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Tsunami
在 2018 中國醫院創新發展峰會上,王辰院士直言不諱:「身邊的人都在說全球最大醫學院招生三萬的新聞,如果醫學院校大規模地擴大招生人數,教學質量就會下降。」但一年後,王辰院士口中的「全球最大醫學院」還是在山東泰安如期揭牌成立,從原泰山醫學院改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據學校官網上顯示,在校學生已達 2.4 萬,離三萬之巨也已為期不遠。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擔任首任校長。
從「不知名」的醫學院一路晉級變為坐擁 5 位院士,附屬 20 家三甲醫院的龐然大物,泰山醫學院僅用了短短三年時間。
堪稱近年來醫學界的「天命之子」。
並不出名的齊魯小宗
泰山醫學院,校如其名,坐落在東嶽泰山腳下。
在國內諸多醫學院校中泰醫其實並不出名,根據「中國教育在線」數據顯示,近年來該校在全國多個省份招生都是第二批錄取,換言之,是一所二本醫科院校。
2017 年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公布的中國大學臨床醫學學科排名裡,山東地區除穩坐第一第二的山大、青大外,泰山醫學院的排名也尚在濰坊醫學院之後。
雖然看上去不顯山不露水,這所安坐於岱宗旁的醫學院其實大有來頭。
1970 年,在「面向農村、面向工礦、面向工農」「實行開門辦學」原則指導下,由原齊魯大學醫學院組建而成的山東醫學院搬遷至泰安進行辦學。四年後,山東醫學院把主要力量撤回濟南時,抽出約三分之一的教職工留在當地,籌建了山東醫學院泰安分院。
1981 年經國務院批准,山東醫學院泰安分院更名為泰山醫學院。而回到了濟南的大部隊則升格為山東醫科大學,在世紀初的那場合併大潮中與山東大學聯姻,成為現在的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
依照幾千年前在這片孔孟之鄉誦讀的《禮記》說法:「嫡長子一係為大宗,其餘子孫為小宗。」
由山東醫科大學分出的一部分而成立的泰山醫學院是名副其實的「齊魯小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大 IP 出身的泰醫自然不甘心安於現狀。在開闢了 3000 畝新校區後,泰醫於 2011 年制定的「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在「十三五」末升格為醫科大學。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單靠自身建設去滿足教育部對高校更名的要求,其難度堪比鯉魚躍龍門。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一股從濟南吹來的風,直接把「龍門」送到了泰醫的面前。
風起濟南:兩個不如意的醫學婚姻
2017 年,一名出身齊魯的山東省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提案,驚動全省。
他提議「將齊魯醫學院從山東大學中獨立出去,重新恢復山東醫科大學」。
按照他的說法,近二十年來齊魯醫學院在綜合性大學裡的發展情況與醫科大學時期相比,教學、臨床、科研等各個方面都不如人意,成果乏善可陳。
圖源:人民政協網截圖
儘管這項提案迅速石沉大海,沒了聲息。但多多少少說明了「齊魯大宗」和山東大學的這段婚姻,也許和當時一同嫁人的姐妹們(華西、湘雅、協和等)一樣,並不算甜蜜。
任何政治上的聲音都不可能是無的放矢。在這項齊魯獨立提案橫空出世的前一年,山東省醫學界就已經變得風雲詭譎。
2016 年,山東省宣布將在濟南打造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發展千億級別的醫療產業。與此同時,該省一項高校改革意見中提到,「十三五」期間,會重點扶持 6 所左右的省屬高校和 20 個優勢學科,而醫學學科將成為此次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究竟有多重?科研水平極強、坐擁兩位院士的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和臨床水平極強的省立醫院都將參與資源整合。
兩枚重磅炸彈霎時間激起了山東醫療界的驚濤駭浪。人們紛紛猜測這顆「十全大補丸」會被哪所院校吞入腹中。
首先被排除的是濟南大學。儘管多年來,濟南大學一直都與山東醫學科學院聯合辦學,培養碩士博士。
但令人惋惜的是,這一樁婚姻也不甚甜蜜,甚至可以堪稱失敗:在2014 年的學科評估中,濟南大學的臨床醫學碩士學位被教育部「拉黑」,失去招生資格。
圖源:教育部文件截圖
而為什麼不強強聯合,選擇「老大哥」齊魯醫學院?時任泰山醫學院副院長王鵬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山大本身是部屬院校,行政管理和資源整合上會有一些機制問題,而我們是省屬院校,在資源調配上,省裡有自主選擇權。」
既然省城裡沒有合適的,離濟南很近的齊魯小宗自然進入高層視野。就這樣,一股從濟南醞釀的風吹到了泰山山下。
一邊有意大刀闊斧,一邊有心化蛟為龍。雙方一拍即合,2017 年 3 月 2 日,官方發布《山東省教育廳 2017 年工作要點》中明確寫著:做好泰山醫學院與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的整合工作。
合併來的如此順理成章。
改名風波:齊魯嫡庶之爭
按照一般規律講,醫學院升格為大學,大多不會改變原名。而山東省教育廳、醫科院、省立醫院和泰山醫學院各方代表曾開會商討,如果改為泰山醫科大學,校名所體現的地域性會給人「這所高校仍在泰安」的印象,不符合合併初衷。
新學校自然要有新氣象。能夠覆蓋更大的區域,這也是新名字的野望。
