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沒教養」的事,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一直做,老師:確實該這樣

2020-10-13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孩子的物權意識是比大人的面子和人情更重要的存在。

國慶節期間,沒有出去玩,基本就是在拜訪親戚,接待親戚和參加婚禮中度過。期間,有一件事讓我心裡很不舒服。兒子有一件很寶貴的禮物,是他姑姑送他的,他很喜歡,睡覺都要抱著。那天,有親戚帶著孩子來看望婆婆,那孩子比我兒子小一些,一眼就相中兒子手中的玩具。

哭著鬧著,要玩兒子手中的玩具。婆婆看到這種情況,就一把搶過兒子手中的玩具,跟他說:小朋友要學會分享,讓弟弟玩會。兒子含著淚,不說話,婆婆看我欲言又止瞪我一眼,小聲對我說:人家是客人,想要玩具就給,別讓孩子不懂分享,做一些沒教養的事情。

後來,親戚孩子走的時候,要把玩具帶走。親戚不同意,說玩玩就算了,要還給哥哥什麼的。可婆婆卻說:「沒關係,讓孩子帶回去吧,不是什麼值錢玩意。」聽到這,我很生氣。這是孩子的東西,再便宜,也得問問他願意不願給,他不願意,誰都沒資格幫他把玩具送人。

於是,我就告訴兒子:「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你想送給弟弟嗎?如果不想,你就向他要回來。沒關係的,這原本就是你的東西,要回來,也是沒有錯的。」兒子像是受到鼓舞,把玩具給要了回來。而我,也被婆婆罵,沒有「教養」,帶壞孩子。

後來,我一個當老師的朋友告訴我:確實該這樣,沒有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的物權意識是比大人的面子和人情更重要的存在。

不經孩子同意將其玩具送人,會給他們帶來哪些方面的不良影響?

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很喜歡的玩具或是不捨得吃的零食,被大人「大方」地分給其他孩子。若是有反抗,就要被大人指責,不懂得分享,沒有教養。大人這樣做,確實很有面子,卻不知會給自家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失去物權意識。

所謂物權意識,可以將其當作權利意識的一部分。是維護自己應得的公平,和決定是否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分享」或「贈送」給他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物權意識,是讓孩子對自己擁有的東西,所擁有的支配權和使用權。一旦失去物權意識,會讓他膽小懦弱,變成討好型人格。自己的玩具,自己的零食,別人想要,都可以拿走。甚至是喜歡的人,他人喜歡,也可以拱手讓人。因為他們從心裡覺得,就算是自己的東西,自己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是他們的頂梁柱,是他們的依靠。所以,孩子對父母,是100%的信任和依賴。而父母不經孩子同意,將其玩具送人的做法,也是在消耗孩子的信任感。

越是孩子看中、喜歡的東西,情況越嚴重。他們會從心裡覺得父母不值得信任,從而導致親子關係疏離。

◆失去安全感。

大人把孩子玩具輕易送出去,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因為看似玩具,不是很重要的東西,於孩子而言,卻很珍貴,就像大人的車和房子一樣。連自己最重要的東西都能被大人送人,又何來安全感可言呢?

這件「沒教養」的事情,我鼓勵孩子一直做

◆學會拒絕。

很多孩子,包括成年人,不懂的一點就是拒絕他人不合理以及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分享是對的,是可以比自己獨有更讓人快樂的。但孩子也有不分享的權利,他們可以拒絕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這並沒有錯。

不會拒絕,就是愛面子不愛裡子。這個「裡子」就是愛和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所以教會孩子拒絕,讓他知道「裡子」是比「面子」更重要的東西。

◆捍衛自己的權利。

孩子到底是誰呢?他們是父母的附屬品嗎?他們是父母的私有物嗎?不,他們只是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有思想的孩子。他們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所擁有的決定權,父母無權支配,更不能說送給其他人。

