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工程師正在製備室處理新採集的臍帶血。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名詞解釋
「臍帶血」
是產婦生產時胎兒娩出斷臍後,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原先,它一般會作為醫療廢物被扔掉。但醫學研究發現其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也就是血細胞的「原始細胞」,可以用於「重塑」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
我國著名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曾表示,如果臨床有病人自身存儲的臍帶血,一定會選擇利用其治療。因為自體臍血基因、配型完全吻合,不會出現移植後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和排斥現象。
新京報訊 (記者溫薷)最近,熱播電視劇《青年醫生》中出現的「臍帶血救命」情節,令十多年前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自存臍帶血」關注度升溫。與此同時,也有專家提出自存臍帶血用途有限,甚至提出「臍帶血陷淘汰危機」、「自存臍帶血是騙局」等。
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北京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技術專家表示,目前北京臍帶血庫已有650份臍帶血應用於臨床,治療患者610位,被證明可治療37種疾病。同時,產婦自存臍帶血中,11例獲得臨床應用。
目前國內多地有臍帶血庫
近年來,臍帶血一方面被證實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同時又飽受質疑。其爭議主要集中在產婦自存臍帶血的利用率、費用、治療效果等方面。
據了解,臍帶血近期遭受的一次「信任危機」發生在今年4月。上海一名8月齡寶寶患上白血病,此前其父母花費2萬元在上海市臍血庫自存的一份「救命血」,被醫生判定不能使用。此案例發生後,一些地方臍帶血庫的入庫量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水」。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1996年,原衛生部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規劃臍帶血庫的建設,按當時規劃為10個。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四川、山東、浙江等地都已設置了臍帶血庫。
11例自存臍帶血獲臨床應用
作為國家衛生部門批准的「特殊血站」,北京只有一個臍帶血庫,2002年起開始接收產婦自願付費、為寶寶和家人存儲臍帶血。北京臍血庫庫存容量50萬份,目前已存放超過19萬份臍血。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了解到,目前,北京100名產婦中,約有10-20名會選擇留取臍帶血。北京百餘家具有助產資質的醫院都可以自存臍帶血。產婦籤署相關協議之後,由醫護人員採集,放在專門的取血冰箱裡。像北京市婦產醫院、海澱婦幼等產婦數量集中的醫院,收集到的臍帶血一天約十幾份。
據北京臍帶血庫公布,北京臍帶血庫已有650份臍帶血應用於臨床,治療患者610位,被證明可治療37種疾病。同時,在產婦自費存儲的臍帶血中,11例獲得臨床應用。
焦點
臍血存儲費用為何較昂貴?
臍帶血庫分為公共庫和自體庫,前者為公民自願無償捐贈,用於配型移植和其他治療。後者為公民自願出資儲存,用於個人需要。
目前,產婦自存臍血需繳納19800元費用。「費用不菲」成為臍帶血自存的一個主要「槽點」。記者隨機詢問了十餘位新媽媽或準媽媽,只有一人考慮自存臍血「備份」。主要原因是價格不便宜、使用概率低,被稱「性價比」不高。
臍血自存成本主要用於哪些方面?北京市臍血庫介紹,臍血第一年費用較高,主要是在製備、分離和檢測環節中產生的耗材、試劑和人工處理成本。隨後的成本主要來自保存,比如液氮的消耗、人員的管理等方面。
不過工作人員稱,相對於有家長為救治患兒再生育的做法,自存臍血成本相對較低。
自存臍帶血能否「包治百病」?
魏曉飛介紹,目前我國臍血的適應症有80種。北京市臍血庫為國內各家移植醫院提供的臍血中,共涉及37種疾病的治療。這些適應症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肝硬化等。
這意味著,臍帶血並不能「包治百病」,而是具有嚴格的適應症範圍。據了解,目前臍血實際用於臨床的疾病中,以血液病居多。據媒體報導,有專家表示衛生部門正在修正,有望批准擴大臍帶血幹細胞臨床適應症的範圍。
目前北京市臍血庫應用於臨床的臍血中,大部分來自公共庫,自體庫只有11例。對此魏曉飛坦言,自存臍帶血並應用於自身,一定程度上確實屬於「概率事件」。
同時,一些遺傳疾病由於自身基因缺陷所致,可能不適合用自己的臍帶血治療,如一些血液和免疫系統方面的遺傳病。「上海嬰兒8個月被診斷為白血病,臨床上會認為和遺傳因素有關,因此慎重起見沒選擇自體臍帶血,而是選擇了公共庫臍血。」
不過魏曉飛認為,遺傳病患者自存臍血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價值。「比如可以用於組織修復、再生醫學等。」
臍帶血是否只能救治兒童?
目前,一份臍帶血的入庫標準是50毫升。有觀點表示,這份臍帶血容量過低,導致只對20-30公斤的兒童有效。
魏曉飛表示,現在大多數臨床應用來自公共庫,而公共庫臍血需要配型,不能做到100%相合,因此需要更多的細胞數量。目前最成熟的一種「補償」方法,就是雙份臍帶血移植。「但自體庫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他解釋,影響移植效果目前取決於兩方面,一個是配型,配型程度越高越好;一個是細胞數。「配型程度高,需要細胞數相對低。自庫配型是完全的,需要細胞數最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林東軍也認為,單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可以用於治療多少體重的患者,要根據非血緣還是自體移植、治療疾病的種類及臍帶血細胞數而定。只要細胞數量足夠,同樣可以用於大體重的患者。
探訪
臍血須零下196℃「雪藏」
據北京市臍血庫技術中心專家魏曉飛介紹,按照要求,臍帶血在採集之後24小時內,須由臍帶血庫的專職取血員使用溫度24小時實時監控的取血箱,從醫院運送到臍血庫裡。
收血室是臍血到庫之後的第一站。工作人員需要在裡面檢查血液外觀、重量等,對於符合製備標準的臍血,將進行核對登記,賦予其類似身份證的唯一編號。
魏曉飛稱,有時醫護人員誤操作將血液冰凍,由於造血幹細胞對低溫敏感,冰凍後活性變差,就不能再使用了。另外,臍血的入庫標準是50毫升,如果血量不達標導致細胞數量不夠,或臍血本身濃度過低,也會建議產婦放棄。
隨後,臍帶血將進入製備室,工作人員將臍血進行分離。其中,紅細胞和血漿將被去除,留取富含造血幹細胞的有核細胞。然後再按照比例,在其中加入冷凍保護劑,避免細胞在降溫過程中被破壞。
正式入庫前,臍帶血幹細胞還需要進行14天的培養,以評估幹細胞的活性等指標。此外,還要對臍血、母血進行病毒檢測,包括B肝、C肝、愛滋病毒、梅毒抗體等,以及細菌、黴菌檢測,核酸檢測等。
最後,臍帶血將進入凍存程序。第一步是在程控室裡降溫至零下90℃。之後,再轉入液氮中長期保存,液氮庫由一個個銀色的圓柱形液氮罐組成,裡面可達到零下196℃的「超級冰點」,每個大液氮罐可容納5000份臍血。
「理論來說可以長期存儲。」魏曉飛說,目前北京市臍血庫臨床使用的臍血中,最長一份來自14年前的臍血,解凍後使用。
部分自存臍帶血應用案例
●2009年4月
北京兒童醫院,2歲女童使用自己的臍帶血庫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是我國第一例使用自體臍帶血治療成功的病例。
●2010年2月
北京道培醫院,3歲患有急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女孩,通過移植自己的臍帶血獲得救治。
●2012年3月
北京軍區總醫院,4歲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接受了來自弟弟的臍帶血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