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鹹安:發揮麻紡織產業優勢 打造特色產業增長極

2021-01-09 全球紡織網
鹹寧鹹安:發揮麻紡織產業優勢 打造特色產業增長極

2020-07-31 16:51:36 來源:鹹寧新聞網

  鹹安區素有「薴麻之鄉」的美譽,麻紡織產業既是我們的傳統產業,也是當前的支柱產業,更是未來的朝陽產業。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關於開展「六大」活動的重大決策部署,發揮麻紡織產業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增長極,5月18日至30日,由我帶隊,調研組先後6次深入鹹安經濟開發區及5個鄉鎮開展調研,現場查看了精華紡織集團等6家企業,實地走訪了馬橋鎮壠口村等5個薴麻種植基地,分別與6名企業家、8名農技人員、12名種植大戶、26名個體麻農進行了一對一、面對面交流。調研期間,為更加全面了解國內薴麻種植及精深加工情況,先後派出兩個調研小組到外地學習考察,一個小組由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到湖南省沅江市、漢壽縣學習薴麻基地建設經驗;另一個小組由區科經局牽頭,到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學習麻紡產業發展經驗。通過深入調研考察,對鹹安麻紡織產業發展的「前世進行了追根溯源,今生進行了辯證分析,未來進行了系統謀劃」。

  01鹹安區麻紡織產業發展的前世與今生

  1.薴麻種植情況。鹹安區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年均氣溫17.6℃,年均降雨1531mm,年均日照1880h,非常適宜薴麻種植。早在清朝康熙四年就有薴麻栽培記載,境內除東西部少數山區外均有種植。民國二十五年被列為湖北4個薴麻大縣之一。改革開放後,國家實施「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政策,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鼎盛時期的1986年境內種植面積4.5萬畝,每100斤幹麻價格600-900元,達到了歷史最高峰。1986年後美國對紡織品進口限制,嚴重衝擊了麻紡業發展,麻價一路下跌,面積持續萎縮。再加之從2002年開始,我國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和糧油補貼政策,群眾毀麻種樹、種茶、種糧、種菜現象極為普遍,2017年麻地面積僅剩800畝,進入了歷史最低點。近兩年來,區委區政府為鼓勵種麻,實施「以獎代補」政策,2019年薴麻面積恢復到4000畝。

  2.行業發展情況。全區現有規上麻紡織企業16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其中:精華紡織集團是龍頭中的龍頭、骨幹中的骨幹,先後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2019全國麻紡行業競爭力前十強企業。在以精華公司為龍頭的麻紡織企業共同努力下,2019年全區麻紡織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3.8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9%;擁有薴麻長紡2.5萬錠,佔全國的15%;短紡15萬錠,佔全國的15%;年產薴麻紗、麻棉混紡紗6萬噸以上,佔全國的1/3,先後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

  3.市場需求情況。在國內,薴麻紡織製品市場需求在1000億元左右,目前我區薴麻紡織企業主要生產麻紗麻線及少量坯布,在產業鏈中處於中低端,產品附加值不高。如果以2019年全區33.8億元的產值為基數,將麻紗麻線全部織成坯布,產值可增長25%,達到42.25億元;再將坯布全部印染整理做成面料,產值可再增長50%,達到63.37億元;如再將面料全部加工成家紡、服裝等中高端紡織品,產值至少增長5倍,達到300億元以上,但也只能佔到目前國內市場的1/3,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掘、很大的市場可拓展。在國外,麻類纖維織物的需求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而我國薴麻紡織製品的規模和出口一直穩居世界之首,佔到60%以上,市場需求量大,面臨難得機遇。

