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批四川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回到成都
成都市民在街道兩邊歡迎四川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回家 成都日報記者 馬丁 李冬 攝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2020年3月20日,《成都》這首熟悉的旋律在武漢天河機場由志願者們唱響,送別四川援助湖北醫護隊隊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百名成都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奔赴武漢,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不只醫護人員,疫情期間,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公安等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作出了積極貢獻,展現了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
不僅在疫情期間,崇德向善一直是成都在千百年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精神氣質,涵養著城市文明與市民素質。在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時,選樹先進典型,表彰「成都榜樣」也成為題中之意,「成都榜樣·最美抗疫人物」評選已然拉開大幕。
崇德向善
天府文化涵養成都品德氣質
有著4500年文明史的成都,千百年來在傳承輝煌的中華文化延續燦爛的巴蜀文脈中,孕育出特質鮮明、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數千年間,天府文化始終貫穿著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中華文化思想理念和傳統美德。崇德向善的城市氣質與人文精神早已深深嵌入成都城市基因和血脈。縱覽古今,成都湧現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道德榜樣,有為祖國國防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金孔雀」餘旭、有在汶川地震中搶險救災英勇犧牲的飛行員李月、有追隨左權將軍在抗日戰場上壯烈犧牲的青年戰士彭為工、有為了家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志士彭家珍以及無數敬業奉獻者、拼搏奮鬥者、英勇逆行者們。
當前,成都正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紮實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以公民道德素養的提升匯聚社會文明的力量。把天府文化作為學校思想道德建設、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力實施天府文化立德樹人工程,擔當治蓉興蓉重任的時代新人不斷湧現。一樁樁善行義舉,一幕幕暖心畫面、一張張美麗笑臉,勾勒出成都城市的美德群像,他們以德之力量,護城之周全,衛國之安泰。
德潤蓉城
成都湧現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7名
在道德浸潤、模範湧現的背景下,「成都榜樣」活動應運而生。作為引領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活動,「成都榜樣」致力於徵集甄選各類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主戰場立得住、傳得開、學得來的典型人物,通過「道德模範」「最美人物」「成都好人」等系列活動為城市發展提供豐潤道德滋養,通過先進典型引領全體市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自2014年活動開展以來,「成都榜樣」系列活動通過精細組織、多元推薦、發動群眾、廣泛動員、媒體發掘等方式尋找挖掘了一批批事跡感人、示範性強的典範人物,近6年來湧現出諸如第七屆全國敬業奉獻類道德模範、「英雄機長」劉傳健,第六屆全國助人為樂類道德模範、「用實際行動架起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的劉源,40年間拯救24位落水者的「救水女俠」、第五屆全國見義勇為類道德模範吳永秀等先進人物。
截至目前,成都獲評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7名、四川省道德模範37名、成都市道德模範255名,四川省新時代好少年6名、成都市新時代好少年93名。他們是天府文化的切實踐行者、弘揚城市精神的文明傳播者,引領全市市民共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品德風尚,德潤蓉城的景象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供了豐厚的道德滋養與精神力量。
大城大德
「成都榜樣·最美抗疫人物」評選反響熱烈推舉不斷
在戰「疫」過程中,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各行各業湧現出大量感人事跡,彰顯出友善公益之城的擔當與溫度。「英雄機長」劉傳健接送四川援助湖北醫療隊,1463人全部凱旋「一個都不少」;千裡逆行為醫護人員做飯的「雨衣妹妹」以小小身板傳遞大大的愛,「雨衣」匯聚愛的「大傘」;3100家紅旗超市安全運營「不掉線」,堅持戰「疫」保民生,樹立成都企業的全國標杆。無數的公安交警堅守一線、無數的企業商戶捐款出力、無數的基層幹部通宵達旦,他們匯聚成抗擊疫情的「成都榜樣」,是當之無愧的「最美人物」。
為進一步樹立鮮明價值取向,以先進典型為示範,引導社會各界堅定信心,有力有序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治委、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衛健委、市科協等部門將聯合舉辦「成都榜樣·最美抗疫人物」系列活動,以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期間湧現的先進事跡為主要素材,選樹一批行業部門中事跡突出、群眾公認、典型性強的「成都榜樣」,以危急時刻義無反顧的人物故事展現挺身而出的家國情懷,彰顯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責任擔當。
「成都榜樣·最美抗疫人物」評選活動已於2020年3月啟動,啟動以來引發強烈反響,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踴躍推薦,各類別已收到多份打動人心的材料。評選活動將持續到7月,將選出100名「最美抗疫人物」(共十個類別,每個類別十名個人或集體),為全市經濟社會恢復正常運行提振士氣,進一步擴大「成都榜樣·最美抗疫人物」先進事跡的社會號召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成都日報記者 杜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