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超八成消費者不認可將虹鱒魚列為三文魚

2020-12-20 人民日報

日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讓虹鱒魚成為三文魚的一員,引發消費者質疑。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團體標準涉及消費者權益的,制定過程中應聽取消費者意見,接受消費者監督。

超八成消費者不認可

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明確規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等。而對於預包裝產品,新標準明確規定產品標籤應標明魚種。這一標準之所以引發消費者質疑,是因為其將淡水養殖的虹鱒魚劃入三文魚的行列。三文魚並非生物學意義上的魚類名稱,而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在消費者的傳統認知中,三文魚指的是海洋中的鮭魚,主要是大西洋鮭。而虹鱒魚雖然是鮭科太平洋鮭屬,但屬於淡水魚,一般不被認為是三文魚。

上海市消保委在其官網微信公眾號和騰訊新聞App開展的調查顯示,有73.46%的消費者喜歡並經常吃三文魚;83.6%的消費者認為團體標準將淡水養殖的虹鱒魚歸入三文魚是指鹿為馬,誤導消費者;73.43%的消費者擔心虹鱒魚被列入三文魚類別後,企業會藉此誤導消費者。

在上海市消保委8月22日召開的公開討論會上,對於虹鱒魚是否屬於三文魚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主任陳舜勝表示,不贊成把虹鱒魚列入三文魚,中國農業大百科等書籍裡,都沒有將三文魚的種類進行分類。「三文魚」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既然是約定俗成,就應該保持原來的理解,沒有必要擴展。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理事鄭維中雖然認同三文魚是個約定俗成的概念,但他認為沒有誰能認定俗名對與錯,市場上以三文魚名義銷售的大西洋鮭、虹鱒、粉鮭和其他鮭魚類每年都在售賣。而且《生食三文魚》標準中已經強調,預包裝產品的標籤要標註原料魚產地及種名,如三文魚(大西洋鮭魚),三文魚(虹鱒)。

團標制定過程受質疑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其改革措施中指出,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由6類整合精簡為4類,分別是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性國家標準、推薦性行業標準、推薦性地方標準。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分為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側重於保基本,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側重於提高競爭力。

為鼓勵團體標準發展,原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制訂了《關於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指導意見》,一些團體標準也應運而生。

據悉,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的《生食三文魚》就屬於團體標準。該團體標準制定過程受到不少質疑。

《關於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指導意見》規定:「社會團體可在平臺上公開本團體基本信息及標準制定程序等文件,接受社會公眾提出的意見和評議。三十日內沒有收到異議或經協商無異議的,社會團體可在平臺上公布其標準的名稱、編號、範圍、專利信息、主要技術內容等信息。經協商未達成一致的,可由爭議雙方認可的第三方進行評估後,再確定是否可在平臺上公開標準相關信息。社會團體應當加強誠信自律建設,對所公開的基本信息真實性負責。」

據媒體報導,《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從8月6日20時許公示,到8月9日截止,實際公示時間僅為3天,遠低於國家相關部門規定的30天。2015年11月13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的《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規定:「標準起草單位負責標準制修訂的起草工作。標準起草單位至少包括五個企業、兩個科研院所。」但這次參與起草的單位並不包括科研院所,而是13家企業。

