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決明
形色註冊名「期野益智花」,自然愛好者
對於小時候的主要記憶就是各種玩。
那時候學校裡的功課很少,通常只有語文、算術兩門,考試只分優、良、中、差,沒有分數排名的,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玩。我玩過的「制式」玩具很少,譬如幾塊不同形狀的木頭在塗上不同顏色的油漆之後就被稱為「積木」,可以拼搭成小屋或者汽車的形狀,那是只有少數孩子才能買到的高級玩具;玩具槍都是自己挖來當地特有的質地黑亮,幹後不開裂的「惠山泥」雕刻、晾乾後成形的;香菸包裝紙和用過的練習本紙可以折成飛機或者飛鏢的樣子,小夥伴們用投擲距離的遠近來決勝負……那時候的孩子充滿想像力(因為買不到的東西只能想想)、動手能力(買不起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和社交能力(在一起玩耍的孩子會互相學習交流各種玩法),自然界的花草蟲魚,當然都是可以用來豐富遊戲活動的對象,這裡講講兩種小時候最常玩的草。
馬唐草,在《本草拾遺》中是這樣記述的:「馬唐,生南土廢稻田中。節節有根,著土如結縷草,堪飼馬,馬食如餹(táng),故名馬唐,」這個「餹」是已經不用的古漢字(如果不認識這個字,是不是可以含糊地稱之為馬×草呢),相當於現在的「糖」字,在後來許多運用中被簡化成了唐字,馬唐的意思就是「馬吃起來好像飴糖的草」。揪下一根馬唐草放在嘴裡咀嚼,嫩莖真的會有一絲淡淡的甜味,這種草莖中含有較多的纖維,柔韌不易折,所以有時候人們在吃飯後會揪一截馬唐草莖剔牙,它因此也有了「剔牙草」的別稱。
馬唐最通俗的名字叫蟋蟀草,當地方言叫它「彈唧草」,彈唧,吳語對蟋蟀的俗稱,腿長善彈跳,叫聲「唧、唧、唧」,是不是也很形象?蟋蟀草的外形似乎跟蟋蟀沒有任何關聯,沒有玩過蟋蟀的人是不知道這個俗名的由來的。原來,馬唐開花後的草莖中含有很長的細纖維,將其抽剝出來可以作為逗引蟋蟀的道具,在一隻好鬥的雄蟋蟀的感覺中 ,不停抖動的細纖維,就好像是另一隻雄蟲挑逗的觸鬚。我用一組圖片演示這種蟋蟀草的做法和用法。
↓ 請把手機橫過來看
在頂端將一根馬唐草莖劈分成兩半;
將分開的莖慢慢向上撕斷,長纖維就留在草莖頂端;
如法撕掉另一半分離的莖,形成頂端有一叢鬚毛的成品;
用帶有鬚毛的草莖在蟋蟀前面快速撥動可以挑逗尋釁的雄蟲。馬唐草Digitaria sanguinalis是禾本科馬唐屬的種類,常見的還有升馬唐D. ciliaris,十字馬唐D. cruciata,紫馬唐D. violascens和長花馬唐D. longiflora等幾種,彼此的差別極微,在這裡不想自虐,恕我就籠統地稱它們為「馬×草」吧!
禾本科的成員是主力雜草,這是因為禾本科植物根系發達,種子散播能力強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無與倫比,馬唐自不例外,因生長周期短,開花自春至秋絡繹不絕,每天都有植株在開花結實,幾乎每個季節種子都能發芽生長,成熟的種子掉進土壤,又開始發芽生長新的一代,在路旁、花園、草坪、甚至牆頭都有可能生長良好,是草坪中最普遍、危害最重、防除難度最大的一類雜草,因為很多草坪植物本身也是禾本科,如狗牙根、結縷草和早熟禾等,在不開花的時候要分清彼此是極難的,等到開花,混在草坪中的禾本科雜草就已經在根系上跟草坪草混為一談,難以清除了。現在有些人工草坪採用割草機清理,反覆進行機割的結果是抗性較弱的草坪草逐漸衰退,強健的禾本科野草逐漸佔了上風,最後,草坪就完全被馬唐、狗尾草這樣的雜草替代。兒時熟悉的野草就這樣憑藉著頑強的天性存活到現在。
草坪完全成了馬唐的天下
在除草劑作用下的馬唐產生奇怪的變異
但依然頑強生長
小時候另一種常玩的草是牛筋草。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禾本科穇(cǎn)屬野草,穇子是另一種古時候饑荒時可以用來充飢的野生穀物,牛筋草只用來作為動物飼料,以及,我們小時候的玩具。
牛筋草被稱為官司草,即把兩根牛筋草對摺交叉互拉來決出輸贏,誰的草先斷掉誰就輸。這種遊戲被稱為「鬥草」,記得諾諾在以前的推文中也有所提及,但很多人應該對這種早已消失的遊戲缺乏直觀印象,為此我專門錄了一段視頻加以說明。
牛筋草的玩法很有講究,我們會把較粗的牛筋草當做「大王」精心培養,具體做法是把它浸泡在鹽水裡脫水,脫水後的草莖柔韌性會增強,在鬥草中取勝的概率就更大。更簡單的做法是輕揉草莖跟別的草結扣的部位,擠去水分,留下韌性的纖維。鬥草前還要把草放在嘴裡含溼了,因為乾燥的鬥草會發脆易斷。厲害的大王草可以同時拉斷兩根甚至更多的草莖,而得勝後的獎勵只是從別的孩子眼神裡流露出的羨慕中得到滿足。
牛筋草在當地的俗名叫油葫蘆草,油葫蘆是體型大於蟋蟀的另一種直翅目昆蟲,牛筋草在體型上也剛好比蟋蟀草(馬唐)粗大一些,但這種草的纖維更強韌,不能撕剝出蟋蟀草那樣完美的細長纖維。這兩種草在形態上都有著放射天線般的穗狀花序,但從形態上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雖然有的資料中將兩者混為一談,牛筋草的小穗比馬唐的更長更寬,穎披針形,有粗糙的脊。
牛筋草(左)和馬唐(右)的對比
牛筋草的名字來源於它強大的莖稈和根系,宛如牛筋,平時生長的時候是放射狀平鋪的,很耐踐踏碾壓,所以也有千千踏、扁草這樣的別稱,最牛叉的別名還有千人拔、千斤草、踩不死、扥(dèn)倒驢等,意思就是很難將它從地裡連根拔出來,我叫它牛×草,應該也不算過分吧!
牛筋草在地面強勢生長的模樣
在生長習性上,牛筋草喜歡生長的地方通常要比馬唐更蠻荒一些,在長出3~5片葉子的時候,植株相對比較鮮嫩,含有較多糖分,牛馬羊都是比較愛吃的,等到開花結籽的階段,沒有強大的咀嚼肌和臼齒是難以對付牛筋般堅韌的草莖的。
牛筋草的花序有明顯的脊
馬唐的花序很耐看
變異長瘋的牛筋草
時過境遷,如今的孩子們已經很少能從野外的世界中享受到我兒時享受到的那種歡樂,雖然自然界的牛筋草依然是原來的樣子,但它們只能在越來越縮小的荒地裡,寂寞回憶昔日在孩子們手裡那牛叉的時光了吧?
編輯 || 刀刀
重 拾 自 然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
野外科學考察 | 物種鑑定 | 科研材料採集 | 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
家庭園藝 | 自然、文創課程分享 | 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
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絡媒介進行由原文連結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連結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連結,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