捍衛自己的權利,拿回自己的東西。若這樣的事情被稱為「沒教養」,照樣不妨礙鼓勵孩子一直做。

最後,希望大人能明白,面子固然重要,但教會孩子捍衛自己的權利,才是最好的教育。

【話題討論:你們會不經同意將孩子的玩具送人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這件沒有「教養」的事,我卻鼓勵孩子一直做
    也許很多家長在這樣的情況下會礙於情面讓孩子分享一下看到了這些眼光背後的含義:這個媽媽和她兒子真沒教養。而我也想說:沒教養的人究竟是誰?是這樣做的孩子和自己嗎?如果爸爸媽媽喜歡謙讓、分享的孩子,那即便「我」很喜歡、很不情願,也要這樣做,否則爸爸媽媽可能就會不喜歡我,我可能就會活不下去。
  • 有兩件事≠沒教養,父母鼓勵孩子勇敢做,娃長大後可能會給你驚喜
    ,是沒教養的事?楠楠看著女兒眼裡噙著淚水,站在那不說話,楠楠正準備開口說話,婆婆小聲說道:「別讓孩子不懂分享,做一些沒教養的事,再說人家是客人。」因此,楠楠便將要說的話憋了回去。父母鼓勵孩子勇敢做,或許等娃長大後能給你們驚喜——第一件事:學會拒絕如今很多人都不懂得該如何拒絕別人,導致自己只能默默承受不合理的要求。
  • 慣子如殺子,孩子沒教養有三大表現,外人不說,家長也該心裡有數
    導讀:慣子如殺子,孩子沒教養有三大表現,外人不說,家長也該心裡有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慣子如殺子,孩子沒教養有三大表現,外人不說,家長也該心裡有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這樣養孩子,怪不得孩子會被人說沒教養!
    而孩子奶奶就跟在孩子後面,用抹布把潑在地板上的一點一點水擦乾淨。我委婉的提醒朋友這樣做不合適,哪想到朋友說「這叫釋放孩子天性,阻攔就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說的理直氣壯,中間還不忘鼓勵孩子兩句。這樣的父母多麼?在中國太多了。很多次在飯店吃飯,同桌的小孩子腳踩在在椅子上大吵大鬧,活潑點的直接扯著嗓子唱歌。他們的父母會阻攔麼?很少會。
  • 這種「沒教養」的事,家長當鼓勵孩子一往無前、義無反顧地做
    婆婆強迫兒子分享,不正是告訴他:「我是可以隨便被侵犯的……」一想到這,我趕緊上前,撫摸著兒子的頭,對他說:「如果你不願意跟別人分享你的玩具,你可以拒絕!」兒子聽後,像被鼓舞了一樣,自信滿滿地跑過去從小女孩手裡拿回了自己的玩具。小女孩的奶奶很不滿地嘀咕:「真是個霸道又自私的孩子……」婆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氣鼓鼓地上樓了。
  • 孩子被老師打了手掌心,該怎麼辦?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入手
    自己家孩子被老師打了,相信每一位家長感覺都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可能會埋怨孩子,感覺孩子肯定犯了什麼錯;另一方面也會埋怨老師,孩子的問題是否需要體罰,是否需要下手如此之重?下面我們來聽聽KDC知行華夏老師們的建議。作為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事情的始末緣由。
  • 「這孩子真沒教養」,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時,該反省了!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萬象打卡,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為人父母的最不希望的就是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沒教養,這不僅僅是外人對孩子的否定,也是對父母教育的抨擊與嘲諷。其實,生活中這種「熊孩子」十分多見,有教養的孩子卻很少見。可就是這種鳳毛麟角的「有教養之舉」,才更讓人為之感動。「這孩子真沒教養」,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時,該反省了!
  • 孩子被老師打了手掌心,該怎麼辦?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入手
    作為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事情的始末緣由。家長自己心裡先有個譜:這件事情裡,孩子和老師,分別佔了多少責任。如果你發現,老師的行為確實過度,而且給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那麼需要考慮換班級、轉學,接受醫生和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 沒教養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個舉動,家長要儘快幫孩子改正
    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沒有教養,而且家長還不引導孩子改正,等孩子長大了之後,會形成不好的性格,也會養成一些不良習慣,而且很難改掉。孩子有沒有教養,通過一些小事就能夠看得出來,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舉動可以充分體現出他到底有沒有教養。
  • 「他還只是個孩子!」——孩子沒教養,責任全在家長
    你家孩子幹了錯事,家長不去糾正,居然還如此狡辯!我又問:「那上次他拿掃把打人的事,又怎麼說?」對方家長繼續回覆:「我問孩子了,說不是他打的,是別的同學打的。你再問問你家孩子是不是記錯了,畢竟很長時間了。」這次我徹底無語了,對方什麼事情都一推二六五,反正不是他孩子的問題。
