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林星宇,錦江酒店(中國區)副總裁,曾擔任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在企業戰略規劃、跨行業資源整合與商業運營等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她積極推動酒店行業與金融機構、投資公司、獨立投資人的緊密合作,並在地產業多元化轉型的新趨勢下,主導酒店行業與眾多百強地產企業達成戰略合作,致力於實現酒店與地產、金融等行業商業營銷的全面升級。目前,林星宇女士負責錦江酒店中國區事業發展中心事務,主導中國區域的開發及籌建籌備工作。她主推多項戰略措施,積極引領團隊內部改革,獲得突出業績。因出色的管理成果,林星宇女士先後榮獲"2019中國酒店年度傑出人物"、"中國酒店業影響力人物"等多項業內大獎。
Q:你提出了"城市生活空間綜合體"這一概念,能否加以具體說明?
林星宇:中國酒店行業正處在變革階段。這個變革從幾年前就開始了,外界看到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中端酒店的崛起。包括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從數據上也發現,中端酒店疫後的恢復要比經濟型酒店快。而這背後重要的動力之一,就是"消費升級"。人們更加注重住宿環境的衛生,願意為更好的環境買單。這不僅是因應疫情的改變,這也是近年來的趨勢,而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除了對住宿環境的要求變高,還有一個近些年的趨勢是消費者的個性需求。他們的"內心喜好"的訴求漸漸取代"基本物質滿足"訴求,而所有據後者而展開的商業邏輯將被重構。這是"城市生活空間綜合體"產生的背景之一——消費端在變化。消費端的變化也在帶動商業地產端發生變化。在商業地產端,需要能夠滿足用戶"時間消費"需求的體驗式場景,來增加商業綜合體的人氣,增加用戶的粘性。
消費端和地產端兩頭都在變,酒店的體驗消費和商業資產價值便凸顯出來。在第十九屆全國文旅論壇上,我正式提出"城市生活空間綜合體"概念,並期望在此概念下打造的酒店,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體驗,以及商業綜合體對"時間消費"的要求。
具體來講,"城市生活空間綜合體"將零售、住宅、酒店、公寓、購物等不同的業態功能由零散逐漸統一至同一空間下,具體到酒店行業,則是以酒店品牌為媒介連結商業地產空間與空間構建者、空間使用者,以品牌內核賦予城市生活空間新的生命。
城市生活空間綜合體要求酒店功能向傳統的"住宿"之外延伸,通過豐富消費者的體驗,從而延長消費者在空間內的停留時間,並進一步消費。酒店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單是居住、用餐的地點,也可以是休閒娛樂、文化輸出、生活方式體驗、社交、教育的場所。
Q:好的酒店+好的商業,才能產生1+1>2的溢出效應。好的酒店也在構建一種"好的生活方式"。請問如何確保你們的酒店能夠倡導好的生活方式並受歡迎?
林星宇:品牌的理念在落地之後不是孤立的,它會與契合的商業發生"化學反應",也就是你所說的"1+1>2"的溢出效應。這幾年,很多酒店開始重視融合當地特色,重視酒店設計與周圍建築的統一,目的就是更好地匹配城市文化及物業的氣質,做"有機的融合"。在這方面,我們旗下的品牌是走在行業前列的,我們希望以此來保證品牌倡導的生活理念能夠有效輸出,傳遞給消費者。
Q:酒店行業內,這兩年存量市場似乎很火,尤其在疫情之後。你怎麼看?
林星宇:疫情是一個催化劑或者說加速器。相對規模化、體系化的連鎖酒店,單體酒店在疫情之下面臨物資不足、流動資金緊張、資金鍊斷裂等等問題。單點抗衡,抗風險能力弱,很多單體店可能就經營不下去。這很殘酷,但如果和有實力的連鎖品牌合作,大家各取所需,能夠共同對抗風險。
存量市場整合在酒店業也火了好幾年,是近年的"兵家必爭之地"。從B端角度來說,中國酒店存量市場中有超過90萬家單體酒店,連鎖化率不到20%,可觸達的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疫情過後,有實力的酒店集團抓住機會發力存量市場,單體酒店的改造與升級或將進一步加速;從C端角度,疫情讓人們對健康、衛生的要求會變得更高,品牌化標準化的酒店在這方面會做得更好,消費者的信心相對也更大,C端推動B端,也將驅動連鎖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