團標應接受消費者監督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標準化和有關領域的通用術語》(GB/T3935.1—83)定義:「標準是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顯然,標準是需要有關各方面協商一致的,不僅包括企業、行業組織,也應該包括作為市場主體的消費者。以《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為例,其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權益,關係到消費者的知情權,進而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權,但它的研製和發布主體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13家企業,企業可能會基於自身立場來制定有利於它自身的規則、標準。這是團體標準天然存在的特性,所以它更應當充分接受社會的監督,尤其是消費者和消協組織的監督,聽取消費者和消協組織的意見,以保證標準的科學性、獨立性。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三文魚團體標準和消費者所要消費的商品密切相關,所以消費者有權對其進行監督。但這個團體標準在制定時沒有充分聽取消費者意見,在消費者提出大量質疑後,也沒有用制定規則標準的方式進行改進,這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一種漠視。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雖然《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規定,團體標準不設行政許可,由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自主制定發布,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但任何標準都應該把握底線原則,這個底線就是不能損害消費者利益和公眾利益。團體標準只能用於加強企業自律,不能對消費者權益的實現造成妨礙,所以國務院《貫徹實施重點任務分工(2017-2018年)》同時規定,對團體標準要「明確制定原則,嚴格制定程序,構建團體標準自我聲明和信息公開制度、團體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規範,建立第三方評估、社會公眾監督和政府監管相結合的評價監督機制,推動團體標準制定主體誠信自律」。團體標準先天帶有很強的集團利益的特徵,要讓它完全自律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不能缺少外部的壓力和監督、督導。因此,中消協建議有關主管部門能從促進團體標準規範發展的高度出發,加強引導和監督力度,不能讓團體標準成為企業共謀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工具。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相關焦點

