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是國家除211、985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的教育決策,是在211和985之後的又一進程,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這一年對於學校還是學生都是備受考驗的一年,不過,這一年也是驗收雙一流建設成果的一年,雙一流工作的開展對往後教育工作的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國家在早幾年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設定了2016-2020年為雙一流建設的第一個周期,通過四年的高校教育建設來看看哪些大學學校教育得更好,哪些學校學科研究水平和能力更加突出,通過這樣可以更好的激進學院間的進步,也能重點發展擁有優秀學科的高校,更好地站在世界頂端水平。
在2020年10月7日這一天,國家制定的第三方全國評選機構艾瑞深校友網,在校網上公布了這一次入圍雙一流大學的大學排名,還有大學學科排名。在這一次雙一流建設當中,相信大家都很關心排名高的有哪些大學學科,還有哪些大學教育水平處於領先位置。
艾瑞深報告整體情況
根據這次第三方機構艾瑞深提供的報告可以看出,清華大學在自然科學教育這裡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北京大學緊緊跟在後面、浙江大學則排在了第三位,這三所大學在自然學科這方面的發展和研究水平都是領先水平,在國內是領先水平,希望往後也有更大發展空間。
社會科學學術這方面,大學建設更好的學院有以文科學術出名的北京大學,這和很多人預想的差不多,除了北大以外,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都分別排在了亞軍和季軍的位置。這三所高校在社會科學大學教育上都有很深的造詣,有望可以為國家以後的社會發展輸送更多人才。
接下來是學科教育方面比較出彩的學校,像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南京師範大學,一個是自然學科教育的領頭者,一個是人文社會學科教育的冠軍,在各自學科領域裡都是最出色的高校,往後還有極大機會可以上升成為世界一流學術大學,有很高的發展潛力。
世界一流大學方面,清華北大分別勇奪第一,社會學科中國人民大學躋身前三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開設和評選,相信很多朋友都很關注到底會有哪些高校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教育上做得更好,它們每年可以為國家輸送更多人才,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同時這些學校也是各地高材生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
從報告可以看到,在自然科學這一方面,能夠排上前三甲名次的分別是清華、北大還有浙江大學,接下來的前十強大學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東南大學。
在社會學科上,冠軍學校是北京大學,獲得亞軍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季軍則是復旦大學,其他像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則上了前五名單,接下來差一點的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和吉林大學這些也能夠成為十強高校。
從更完整角度去看這次報告,其實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大、中國人民大學還有復旦學校,這些排名前列的A類高校,在全國都是影響力極大的高校,不僅是國內的影響力,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也會吸引到不少國外優秀人才前來就學。
最讓人欣慰的是,一些B類高校也有著不凡的成績,像湖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在雙一流建設的第一周期裡,表現能力比一些A類高校還要出彩,憑藉著四年的努力,成功躋身前20強,相對而言,寧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28所院校表現則差強人意,連200強也沒進。
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中,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績耀眼
在報告當中,自然學科方面比較厲害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接著輪下來是北京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它們在這個周期裡都成功躋身全國前五,在某些學科研究水平上,是全國最高水平,再這些方面特別擅長的學子,不妨報考這些高校。
至於社會學科方面的,南京師範大學無疑是最好的、接著就是東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這些學校可以說是這方面的頂尖學校,在以後日子裡,只要保持學科領域的領頭水平,能夠沉下心來搞教育,就很有可能能夠在下個周期裡繼續前進。
雙一流教育計劃的開展,對於我國未來教育發展有什麼影響
雙一流的評比可以說是對211、985這些教育計劃的進一步細化,雙一流除了強調高校的整體教育水平以外,還很看重不同學校所突出的科學領域,甚至是重視某些學科領域突出的院校。
它的開展可以讓人們更清晰地看到各高校的教育水平,可以讓人了解到他們整體水平如何,文科實力更強還是理科實力更強,也可以在學生報考學院時提供更多參考,讓學生可以更細緻地了解到,自己報考哪個高校更適合自己。
雙一流對學科的重視也很重要,我們知道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東西,也有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對於學校也是一樣,每個學校所擅長的領域都不一樣,建設雙一流也是一種針對發展,不管學校整體發展是否全面,只要有擅長的學科,就能為國家提供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像我們說到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在醫學方面就是它們最頂尖的地方,哈工大就是在工業設計方面比較突出,這種可以針對學校的特長,發展學校的優勢專長,也能更好地為國家提供更多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
今日話題:雙一流大學的評選,給學生帶來了哪些好處?#1月新年啟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