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全國的大一新生們都已陸續開學,在經歷報到註冊、參加軍訓後,正式開始了大學的學習生活。
對於大一的新生們來說,來到了一直夢寐以求大學校園,開啟了緊張而又有趣的大學生活,心情當然是充滿期待。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上大學當然是非常高興的事,不過孩子離開父母的照顧,自己在學校生活,有不少學生可能要學期結束才後才回家,所以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才合適,有時還真讓父母有點拿不準。
每個家庭生活條件不同,農村人和城裡人的生活開銷也不同,所以生活費的標準當然也就不同了。
有的父母擔心給多了,怕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該花的也亂花;給少了,又怕孩子不夠花,在學校吃苦,讓孩子太自卑。
那該給大學生每個月多少生活費才夠用呢?
根據《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目前的每月平均開銷為1197元,去除生活費較高的那部分同學去掉,多數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應該在1000元左右。然而卻有很多同學表示,這1000元除了吃飯和基本的生活,根本不夠用!
最近,一份2020年全國大學生「生活費」統計表出爐,各省份的大學生生活費等級一目了然,俗話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網友直呼:這貧富的差距太扎心了。來看看你的省份處於哪個段位吧!
(網傳數據供應參考)
不得不說,各人家境不同,所以面對的生活消費習慣自然就不同。
就算作為最後一檔700元一個月計算,一學期是2800元,一年就是5600元,這對於一般家庭可能也沒什麼,可對於貧困家庭來說,攢夠這個錢並不容易的,有的甚至要向親戚借錢來供孩子上學。
我們來算一算最低學生的夥食開支,按早餐5元,中餐晚餐各10元來計,一天25元,一個月要最少要750元,也就是說,最後一檔700元和倒數第二檔825元,可能要節衣縮食,勉強解決溫飽問題。
至於平時的生活用品花銷,可能要另想辦法或者從牙縫裡擠了。至於零食或者水果,就不敢想了。
經濟基礎決定消費水平,而學活費多少決定學生水平的檔次。
大學生「生活費」大概分為四個檔次:
1、每月生活費1000元以下的,解決基本的溫飽。
現在很多學校的學費也是很高的,特別是一些熱門專業學費比一般專業高出很多,你比如藝術類專業,學費一般比其他專業要高不少。
對於經濟條件不寬裕甚至比較困難的家庭來說,要供一個大學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能給到孩子的生活費自然就要低很多,
當然每月生活費在1000以下的,通常是出現在相對經濟較落後些的省份,學生們要省吃減用才行。
2、每月生活費1000-1500元的,可以適當買些生活用品。
這個檔次的生活費用度,可以在解決問題問題的基礎上,還能有點錢買點生活用品,或者買幾本喜歡的書,或者買點水果吃吃,生活也不算窘迫。
3、每月生活費1500-2000元的,花錢比較寬鬆。
這個檔次的生活費用度的學生,相對來說花錢還是較自由的,除了可以買生活用品,還可以偶爾逛逛商場,在外吃個飯,或者買個小衣服什麼的。只要不是太奢侈,還是過得比較輕鬆的。
4、2500-4000元的,可以算得上富人級別。
這個檔次的生活費用度的學生來說,可以算是比較富裕的,家庭條件都不錯的。在學校生活比較滋潤,除了平常的基本生活開銷,還可以買些化妝品、服裝、通信設備等。
5、4000元以上的,鑽石級,花錢自由有底氣。
這個檔次的生活費用度的學生,大多是「富二代」家庭,父母給孩子足夠的生活費用,學生基本上都可以隨便花的地步。
當然,大學生畢竟還是學生,應該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理性消費,不必要去攀比,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以學業為主的基礎上,對於學生費不夠用的情況,學生可以通過勤工儉學去賺些補貼,以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
切記不要因為貪慕虛榮的消費,而向網絡非法借貸,最終深陷還貸糾紛難以自拔。
(配圖源於網絡,侵聯刪)
本文原創|小李廣|歡迎關注我 ,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及家庭教育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小李廣點讚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