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受巨大痛苦折磨的人,往往是那些信念堅定的人。沒有對國家滿腔的熱愛,在關鍵時刻,一個人,就斷然不會有異於常人的舉動和表現。
男主張巡,山西人,從小博覽群書,曉通戰陣兵法。身入官場後,曾因政績突出,氣節高尚,與他的哥哥張曉一起,名噪一時。
安史之亂爆發後,時任雍丘縣令的張巡,曾以城內的3000兵馬,與敵將令狐潮的4萬軍隊,頑強對峙60多天,經歷300多戰,擊退對方無數次進攻,有效維護了雍丘城的和平與穩定。
在作戰中,他講究方式方法,總能出奇制勝,收到良好的作戰效果。面對敵軍紛紛登城,張巡就用蒿草束灌上油脂,投向敵軍,並在城上立有大量木柵,以此抵禦對方進攻。
等敵軍稍事休整之際,他會趁夜深人靜,身先士卒,突襲敵營。在此期間,他帶甲而食,不眠不休,裹傷指揮戰鬥。
在城中備用的箭快沒有了的情況下,他用穿上黑衣的稻草人,趁天黑從城上慢慢放下。對方以為張巡派兵偷襲,於是命士兵向城頭放箭,待到天色大亮,張巡為此得免費贈送的敵箭數十萬支,一下就解決了軍中缺箭問題。
後來,由於被圍日久,雍丘城中木材已經用盡,水源也十分枯竭,張巡就主動放棄雍丘,率餘部數千餘人,移守睢陽城。睢陽地處睢陽渠要衝,位置非常重要。
敵軍的精銳部隊有十幾萬人,在敵將尹子琦率領下,來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從5月開始,一直戰到10月份,共堅守5個月,中間與敵交戰400餘次,士氣始終不衰,打退敵軍無數次進攻。
最艱難的時候,城中千餘士兵,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飢了只好吃樹皮和草紙。瘦弱得連弓都拉不開,而且外無救兵。這種情況下,張巡就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將士,努力抗戰,直到城破最後一刻。
睢陽城陷後,張巡與部下36名將軍一起被俘。尹子琦對張巡說:「聽說您督戰時,大聲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滿面,牙也咬碎,今天我倒要看看你還剩下幾顆牙。」接著就用刀撬開他的嘴,發現裡面只剩四顆牙齒。
在百般勸降無果情況下,張巡和姚門言,雷萬春等36位將軍,一起被尹子琦斬殺。時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