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間,一年已經過完了。這一年,我似乎想要保留和抓住很多東西,後來才發現我需要的和能夠保留的並不多。
朋友問我:「你有什麼愛好?」言下之意大概是說:你既不追劇,也不常出去玩,整天窩在家裡都幹嘛呢?這個問題讓我遲疑了兩秒鐘,才底氣不足地回答:「我喜歡看書和寫作。」話說出口才發現今年看的書並不多,至於寫作,我已經三個多月沒有更新微信公眾號了。我感到難為情。
我捫心自問:這一年,我都幹啥了呢?我想不起自己都做了些什麼,這樣渾渾噩噩地虛度時光,罪惡感油然而生。可是當我說很久沒寫文章是因為自己太懶時,同學說:「怎麼可能就是因為懶呢?你一定是做了別的什麼事情。」別的事情?我做了什麼呢?我想了好久好久,終於想起2018年除了陪伴小兒子,照顧大兒子,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大V店了!用大V店創始人哈爸的話說是「中大V店的毒太深」——既是媽媽顧問,又是故事媽媽,還是借閱館館長,而且還持續不斷地報了N多的督導課!但是細想起來,「你把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我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大V店,就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而事實上,這一年,我和孩子的收穫和進步都是有目共睹的。
海藍博士說:「關係沒有明天,只有當下。當下好,一生就好。」 「生活不完美,世界不完美,他人不完美,我們自己也不完美,我們能夠做的是:在這個不完美的生命旅程中,學習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愛,越來越完美。」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我的生活已經成功擺脫「抱怨模式」,性格變得更加開朗和豁達,善於接納和包容,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婆媳關係以及與他人的關係都處於和諧狀態。人際關係融洽,最受益的是自己——曾經三天兩頭往醫院跑的我,前段時間去找同學時竟然在以前常去的那家婦科醫院迷路了!突然發現我已經很多年不去這家醫院了。人際關係影響情緒,情緒影響健康,想要健康快樂地生活,當務之急不是多掙錢,而是用心處理關係。你覺得呢?
媽媽情緒平和,孩子幸福快樂。內心幸福感滿滿的孩子,才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和學習中去,才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6歲的小兒子除了幼兒園的特色課程——西洋棋之外,沒有參加任何機構的培訓班,只在大V店學習過數獨、樂高、創意繪本、常青藤爸爸英語語感啟蒙線上課程,但他的語感、數感和動手能力都不錯。尤其讓我感到欣喜的是他懂得感恩和分享,經常會抱著我說:「謝謝媽媽,你對我太好了!」「我愛你!」不管吃什麼東西,都會記得給我留一半,哪怕是五塊餅乾,每人平分兩塊之後,他還要把剩下的那塊掰一半給我。幼兒園發的小糕點,很大方地分一半給哥哥,然後再跟我共享另一半……
大兒子一直讓我引以為傲。他愛憎分明,很有主見,自學能力極強,善於與他人協作。2018年,他自學網上作曲,成為網易音樂人;自己準備材料申請籤證並順利通過,在滑鐵盧大學夏校學習期間,與同學合作拿到了考核項目第一名;組織民樂隊成員參加了多次演出,屢獲好評;創辦的國樂社,在徐匯區中學生社團評比中脫穎而出,成為八個明星社團之一;自學並創建網站,為他人提供服務……他拒絕通過中介申請留學,寧願自己申請。我覺得不管結果怎樣,申請過程就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鍛鍊機會。
「在杜威看來,教育本身是沒有『宗旨』或『目的』可言的。如同一個農夫枉顧外界條件而設立一個宏大的『農事理想』一般愚不可及。教育者唯一能做的,其實很少,也很簡單:無非是在認識到自身知識經驗的局限情況下,不必設定一個『目的』而自由自然地陪伴學習者的成長。教育者能做的,無非是在陪伴的過程中,提供學習者所需要的一切幫助與必要的環境條件。」深以為然。愉快地陪伴孩子成長,足矣。
我曾讀過這樣一段話:「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是固執己見,他們迫切需要一個人絕對服從與相信他們,以撫慰自己的失意。父母的偉大之處,不是體現在給了他生命,也不是養育了他,而是在付出之後,能夠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哪怕,自己過得再潦倒,也不會從孩子身上尋找一絲絲能夠掌控的快感。」我非常認同這種觀點,因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們當作思想獨立的人,彼此尊重,界限分明。孩子從小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足夠的鍛鍊機會,足夠的發言權,自然樂觀而自信,遇到問題首先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做無用功去埋怨別人。
繪本《謝謝你,你對我很重要》告訴我們:不管處在什麼年齡段,都要面對失去的困擾,關於人生,關於愛。放下不是失去,而是更好的獲取。放下家長權威,給孩子更多機會,我們反而會收穫更多。
2019年,讓我們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這一刻,我想對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還有一直關心、支持我的你說:謝謝你,你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