  02鹹安區麻紡織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成因

  1.群眾種麻積極性不高,本地原麻供給不足。以1畝麻地1年3季350斤的幹麻產量為基準,以現有的4000畝面積算,全年可產幹麻700噸。而精華公司目前1年的幹麻需求量在8000-1萬噸,本地幹麻只能滿足其7%-8.7%的需求量,90%以上需要從湖南、四川等地購進。究其原因:一方面,種麻效益還沒有達到群眾的心理預期。根據薴麻一年三熟的生長特性,按照畝均350斤幹麻的產量計算,以個體散戶用自家地、自己栽種、自己管理為例,如果是手工收割和剝打,大約需要33個工,按近年來手工麻12元/斤的市場價格算,刨去肥料200元的成本,1畝麻地收益為4000元,看似收益較高,但掙的都是辛苦錢,而且我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基本上外出務工,在家的大多是六七十歲以上老年人,由於種麻時間跨度長、勞動強度大,精力和體力跟不上;即使少數在家、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大多也能就近就地打臨工,每打一天工能掙到一二百元,打一個月的臨工就能超過收三季麻的收入。如果採取手工收割和機械剝打方式,1畝麻1年需要請12個工,按近年來機打麻8元/斤的市場價格算,刨去畝均肥料200元、每個工150元等成本,1畝麻地收益為800元;如果是專業合作社或大戶規模種植,還要刨去土地租金,種麻比較效益不高。另一方面,現金收麻增加了企業資金的周轉壓力。企業收購個體散戶、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的原麻,需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僅以目前全年700噸幹麻、每斤8元計算,需要企業一次性拿出1120萬元購麻款;若以精華公司1年8000-1萬噸的幹麻需求量計算,用現金支付需要籌備1.28-1.6億元,增加了資金周轉壓,導致企業本地收麻動力不足,挫傷了群眾種麻積極性。

  2.麻紡產業鏈條不完整,高端製品開發不夠。我區絕大多數薴麻加工企業以原麻初加工、生產中低檔次麻棉紗、麻坯布為主,在「原麻——麻紗、麻布等初級麻紡製品——家紡、服裝等中高端麻紡製品」產業鏈中,我區企業只是啃了骨頭,肥肉都讓國內外的精深加工企業吃掉了。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企業的守正創新意識不強。我區麻紡企業都是「白手」起家或是從鄉鎮企業改制而來,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把企業發展壯大,部分企業家或多或少滋生了求穩思想,對是否新上印染、面料或家紡、服裝等中高端產品生產線,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慣性思維和觀望思想。同時,區內絕大部分麻紡企業能夠用於貸款的土地、廠房、設備等已經抵押給了金融機構,拿不出更多資金用於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投入家紡、服裝等新上生產線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政府的激勵引導作用發揮不夠。缺乏科學規劃和頂層設計,在種植、加工、研發等方面政策支持引導不夠,在項目策劃爭取方面力度不夠大,在引進高檔面料、家紡、服裝等精深加工企業方面沒有邁出實質性步伐。

  3.業內企業協作不緊密,抵禦風險能力不強。在種植、加工、銷售環節都存在抱團發展意識不強、應對風險能力不足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沒有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在資源利用、產業布局、產品生產、信息共享、市場開拓等方面缺乏有效溝通,沒有建立供需兩端「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及企業之間「分工明確、錯位發展、銜接有序、優勢互補」的利益聯結機制。另一方面,沒有建立風險防範機制。從麻紡製品市場分布看,2014年以前90%在國外,2015-2018年80%在國外,2019年至今50%在國外,一旦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極易受制於人。特別是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成錦紡織、馬橋紡織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精亞公司亞麻庫存1800噸,天成麻業、天源紡織等企業取消訂單4560萬元,表明我區麻紡企業缺乏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沒有做好應對市場風險的準備。

  03鹹安區麻紡織產業未來發展的思考與對策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把鹹安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麻紡織產業種植基地、加工基地、集散基地、研發基地」這一目標,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兩大作用,著力解決「薴麻種植、精深加工、市場營銷」三個方面的問題,力爭到2025年,薴麻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規模以上麻紡織企業達到50家以上,年總產值達到100億元,擁有薴麻長紡5萬錠、短紡30萬錠、年產各類薴麻紗及麻棉混紡紗10萬噸的能力,織布、印染等產業基本形成規模,家紡、服裝等產業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到2030年,薴麻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規模以上麻紡織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年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形成從「種植、脫膠、開松、紡紗、織布、印染、製衣、銷售、展示、科研」一條龍的全產業鏈,力爭做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引領潮流的風向標。

