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來看看這份報告

2020-08-1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吳為)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8月1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卓賢等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

基於某招聘平臺大數據,課題組將6月份仍在求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其中,女大學生比重(58.5%)比男大學生(41.5%)高出17個百分點。在多方支持下,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未高於其他地區,6月份仍在求職的大學生比率為24.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未高於其他地區

課題組將6月份仍在某招聘平臺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其中,本科生比重最高(65.6%),大專生次之(26.2%),碩士和博士的比重分別為8.0%和0.14%。

報告用「某類學歷6月份仍在求職的人數/該類學歷過去一年求職的人數」來計算不同學歷的就業難度係數。大專學歷就業難度係數最高(30.0%),本科學歷就業難度係數次之(27.9%),前兩者就業難度約為碩士(15.9%)和博士(11.2%)學歷的兩倍。

同時,上述群體分析顯示,女大學生的比重(58.5%)比男大學生(41.5%)高出17個百分點。截止到6月份,過去一年在該平臺招聘投遞過簡歷的應屆大學生中,仍有27.7%的女大學生處於求職狀態,其就業難度係數要比男大學生(25.5%)高出2.2個百分點。

雖然學歷越高的女大學生就業難度係數會更小,但女碩士的就業難度係數(18.9%)比男碩士(12.2%)高出6.7個百分點,在各類學歷中表現出最大的性別差異。

此外,報告還顯示,在6月份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戶籍地在三線城市(29.2%)和四五線城市(41.5%)的大學生比重超過了七成,構成了仍在求職的大學生的主體。從高校所在地來看,區域難度差異不太明顯,中部和東部高校分別仍有29.2%和27.6%的大學生未就業,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6.3%),東北(25.5%)和西部(25.1%)高校未就業大學生比重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多方支持下,湖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並未高於其他地區,6月份仍在求職的大學生比率為24.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就業競爭最為激烈的三大城市群來看,珠三角地區高校的大學生就業難度最大,仍在求職的大學生比率達到30.1%,高於京津冀(26.9%)和長三角(26.3%)地區。

6月仍在求職的非重點大學畢業生佔比超九成

課題組將大學名稱中僅有「學院」而無「大學」的高校歸為「一般學院」,將沒有入圍雙一流、985或211但名稱中有「大學」的高校歸為「非重點大學」,將入圍雙一流、985或211的高校歸為「重點大學」。

在對上述群體的就業分析中,一般學院(52.1%)和非重點大學(39.4%)的合計比重超過九成。從就業難度係數看,即使是重點大學,也有14.7%的學生仍在求職,而非重點大學(26.2%)和一般學院(30.9%)的就業難度約為前者的兩倍。這顯示,就業困難大學生主要來自於非重點大學和一般學院。

從專業分布來看,會計專業仍在求職的大學生規模最大,佔比達到11.8%,其次是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8.1%)、計算機科學(7.0%)專業,法律專業的佔比也達到了1.7%。這些專業本屬於「熱門」專業,但大專學歷和一般院校背景的畢業生佔這四個專業就業困難群體的近六成,其在專業質量上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標準。

對於專科應屆生,仍在求職規模最大的專業是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對於一般院校的畢業生,仍在求職規模最大的專業為法律;對於非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仍在求職規模最大的專業是會計。再從仍在求職的大學生比重看,烹飪(41.8%)、會展管理(40.7%)、休閒體育(37.7%)和旅遊酒店管理(34.8%)等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專業。

分析:今年應屆畢業生求職面臨哪些問題?

報告分析認為,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當前東部地區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51.3%的就業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學生往東部地區投遞簡歷的比重達到57.0%,後者比前者高出5.7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相對而言,雖然中部地區提供了22.6%的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18.0%的大學生簡歷投遞到中部地區,而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崗位需求和求職者意願基本保持平衡。

從城市維度觀察,新一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分別提供了37.5%和11.1%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在6月份收到的大學生簡歷比重只為35.9%和9.8%,是吸收大學畢業生的窪地。值得一提的是,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為大學生提供了21.4%的工作崗位,但擁有這四個城市戶口的大學生比重僅佔3.5%。

在學歷要求與學歷結構的匹配方面,報告指出,相比於秋招和春招,當前是企業校園招聘的淡季,目前就業市場上明確提出至少需要大學本科學歷的崗位需求比重為34.6%,這一比重遠遠低於本科畢業生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的比重(65.6%);而明確提出需要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崗位比重為1.4%,也明顯低於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中的比重(8.1%)。

