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之後利潤又大幅度下滑,湯臣倍健真正的隱憂在哪?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中訪網財經(朱婷婷)近日,湯臣倍健正式發布2019年年報。據年報顯示,該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2.62億元,同比增長20.94%;實現歸母淨利潤-3.56億元,同比下滑135.51%。

湯臣倍健始於1995年,國內營養補充劑市場零售終端標誌性品牌,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營養健康倡導產品,主打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高品質營養補充劑和功能性健康食品。

2002年系統地將膳食補充劑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並迅速成長為中國膳食補充劑領導品牌和標杆企業,2010年8月,國際籃球巨星姚明籤約成為湯臣倍健的形象代言人,同年12月15日,湯臣倍健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2017年湯臣倍健實現營業收入31.11億元,同比增長34.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17%。2017年,湯臣倍健緊盯消費升級趨勢,完成了自2016年開始的業務整合和結構性調整,集中和調動市場優勢資源,啟動大單品模式,國內電商部分首次增加電商渠道專供產品

自2010年上市以來,湯臣倍健營收增長11倍有餘,年均複合增速達37.2%,歸母淨利潤也增長近10倍,年均複合增速達到34.8%,並因此確立了A股保健品行業龍頭的地位。

但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加劇,以及近些年來,在無限極、完美、權健、天獅等一幹保健品公司諸多不良事件的影響下,公眾的不信任情緒逐漸增加,且行業增速顯著放緩。

湯臣倍健年報稱,中國藥店VDS(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零售額增速從2017年的5.4%降到2018年的2.3%,而2019年只有0.8%。

在此背景下,湯臣倍健業績近年來業績增速出現明顯放緩跡象。

Wind數據顯示,2017—2019年,湯臣倍健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11億元、43.51億元和52.62億元,同比增長34.72%、39.86%和20.94%;實現歸母淨利潤7.66億元、10.02億元和10.46億元(未計提商務和無形資產減值),同比增長43.17%、30.79%和4.49%。

2019年年末的時候,湯臣倍健就爆出了一個「壓哨式爆雷」:公司公告稱,預計2019年虧損3.65億元至3.7億元。

湯臣倍健2019年預計虧損超3億元的消息可是讓其4萬名股東猝不及防,畢竟公司2019年三季報的淨利潤還有11.9億元, 同比增12.56%。這也將是湯臣倍健上市十年以來首次陷入虧損。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湯臣倍健股價報16.29元,總市值為25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湯臣倍健還對部分參股企業長期股權投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約7000萬元~9000萬元。

從過往業績表現來看,湯臣倍健的歸母淨利潤除2016年外,均保持同比19%以上的增長,公司的毛利率也穩定在60%以上。從湯臣倍健披露的2019年業績預虧公告來看,這也是公司上市以後的首次虧損。

湯臣倍健此前一直是機構眼中的優質股票,從2019年三季報看,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中就出現匯金公司、社保基金的身影。

剛剛過去的2019年,滬指累計上漲逾22%,深成指與創業板指漲幅更是達到44%左右,在全球各大主要股指中位居前列。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作為創業板重要成分股之一的湯臣倍健股價在2019年卻下跌了1.21%,遠遠跑輸股指。

眾所周知,線下渠道一直是湯臣倍健20年來迅速發展的基石,其產品在藥店、商超、母嬰店都有投放,並且主要集中在藥店。

據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境內營收約八成也都來自於線下。

然而,2018年11月,國家醫保局出臺了關於《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的通知,明確禁止使用醫保卡購買營養保健食品等非醫療物品的行為。

而此通知的下發對依賴於線下渠道的湯臣倍健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因為有相關數據顯示:湯臣倍健有13%的收入來源為刷醫保卡。

《辦法》的發布,一方面使得湯臣倍健線下客戶被迫流失,另一方面又從側面倒逼流量往線上遷移。並且,隨著近年來數位化社群營銷的興起,以及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加速助推,消費模式線上化已日漸清晰。

為了謀求新出路,湯臣倍健在線上渠道的擴張上也是做了一系列努力,比如:先後與米蘭達·可兒、蔡徐坤等明星達成合作,還和大英博物館、COSMO等時尚文化IP合作,藉此來踐行公司制定的「電商品牌化」戰略,但結果都不理想。

