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食汙泥的耐鹽細菌可用於製造生物降解塑料

2020-12-18 科技報告與資訊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汙泥來製造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研究成果發表在《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Omega》雜誌上,研究人員發現紅樹林中的Zobellella denitrificans ZD1細菌可以通過消耗汙泥和廢水來生產聚羥基丁酸鹽,這是一種生物聚合物,可以用來代替石油基塑料。為生物塑料製造提供了一種降低上遊成本的方法,這是使生物塑料價格與普通塑料相比更具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培養生物聚合物生產菌的原料價格佔生物塑料製造總生產成本的25-45%。當然,如果我們能開發出一種更便宜、更容易獲得的替代資源,這一成本可以大大降低。"Kung-Hui (Bella) Chu教授說。"我們發現可以利用城市廢水活性汙泥和農業和水產養殖工業廢水來製造可生物降解塑料。此外,該菌株不需要複雜的滅菌過程,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汙染,因此進一步降低了生物塑料的生產成本。"

聚羥基丁酸酯是一類新興的生物塑料,當幾種細菌在環境中遇到營養物質不平衡時,就會產生這種聚合物。這種聚合物作為細菌的補充能量儲備,類似於動物的脂肪沉積。特別是在碳源豐富而但氮、磷或氧耗盡的情況下,會使細菌不規則地消耗碳源,並產生多羥基丁酸鹽作為應激反應。

其中一種可以迫使細菌製造多羥基丁酸鹽的介質是粗甘油,它是製造生物柴油的副產品。粗甘油富含碳,不含氮,是製造生物塑料的合適原料。但是,粗甘油中含有脂肪酸、鹽類和甲醇等雜質,會抑制細菌生長。與粗甘油一樣,廢水中的汙泥也有許多相同的脂肪酸和鹽類。Chu說,這些脂肪酸對細菌生長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聚羥基丁酸鹽的生產。

在研究中,Chu和她的團隊選擇了Zobellella denitrificans ZD1,其自然棲息地是紅樹林的鹽水。然後,他們測試了這種細菌的生長情況以及在純甘油中產生多羥基丁酸的能力。研究人員還用其他已知的多羥基丁酸鹽生產者的細菌菌株重複了同樣的實驗。他們發現,Zobellella denitrificans DZ1能夠在純甘油中茁壯成長,並且在不加水的情況下,產生的多羥基丁酸鹽量與其重量成正比。

接下來,研究小組測試了Zobellella denitrificans ZD1在含鹽和脂肪酸的甘油中的生長和產生多羥基丁酸鹽的能力。他們發現,即使在這些條件下,它也能高效地生產多羥基丁酸鹽,甚至在營養平衡的條件下也是如此。當他們在高強度合成廢水和活性汙泥樣品中重複該實驗時,發現細菌仍然能夠製造聚羥基丁酸鹽,儘管數量低於在粗甘油中。

