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明年醫藥製造業固定...

2020-12-25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韓靜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展望篇:嚴控費、降藥價,創新藥、優質仿製藥將脫穎而出》(下稱《報告》),《報告》展望,2019年醫藥行業投資增速將繼續上升。初步估計,2019年醫藥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將達到678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10%。

《報告》預計,2019年受醫藥行業改革政策驅動,醫藥併購活動將繼續保持活躍,二是上市藥企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求搶佔更大市場份額金額;三是我國將加快對醫療領域的開放,外資投資信心增強。因此,醫藥行業投資增速將延續上升走勢。

2018年以來,受控費/控藥佔比、創新藥研發投入加大、部分增值稅增加等影響影響,醫藥行業利潤增速呈下降走勢,且低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9月,醫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較上年同期下降6.9個百分點。展望2019年,在醫保控費、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影響下降,藥品價格降價壓力較大,且新藥研發投入較大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提高,醫藥行業利潤增速或將繼續下行。初步估計,2019年醫藥行業利潤總額將達到23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6%。

《報告》分析稱,國內創新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迎來初步收穫期。中國創新藥起步較晚,2011年,貝達藥業的埃克替尼獲批,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創新藥。截至2017年底,國內獲批的具有創新性的 1 類新藥不足10個,銷售額最大的為阿帕替尼(恆瑞醫藥),2017 年銷售額約15億元。2016年2月,CFDA執行優先審評政策出臺,推動創新藥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截至2018年10月,共計34批次710個申請納入優先審評,至2018年10月有80個品種(按照通用名,約200件註冊申請)已獲得生產批准。

若以優先審評公示日期計算,公示日期至獲批歷時平均用時8.8月,大幅短於17個月,充分體現出優先審評政策在藥品審評審批過程中的高效性。可以看出,經過初期積累,國內藥企已進入初步的收穫期,2018年有多個創新產品獲批。2018年,國內多家藥企提交申報創新藥上市申請,2019年國內創新藥將有集中收穫。因此,《報告》建議投資者大力支持創新藥研發,可重點關注恆瑞醫藥等上市龍頭企業。

此外,《報告》認為,仿製藥將加快替代原研藥,優質仿製藥企將受益。

一方面實現仿製藥替代原研藥是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報告》分析稱,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社會老齡化程度加重以及民眾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使得我國醫藥行業保持高速增長。與此同時,醫保壓力過大,政府倡導進一步醫保控費,對提高仿製藥使用比例來控制醫保費用支出的依賴持續增強,這都為中國仿製藥行業的長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機會。

另一方面,實現仿製藥替代原研藥更是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觀要求。2010 年以來,全世界範圍 內創新藥物研發總體成功率逐步下降,創新藥研發難度的加大,越發凸顯了發展仿製藥的重要性。隨著近年越來越多的藥品面臨專利失效,更多品種的仿製藥將會投放至全球及中國藥品市場。

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測算,我國專利過期原研藥市場規模達到1419億元,約佔化學藥和生物藥整體規模的14.23%,到2025年我國還將有48個進口化學藥物品種核心專利到期。專利藥品到期將為我國仿製藥市場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4116億元。因此,《報告》建議投資者關注優質仿製藥企業,如科倫藥業、中國生物製藥等。

《報告》還提到,消費型重磅疫苗品種市場前景廣闊。

據了解,目前國內傳統二類苗市場規模前三分別為狂犬、水痘和流感,最大的狂犬即使用年批籤發量測算也只有30億左右的規模。對於HPV和PCV-13等重磅疫苗,增量市場只有10%的滲透率的情況下工業端市場規模也分別有20億和50億以上的市場規模。對於Hib-X的 多聯苗,由於能夠減少接種次數,在Hib疫苗的替代方面也有很強的勢頭,對於Hib-AC結 合和 Hib-DaTP四連苗來說,僅30%的 Hib 替代率,就能分別產生12億和16.5億的工業端市場。消費型重磅疫苗品種市場非常廣闊,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智飛生物、康泰生物等擁有重磅疫苗品種的上市企業。