另外,在崗位需要的能力與專業的匹配方面,報告提出,從6月份在線崗位的專業需求來看,企業最需要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其崗位比重達43.1%。但從仍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專業結構看,理工科畢業生比重只有38.7%。尤其是土木工程與建築類專業,企業崗位需求比重高達9.6%,比6月份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的比重(2.4%)高7.2個百分點。

對策:如何緩解「雙屆疊加」的嚴峻局面?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外部衝擊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因素,還存在疫情導致的摩擦性因素。報告指出,2020屆畢業季已過,2021屆秋招又將至,大學生就業即將面臨「雙屆疊加」的更嚴峻局面,必須以超常規的政策「組合拳」,對衝周期性因素,緩解結構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對於緩解今年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報告提出,以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對衝周期性因素;以新經濟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系」緩解結構性因素;以提高「雲端招聘」的質量和滲透率降低摩擦性因素等。

課題組成員介紹,大學生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就業群體,相較於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針對農民工的傳統反周期就業政策,應結合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的目標,為今明兩年應屆大學生提供「大規模人力資本密集型公共崗位」。

具體如,在社區、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等基層機構,設置流行病調查員、社群健康助理員、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公共崗位,並通過持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智慧醫療、社區管理、康養產業等領域,從而形成可持續的就業機制。

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對穩定我國就業市場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著力點。高校可探索以新經濟為導向的「大學生後教育體系」,聯合各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專升本教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以及未就業畢業生後續教育中,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

此外,企業可更多開展「雲端雙選會」「雲端宣講會」「空中筆試」和「空中面試」等活動,藉助視頻、語音、文字乃至VR場景模擬等方式,對大學生求職者進行多維度評價,提高線上招聘的滲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報告主要發現

