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23日電(記者詹婷婷、周暢)4月23日是第19個世界讀書日,在全民閱讀立法列入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後,中國民眾公共閱讀現狀深受關注。
亞馬遜近日發布了一份通過在線調查得出的網民閱讀習慣報告,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人閱讀的紙質書數量超過電子書,但超過7成的人表示會嘗試閱讀更多的電子書。
「現在有大把時間去圖書館看書的人很少了,雖然有時很有閱讀熱情,但去趟圖書館來回就要1個多小時,時間往往耽誤在路上。」在安徽省一家國企工作的陳欣說,「如果公共圖書館能夠提供更多的電子資源,足不出戶或者在路上就能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看到圖書,大家的閱讀興趣肯定會提高的。」
事實上,從提供借書上門服務,到開發手機圖書館……眼下,中國多地公共閱讀從被動等待變為主動出擊,服務、創新成為了公共閱讀領域的新方向。
湖北省宜昌市開通電子圖書自助借閱系統,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下載圖書至手機;湖南省長沙市準備將借書服務打造成特色的「上門服務」,長沙的市民可以通過社區借書網站,點點滑鼠發送訂單,「派書快遞員」就會帶著書籍出現在讀者的家門前……
今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一社區圖書室開建了數字雲圖書館,前期測試100人通過雲圖書平臺免費帳號登陸可瀏覽電子圖書500多冊,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也有很多圖書館通過舉辦各種主題閱讀、讀書沙龍、講座等活動,培養民眾的閱讀興趣、傳授閱讀方法、開展閱讀推廣。
專家指出,雖然目前不少公共圖書館都在嘗試創新之路,公共閱讀資源總量也在不斷提升,但中國仍面臨公共閱讀資源人均少、不均衡等問題,公共閱讀服務仍待提升。
文化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共有縣級以上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3076個,大約40萬人擁有一座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全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達7.89億冊,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0.58冊,尚不到1冊。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說,中國政府應繼續加大對公共閱讀方面的投入,而「公共閱讀服務應更加豐富、更加長久,這樣才有助於營造全民閱讀的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