2020年已過大半,湯成倍健接下來要如何轉敗為勝,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湯臣倍健利潤首度告負 董事長自嘲上市五年無像樣動作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汪曉慧中國保健品行業的小巨頭湯臣倍健(SZ300146)近來有點「累」。回首初上市, 湯臣倍健 以90%多的主營業務增長,超過100%的利潤增長速度「雄姿英發」,而上市五年後,利潤首度出現負增長。
  • 湯臣倍健(300146.SZ):年報預虧約3.7億元,大眾眼中的「明星股」雷了
    (數據來源:湯臣倍健公告)由上述公告可知,湯臣倍健此次業績暴雷主要是其子公司LSG業績不達預期引起的,而不得不說等是,這一家子公司曾經可謂是花了湯臣倍健35.41億元資金拿下的,彼時LSG公司的淨資產僅僅為1.01億元,而這也就意味此次收購整整溢價了34倍,由此可見湯臣倍健對LSG等看好。
  • 湯臣倍健34倍豪賭結出惡果!但銷售乏力 才是真正的隱憂
    商譽減值10億,湯臣倍健迎上市首虧   根據公告,此次湯臣倍健虧損主要是由於商譽減值所致。   公司稱,由於受到《電子商務法》影響,2019年LSG在澳洲市場的業務未達成預期,給公司業績帶來較大不利影響。
  • 湯臣倍健34倍豪賭結出惡果!但銷售乏力才是真正的隱憂
    來源:金融投資報作者: 金妹兒 說起保健品第一股,很多人都覺得非湯臣倍健莫屬。這個一直是機構寵兒的白馬股,卻在新年裡丟出一個大雷。近日,湯臣倍健公告,預計2019年公司預虧3.65億至3.7億元。此前,三季報還顯示,湯臣倍健的淨利潤為11.91億元。
  • 科沃斯2019年業績:利潤大幅度下滑
    早在2018年,掃地機器人代表性品牌科沃斯曾經接著上市的東風,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績單:2018年在全球市場共銷售414萬臺家用服務機器人,實現銷售收入38.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69%,然而到了2019年,科沃斯的業績卻出現了變化,利潤下滑幅度明顯。
  • 湯臣倍健股價閃崩背後:澳洲併購商譽暴雷 仍募資36億強行補血
    湯臣倍健本以為買的是塊香餑餑一下子就變成了燙手山芋出品 | 每日財報作者 | 呂明俠從創新高到閃崩,湯臣倍健只用了1個交易日!併購敗北,商譽重雷資料顯示,湯臣倍健創立於1995年10月,2002年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2010年12月15日,湯臣倍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 真彩文具衝刺IPO 盈利下滑或成隱憂
    摘要 【真彩文具衝刺IPO 盈利下滑或成隱憂】繼廣博股份 、齊心集團 、晨光文具之後,A股市場將迎來又一家國內知名文具製造商真彩文具。
  • 湯臣倍健,保健品龍頭遭遇「滑鐵盧」
    作為國內保健品行業的龍頭,湯臣倍健(300146.SZ)的業績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下行,三季度單季度利潤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尤其是2018年對澳洲保健品企業LSG的收購,產生了高達21.66億元的商譽,商譽值達到2018年淨利潤的兩倍多,也為後續的商譽減值埋下了隱患。
  • 湯臣倍健價格之謎
    董事長曾公開表示不相信物美價廉  據湯臣倍健公告顯示,公司2012年之前一直依賴線下零售,上市公司超過90%的利潤來源於主品牌,而主品牌主打線下,並且嚴重依賴藥店終端,藥店零售終端佔比超過90%。  不過近年來,受電商衝擊,公司主營業務增速放緩,甚至一度出現業績下滑。  據其年報顯示,公司2014-2015年實現淨利潤5.02億元、6.35億元。但在2016年公司淨利潤開始出現下滑,據其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實現淨利潤5.35億,同比下降15.81%。
  • 被市場錯殺的潛力股——湯臣倍健
    保健品行業其實早在改革開放之後便出現在了中國,用手指頭算算也經歷了30餘年的發展。 80年代末到95年初始保健品行業高速發展的第一個階段,由於高額利潤和較低的行業進入壁壘,市面上有3000多家魚龍混雜的保健品公司。
  • 湯臣倍健的一哥危機,林志成的刀尖之舞
