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播帶貨很火,無論是網紅、明星,還是名人、企業家,都玩起直播帶貨。不過,這裡面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一味靠低價刺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另外,有些企業搞網紅帶貨,目的不純,有的為炒噱頭,有為哄抬股價。
比如夢潔股份,通過薇婭帶貨多次,銷售額僅812萬元,支付的費用就高達213萬元。一邊是超低價銷售,一邊是支付高昂的費用,不知道夢潔能不能賺到錢。當然,夢潔股份通過炒作,市值短時間增加了40多億元,股東趁機套現。
網紅直播帶貨
海爾張瑞敏曾認為,網紅直播帶貨,本質上沒有創新,不過是打價格戰。通過全網最低價,通過多渠道引流,甚至通過任務攤派,堆出了一個華麗的數據。張瑞敏說得有道理,這種方式刺激出來的銷量,看似熱鬧,事後一地雞毛。
當然,這不是說直播帶貨不好。筆者以為,企業領導上陣帶貨,要比請網紅更好,更值得消費者信任。
最近,央視在節目中連線董明珠,問她為什麼不請網紅帶貨。董明珠說,她不認識什麼薇婭、李佳琦。在她來看,格力電器沒有必要請網紅帶貨,因為沒有人比她更懂格力的產品。另外,她還說,網紅直播問題比較多。董明珠自己上陣,就意味著對消費者完全負責,更容易贏得消費者信任。
董明珠
當然,即便董明珠這樣有影響力、號召力的企業家為公司產品帶貨,依然會引發較大的問題。我們知道,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規律,違背規律,強行刺激,必將破壞行業生態。如果過於依賴低價直播帶貨,問題會很大,比如,導致線上線下衝突。
儘管今天線上很熱鬧,大部分行業,銷量主要還是靠線下。以手機為例,線下渠道的銷量佔比近7成。空調行業更是如此,格力空調就是憑藉強大的線下渠道,維繫了高利潤,空調銷量領先同行。最近就有人指出,董明珠的帶貨,會毀掉它一手建立起來的經銷商體系。這並非杞人憂天。
網紅直播帶貨
線下渠道的建立,少則花費數年時間,多則花費數十年時間,這是資金、資源及汗水的凝結。如果多是打激素似的直播帶貨刺激,線下渠道的產品可能就會難以賣掉,進而引發渠道商的抱怨。而直播帶貨有則可能難以持續,一旦產品的低價優勢不再,啥網紅都帶不動。另外,新鮮感過後,消費者對於直播帶貨也會趨於疲憊。
在這個行業最火的時候,更需要大家冷靜想一想,找到一條和諧生長之路。野蠻生長的同時,企業必須把精力和費用花在技術創新上,花在產品質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