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房低口碑的《最好的我們》不會是爛俗劣質青春片最後的輓歌

2021-01-09 騰訊網

如果喜歡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文字並關注:文刀木之南,謝謝大家支持!

圖|網絡

從《致青春》、《小時代》等一系列的青春系電影開始,在整個大陸電影市場上就掀起了青春片的熱潮。一大批次的青春片也由此泛濫。

作為八月長安的「振華三部曲」之一的《最好的我們》,披著大IP的名頭,帶著小說與網劇的光環,在今年的6月6日,趕在畢業季,端午檔期間上映了。

在青春系小說、影視劇惡俗泛濫的今天,可以說八月長安憑藉著《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振華三部曲」,只手撐起了青春一片天。

2016年,《最好的我們》被改編成網劇,大獲成功。當時不僅點擊率達到20億,而且劉昊然與譚松韻這對男女主角也被稱為最好的「耿耿餘淮」。

在這樣的巨大的光環下,在龐大的「振華」粉的期待下,《最好的我們》電影版終於上映了。經過了各種競爭與波折,《最好的我們》最終取得了4.11億的還算不錯的票房成績,甚至在《X戰警:黑鳳凰》和《追龍Ⅱ》的競爭下,還曾連續4天奪得單日票房冠軍。

而與不錯的票房成績相比,電影的口碑卻是讓人大跌眼鏡。當年網劇版以8.9分的豆瓣評分取得非常大的成功,甚至有超過56%的人給出了5星好評。與之相形見絀的是,電影版只得到了5.7分,可謂是口碑撲街,罵聲一片。

1、「流水混帳」變成了「流水帳」

因趙薇的《致青春》、郭敬明的《小時代》等影片而爆火的青春系列片,隨著資本和市場的推動,已經走入了規模化的生產。

墮胎、分手、車禍、劈腿……在這一系列的標配元素的噱頭下,青春片也走上了下坡路,甚至已經呈現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態勢。

而《最好的我們》小說和網劇之所以能夠在這樣爛俗的市場中打拼出自己的一條路,是因為它不是狗血式的瑪麗蘇劇情,也不是單純地採用女性向情節出賣男色式的商業套路,而是因為它還原了屬於80、90一代的真實而普通的青春。

在電影中,有了時長的限制,沒辦法像小說與電視劇一般,進行充足的鋪墊與刻畫,所以需要導演和編劇具有極強的把控功底,從而對劇情進行取捨與重組。

整部電影下來,情節敷衍堆疊,情緒支離破碎。無論是在劇情邏輯上,還是情感衝突上,都顯得太過於囫圇吞棗敷衍了事。

沒有了原生家庭對於主角的潛在影響,讓耿耿對於餘淮的依戀更顯偶像劇般的無腦花痴;沒有了韓敘的牽絆,簡單在單純簡單的外表下,也不再顯得痴情與倔強,反倒如「丫鬟」一般跟耿耿在一塊;貝塔對於張平的感情雖然保留,但是太過於粗糙。而她們三個人似乎也如國版《深夜食堂》中的「泡麵三姐妹」一般,不明不白就成了「三人幫」。

刻苦努力骨子裡又略帶些自卑情愫的餘淮,「直男癌」的特質不見了,轉眼變成了情場中手段嫻熟的撩妹高手;為了成全簡單的「簡單」,韓敘消失,沒有了死黨周末,餘淮就成了把妹高手;劇版的「路星河」不見了,卻迎來了「怪胎」學長,似乎最大的作用只是為了音樂。

家庭變得圓滿、友情變得粗暴、高考學業的緊張變得輕描淡寫、青澀朦朧的青春變成了誤會的青春、就連多年後的再見面都有一股《同桌的你》的亂入感……

一個高水平的導演必然是一個高水平的取捨大師。

我在網上百科了一下導演,突然發現導演章笛沙是《心花路放》的編劇。如今成為了電影導演,而這部電影無論是電影情節的邏輯不合理性,還是劇情的粗糙堆砌,鏡頭銜接的不夠順暢,都無法讓人感受到他們的誠意,也能感受到導演在情節上取捨能力的不足。