此外,利用Zobellella denitrificans ZD1對鹽分環境的耐受性,可以避免昂貴的滅菌過程。

論文標題為《From Organic Wastes to Bioplastics: Feasibility of Nonsterile Poly(3-hydroxybutyrate) Production by Zobellella denitrificans ZD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品種細菌,可用汙泥廢水來製造可降解塑料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細菌,利用下水道汙泥和廢水生產可降解塑料,不僅大幅降低生物塑料的生產成本,而且有效利用汙泥廢料。美國全年產生700萬噸廢水汙泥,足夠填滿2,500個奧林匹克競賽使用的標準遊泳池。
  • 嗜鹽菌的特性與高鹽廢水生物處理的進展
    因此有必要探討在高鹽環境中仍能降解有機汙染物的特殊微生物,即耐鹽微生物和嗜鹽微生物。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嗜鹽菌。嗜鹽菌一般生長在鹽湖、鹽鹼湖、死海、鹽場和海洋中,我國嗜鹽微生物資源十分豐富[5 ]。由於嗜鹽菌具有獨特的結構組成、生理功能和代謝產物,許多學者對其在生物電子、能源開發、發酵生產、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了應用研究[6 ]。
  • 這種生物「偷」吃海藻,還生產可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一、前言:PHA材料簡介聚羥基烷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簡稱PHA) PHAs 類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通過但是海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解決塑料汙染問題的辦法——在《生物資源技術》(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報告說,某些嗜鹽微生物可以吃海藻,卻可以生產可生物降解塑料PHA。
  • 氧化-生物降解塑料添加劑帶來新機遇
    既然降解技術不可靠、不完善,業內學者提出,那就應採用耐老化易回收技術,減少汙染的同時提高石油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回收的地膜可再生造粒製成其它塑料製品,也可作為補充燃料焚燒取熱。歐美國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採用了該項技術,效果不錯。新的問題又出現:耐老化易回收地膜的厚度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回收的人力成本甚至超過了廢膜的價值。技術推廣受挫,尤其是在中國,高投入低產出、社會效益巨大的活動幾乎無人有興趣。
  • 以色列最新研究:吃海藻的微生物造出可降解塑料
    吃海藻的微生物造出可降解塑料  無需土地和淡水 廢棄物零毒性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技新聞共享平臺EurekAlert!近日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一種不需土地和淡水的生物塑料聚合物生產過程,這種塑料來源於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塑料廢棄物毒性為零,能以有機廢物形式回收利用。  據了解,該發明是特拉維夫大學波特環境與地球科學學院亞歷山大·戈爾博格博士與化學學院米歇爾·哥津教授進行學科交叉合作的成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術》雜誌上。
  •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人們利用酶的這些性質,人工製備生物酶,將其用於洗滌劑、原油汙染處理、生物質燃料製備、殺滅有害細菌等場合。這次新升級的PET降解酶就是人類最新研發的生物酶之一。&塑料回收再利用&現有生物可降解塑料 由於PET這類高聚物中各單體間的化學鍵很難被普通方式破壞,在普通的塑料回收過程中,僅僅可以實現原料的降級再利用。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機理、種類、應用!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成具有可以被微生物或酶降解的化學結構的大分子;另一種是培養專門用於降解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前一種為主,人們已經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可降解塑料有哪些?
    應對「白色汙染」,除了要樹立環境意識,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另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降解塑料通過優化選擇生產原料和製作工藝,在數天或幾個月的日曬雨淋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能逐步分解成碎片,最終全部降解。可降解材料一般可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等四大類。光降解塑料是將光敏劑摻在塑料中,在太陽光照射作用下,塑料逐漸分解。但其缺點是,降解時間受到太陽光和氣候環境的影響,因此無法控制。
  • 蝦殼制可完全降解生物塑料或將替代傳統塑料
    蝦殼制可完全降解生物塑料或將替代傳統塑料 來源:中國塑料機械網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07   今日/總瀏覽:1/3927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效塑料生物降解策略—新聞—科學網
    4月28日,《微生物生物技術》刊發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崔球團隊等成果。
  • 科研 |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耐鹽鹽生植物的根際細菌可促進苜蓿在高鹽環境下的生長
    鹽生植物是天然的耐鹽害植物,它們已經進化為可正常生長在鹽漬化土壤中的植物,但不同種類鹽生植物的耐鹽害能力也是不同的。美國猶他州的大多數地區都是高鹽沙漠,這裡有多種多樣的天然鹽生植物。很多研究證明根際細菌或植物內生菌可顯著促進植物適應各種逆境。所以,從高鹽環境中來篩選鑑定土壤細菌,從而來尋找有益微生物,將這些有益微生物接種於非寄主植物,最終促進非寄主植物在高鹽環境下的生長。
  • 必須釐清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別被「偽降解」蒙蔽了!
    目前的可降解塑料正是處於一個成本不佔優勢的尷尬境地。生活中常見的塑料主要有五大品種,即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五大類塑料。這五種塑料的原料都是石油,屬於不可降解塑料。而我們通常說的無汙染的環保材料,一般指「生物降解塑料」,這是一種全部或部分來源於生物質的塑料。
  • 新催化劑助推可降解塑料生產
    據新華社舊金山8月1日電 塑料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普通塑料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由此帶來的環境成本高昂。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開拓了低成本高效製造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有機催化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化學》雜誌上。與以石油為原料的常規塑料不同,可降解塑料對環境損害小。
  • 中國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中國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09
  • 英文外刊,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的新細菌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為食的新細菌,聚氨酯是一種很難回收或 被破壞的塑料。他們的目標是找出能夠將油基塑料轉化為生物降解物質的生物。Similar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過去也進行過類似的實驗。
  • 可降解汽車Lina諜照曝光 用木屑、秸稈製造輪胎
    按米其林的計劃,在找到更加合理的結構手段後,未來他們將使用更環保的木屑、秸稈為原材料製造輪胎。 其實早在去年,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分校一隻科研團隊就提出了一種可降解材料輪胎方案,他們希望將環戊烯分子用作製造聚戊烯橡膠的單體,類似於天然橡膠,但很容易進行生物降解及再利用。不過他們還處在研發階段,並沒有實際產品發布。
  • Science:科學家發現可有效降解塑料的特殊細菌群體
    「吃」塑料的特殊細菌,該研究發現或為後期開發新方法來處理每年全球產生的超過5000萬噸特殊類型的塑料垃圾提供了一定思路。水瓶中的塑料是一種叫做聚對苯二甲酸乙酯(PET)的材料,這種材料也存在於聚脂衣料、冷凍餐盤和泡沫包裝中。研究者Tracy Mincer說道,如果我們在沃爾瑪裡面逛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PET材料,PET的吸引力其中之一就在於較輕、五色而且很堅韌,然而這種材料也並不易於被細菌進行生物性降解。此前研究發現一部分真菌可以在PET上生存,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人還發可以「吃」PET材料的細菌。
  • 一文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的那些事兒
    研發品類豐富,多種材料已產業化 開發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製品來替代普遍使用的普通塑料製品是20世紀90年代的熱點。近年來,隨著原料生產和製品加工技術的進步,降解塑料尤其是生物降解塑料重新受到關注,成為可持續和循環經濟發展的亮點。
  • 生物降解塑料PBAT/PBS應用介紹
    根據生物降解塑料的來源可分為生物基生物降解材料和石化基生物降解材料,PBAT屬於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躍和市場應用最好的降解材料之一。詳細的PBAT介紹大家可查看視頻,在此不過多介紹。
  • 塑料生物降解性能檢測方法有哪些?
    工程師通過對塑料變化的可視化觀察和評估,可用來描述降解後的變化參數和特徵包括表面粗糙度、孔洞和裂痕的形成、分裂破碎情況、顏色變化、生物薄膜表面的性狀變化等,可通過SE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進一步觀察降解後的結構和探究降解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