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演講|J.K.羅琳:人生不是收穫和成就的清單

2020-12-09 騰訊網

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J.K.羅琳2008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這次她演講的題目是The Fringe Benefits of Fail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agination。意思是失敗的附加福利和想像力的重要性。Fringe Benefits是個詞組,意思是(工資外的)額外補貼,附加福利。

失敗的附加益處

演講中羅琳回顧了自己前半生一直在平衡自己的雄心壯志和親人的期盼。羅琳這輩子打算投身於寫小說,但是她出身貧寒的父母認為羅琳的想像力不過是怪癖,無法養活自己,所以他們期望羅琳能夠獲得職業技能的學位。而羅琳希望學習英國文學。最後他們相互妥協達成一致,羅琳去學習現代語言了。當然羅琳並非指責父母的觀點,因為她自己長大成人後,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飽受貧寒之苦,而羅琳也曾身無分文,貧窮不是高貴的經歷,憑藉自己的力量擺脫貧困,才值得自豪。

相對於貧窮,羅琳年輕時更害怕的是失敗。在大學裡,考試是衡量學生成敗的標準。進入社會後,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失敗的定義,而且這個世界也會給你設定一套標準。羅琳覺得畢業七年後自己所遭遇的,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最大的失敗:婚姻失敗,賦閒待業。作為單親媽媽,羅琳可以說淪落到當代英國最為貧困的境地。

Now, I am not going to stand here and tell you that failure is fun. That period of my life was a dark one, and I had no idea that there was going to be what the press has since represented as a kind of fairy tale resolution. I had no idea then how far the tunnel extended, and for a long time, any light at the end of it was a hope rather than a reality.

現在,我站在這裡,告訴你們失敗可是件一點也不好玩的事情。那個時候我的人生被黑暗籠罩,根本想不到在未來的時光裡這段經歷竟會被報導為神話般的堅定意志。那時候我不知道黑暗的隧道何時才是盡頭,而盡頭的任何光亮都像是渺茫的希望而非穩固的現實。

So why do I talk about the benefits of failure? Simply becausefailure meant astrippingaway of the inessential. I stopped pretending to myself that I was anything other than what I was, and began to direct all my energy into finishing the only work that mattered to me. Had I really succeeded at anything else, I might never have found the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 in the one arena I believed I truly belonged. I was set free, because my greatest fear had been realised, and I was still alive, and I still had a daughter whom I adored, and I had an old typewriter and a big idea. And so rock bottom became the solid foundation on which I rebuilt my life.

為什麼我還要談起失敗的好處呢?簡單的說,是因為失敗會為我們揭去表面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我不再裝模作樣,終於重新做回自己,開始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在意的唯一作品。如果我此前在其它的任何什麼方面有所成功,我恐怕都會失去在自己真正歸屬的舞臺上獲得成功的決心。我最大的恐懼終於成為現實,而我卻因此獲得了自由,我還活著,還有我深愛的女兒,我還有一架老式打字機和一個宏大的夢想。這片頑固的低谷成為我腳下堅定的基石,在此之上,我重築了自己的人生。

You might never fail on the scale I did, but some failure in life is inevitable. It is impossible to live without failing at something, unless you live so cautiously that you might as well not have lived at all – in which case, you fail by default.

你們也許不會像我摔得這樣慘,但是人生路上總會有些失敗。你也許可以毫無失敗的度過一生,但你將活得如此小心翼翼,就好像你幾乎沒有活過——不管從什麼意義上講,你都註定要失敗的。

Failure gave me an inner security that I had never attained by passing examinations. Failure taught me things about myself that I could have learned no other way. I discovered that I had a strong will, and more discipline than I had suspected; I also found out that I had friends whose value was truly above the price of rubies.