小說原名叫做《流水混帳》,可電影沒有經過精心打磨,鋪墊不足,刻畫不夠細膩,卻以狗血作為動機。本應該是記錄我們青春的電影,結果卻只能淪為了港臺偶像劇範十足的「流水帳」。

2、從演員到角色塑造

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網劇版的餘淮,都只是一個普通的學霸男孩。他學習努力認真,他有家庭的壓力,還有些「直男癌」。他不是那種自信心爆棚的天才,面對學業和競賽他也會緊張、不自信,甚至在骨子裡還會有一些自卑。

所以面對耿耿的依靠,他會讓自己被需要,會努力表現得無畏、強大,也會自稱「小爺」;所以面對學業壓力,面對自己的失誤,也會表現得自我懷疑、緊張、自卑;所以最後餘淮才會無聲無息的消失在耿耿的世界中,卻不會像電影中一樣多年後還會去參加同學會……

這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餘淮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同學,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稍不留神名次也會往下掉,有著少年的閃光點,也有著青春期的躁動與不安。

對於餘淮的扮演者陳飛宇,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陳凱歌的兒子。自帶流量加持與背景光環的公子哥,演繹出了不同於原著小說和劉昊然版本的餘淮。

陳飛宇少年感十足,形象也很不錯,但是在角色的塑造上卻太過於扁平化、流程化。表情變化粗糙,動作僵硬,用最簡單最表象的裝酷耍帥來貫穿具有矛盾衝突性格的餘淮。

在他身上,看不到餘淮的努力刻苦,卻能看到光環集身;看不到餘淮的陽光驕傲,卻能看到狂拽酷炸的痞氣;看不到餘淮的略帶「直男癌」一般的青澀氣質,卻能看到手段熟練,略顯油膩的撩妹高手……

看不到餘淮,但卻似乎看到了《一吻定情》裡的江直樹的影子,可惜餘淮不是江直樹,陳飛宇也不是王大陸。

至於耿耿,因為家裡的因素,所以面對餘淮不僅是青春期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同時也是一份對於家庭無助的一種依靠。

算不上很聰明,自己卻還算是很努力。看似嬌弱無助,卻也有著自己的倔強和想法。

何藍逗的耿耿沒有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卻變成了個一無是處的花痴。空洞的眼神,木訥的表演,善良可愛卻變成了單純幼稚。雖然也是努力在演,但是內在的情感不夠豐富,也就顯得用力過猛。

不單單是耿耿和餘淮,其他配角的塑造,也是顯得很粗糙和尷尬。「女漢子」的貝塔,電影中搖身一變就成了梳著兩個辮子、愛八卦的「小太妹」;可愛的簡單,沒有了自己的感情線,真的變成了「簡單」,變成了一個只知道跟在耿耿後面的傻白甜;沒有劇版新增的路星河,卻多出了汪蘇瀧飾演的怪胎學長,然而對於劇情情節的推動,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除了歌曲的推廣……

當然,班主任張平和老師張峰,沿用了劇版的演員,或許這也就算是劇版粉絲的一大福利吧!

3、《最好的我們》不會是最後的輓歌

青春是什麼?

有人說青春是慌張,有人說青春是錯過,也有人說青春只是那一段年齡過去了的人和事。

國產青春片經歷多年的火熱到抨擊,出現了無數的車禍、懷孕、出軌、打架的情節,再或者就是臺灣偶像劇式的霸道總裁般的男主,灰姑娘傻白甜式的女主,到最後的誤會、離別又相遇……

或許我們沒辦法給青春做出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我想,以上這些肯定不是我們的青春。

之所以大家對於青春有所懷念,是因為那是一段未曾汙染過的美好時光,是因為那是每個人心中最為乾淨的底色。

如果青春只是停留於男生的裝酷耍帥或者女生的意淫花痴,太過於膚淺;如果青春充斥著打架鬥毆、墮胎騷擾,那是噩夢。這樣的青春誰會覺得它很美好呢?這樣的青春又哪裡值得我們去懷念呢?

