站牌之類上面的字,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最後把選好的字用紅色水彩筆在方形紙上用正楷書寫好,一張卡片只寫一個字,儘可能寫得規範容易辨認,這樣識字用的字卡就做好了。
2、教識字有順序
字卡做好後,就可以開始學識字了。
我記得剛開始教孩子認識的字是人的五官,頭、臉、眼、耳、鼻、舌、嘴、牙、手、腳、身等;
其次是家裡看得見的,床、桌、椅、被、燈、花、書、筆、門、窗、牆等;
然後是與行動有關的,走、跑、爬、唱、跳、飛等;
再後來是女兒喜歡的動物,那時候,她已經會背12生肖,所以就從鼠開始,到豬為止都教給她。
3、在遊戲中學識字
在教這些字的過程中,我並不是把讓她認多少字作為目的,僅僅作為母女互動的一種方式,完全是一種遊戲,一種玩耍,因為沒有功利性,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學會了很多的字。
學五官的字的時候,說到那個字不僅讓她認識、會讀,而且還讓她自己在自己的身上用小手指出來。
學家裡看得見的東西的時候,我們也都是一邊說一邊共同去指點那些東西,比如說學「牆」的時候我就和孩子一起用手敲一下牆。
印象最深的是學與行動有關的「爬」這個字時,為了增加趣味性,我和孩子一起在床上爬來爬去,孩子那個高興勁啊,到今天都歷歷在目。
4、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這種氛圍中教孩子學識字,孩子不感到自己在辛苦學習,而是當成家長和她一起玩的一個遊戲,樂此不疲。
在這種嬉戲當中,孩子的識字興趣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
那時候我下班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我找孩子學習,而是孩子看到我回家就自己興奮地把字卡拿出來,說媽媽我們識字吧,孩子學習識字的興趣由此可見一斑了。
在學習識字後,50天的時間她就學會了100個漢字,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就把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
當學的字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不需要再做字卡了,用小朋友的圖畫書學識字,是個更快捷的方式。
和女兒一起讀書,遇到她不認識的教給她,這樣不僅學識字的效率提高了,而且學到的字也會用了。
孩子在玩中學點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上面說到在女兒19個月的時候開始教她學識字,事實上在教孩子學識字之前,我就傳遞了部分詩的內容給女兒,只是沒有刻意去做,而是隨性而為。
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經常帶她去住處附近的一個公園玩,那裡有一個人工湖,湖裡可以划船,為了吸引小孩子的眼球,有些小船是用動物圖案做的船頭。
清楚記得的是有幾隻白色的鵝形頭的船,因為每次看到這種鵝形白船時,女兒總是會情不自禁地說「媽媽,鵝」。
突然有一天,在女兒又說到鵝的時候,我好象腦子裡靈光一現,讓我想起了駱賓王的那首《詠鵝》,於是我就隨口教女兒,沒想到教了幾遍,她就記住了,而且成功的喜悅掛在她的小臉上。
從那以後,我開始有意識培養孩子對詩的興趣。
1、結合講解和故事培養興趣
我給她選擇了圖文並茂的唐詩和宋詞書本,每次教她背詩詞之前先給她講解詩詞的意思,讓她領會並進入詩詞的意境。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把講故事和背詩詞有機結合起來,孩子一點也不感到單調,反而是學得興趣盎然。
2、在玩耍中複習鞏固
遺忘是記憶的最大問題,而重複是最好的克服遺忘的方法。
小孩子的記憶力更是短時記憶,教時一學就會,然後忘記得更快,所以經常複習是必須的,否則就是黑瞎子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
可是如果單純地讓孩子不斷重複,或者讓她死記硬背,不僅孩子會反感排斥,而且這樣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也是不利的。
所以我採用的方式是在陪孩子玩耍的過程中複習。
每天晚飯後我帶孩子出去散步,一邊散步,一邊複習學過的詩詞。
當看到楊柳輕輕蕩漾的時候,我會和孩子背誦賀知章的那首《詠柳》;路過漂亮的花叢時,我們會背誦王安石的《梅花》;看到天上的白雲悠悠,會吟誦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登上公園的瞭望塔時會一起說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看到小鳥啾啾從我們跟前飛過的時候,孟浩然的《春曉》脫口而出;看到假山上飛流而下的人造瀑布,會想到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的《靜夜思》立即浮現出來。如此,基本上是採用睹物思詩。