  • 2018食品安全熱點十:三文魚標準之爭 專家:虹鱒魚是淡水魚列為...
    從2018年8月起,有關「淡水虹鱒是否屬於三文魚」的爭議便備受關注,進而引發有關三文魚標準的討論,對此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上海海洋大學原校長潘迎捷教授表示,將虹鱒魚列為三文魚是不合適的,但淡水魚類並非一定有寄生蟲,只要做好相關的檢驗檢疫工作,其風險是可控的。他建議,虹鱒魚行業應在充分調查研究與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補充團隊標準,使之達到相對完善。
  • 虹鱒魚竟被團體標準歸為三文魚 專家建議消費者購買時要了解來源
    日前,《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明確規定了三文魚的定義,標準規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前段時間備受爭議的虹鱒魚在這個團體標準中也正式被歸入三文魚行列。
  • 三文魚攤上事兒了,虹鱒魚出來湊什麼熱鬧?
    全國各地,北京各區,都傳來商超、日料店下架三文魚的「噩耗」。一時之間,三文魚仿佛成了眾矢之的。至少最近一段日子,人們再也不敢對三文魚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了。就在這個當口,北京某日料店的聲明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 虹鱒魚名正言順成了三文魚?看了制定標準的單位名單,網友炸了……
    虹鱒魚和三文魚是不是同一種魚?可不可以生吃?前段時間曾有過一波討論,還引來各種科普。   近日,一直備受業內關注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等。這意味著,虹鱒將「正式」被歸為三文魚類別。
  • 三文魚「下架」後,對四川的虹鱒魚有哪些影響?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文/圖在北京新發地市場內的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到新冠病毒後,一夜之間,三文魚又成了眾矢之的。從北到南,全國多個城市都開始下架三文魚產品。此外,記者在河馬盒馬APP上搜尋「三文魚」,也已不見生鮮三文魚銷售,顯示結果只有部分三文魚加工食品。作為省內重要的兩個大型農產品銷售市場,其下架三文魚的決定對我省三文魚市場行情帶來哪些影響?位於內陸的四川雖然不生產深海三文魚,每年要從海外進口1-3萬噸用於省內消費。
  • 烹製好的虹鱒魚與三文魚看起來一樣 連日料大廚都難以分清 市民們...
    而在品嘗過程中,有不少市民表示,兩種魚的口感差別很小,如果不是經常吃三文魚的人,很容易將它們弄混。市民小金是體驗者之一,在品嘗完兩種魚後他表示「我平時很愛吃日料,三文魚也吃的不算少,但這兩種魚從外觀到口感都極為相似,我再三比較之後還是猜錯了。」而在報社裡,5位經常吃日料的同事在品嘗過兩種魚肉後,僅有1位辨認出哪份才是虹鱒魚。
  • 真假難辨,您花著三文魚的錢,有可能吃的是虹鱒魚
    因為虹鱒魚的價格大概是每公斤60元左右,而三文魚的價格一般是100元一公斤,價格要貴上很多,如果讓我們花了三文魚的價格吃到的是虹鱒魚,消費者肯定是不買單的。這件事情傳到了社會上,引起的輿論很大,於是記者來到了青海省最大的虹鱒魚養殖基地-龍羊峽,但是因為他們的老總不在,記者也沒有得到正面的回答。
  • 一起來找茬:這次的三文魚刺身品測,虹鱒魚「混了進來」
    自從某些商家將虹鱒魚用於冒充三文魚被發現之後,可憐的虹鱒魚就陷入了輿論的車輪戰。最近,由利益相關方參與商定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在僅僅3天的公示後,就將虹鱒魚歸入了「生食三文魚」。這下子,全國網民一片譁然。
  • 知道怎麼吃三文魚嗎?三文魚與虹鱒魚有什麼區別?快點來學習一下
    說起三文魚,很多人都喜歡吃,尤其推薦三文魚火鍋「一魚三吃」,就是三文魚的肉片做刺身,魚皮做油炸、魚骨做湯鍋配料。先說說選材,「三文魚」和「虹鱒魚」的區別,虹鱒魚是少數可以生吃的淡水魚之一,和三文魚是近親,但是價格天壤之別,肉質也相差很多。
  • 餐廳吃到的三文魚是不是虹鱒魚冒充的?檢測後發現……
    ,自從《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消費者質疑標準中將虹鱒魚列入三文魚類別以來,他「再也沒吃過三文魚」。可無奈生活的意外總是「防不勝防」,上周他和妻子在西湖區華星路一家咖啡簡餐餐廳用餐時,妻子點了一份三文魚沙拉,顧先生吃著吃著,「覺得不對勁」。事後,他越想越覺得這份三文魚沙拉有問題,於是第二天選擇向浙江在線記者投訴。
  • 食品安全輿情監測:網民如何看待虹鱒魚被歸為三文魚?
    2018年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該團體標準直接將虹鱒魚歸為三文魚,引發輿論高度關注。隨後,在8月13日,針對「虹鱒究竟是不是三文魚」、「生吃虹鱒感染寄生蟲風險是否高」、「標準起草單位大多數都是有利益相關的公司」等問題,參與起草該標準的唯一非營利性社團組織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會長回應稱:1,把虹鱒歸於三文魚參考了歐洲國家的一些提法;2,三文魚使用流水池和網箱養殖,不與土層接觸,能控制寄生蟲感染風險;3,多家科研院校的數十名專家參與了該團體標準的修改審核;4,團體標準公示時間僅3天