失敗賦予我內心的安全感,而這是考試及格也不能讓我感受到的。失敗讓我明白關於自己的一些東西,這是除了失敗以外我決不可能獲得的認知。我意識到自己擁有堅強的意志,而且比我以前設想的還要自律;我還發現我擁有的朋友們是如此寶貴,其價值連寶石也不能媲美。

The knowledge that you have emerged wiser and stronger from setbacks means that you are, ever after, secure in your ability to survive. You will never truly know yourself, or the strength of your relationships, until both have been tested by adversity. Such knowledge is a true gift, for all that it is painfully won, and it has been worth more than any qualification I ever earned.

你在挫折中成長,更聰明,更強壯,這意味著從此以後你已擁有了牢不可催的生存能力。直到通過逆境的考驗,你才會真正了解自己,以及你周圍的人賦予你的力量。這些認知都是寶貴的財富,我歷經艱辛才獲得的財富,這比我得到的任何資格證書都更有價值。

So given a Time Turner, I would tell my 21-year-old self that personal happiness lies in knowing that life is not a check-list of acquisition or achievement. Your qualifications, your CV, are not your life, though you will meet many people of my age and older who confuse the two. Life is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and beyond anyone’s total control, and the humility to know that will enable you to survive itsvicissitudes.

如果能夠讓時光倒流,我會告訴21歲的自己,幸福在於懂得人生不是收穫和成就的清單。你的資格證書或你的簡歷,並不是你的生活;儘管你將遇到很多我這樣年紀、甚至比我更老的人,他們卻還分不清楚兩者間的區別。生活是嚴酷的,也是複雜的,更不處於任何人的掌控;謙遜的懂得並接受這一點,會幫助安然你度過生活中的風浪。

想像力的重要性

羅琳之所以認為想像力重要,不僅僅是因為想像力在她重築人生時發揮了巨大作用。更因為想像力是人類獨有的預見未知的能力,它還是所有發明創造的源泉。它具有已被證實的最富變革性和啟示性的力量,而正是想像力讓我們能夠切身體會他人的經驗——雖然我們自己並未身臨其境。

羅琳回顧了二十幾歲的時候,在位於倫敦的國際特赦組織總部的研究部門的工作經歷。那段經歷讓她看到了集權統治下人們冒險寄出的信件,看到那些無聲無息地失蹤了的人的照片,讀過嚴刑拷打的受害人的證詞,看過記錄他們的慘狀的照片。她永遠也無法忘記一個來自非洲的經受嚴刑拷打的受害者。這個人生已被殘暴摧毀的男人卻優雅有禮的拉著她的手,祝她未來幸福快樂。每天她都看見更多的人類的邪惡加諸於同胞的證據,這樣的罪惡僅僅是為了獲得或者維持權力。她開始做惡夢,徹頭徹尾的惡夢,夢到那些她看到、聽到和讀到的事情。然而,在國際特赦組織裡她還了解了很多關於人類的好的一面,有些是她從不知道的。國際特赦組織調動了幾千人,代表那些飽受折磨的人並為之行事。人類的同情心的力量引導了集體行動,拯救生命,釋放被關押的人們。羅琳參與其中,是她今生最為卑微、卻最為振奮的經歷。

Unlike any other creature on this planet, humans can learn and understand, without having experienced. They can think themselves into other people’s places.

Of course, this is a power, like my brand of fictional magic, that is morally neutral. One might use such an ability to manipulate, or control, just as much as to understand or sympathise.

人類與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不同。就算沒有親身經歷,人類也可以學習和理解。人類可以將自己代入別人的思想之中,設想自己處於他人的境地。

當然,這也是力量,就好像我的小說中的魔法。這是在道德上中立的力量,可以被用於操縱和控制,也可以被用於理解和同情。

And many prefer not to exercise their imaginations at all. They choose to remain comfortably within the bounds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never troubling to wonder how it would feel to have been born other than they are. They can refuse to hear screams or to peer inside cages; they can close their minds and hearts to any suffering that does not touch them personally; they can refuse to know.