1.國企崗位需求近期逆勢增長,但未能抵消民企和外企需求的下滑

2.大型企業崗位需求穩定增長,但中小微企業崗位需求降幅較大

3.就業重點地區的崗位需求增長疲弱

4.重點行業和主打職業的崗位需求明顯下降

5.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

6.女大學生就業難度高於男大學生

7.就業困難大學生以戶籍地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為主

8.就業困難大學生主要來自於非重點大學和一般學院

9.低層次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

10.就業困難大學生扎堆東部地區,中部成吸引大學生窪地

11.理工專業大學生人才緊缺,經管類過剩

12.民企提供六成多崗位需求,僅收到不足三成就業困難大學生投遞

13.就業困難大學生偏好穩定性強、市場壓力小行業

14.就業困難大學生對勞動強度大、流動性強職業熱情低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陳思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2020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到底有多嚴峻?我們看幾組數據就知道了
    在以上二者的綜合作用下,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加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成為當前全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畢業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因而解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意義重大,每年國家相關部門都會出臺大量政策、採取有力措施做好應屆畢業生的保就業、穩就業工作。
  • 2020英國畢業生就業報告發布!來看看高薪專業有哪些?
    最近,英國機構High Fliers Research發布了2020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報告(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20),分析了英國頂級僱主2019年畢業生招聘情況,並分析了2020年畢業生就業市場。今年英國畢業生的行情到底如何呢?一起來看看吧!
  • 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如何應對?
    人民日報7月21日訊【教育部:】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各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內資源和校友、行業企業等社會資源,在2020年底前持續向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畢業生有針對性推送至少3個就業崗位信息。對離校時未就業,並為後續落實單位的畢業生按應屆畢業生身份及時辦理就業手續。除畢業生自願要求外,還未派遣的未就業畢業生在2020年8月31日前不得派遣。
  • 上海2018年應屆畢業生總數近19萬 就業形勢平穩
    上海2018年應屆畢業生總數近19萬 就業形勢平穩 2018-01申海 攝   中新網上海1月6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市2018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首場招聘會」6日在此間舉行。參加本次招聘會的540家單位提供了12126個崗位,吸引近萬名應屆生進場,收到簡歷13655份,5016人(次)進入下一輪面試。  本次招聘會的舉行,也標誌著2018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系列活動拉開了帷幕。
  • 受新冠疫情衝擊,上海就業形勢如何?一起來讀這份監督調研報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受新冠疫情衝擊,本市就業形勢如何?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促進就業專項監督作為重點監督項目。昨天(13日)下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了關於本市促進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 應屆畢業生突破900萬,就業難成應屆生問題,這兩種趨勢讓人揪心
    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年年都在攀升中,2021屆畢業生人數突破了900萬,畢業生找工作越來越不容易。如何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是很多應屆畢業生非常關注的問題。現在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就業市場表現也不是很好。
  • 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有些大 山西多措並舉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8月1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智聯招聘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有705萬,「大學生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就業群體」。據山西省教育廳提供的數據,2020年我省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23.3萬,成為近年來畢業人數最多的一屆。
  • 海外畢業生就業形勢——英國篇
    根據英國權威研究機構High Fliers Research 2018年最新報告顯示,在2017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中,英國頂級僱主企業的招聘人數不如預期,為英國5年來首次呈現下滑趨勢。2018英國畢業生就業報告(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18)是英國研究機構 High Fliers Research一年一度的針對英國大學畢業生及100所最受歡迎僱主企業,所分析的關於畢業生的職位、起薪和實習情況的研究報告。
  • 2020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但機遇更多
    但是,又離勝利很遠,我們的大學至今還沒有開學,而大學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尤其是他們的就業。插圖:2020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1.相比2019年,今年大學畢業生至少要多40萬在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2020年的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同比增長40萬,加之往屆生,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2.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企業招聘大幅下降4月17日消息,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
  • 多因素影響 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有些大
    8月1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智聯招聘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有705萬,「大學生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就業群體」。據山西省教育廳提供的數據,2020年我省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23.3萬,成為近年來畢業人數最多的一屆。
  •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研討會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2019...
    《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2019)》(以下簡稱「《調查報告》」)新書發布會以線上方式舉行。丁小浩對《調查報告》進行了簡單介紹,並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國際國內形勢轉變的背景下,新書的發布對於從多種分析維度探討影響就業的結構性因素、促進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政策意義。嶽昌君向全體參會人員介紹了《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調查結論。
  • 今年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增至874萬人 2020年全國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全國就業形勢及失業率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就業受到了一些衝擊。今年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9%,就業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人社部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5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60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6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55萬人。
  • 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找工作如何先人一步?
    應屆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智聯招聘相關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新鮮上市的學弟學妹們已經摩拳擦掌,學長學姐們又要迎接新的競爭者入局了嗎?
  • 智聯招聘: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附下載)
    ,智聯招聘面向全國開展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問卷調查,形成了《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期望能準確把握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發現就業市場核心規律,為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在出臺人才政策、制定招聘計劃、開展就業指導及規劃求職路徑提供幫助和借鑑。
  • 《2020年應屆大學生就業情況報告》發布 應屆生正式入職比例不足13%
    鯨媒體訊(文/吱吱)為幫助應屆畢業生更好地找到職業發展方向,7月27日,學慧網發布《2020年應屆大學生就業情況報告》(簡稱《報告》)。 《報告》以2020年應屆生為調查對象,樣本數據涉及來自不同學歷的應屆畢業生共1934 人(樣本數據幾乎覆蓋全國各個省份,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對他們的就業意向和就業情況展開調查分析,系統解讀2020年應屆畢業生為什麼就業難和就業難體現在哪些方面,期待通過真實的數據反映,為企業制定招聘計劃提供一定的事實依據,為應屆生求職就業提供專業的策略指導。
  • 2020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報告:最受僱主青睞的大學是……
    最近,英國專門研究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的機構High Fliers Research發布了2020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報告(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20)。可能有的同學想要未來在英國求職發展,那麼這份報告對你現在選校選專業就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一起來看看吧!
  • 獵聘發布《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
    3月1日,清華大學法學院官方微信發布文章,呼籲法學院的校友們「充分發揮您的影響力,為學弟學妹們提供就業信息」;而北大開設的一個線上招工平臺,剛一上線就被擠爆。這一切都說明了儘管疫情形勢還未完全轉好,但應屆生們已經對就業機會迫不及待,就業的嚴峻性就擺在面前。根據教育部的預估,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874萬,同比增加了40萬。
  • 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難,怎麼辦?教育部為畢業生解憂患
    今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有874萬人之多。受疫情影響,這些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挑戰。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教育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近日,教育部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因時而變,因勢而新,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指出:將採取拓寬就業渠道
  • 疫情對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影響幾何
    據教育部、人社部共同公布的數據,202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在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增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下,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受到了較大影響。面對疫情衝擊,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就業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
  • 數據淺談目前環境科學與工程行業就業形勢與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先來看看整體情況:北極星數據研究中心根據《2019年求職人才分析報告》(含薪酬報告)中的數據揭示了環保行業就業形勢的一些變化。一、2019年環保行業求職人才同比增加26.8%隨著行業發展,其中高級人才缺口愈發更大,重點體現在研發類和設計類兩類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