  1.著力解決薴麻種植的問題。一是著力解決政策引導不夠的問題。每年至少安排400萬元用於高標準薴麻基地建設,對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薴麻種植基地分別按400元/畝、200元/畝、1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貼,並免費為麻農提供中薴1號、華薴4號、湘薴3號等新品種,向麻農傳授細切種根、嫩梢扦插等新技術,千方百計降低種麻成本,提高畝平產量和質量。對薴麻剝打機械按購買價格的50%給予補貼,並按每20畝種植面積贈送1臺打麻機,調動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個體農戶的種麻積極性。二是著力解決規模效益不高的問題。既繼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農戶種麻、積少成多,更重點扶持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建設高標準薴麻種植基地,並由零星化、碎片化向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轉變。引導和鼓勵精華公司等麻紡企業組建專業合作社,自建高標準薴麻種植基地,建立「公司把關+合作社負責+基地片長協調+農戶務工」的市場運營機制,構建利益共同體。三是著力解決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鑑於薴麻種植最費時費力的環節在於剝麻,必須加快推進由手工剝麻全部向機械剝麻轉變。以鄉鎮為單位,培養機械剝麻專業隊伍,為麻農、種植大戶提供機械化、專業化服務。充分發揮骨幹龍頭麻紡企業主體作用,通過「以獎代補」鼓勵企業引進和購置剝麻機械,引導企業在薴麻收穫季節組織公司員工幫助剝打,著力解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剝麻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四是著力解決市場麻價不穩定的問題。對企業收購本地薴麻幫助落實貸款,給予擔保和貼息,引導企業與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麻農籤訂最低收購價協議,減少收購中間環節,健全收購服務體系,並根據市場行情變化,高則隨行就市,低則保底收購,保證麻農有穩定的收入。

  2.著力解決精深加工的問題。一是在閉合產業鏈上下功夫。鞏固拓展薴麻、亞麻、混紡等麻紗產業優勢,支持和推動天成麻業年產萬噸天然功能紡織材料、精華紡織四萬錠高支麻棉混紡紗自動化生產線等項目建設,力爭實現麻紗製品生產能力「翻一番」;支持和推動區內企業在薴麻系列上開發生產150支紗的新產品、在亞麻系列上開發生產75支紗、在混紡系列上開發生產60支紗等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搶佔發展制高點。加快補齊印染、家紡、服裝等產業鏈條,支持和推動精華公司新上年印染各類麻紡織品3600萬米的印染廠項目,力爭今年開工建設、明年建成投產。以更大力度推進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力爭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家紡、服裝等精深加工企業。二是在完善創新鏈上下功夫。緊緊抓住技術創新、品牌創建這個「微笑曲線」的兩端,激發創新活力,增添發展動力。在技術研發方面,支持和促成精華公司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打造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並面向全區麻紡企業開展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品牌創建方面,支持和推動區內麻紡企業共同推進品牌創建中心建設,共同申報註冊鹹安薴麻「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共同實施自主品牌創建工程。組建麻紡織行業協會,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三是在打通資金鍊上下功夫。設立麻紡織產業專項發展基金,每年至少安排1000萬元支持麻紡企業技術改造,按照實際投資額10%-20%獎勵麻紡企業完善減排措施。全面落實各類援企惠企政策,協調解決企業在爭取項目、銀行貸款以及開展延期、續貸、展期等方面的困難。支持和鼓勵麻紡企業上市掛牌,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四是在提升價值鏈上下功夫。爭取上級部門支持,選擇在我區開展薴麻綜合利用試點,並與鄉村振興、國土綠化、全域旅遊發展等結合起來,把麻葉、麻皮、麻骨、麻根的綜合效益發揮出來。同時,加快引進一批服裝設計、品牌包裝、產品檢測、市場營銷等服務企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著力解決市場營銷的問題。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全力支持企業「走出去」,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等戰略機遇,組織企業參加國際農展、上海農展、廣交會、華交會等各類交易對接會,展示和推銷鹹安麻產品。支持和鼓勵企業在國內外設立辦事處,對企業開展市場營銷、外出參展、境外合作、體系認證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全力支持企業「引進來」,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麻博會、麻紡產業推介會、麻紡時裝展等活動,不斷提升鹹安麻紡織產業的綜合影響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大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著力打造一批高素質、複合型的人才隊伍。引導企業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加快電子商務、實體商店等營銷平臺建設,加大與宜家、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國際品牌公司合作,設立區域性市場營銷中心、產品展示中心、貨物集散中心,打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搶佔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推動我區麻紡製品走遍全國、走向全球,讓古老的「中國草」在鹹安大地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開創出新的廣闊天地。