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山楂樹之戀》、《芳華》這些優秀的老一輩的青春片,到如今《致青春》、《小時代》包括《最好的我們》這些屬於80、90後的青春片,我們會發現,青春片的市場一直都很大,大家對於青春片也一直有很大的需求,可是電影的質量卻一降再降!

有人說80、90後這批人還沒開始懷孕就已經開始懷舊了。

可是面對如今市場上的這些青春片,像什麼《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等一系列電影,我們會發現自己變得越發的無所適從。無所適從於我們看到的青春跟我們自己認知的青春似乎截然不同,究竟是我們誤會了青春,還是市場誤會了我們?

《最好的我們》之所以大受歡迎,是源於我們對於最美好的年華的感同身受,是基於關於校園與書本的真實。而電影的商業狗血化的編排卻打破了這份真實,最大的優勢被摒棄,卻一心投入到偶像劇流派的懷抱,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卻也傷了一大群人的心。

《最好的我們》雖然是端午檔唯一一部青春片,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口碑撲街,甚至還被王晶怒懟「幽靈場」的問題。無論怎樣,這部電影絕對不會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這肯定也不會是爛俗劣質的青春片的輓歌,因為一定會「後繼有人」!

為了高考,無限的刷題,這是真;青春期的一點思緒的小悸動,這是真;面對挫折產生了巨大的壓力與自我懷疑,這也是真。

我們的身邊沒有那種無所不能,各項全能的學霸男神,我們身邊也沒有那種灰姑娘被愛的死去活來的痴迷,有的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有的只是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青春,有的只是努力堅持活著卻又無可奈何的青春!

我們感同於耿耿與餘淮的普通,感動於青澀又真摯的感情,感慨於青春的遺憾與離別!

············END············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

在暢快閱讀之餘,也可以投來你的佳作哦!