還有很多人寧願不去使用他們的想像力。他們選擇舒舒服服的呆在自己的經歷之內,從不費事去想像如果他們生下來是別的人,那一切將會怎樣。他們可以拒絕傾聽叫喊聲,也不會窺視籠子內的情況;對於任何沒有降臨到自身的痛苦,他們都可以關閉自己的頭腦和心靈;他們可以拒絕知道。

I might be tempted to envy people who can live that way, except that I do not think they have any fewer nightmares than I do. Choosing to live in narrow spaces leads to a form of mental agoraphobia, and that brings its own terrors. I think the wilfully unimaginative see more monsters. They are often more afraid.

也許我禁不住會想要嫉妒這樣生活的人,只可惜我不相信他們做的惡夢會比我少。選擇生活在狹窄的範圍裡,會導致某種精神上的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懼症,並由此產生相應的害怕心理。我認為那些自己決定不去想像的人會看到更多的怪物。他們通常會更害怕。

十八歲時,羅琳踏上了古典文學的探險道路;當走到盡頭的時候,她學到了很多東西,其中之一就是希臘作家Plutarch的這句話:

我們在內心的所得,將改變外界的現實

What we achieve inwardly will change outer reality。

在某種程度上,它表達了我們與外面世界的無法逃避的聯繫;它道出這樣一個事實,僅僅是我們自身的存在,就已經觸碰到了他人的生活。她告訴哈佛的畢業生麼:

If you choose to use your status and influence to raise your voice on behalf of those who have no voice; if you choose to identify not only with the powerful, but with the powerless; if you retain the ability to imagine yourself into the lives of those who do not have your advantages, then it will not only be your proud families who celebrate your existence, but thousands and millions of people whose reality you have helped change. We do not need magic to transform the world, we carry all the power we need inside ourselves already: we have the power to imagine better.

如果你選擇用你的身份和影響力來提高你的聲音,為那些沒有聲音的人吶喊;如果你選擇不僅認同權勢群體,更要與弱勢群體為伍;如果你保留了想像的能力,能夠與不具備你的優勢的那些人感同身受。那麼,不僅僅是你的家人會為你自豪,更有成千上萬的、因為你而生活得更好的人會為你歡呼。我們並不需要魔法來改造世界。我們在內心深處已經擁有了所需的所有力量:我們擁有想像更好的世界的力量。

最後羅琳祝福所有畢業生能夠收穫珍貴的友誼,並將古羅馬哲學家Seneca的一句話送給所有畢業生。

人生就像故事,不在於漫長,而在於精彩。

As is a tale, so is life: not how long it is, but how good it is, is what matters.