而複習李紳的《憫農》是在飯桌上進行的,讓孩子在學詩的同時,也體會到「粒粒皆辛苦」,從而不浪費糧食。
我們當時是先學的唐詩,有了學唐詩的經驗,之後再來學習宋詞,就比較容易了。
3、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家教的最大好處就是自由度高,學習方式靈活多樣。
我教孩子李煜的《虞美人》這首詞,就是用唱歌的方式,孩子喜歡唱歌,所以毫不費力就學會了,而且記憶特別牢固。
在明月當空的操場上,我們吟誦著蘇軾的《水調歌頭》,體會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氣魄,陶醉在辛棄疾《西江月》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禪,稻花香中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意境中,小小年紀的女兒會說,這詞真美呀。
李清照的《如夢令》讓女兒體會了綠肥紅瘦;秦觀的《鵲橋仙》讓女兒了解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嶽飛的《滿江紅》不僅讓孩子知道了什麼是愛國,更懂得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通過學詩詞,豐富了女兒的生活,也培養了她喜歡詩詞的興趣。
看到我教女兒學習詩詞,和她一個班級的一個小朋友的家長在跟我溝通後也效法起來,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可見只要方法得當,小孩子學詩詞是完全可行的。
在背熟了《媽媽教宋詞》中的22首宋詞和許多首唐詩後,為了讓她對數也有個認識,在她5歲的時候開始教她學習簡單的加減,然後讓她學習小小九口訣,對乘法也有個概念。
我把乘法口訣分次寫在紙上,一次寫幾行,後面難度大的就一次寫一行。
注意一定不要一下子把整個口訣表展示給孩子,要化整為零。
剛開始學前面的3×3以內的,她學得非常輕鬆,很快就學會了,再學3以後的就有些困難。
看孩子學得有些吃力,我就說算了,別背了。而孩子卻自己跑到客廳裡把6×6,7×7背來背去,直到自己覺得背熟了,才來找我檢查。
那天背完了前邊的8×8後,剩下的9×9怎麼也記不住,我告訴她說:「你要是能背下來我就給你記到本子上」。
女兒瞪著水靈靈的大眼睛,仰著小腦袋說:「是不是我背下來你就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呀」。
然後就讓我把9×1到9×9都給她再寫下來,自己看了一會,又默讀了幾遍後,就開始大聲背起來。一邊背一邊調皮地說:「8×9等於七十鴨子,9×9等於八十鉛筆」。
她用鴨子替代了2,用鉛筆替代了1,這是剛開始學數時用的象形,2象鴨子,1象鉛筆。
一句話就激起了孩子強烈的自尊心和學習欲,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好長時間解決不了的問題幾分鐘就解決了。
小女學了識字和詩詞後,自我感覺特別好,她識字的量在3歲的時候基本脫盲,小朋友們看的《看圖識字》《看圖講故事》之類的書基本上自己大致可以閱讀了,在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她就可以當小老師,幫老師給小朋友們讀故事了。
早期教育,做父母的要因材施教,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教者有心,學者無意,讓孩子在快樂遊戲中吸取知識的養分,在不知不覺中增長見識,在自我約束中鍛鍊成長。
前幾天中央電視臺《挑戰不可能》節目,四歲的小男孩王恆屹在臺上背誦詩詞的突出表現,估計會讓很多家長羨慕不已。
不用羨慕別人,只要你願意用心,你的孩子也會成為聰慧的讓人羨慕的對象。
不過我以為,早期教育,更多的是培養一種興趣,建立一份自信,養成好的品性。
- END -
作者簡介:悅豫且康,80年代的大學生,從事30多年的財務審計相關工作,工作之餘喜歡讀書學習,擁有CPA/ CTA/CIA/ CMA/ CPV資格,樂於分享,願以文字與大家溝通交流。本文首發家長微課堂。
家長微課堂(ID:jzwkt9):這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有專業的家庭教育方法。關注我們,您會成為更優秀的父母。
圖片來自網絡。
投稿郵箱:12956611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