相關焦點

  • 高口碑 低排片 《氣球》再遇文藝片「老難題」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上映8天,票房5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儘管影片水準贏得多方肯定,但《氣球》仍然未能擺脫文藝片面臨的高口碑低排片的「老難題」。 《氣球》以極具夢境質感的影像風格,講述了一個關於信仰和現實拷問的家庭故事。
  • 《青春派》排片票房走高 網友呼喚拍攝第二部
    搜狐娛樂訊 《青春派》憑藉良好的口碑和上座率,票房穩步上升,上映四天已經突破1600萬。在這個檔期內,雖然有兩部好萊塢大製作的夾擊,但憑藉良好的質量和口碑,《青春派》的排片率還是以每天一個百分點的增幅不斷上漲。
  • 口碑最爛卻成票房冠軍?國產電影我想不通
    《如果聲音不記得》。豆瓣評分4.2。坐在飄窗唱女主最喜歡的那首《山清水秀太陽高》。女主聽到了,好感動,好開心。但Sir真的尬到腳趾摳地——這樓房不隔音的嗎?就算不隔音,你們大半夜的對上歌了真的好嗎?身上沒力氣,曾經擅長的事情也不會做了,甚至噁心想吐。
  • 香港票房超《功夫》!這部臺灣片主創都沒經驗,卻拍出青春片標杆
    但電影上映後,卻收穫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響,更被奉為華語青春片的標杆。影片在臺灣本地票房達到4.1億新臺幣(約8600萬人民幣),成為臺灣華語影史排行第三的影片。在香港上映後,更是以6129.5萬的戰績超越《功夫》,從而成為了香港華語電影的「票房之王」。
  • 《大約在冬季》票房漸長,口碑分化,網友:全程都是尿點!
    在前段時間《少年的你》、《決戰中途島》、《受益人》等多部影片掀起一波觀影高潮之際,於11月15日觀眾們又相繼迎來了《大約在冬季》、《霹靂嬌娃》、《長安道》等多部影片來襲,除了帶動國內電影票房市場,更是再一次拯救了觀眾影荒困擾。其中,最受觀眾矚目的還得是由王維明執導,馬思純、霍建華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大約在冬季》。
  • 《楊貴妃》排片高上座率低 業內:質量是王道
    原標題:《楊貴妃》排片高上座率低 業內:質量是王道 但是在今天凌晨出爐的單日票房排行榜中,《楊貴妃》的高排片並未使之突出重圍,238.8萬元的單日成績落後於已經上映20天的《捉妖記》,而9429萬元的總票房僅排名第四。   上座率不高   從上映首日的排片與票房的落差反饋來看,範冰冰和黎明演繹的「李楊戀」顯然不對觀眾的胃口。
  • 《我的少女時代》口碑票房雙贏 淘寶電影助力
    臺灣青春片《我的少女時代》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即達到了2365萬。這部投資不到1600萬人民幣,講述一個平凡女孩初戀故事的青春片,正憑藉極佳口碑,吸引眾多觀眾走進電影院。阿里影業旗下淘寶電影作為本片首席網際網路生態合作平臺,協調多個平臺資源,在影片宣傳、票務推廣方面,助力《我的少女時代》票房口碑雙贏。    映前聯動社交平臺 發力口碑傳播    《我的少女時代》自從8月份在臺灣正式公映已來,累計票房超過4億新臺幣,成2015年臺灣國語片票房冠軍,在香港也獲得了三周單日21天蟬聯票房冠軍,同時還是馬來西亞影史上的臺灣片票房冠軍。
  • 票房2.7億與口碑2.6分:《地球最後的夜晚》哪錯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任思雨) 2019年第二個交易日,華策影視股價以7.78元/股收盤,連續兩天股價下跌創歷史新低。近日,由華策影視、蕩麥影業出品,號稱「一吻跨年」的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遭遇口碑迅速崩盤,首日票房2.6億,貓眼評分卻跌至2.6分。
  • 完美有多美電影獲眾明星影評人力挺 高口碑低排片票房慘澹
    ­  B世界程天樂與夢中情人愛情美滿­  影片從點映開始便好評如潮,卻在上映後因排片太少而「一票難求」,也有觀眾為之打抱不平,「《完美有多美》這樣好的上座率和口碑,與影片的排片和票房是極不相稱的。」­  《完美有多美》點映上座率爆棚 口碑好評如潮排片率低­  《完美有多美》是老戲骨姜武首次擔綱監製,導演梁棟首次執導的處女作電影,影片講述了由姜武飾演的程天樂通過一扇大門,從落魄修車工變身科技公司總裁,開啟了兩種不同人生,接連引發了一段段啼笑皆非的故事。因為穿越引發的真真假假的父子情、兄弟情、愛情重新激起了程天樂對「完美人生」的思考。
  • 青春片為什麼這麼火?討好粉絲不怕罵-青春片為什麼這麼火?討好粉絲...