    類似的繁華隱憂,也體現在企業層面,比如標杆企業湯臣倍健,面對產品質量投訴、商譽高企、業績瓶頸、新業務受阻、投資信心不足等問題,梁允超、林志成如何延續一哥地位呢?3萬年前,克魯馬努人平均壽命只有18歲;2018年,日本女性平均壽命達到87.32歲。可以說,人類對生命極限的追逐,從未止步。這醞釀了,保健品市場的一片繁榮,尤其是在消費升級的中國。
  • 保健品龍頭盤中跌停,湯臣倍健你怎麼了?
    今天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開盤沒多久,就直奔跌停,稍微掙扎了兩下,然後就被牢牢地摁在跌停板上,動彈不得。 一、為什麼會跌停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5月24日晚上,也就是端午節放假前,湯臣倍健拋出了高達36億元的定增。
  • 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煩惱,福耀玻璃市值破千億,但是利潤持續下滑
    2011年以來,福耀玻璃的利潤連續8年上漲,不過在這期間福耀玻璃的市值卻沒有大漲,長期徘徊在幾百億的規模。 從2019年開始,福耀玻璃的利潤開始下跌,不過股價卻開始上漲,特別是到了今年之後,福耀玻璃的市值更是一路暴漲,目前已經漲了1倍多,總市值突破了千億。福耀玻璃市值突破千億,這是一個裡程碑。這也讓福耀玻璃的老闆曹德旺的身家漲了一倍,超過了200億。
  • 湯臣倍健溢價34倍收購澳洲益生菌企業引質疑
    湯臣倍健溢價34倍收購澳洲益生菌企業引質疑  布局益生菌細分市場,發掘利潤新增長點;如此高的商譽引發市場擔憂  歷經一年多時間,湯臣倍健收購澳洲益生菌企業Life-Space Group Pty Ltd(簡稱「LSG」)事項終有結果。
  • 三安光電黑天鵝之後:還有哪些白馬股有暴雷可能
    從樂視到三聚環保,從神霧繫到東方園林,從康得新到康美藥業,這些以前廣受追捧的白馬股,一個個相繼暴雷,如今又添一員,實在令人嘆息。一、有哪些雷?我們不妨先歸納總結一下這些白馬的暴雷模式,以及如何去避免。樂視,神霧,三聚,東方園林等,都是現金流問題,多年的經營現金流都很差,賺的利潤,大多是應收帳款,對利潤沒有支配能力,公司運營主要依賴融資,負債率,質押率很高,一旦現金斷裂,公司的利潤就會面臨暴跌。
  • ...我工作了半個世紀,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幅度的月度訂單下滑」
    1月17日周四,蘋果供應商日本電產株式會社(Nidec)宣布,將截至3月31日的財年營收預測下調10%至1.45萬億日元(約合130億美元),並將全年利潤預期下調約25%。永守重信還進一步感慨稱:工作大半個世紀了,但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公司訂單出現如此大幅度的單月下滑。11月、12月的業績表現簡直不同尋常。
  • 六大維度深度剖析湯臣倍健:四大軟肋潛藏風險
    3、電商領域。受直銷牌照和藍帽子限制,海外品牌主要通過跨境電商的形式銷售。六、湯臣倍健的幾大軟肋通過上述分析,似乎湯臣倍健的一切都很完美,能在藥店渠道和網銷取得龍頭地位,實屬不易。但是,表面上的高增長卻潛藏著風險。1、「藍帽子」對外資品牌藥店銷售資質限制的行政壁壘可能不復存在。尤其是在中美貿易談判背景下,這種奇葩的「政策壁壘」或許很快將蕩然無存!
  • 前10月財險公司大虧近66億:「臺柱」車險保費下滑,信保業務「拖後腿」
    除此之外,車險讓利於消費者、保費價格下滑的同時,兩月來,車險保費規模持續走低。業內人士認為,頻頻暴雷及企業風控能力的不足導致了信保業務持續收縮,而車險綜合改革則是車險保費降低的主因,需要險企、尤其是中小險企發展自身特色業務,從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的「紅海」中「拼殺」出來。
  • 湯臣倍健:天價併購澳洲企業LSG,磨刀霍霍指向益生菌市場
    雖然行業的增速不錯,但不是每一個細分品類的增速都較高,維生素、蛋白粉、礦物質在2016以及2017年的同比增速不足7%,而且呈現下滑趨勢,湯臣倍健銷量前三大產品為膠原蛋白粉、維生素和蛋白粉,幾乎都在增速下滑的品類裡。
  • 探訪透明工廠 投資者親密接觸湯臣倍健
    上周五由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有關負責人帶隊,80多名投資者走進創業板公司湯臣倍健(300146),親身體驗了公司的全新透明工廠生產車間,並針對湯臣倍健經營現狀、競爭對策、發展目標、風險管控等問題與公司高管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零距離體驗讓投資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