經過反覆醞釀,2017 年 6 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擬定了一個極其響亮的名字——
齊魯醫科大學。
能在官方背書下繼承齊魯的牌子,對這所新學校來說意義非凡。省裡公告剛發出來,泰山醫學院就已經把「齊魯醫科大學(籌)153 年發展歷程」的宣傳海報掛在牆上。
圖源:官網截圖
這一舉動,直接激怒了原齊魯大學醫學院和山東大學醫學院的校友們。
這些最低年齡也有 80 多歲的老校友你一言、我一語,最後召集了 27 名原齊魯大學校友籤名表態,實名反對這所新組建的醫科大學更名為「齊魯醫科大學」。
籤名單上的血液病專家張茂宏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齊魯醫科』或者說『齊魯醫學』的品牌應當屬於齊魯大學醫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前身。」
籤字表(圖源:wikipedia)
老校友們群情激憤,而繼承了齊魯嫡系的山東大學對此番「齊魯之爭」卻態度曖昧:
一方面,當所有人都以為山大會如當年川大反對瀘醫改名故事,直接向教育部發函表明立場。但山大並沒有進行相關動作,還出了一封嚴正聲明,表示學校從未發出相關反對請示。
圖源:山東大學微博截圖
另一方面,他們隨即展開了強化「齊魯醫學」品牌的雷霆行動。
2017 年 9 月 19 日,山東大學慶祝齊魯醫學 100 周年時公開宣布,山東大學醫學部改為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第二醫院;山東大學口腔醫院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口腔醫院;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生殖醫院。
最後,這場改名風波以教育部的發文告終。2018 年教育部公示的擬批准高校名單裡,原來申報的齊魯醫科大學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名字「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但不管名字叫什麼,這都意味著,一艘嶄新的醫學航母即將正式起航。
山東第一醫科,能否真的第一?
2019 年,傾盡全省之力打造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橫空出世,宛如神功大成的絕世高手破關而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財政撥款上,山一醫與前身泰醫相比堪稱爆炸式增長。據泰山醫學院 2018 年財務決算,其財政撥款收入約 6 億。但 2019 年山東第一大學財務決算中顯示,其獲得的財政撥款高達約 13.2 億,和前一年相比翻了足足一倍。比同年青島大學的撥款還高出近 3 億多。
圖源:2019 年度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部門決算
一所好的醫科大學,必然不能缺少好的附屬醫院。在這一方面,財大氣粗的山一醫也踏上了開掛之路。短短不到一年,就擁有直屬附屬醫院 13 家,非隸屬附屬醫院 23 家,其中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12 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8 家。其擴張速度堪比跑馬圈地。
甚至新晉大學普遍面臨缺少博士點的短板,也被輕鬆的補上:
今年 4 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屬於濟南大學的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中西醫結合等 2 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悉數轉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圖源:新華網截圖
諸多猛藥下肚,這所名為「第一」的醫學新貴,真的能在山東省位居第一嘛?
至少從目前看這似乎很難定論。
儘管兩年來其招生位次已今非昔比,但要滿足 3 萬人的招生規模,怎麼保證教學質量?怎麼培育學科?對一所新學校來說都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在山東省內,池塘裡突然溜進一條肥碩的鯰魚,醫學院校在資源上的爭奪也才剛剛開始。
以山大為例,在資源整合中,山東大學附屬千佛山醫院就被劃給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做第一附屬,濟南當地的幾所教學醫院也變成了友校的附屬醫院。
那段時間裡,齊魯醫學院院長在兩天之內,於青島和濟南兩地接連出席了六家附屬醫院的揭牌儀式。到了今年一月,山東大學也與濟南正式籤約,決定合力打造濟南國際醫學中心。
曾經和泰醫同等水平的幾所醫學院校,也開始加快升格醫科大學的步伐。
就在幾天前,有新聞稱濰坊醫學院獲當地政府投資 2 個億,為改名大學做全力衝刺。濱州醫學院也在煙臺市政府的支持下申請升格,而他們申請的名字則是山東第二醫科大學。
圖源:政府網站截圖
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來說,想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或許還有很多路要走。
但不可否認的是,泰山醫學院在短短三年之內完成了堪稱「開掛」般的脫胎換骨,在整個醫學界,不說後無來者,起碼也算的上前無古人了。(監製:gyouza)
題圖來源:Wikipedia
後臺回復「投稿」即可查看投稿規則
或點擊菜單欄「投稿」查看投稿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