    其中,由黃曉明和楊冪主演的《何以笙簫默》以壓倒性的排片,截至昨日14時,上映兩天多已收穫近1.7億元票房;早幾天公映的蘇有朋導演處女作《左耳》,上映一周多票房已突破3.5億元。這兩個數字無疑令很多之前預言「青春片拍太多,觀眾已經審美疲勞」的業內人士啞口無言。
  • 國慶檔單片票房沒了10億+,博納、阿里影業、華誼誰笑到最後?
    理應成為爆款的《李茶的姑媽》之所以票房滑鐵盧,無非是開心麻花老本吃光,觀眾對劣質內容反感和自覺抵制的結果,「越爛觀眾越要看看有多爛」的獵奇心態近年來逐漸消弭,沒有了票補粗暴拉動觀影,選擇進影院的成熟觀眾看片選擇也趨於理性。
  • 《侏羅紀世界2》票房連冠 《邊境殺手2》口碑一般
    《葉落無痕》爛番茄92個評價新鮮度達到100%小範圍點映方面,《冬天的骨頭》導演黛布拉·格蘭尼克時隔八年的首部長片《葉落無痕》上周在全美九家影院開畫,收入21.61萬美元,平均單影院票房收入2.4萬美元。
  • 青春片若要賣座得靠「賣慘」?
    其中,《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跑出黑馬之勢,連續多日佔據單日票房冠軍,但口碑不佳;青年導演白雪的《過春天》,以超高的口碑被譽為「重新定義國產青春片」,但累計票房不足1000萬元;《鋼的琴》導演張猛新作《陽臺上》,口碑和票房均不如預期,豆瓣評分6.1分,累計票房不足400萬元。
  • 票房口碑雙雙斷崖式跳水?《地球最後的夜晚》真沒那麼不堪
    首日票房便達到2.64億,但卻讓觀眾憤怒離場差評不斷,口碑和票房一路狂跌。2019年剛剛開年,由《路邊野餐》導演畢贛執導,湯唯、黃覺主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惹來了罵聲一片。這部於2018年12月31日公映的電影,不僅創下了國產文藝片單日票房的歷史紀錄,也創造了內地影史95.75%的首次日票房跌幅紀錄。口碑票房暴跌誰之過?「一吻跨年」不如預期「有史以來最爛的電影,騙子,爛片,憤怒,垃圾裡的垃圾!」
  • 爵跡2口碑意料之中,網播票房出乎意料,賣房子拍第三部大可不必
    爵跡2口碑意料之中,有誰在為票房買單? 正如好演員有票房號召力一樣,好導演也能夠讓觀眾產生專業信任感。同理,口碑不好的導演,也會被人定性是一位「拍爛片」的導演。
  • 《私人訂製》首日票房8000萬 破華語片紀錄
    昨天,馮小剛賀歲喜劇《私人訂製》上映,以8000萬刷新了華語片首日票房紀錄。但在口碑上卻遭遇兩極分化,影評人批評它「炒冷飯」毫無創新、全靠段子拼湊,普通觀眾則認為,看馮氏喜劇就是為了圖一個樂和,只要笑了就行。  昨天,《私人訂製》在各大影院出現了排隊購票、一票難求的火爆景象。作家孔二狗微博感慨:「寫了一天稿,晚上去看了『私人訂製』。
  • 2019年度十大喜劇電影,高口碑,低票房
    高口碑,低票房第十位:極限職業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豆瓣評分:7.7全球票房第八位:我在雨中等你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豆瓣評分:8.2全球票房:3300萬美元《我在雨中等你》講述了狗狗恩佐與賽車手主人丹尼一家的生活故事。
  • 5.3分,陳立農李現新片首周票房出爐,爛得可圈可點讓人肅然起敬
    這一次,低口碑高票房奇幻大片終於翻車。 2018年,梁朝偉、白百何、井柏然主演的《捉妖記2》,全國總票房22.3億,豆瓣口碑卻只有5.0分。 2019年,肖戰、李沁、孟美岐、唐藝昕主演的《誅仙》,全國票房拿到4億,在豆瓣上,55萬觀眾評出了4.4分。
  • 史泰龍新片遭媒體差評,影版《唐頓莊園》票房口碑雙豐收
    果然,正式公映後,爛番茄開出85%新鮮度,豆瓣8.6,IMDb7.8,一眾電影網站的評分都屬優良等級,票房上的成功並非偶然。影版擁有比劇版更奢華、更大規模的視覺畫面,但據傳製作成本只有2000萬美元,加上海外的超過3000萬票房,片方已經確認盈利。
  • 口碑好,票房差!國慶檔黑馬作品《一點就到家》輸在了起跑線
    從口碑和成片質量來看,由陳可辛團隊、香港導演許宏宇執導的《一點就到家》絕對是國慶檔最「好看」的主旋律影片。但好口碑和好質量卻未換來好票房。影片採用分段敘述方式,而且都是喜劇類型片,又有多個有爆款電影作品團隊保駕護航,大牌演員和導演就是最好的票房基礎。另外,「小人物+家國情」的敘事手法再次驗證了其市場影響力,恐怕這種「聯合執導+單元短片」的創作模式會繼續下去,成為下一個票房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