  • 虹鱒魚被歸為三文魚,到底為什麼遭到抵制
    因為在處理三文魚的時候,需要進行凍起來處理,而這些容易感染的寄生蟲經過低溫之後,就會被殺死。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一般的海魚都會經過低溫冷凍,那麼也是很安全的。那麼再來看看我們的虹鱒魚,虹鱒魚的肉身其實也是橙紅色,不仔細辨別看不出來區別。但是能不能像三文魚一樣做成刺身食用,也是產生了分歧。
  • 吃了這麼多年,原來不是三文魚,和虹鱒魚到底有什麼區別?
    吃了這麼多年,原來不是三文魚,和虹鱒魚到底有什麼區別?最近三文魚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人們都不敢再吃三文魚了,為此,很多商店都關門停業,導致了很多損失。然後有些店家卻被逼申明,承認自己店裡的「三文魚」其實就是國產的虹鱒魚。
  • 不止虹鱒魚,生吃三文魚刺身可能壞腦,怎麼破
    對於喜歡吃日本刺身魚生壽司的朋友來說,三文魚、吞拿魚都是他們的最愛,虹鱒魚(淡水三文魚)能否歸入三文魚隊伍,曾在2018年下半年引起廣泛討論。近期,三文魚因為檢出寄生線蟲再次引起關注。最近,香港消委會發表報告,抽查了市場上50款三文魚和吞拿魚刺身樣本,部分樣本測試檢測出寄生蟲和蟲卵。線蟲種類有很多,有好幾萬種,一旦進入人體,未必可以排出體外,還會在身體器官中繁殖,非常可怕。
  • 三文魚真的帶毒嗎?打折銷售都沒人買,網友:你吃的可能是虹鱒魚
    最近,三文魚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自6月11日起,北京新冠病毒的新增病例已有上百例,首都的疫情防控形勢也再一次變得嚴峻起來,而所謂的傳染源竟然是一條三文魚。一時間,全國各地的大型超市或是連夜將三文魚下架,又或是集體打折銷售,但基本沒人會去買。
  • 三文魚還能吃嗎,改吃虹鱒魚更安全?「三文魚事件」的5個真相
    由於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指向新發地牛羊肉批發大廳的冰鮮三文魚攤位,因此該大樓暫時封閉,京深海鮮也關掉了,各大商超緊急下架三文魚,於是有了下面這張圖。 2018年還出現過備受爭議的「三文魚團標」事件。事件中:為了提高虹鱒魚身價,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13家相關單位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把虹鱒魚歸入三文魚,《人民日報》當時的評論是:避免團體標準成為團體利益的「工具」。 而這次虹鱒魚又要與三文魚劃清界限,真讓人啼笑皆非。
  • 國內三文魚1/3是假的?生吃要人命?專家:對虹鱒魚的誤解太深了
    央視財經近日報導,我國的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開始養殖三文魚,目前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在此節目播出之後,微博上一位認證為水產專家的大V「開水族館的生物男」轉發該報導稱,所謂國產三文魚和消費者所熟知的三文魚不是一種魚,實際上是淡水虹鱒魚,寄生蟲可直接寄生人體,生吃存在很高的風險。
  • 外媒曝光三文魚養殖環境,噁心過後你打算吃虹鱒魚?
    近日,有外媒曝光了挪威的三文魚養殖場。記者帶攝像機進入養殖場,現場環境極其骯髒,大量的魚擠在充滿了排洩物的水裡。得病的三文魚身上,潰瘍能達到手掌大小。由於養殖密度過高,很多都得了魚蝨。想想自己曾經吃過的三文魚,現在真有一種恨不得趕緊吐出來的感覺。曾經,三文魚由於其自身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大量優質蛋白質,對於降血脂、有助視力發育等功效深受廣大吃貨的喜歡。而且新鮮的三文魚味道甘香、不油膩、肉質爽滑,所以三文魚刺身幾乎是日料店裡的銷量冠軍。
  • 最新背鍋俠三文魚不能吃了?某日料店:其實我們賣的是虹鱒魚……
    一時間,三文魚成了關注的焦點,許多超市和海鮮市場都紛紛將三文魚下架,大家都怕因食用了三文魚而感染新冠。為了減輕損失,北京某日料店發聲了。虹鱒魚(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是鮭科、太平洋鮭屬的一種魚,冷水性魚類,塘養魚中的珍貴品種。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是世界性養殖最廣泛的魚類。
  • 【名實之辯】既然白馬非馬,虹鱒魚什麼時候成「三文魚」了?
    最近某行業協會發布的三文魚標準中,把虹鱒魚正式歸為三文魚類別,讓人們紛紛大跌眼鏡。此事很容易讓想起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白馬非馬」、「指鹿為馬」的典故。今天不少人把這些典故當做笑話來看,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國古代先秦哲學中的「名實之辯」、「指物論」等問題,也就是現代意義上的邏輯學,但是大概很少人知道公孫龍子「白馬非馬」真正的意思,本文重點探討白馬非馬的名實之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