相關焦點

  • 中國(鹹寧)芳香康養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鹹寧舉行
    12月29日,中國(鹹寧)芳香康養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鹹寧舉行。鹹寧市政協主席曾國平出席會議,市政府副市長吳剛,湖北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吳基良分別為大會致辭。該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鍾儒剛、白育庭,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芳香健康產業分會會長王有江等參加會議。研討會由市政協副主席尤晉主持。
  • 【高新區30年】沅江高新區:三大特色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核心增長極
    經過6年快速發展,201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設立,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園區地處八百裡洞庭腹地,資源豐富,交通便捷。   王文波說,依據省委政府對園區發展的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園。沅江市委政府依據自然資源、歷史條件對園區規劃做出整體設計,將紡織、食品、機械製造作為重點推進產業,6年下來,園區沿著這條航道乘風破浪,一路向前。
  • 哪些省市將調整退出紡織服裝產業?工信部發布全新產業轉移指導目錄
    在消費品工業方面,依託特色資源優勢和邊境區位優勢,西北地區提升毛紡產業鏈製造水平,支持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服裝服飾、家紡、針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建設國家重要棉紡產業基地、西北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服裝服飾生產基地與向西出口集散中心;西南地區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紡織傳統工藝和旅遊紡織品。
  • 「十四五」江蘇將打造世界級高端紡織產業集群
    眼下,集群化發展已成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我省有著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的各類紡織集群,面對當前全球紡織業受疫情衝擊和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如何適應「雙循環」格局、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在會場內外引發業界的熱議和思考。產業創新+城市更新,挖掘「內循環」潛力爆單!
  • 總投資300億的文旅產業項目開工,鹹寧持續創建全國性旅遊勝地!
    優越的自然條件與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正在成為鄂南重鎮鹹寧實施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3月29日下午,充分運用鹹寧桂花、竹海、溫泉、湖泊、荷塘等自然資源建設的超大型文旅產業項目,梓山湖·長島未來城國際旅遊度假區正式開工。
  • 「十四五」江蘇將打造世界級高端紡織產業集群,紡織大省這樣尋路...
    交匯點訊 「『十四五』期間,江蘇紡織的奮鬥目標,就是打造世界級的高端紡織產業集群,這也是我省紡織行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不久前在蘇州市吳江高新區舉行的江蘇紡織產業集群發展高峰論壇上,紮根行業幾十年的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韓平直抒胸臆。  江蘇是紡織大省,35年來紡織產業總量全國第一。
  • 市委書記尹俊營:把產業新城打造成長葛未來的新興增長極!
    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劉超偉,市國土局、產業新城管委會負責人、華夏幸福長葛產業新城項目負責人陪同。  圍繞高端裝備、冷鏈物流、蜂產業三大產業發展方向,產業新城全力打造「一亮一高一新」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建設智慧園區,截至目前共完成籤約項目10個,其中,已開工項目4個,已摘地項目1個;今年前3季度完成籤約項目6個,第四季度有數個項目正在籌備當中。
  • 新疆紡織產業高歌猛進
    藉助政策、資源、電價、供地、區域、通道和援疆等優勢,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邁進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歷經60年的發展,新疆紡織工業已形成以棉紡織、化纖為主導,毛紡織、亞麻、針織、服裝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實現優勢資源轉換的主導產業、民生產業。2014年,新疆紡織服裝固定資產投資達96.15億元,較2009年增長220%;紡織工業總產值達到205億元。
  • 發揮長沙製造業比較優勢 打造中部崛起核心增長極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就是要堅持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長沙製造業比較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加快構建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動力系統,增強城市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打造中部崛起核心增長極,為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貢獻長沙力量。
  • 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縣域產業集群
    原標題:王國生在新鄉市調研縣域經濟發展等工作時強調 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縣域產業集群堅持錯位發展構建優勢互補區域經濟布局  4月1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新鄉市調研縣域經濟發展等工作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以新發展理念全面審視工作、謀劃發展