  • 孩子沒教養的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家長在生活中要觀察孩子,如果他們出現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沒有教養。,覺得其他人都沒有自己優秀,如果這種性格一直伴隨著孩子,長大之後很難交到朋友。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成為有教養的人,家長可以這樣做:說到底,孩子是家長的縮影,家長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孩子自然會進行學習,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家長首先要做到有教養,懂禮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 想讓孩子有教養,有底氣的「滿分」父母這樣做就對了
    文|西米露sago01 你有教養的樣子真萌前段時間,河南鄭州的一個小男孩暖心行為紛紛被贊。公交車上,一個6歲的小男孩和媽媽正安靜地坐著,看到一位剛上車的叔叔手機沒電無法刷碼買票。這時候,媽媽鼓勵男孩道:「你幫叔叔投吧!」小男孩便熱心地幫交了車費。
  • 你知道嗎,做父母也有「有效期」,這樣做將改變孩子的未來
    其實可以把「逼」換成另兩個詞——「督促」和「鼓勵」,而不是強迫。比如孩子的學習上遇上了困難便想要放棄,鼓勵孩子堅持是有必要的,不僅僅是培養一種學習的能力,也是對意志力的培養,如果每次都是對於某種事物淺嘗輒止,那麼循環下去,孩子所體驗到的,一直都是淺層次的樂趣。然而很多家長缺乏這樣的理念和知識,又走到了溺愛式的另一個極端,就是專斷式。
  • 孩子吃飯慢怎麼辦?幼兒園老師可以這樣做……
    孩子吃飯難,一直是個大問題,家長焦慮,老師著急! 今天,小編看到這樣一則消息: 「 10月9日,渭南大荔縣京師童迪幼兒園有家長反映稱,「和孩子聊天時,娃說吃飯要吃快,吃得慢就會被老師叫到廁所吃,和其他家長溝通得知確有此事,有的孩子甚至一天三頓飯都會去廁所吃。」
  • 不斷鼓勵,孩子仍然遇事退縮,是不是你的鼓勵方式出了錯?
    一位媽媽說他兒子很消極、不自信,比如拼拼圖時,媽媽鼓勵說:你很聰明,只要努力就可以拼好。兒子反覆說:我做不好,我是笨蛋。媽媽說:怎麼會呢?!媽媽相信你肯定可以做到的,努力試試。兒子反覆答:我做不到,我很笨。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媽媽很無助,看到孩子消極逃避的樣子,還有點怒其不爭。
  • 孩子沒完成作業,老師在群裡點名批評並@家長,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老師往往會在群裡表揚作業做得好的同學,但是也會點出一些不好的現象,這一環節最容易引起家長的不適,被表揚的孩子家長當然喜笑顏開,連忙在群裡回復謝謝老師,然而並點名批評的孩子家長就覺得顏面掃地了。所以,這就十分考驗老師在拿捏語言方面的技術與藝術了。
  • 孩子有這些表現,是典型的「沒教養」,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現在的孩子確實沒有以前有教養,現在的孩子走親訪友,所到之處跟拆家差不多,總之誰見誰怕。可是,你要說他們吧,他們的家長還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等等。說實在的,其實教養這回事,真的跟年紀大小沒有太多的關係,關鍵是家長怎麼教育的。如果孩子沒有教養,家長意識到了,好好教育,還是好的。但是,我發現現在有的家長,根本意識不到孩子是沒教養,還引以為傲,旁人也沒法說,只能是能躲就躲了。
  • 如何讓孩子更有教養,以下方法很有效,家長們學會了嗎?
    孩子教養如何與家長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教育是分不開的,是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直接體現。那麼,聰明的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更有教養呢?要讓孩子知道用餐時要專注,少說話,不能邊玩邊吃。吃飯時要細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不能只挑自己喜歡的食物一直夾,而是要每樣都吃一點。
  • 工作日常感悟: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太了
    通過和小朋友的接觸和溝通,我得出的感悟就是: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以下內容中提到的故事都是工作中碰到的,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帶來一定的思考。他爸媽很關心他的學習,每次下課我給家長發課後反饋的時候,家人就會針對我的反饋去和他溝通。老師和家長間通力合作,這個教學的效果更加突出。兩口子並不會直接要求孩子要考第一,相較直接的要求,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更聰明。
  • 孩子3種行為貌似普通,實則沒教養,別人不說家長也要心裡有數
    導讀:孩子3種行為貌似普通,實則沒教養,別人不說家長也要心裡有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種行為貌似普通,實則沒教養,別人不說家長也要心裡有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