你的點讚,在看和轉發,我都真的當成了喜歡,也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

相關焦點

  • J.K.羅琳為何拒絕電影中一個特殊的角色?——《哈利·波特》
    雖然哈利波特系列大熱,但對哈馬尼亞來說,電影中忽視了很多書中的精彩情節特別是,像哈明和羅恩的愛情一樣,哈利和金妮的愛情關係在影片中被跳過儘管如此,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仍然在影迷心中佔據著特別的位置因為j.k.羅琳是英國人,所以很多人會注意到,在選擇哈利波特的演員時,英國的所有演員幾乎都已確定當時,她還曾考慮出演電影中的一個角色
  • 小翻書黨|用J.K.羅琳十年前的演講做成的書,了解下?
    J.K.羅琳 東方IC 資料圖這本《美好的生活:失敗與想像力不可或缺》是用J.K.羅琳2008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做成的書,一篇演講做成一本書,當然是要用上各種教科書式的把書做厚、撐起來的方式的,小開本(這本不算太小)、繪製插圖、中英文對照
  • 不怕被噴,BBC表彰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爭議言論
    據DW報導,BBC年度羅素獎以英國作家伯特蘭·羅素的名字命名,今年由於提名名單中包括了作家j·k·羅琳,吸引了公眾的關注。 j·k·羅琳 這位《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因為她的一篇關於性別區分的文章而獲得提名,這篇文章在今年6月首次發表時曾引發了公眾的憤怒。
  • 因講錯話被《哈利·波特》粉絲除名 J.K.羅琳依舊很剛!
    寫的書暢銷,被翻拍成影視作品火爆全球,並吸引了一大批粉絲,這大概是一個作家能達到的最高成就了吧。英國作家J.K.羅琳就是這樣的存在!憑藉著《哈利·波特》系列大獲成功的她獲得巨大的聲望。即便《哈利·波特》已完結十年,2020年3月16日,羅琳仍以75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2020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第87位。聲望和財富在手,羅琳可以說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了。然而,就在這個魔幻的2020年,被無數人視為偶像的羅琳「翻車」了!
  • 悲催的J.K.羅琳!因言論不當被網友攻擊
    羅琳推文(圖片來源於網絡)這篇推文遭到了激烈的反對,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期,其中許多人指責羅琳是反LGBTQ者,並特別提醒羅琳,還有變性人和非二元性人(性別認同既非男也非女)也有月經在倫敦西區和百老匯製作的《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的首場演出中飾演了赫敏·格蘭傑(Hermione Granger)的諾瑪·杜梅溫尼(Noma Dumezweni),在回應羅琳時,著重強調了各種高調的變性人士。
  • 《哈利·波特》明星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回應JK羅琳「反變性言論」
    「大難不死的男孩」表示,這並不是「我和j·k·羅琳之間的內訌」,並補充道:「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2011年7月,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和JK·羅琳出席《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倫敦全球首映式。《哈利·波特》影星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就作者j·k·羅琳關於變性人的言論發表了言論,他說他希望羅琳的言論沒有「玷汙或削弱」粉絲們對她鍾愛的書的體驗。
  • J.K.羅琳最新童話,中文版可以免費看了!
    6月3日起,這個故事陸續開始有了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等翻譯版本。6月16日起,中國和俄羅斯的讀者也能在這個網站上讀到本國語言的翻譯版本了。紅星新聞記者在官網上看到,目前中文版《伊卡狛格》剛發布了兩章,而英文原版故事已經更新到了第34章。值得一提的是,翻譯《伊卡狛格》的馬愛農,也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中文版譯者之一。
  • 【重磅發布】J.K.羅琳在《哈利·波特》中大玩名字遊戲
    正是這份經歷,才使得《哈利波特》中會有那麼多關於巫師、麻瓜、妖精、怪獸等詞彙,有的甚至只是羅琳自己杜撰的。當然,羅琳的創造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只有對於拉丁語、英語、法語以及希臘神話等有紮實積累的人才能創作出如此浩大而精緻的作品。
  • 《哈利波特》裡赫敏的原型,就是作者J.K.羅琳
    當然,羅琳也不是隨隨便便取的,這個名字,則是羅琳小時候鄰居的名字,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就用它命名了主角。赫敏·格蘭傑 Hermione Granger赫敏·格蘭傑的名 Hermione 本來是希臘神話中的神,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和海倫(對就是引發特洛伊戰爭的那個大美女)的女兒。但 J.K.
  • 馬愛農:翻譯J.K.羅琳的作品對我是一種享受