  • 廣州中大紡織產業商圈將打造「國際時尚中心」
    新快報訊 記者朱清海 畢志毅報導 8月28日,由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海珠區政府支持,廣州市海珠區中大國際創新谷紡織產業聯合會(下稱「聯合會」)主辦的,中大國際時尚中心·創新論壇暨廣州市海珠區中大國際創新谷紡織產業聯合會成立大會在琶洲盛大舉行。
  • 對話成雄偉:大竹薴麻有原料優勢 未來需在機械化與智能化上下功夫
    薴麻產業是達州的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基礎好、潛力大、優勢明,是很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潛力產業。據《四川省大竹縣誌·薴麻志》記述:「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以其宗姬封於巴。其地桑、蠶、麻、薴(細麻布)等皆納貢之。』」大竹地域其時正屬巴國,這說明大竹種植薴麻已有3000餘年。
  • 提出鹹寧「十四五」規劃...
    全會指出 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範區和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發展目標,是對歷屆市委市政府發展思路的繼承和發展,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符合鹹寧發展實際、符合群眾的期盼。「十四五」期間,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圍繞這三大目標定位接續奮鬥,一張藍圖幹到底。
  • 文化產業成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文化產業已經成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不斷增強,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影響力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據了重要位置。一、文化資源豐厚,文化成就斐然(一)文化資源悠遠深厚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
  • 鹹寧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大幅增長
    10月14日,鹹寧高新區福人金身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對即將出廠的產品進行燈檢,這家高新技術企業主導產品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銷量在全國同類產品中位居前列。目前,鹹寧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有相關企業37家,2020年前三季度,生物醫藥規上企業實現總產值21.9億元,同比增長約55%。
  •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2014-01-17 16:59:32 來源:第一紡 摘要: 市場認為隨著人力成本上升我國紡織產能會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
  • 開拓廣東紡織服裝市場,這幾個紡織產業集群不容錯過!
    全國重點鎮、中國女裝名鎮、中國童裝名鎮、全國服裝(休閒服)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全國紡織模範產業集群、中國服裝產業示範集群、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100多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
  • 需求增長 孟加拉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非常迅猛
    2018年全球前10大成衣出口國(按值計算) 孟加拉國的製衣行業發展非常迅猛,是世界第二大服裝生產基地,紡織產業佔出口總額70%以上。過去10年,孟加拉國服裝出口增長了近三倍,該國政府甚至將服裝出口2021年目標定為500億美元。 由於國內和國際市場對當地紡織品需求上升,孟加拉國紡織行業存在5000億塔卡投資空間。
  • 江中食療飲料生產基地獲鹹寧本地基金投資
    據了解,鹹寧健養股權投資基金將落戶於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這也是該區將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化產業作為轉型升級主攻方向、全力培育壯大食品飲料等行業後,成立的首支市場化運作的食品飲料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經過一年多的籌劃,晟道投資聯合湖北宏泰香城產業發展基金、湖北宏泰高新創投基金管理公司、鹹寧鳳凰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設專注於健康食品飲料行業的專項投資基金。該基金由晟道投資、湖北宏泰香城產業發展基金、鹹寧鳳凰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為出資人,湖北宏泰高新創投基金管理公司為基金管理人。
  • 烏蘭調研湖南中醫藥大學:發揮獨特專業優勢 服務特色產業發展
    原標題:烏蘭調研湖南中醫藥大學:發揮獨特專業優勢 服務特色產業發展原標題:發揮獨特專業優勢 服務特色產業發展 7月15日下午,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在湖南中醫藥大學調研。她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發揮獨特專業優勢,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中醫藥人才,服務中醫藥特色產業發展。烏蘭考察了學校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了解中醫藥對常見慢性病預防和調養研究以及藥食同源產品、保健食品研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