而《報告》同樣提醒投資者,警惕政策不確定性、創新藥獲批進度低於預期等風險。一是醫藥行業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如果未來政策公布進度、內容不合預期,可能對醫藥行業有較大影響。例如帶量採購,如果只是停留在11市的話,對於進口替代的推動將低於預期。二是創新藥獲批進度低於預期的風險。研發具有不確定性,特別是對於臨床試驗和註冊審評審批來講,意外的因素(例如未考慮到的臨床副作用、藥監部分人事變動等)將會對創新藥的獲批有實質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行業發展狀況報告在重慶發布
    6月28日,「醫藥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暨2019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行業發展狀況報告」發布會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正式對外發布「用大數據看疫情」數據分析報告以及2019醫藥政策
  • 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助推醫藥智造新發展——2019醫藥行業智能製造...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設計、製造、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及其集成,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也正在引發製造業,包括醫藥製造業在發展理念、製造模式等方面重大而深刻的變革。新一代智能製造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正在成為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 中國醫藥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國家加大醫療保障和醫藥創新投入,醫藥工業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規模效益快速增長。隨著「十三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相關工作提上日程,將調低醫藥工業增速目標。  市場容量  **年1-**月中國醫藥製造業增速繼續放緩,但利潤增速環比有所改善。
  • 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但醫藥本身已經進入細分領域時代,醫藥製造業整體數據的重要性在大幅下降。**年Q1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為-8.90%,利潤總額增速為-15.70%,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  從剔除不可比樣本的數據埠來看,**年醫藥上市公司整體的收入增速為15.09%、淨利潤增速13.15%、扣非淨利潤增速11.12%,**年全年收入端和扣非後的淨利潤端整體承壓。
  •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在全球各主要發達國家加速推進生物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於**年明確將包含生物醫藥在內的生物產業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中國生物醫藥產 業將迎來加速發展和布局調整的重要機遇。
  •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報告(簡版)
    從醫藥領域發展規劃來看,2012年,國務院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生物醫藥被正式提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2015年,國務院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將生物醫藥作為重點突破的發展領域。2016年《「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重申生物醫藥產業的戰略地位,提出了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的觀點。
  • 第一醫藥:2019年年度報告
    在國家持續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醫藥」、「網際網路+醫療」迅速發展,網際網路醫院加速建設和審批,醫保支付向線上延伸,無人售藥、人工智慧問診、遠程診斷、電子處方信息共享等各類新技術應用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消費者線上問診購藥的習慣正在逐步培育,持續拓展著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空間。
  • 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年我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及增幅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根據《關於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併重組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3〕16 號),國家將通過推進企業兼併重組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 2019年企業薪酬調查信息公布,醫藥人的工資水平如何?
    【製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人社部發布了《2019年企業薪酬調查信息》。據悉,企業薪酬調查是以企業中不同職業從業人員工資報酬水平和不同行業企業人工成本狀況為調查內容的抽樣調查,以期反映我國勞動力市場價格狀況。
  • 中國醫藥製造外包(CMO)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醫藥製造外包(CMO)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顯示,與之相比,中國和印度等作為人口眾多、經濟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CMO企業擁有工藝研發創新靈活、人力成本低、原材料價格低廉等優勢,成長空間廣闊。  由於國內CMO行業起步較晚,加上門檻高、政策監管以及跨國藥企認可度不高等原因,國內CMO行業截至**的規模還比較小。
  • 2020年中國醫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國家加大醫療保障和醫藥創新投入,醫藥工業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規模效益快速增長。隨著「十三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相關工作提上日程,將調低醫藥工業增速目標。  市場容量  **年1-**月中國醫藥製造業增速繼續放緩,但利潤增速環比有所改善。
  •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運行情況回顧及2021年發展前景預測
    憑藉生物科技的顯著發展以及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和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醫療市場需求顯著增加。在鼓勵創新、調整產業結構的政策導向下,生物藥行業將持續快速發展。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二、2021年生物醫藥行業預測1.總體規模中國生物藥市場處於發展初期,具有強勁的增長潛力,增速領先於醫藥市場整體情況。
  • 醫藥行業各崗位薪酬公開了!
    點擊查看 來源  | 賽柏藍    整理 | 遙望近日,有調研報告顯示,2018-2019年醫療醫藥行業整體薪酬將保持7-8%左右的穩定增長。醫藥行業薪酬增長8%有評論稱,醫藥行業變動不斷。
  • 2021年醫藥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2020-2026年中國醫藥...
    因此,截至**中國醫藥製造業的區域特徵為:集聚於東部沿海地區科研院所集中和創新能力較強的省份以及少數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中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空間格局。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醫藥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醫藥行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未來醫藥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非常明確,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疾病譜的不斷擴大促使醫藥需求持續增長;生物科技的發展使得供給從技術上能夠保證醫藥創新研發,滿足醫藥需求;而政府對醫療投入的不斷加大提供了滿足需求的資金。
  • 2020年中國醫藥物流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藥物流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報告認為,醫藥現代物流的重點是將供應商、物流中心、終端銷售網絡,進行合理的分工、整合,供應商重點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終端消費者的服務,物流中心重點抓上遊供應商、下遊客戶的服務,通過物流進行規模化配送,把物流效率提高從而降低流通成本;終端銷售網絡重點抓好藥品的銷售,提供專業的健康諮詢服務。
  • 國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
    本報記者 李爭粉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三的產業園區分別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成都高新區。
  • 證券時報發布生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ESG評估報告
    國內ESG推廣還處於初期階段,但隨著國家對綠色發展、綠色金融的大力推動以及MSCI對A股公司ESG披露的要求,ESG相關制度規則也逐步出臺,例如證監會修訂後《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明確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隨著ESG相關制度的完善,ESG理念在國內也在快速發展。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2019年樣本醫院終端數據分析報告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一、 2019 年樣本醫院總體銷售規模增速回升明顯2019 年樣本醫院銷售規模增速回升明顯。高開因素消除,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下降。2019 年我國醫藥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為 2.39 萬億元,同比增長 7.40%,較 2017、2018 年增速下降明顯;實現利潤總額 3120 億元,同比 增長 5.90%,同樣有明顯下滑,與收入保持同步。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不畏浮雲遮望眼
    2019-2020 年,國家醫保局發布多個文件,醫保支付改革的 頂層設計已基本成形。我們預計,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30 個試點城市)和 DIP(基於大數據的病 種分值付費,70 個試點城市)將會在明年雙線並行、共同推進。DRGs 結算適用於絕大部分住院患者。
  • 2018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行業創新性發展大勢所趨
    2018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行業創新性發展大勢所趨  2019-01-21 16: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