    馬愛農在《伊卡狛格》新書發布會5月份的時候,王瑞琴老師(哈利波特系列、《伊卡狛格》責編)有一天打電話,說你的任務來了,羅琳寫了一本新書。對我來說這個不是任務,而是一種享受。所以今年在疫情這麼嚴重,各方面局勢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能夠再次得到這樣的享受,我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個翻譯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是流水作業,因為那時候英國網站上是要連載,所以我是一部分、一部分交給他們的。
  • J.K.羅琳終於解釋,《哈利·波特》斯內普名字靈感的來源
    在《哈利·波特》的故事中,英國作家J.K.羅琳創建了斯內普,這個充滿了悲劇色彩的人物。由艾倫·克裡曼扮演的斯內普教授,是霍格沃茨學院最年輕的校長,他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在《哈利·波特》電影中,許多人物的名字來源都不是隨隨便便取得,那麼斯內普名字的靈感來源於何處呢?
  • 馬愛農:​翻譯J.K.羅琳的作品對我是一種享受
    對我來說這個不是任務,而是一種享受。所以今年在疫情這麼嚴重,各方面局勢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能夠再次得到這樣的享受,我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個翻譯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是流水作業,因為那時候英國網站上是要連載,所以我是一部分、一部分交給他們的。
  • J.K.羅琳宣布不再續寫「哈利·波特」
    J.K.羅琳  騰訊娛樂訊 「哈利·波特的故事就此完結了。」在《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舞臺劇推出之際,剛過生日(7月31日,也是哈利的生日)的《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宣布宣布將不再繼續寫哈利•波特的故事,這次就是哈利的故事的終結:「Harry is done now.」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故事發生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19年後,此時,哈利已經是魔法部職員。
  • 世界作家首富J.K.羅琳與中國的情結
    當天,羅琳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的第8個故事——《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以饗哈迷。羅琳在回信中說,雖然每天收到那麼多讀者來信她不可能都回復,但是她視每封讀者來信為珍寶,尤其是胡博元的來信、圖片、故事打動了她,她在信中還透露自己正在寫電影劇本《神奇動物在哪裡》,雖然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的魔法故事,但是寫個喜劇來調劑,令她很開心,希望將來電影出來時,讀者也能喜歡。
  • 被指性別歧視和醜化中國人,「大陰陽師」J.K.羅琳又翻車了!
    有網友說,羅琳就是在玩文字遊戲,故意混淆「性」和「性別」。還有用「來月經者」這個表述怎麼了,羅琳你是會割塊肉還是流灘血?別裝了,你就是歧視跨性別者。 當然,也有人站在羅琳一邊。支持者們發起話題,要跟羅琳站在一起。
  • J.K.羅琳新作《伊卡狛格》首發
    本報電(胡雪慧)11月10日,J.K.羅琳新作《伊卡狛格》在京、滬、深三地同步舉行首發儀式,約50萬人次讀者參與。 疫情期間,為了讓居家的人們能夠驅趕寂寞、獲得歡樂,「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者J.K.羅琳公布了一個她私藏多年的全新原創故事《伊卡狛格》,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免費網絡連載。
  • J.K.羅琳再啟魔法新世界
    哈利·波特之後,J.K.羅琳又帶來一個新的魔法世界。這一次,羅琳的「神奇動物」依然能席捲全球嗎? 近日,J.K.羅琳的最新作品《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文版在北京首發,近200位中國哈迷見證了這一魔法新旅程的開啟。該書簡體中文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者由一直以來翻譯「哈利·波特」系列的馬愛農擔任。
  • 這部150年前的小說,因何成楊絳、J.K.羅琳的「人生之書」
    150多年來,這部講述馬奇家四姐妹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成長故事,她們堅守自我、努力追夢、相互關愛的形象,徵服了一代又一代讀者,成就了這部與《傲慢與偏見》齊名的女性經典,同時也使這本小說成為「88本塑造美國的名著之一」,被列入美國教育協會「100本學生必讀書目」,更成為塑造無數女性精神的枕邊指南,是楊絳、J.K.羅琳、蘇珊·桑塔格等眾多女作家們的「人生之書」。
  • J.K.羅琳新書首發朵雲書院旗艦店
    這一次,J.K.羅琳又將帶來怎樣的奇妙世界?2020年11月10日,「哈利·波特」系列引進中國20周年之際,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的J.K.羅琳新作《伊卡狛格》,將舉辦京滬深三地同步首發儀式。全球同步,雲上首發11月10日將是全球J.K.羅琳書迷矚目的日子。當天,《伊卡狛格》將全球同步首發,世界範圍同時上架。
  • 史蒂芬·金、阿特伍德等作家籤署公開信反對J.K.羅琳
    10月9日,史蒂芬·金、阿特伍德、尼爾·蓋曼等北美作家共同籤署了一封支持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人士的公開信,以反對J.K.羅琳對跨性別者的爭議言論。這封公開信的目的是想讓人們意識到出版業中廣泛存在的跨性別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