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在月球上不穿航天服?網友:不要命了!

2020-12-14 騰訊網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乘帶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功登上月球,在晚上10點,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荒蕪月球的地表。從此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腳印,但是他們都是穿著重量保護級的航天服進入月球,如果有人挑戰在月球上不穿航天服,會怎樣?網友:不要命了!

太空在人類還沒有開始探索的時候就是充滿危險的遙遠之地,但是當人類不斷攻克艱難險阻進入太空之後,才發現人們嚮往的太空有無盡的黑暗,也有刺眼的光芒,但是更多的是害怕,因為太空中存在太多的危險,不管是引力、磁場、飛行的各種物質、高溫還是零氧氣等等都是對人類存在威脅,甚至是致命的威脅!

太空人進入太空除了需要乘坐火箭之外,還需要穿航天服。航天服是用來保障太空人生命活動安全以及工作能力的密閉裝備,可以用來防護太空中的真空、高低溫、太陽輻射以及微流星等環境對人體的威脅。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並使用航天服的國家當然是美國,他是一位冒險家——威利.波斯特。近代航天服是在1961年於美國問世,5月便在美國水星計劃亞軌道試飛行成功。當時所穿的航天服是由高性能戰鬥機飛行員穿的MK-4型壓力服所改造而成,但是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當內壓提高時,航天員活動身體是難上加難。

60年代中期,第二代航天服問世,為了更好地解決內壓升高時,難以活動這一問題,研究人員便在壓力囊外蒙上一層用特氟綸混紡材料織成的網,即便是航天服整體十分膨脹也不妨礙活動。當阿波羅計劃率先實施的時候,研究人員為了更加安全地保護太空人,便研究出了第三代航天服。考慮到在月球表面行走並且還要彎腰撿拾各種標本,以及防止太陽輻射的危害,還有避免被天外飛石「小隕石」砸傷,便在關節周圍打造出容易伸縮自如的褶皺,運動性能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還要穿上特質的「內衣」,然後的航天服有絕熱層、壓力層、限制層好幾重的層疊,最外面便是最終的保護層,外加強化樹脂製作成的盔帽。但這並不代表航天服就此止步,隨後還有第四代以及新一代的太空衣問世,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在太空中「作業」。

航天服是去到外太空的重中之重,那如果站在月球表面上不穿航天服會怎樣?其實可想而知:受傷會很嚴重!估計重者會導致死亡。因為人體血液內含有氮氣,在真空環境中會變成氣體,從而導致人體十分膨脹,如果不穿戴帶有壓氣密的航天服,最終會因為體內外的壓差相差懸殊而引發致命危險;因為通過月球表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有眾多的隕石坑,這也就說明月球經常被隕石所撞擊,而在不穿航天服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被突然襲來的小隕石所砸傷;並且太空中太陽輻射十分強大,沒有航天服的保護就是身體完全暴露給太陽,這種輻射並不是小小身體可以承受住的;太空是沒有氧氣的,所以脫離了航天服也就失去了供氧,在真空的環境中存活不了多久。

所以網友的觀點很正確,在月球上不穿航天服的話基本上就和死亡拉近了距離,不過現如今科技發展十分迅速,而且馬斯克預計在2050年在火星建成火星殖民城市,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中人們可以不穿航天服在太空中遨遊!

相關焦點

  • NASA新登月太空衣公開,可屈膝蹲下舉手,不用在月球上跳著走了
    NASA一名航天服工程師在臺上展示了在壓力下穿上xEMU太空衣,與此同時還展示了能夠擺動手指、蹲下來撿起地板上的石頭等能力。據悉,太空人預計將在月球上穿著這些太空衣一次的時間要8個小時。此外,布裡登斯汀還為NASA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即在2024年之前把第一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太空人(也許是兩位女性太空人)送上月球。NASA認為Artemis任務不只是在月球表面象徵性地漫步,它希望能藉此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類存在點並將其作為深入探索太陽系的起點。而火星就在未來的探索名單上。
  • 新一代航天服亮相,重量減輕性能提升,但缺陷也很明顯
    太空服迭的改進象徵著人類航天科技的進步據了解,此次美國太空人道格·赫利(Doug Hurley)和鮑勃·班肯(Bob Behnken)身上穿的太空服是經過量身定製的,而且,和上一次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飛船時所看到的太空人是完全不同的。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航天服是在飛行員密閉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功能服裝。  航天服從功能上可分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無論哪種航天服都由多層組成,它們互相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服裝,要求各層的質量要高、要輕、不能過厚,避免影響航天員的行動。  航天服的起源  「一切從那本科幻書開始」  科學幻想常常啟發人類的重大發明創造。
  • 不穿學位服的雲畢業典禮,算不上畢業
    微博@北京五道口校園 出品 聚焦北京和五道口高校校園新鮮事 2020屆的畢業生可以分為兩波:有學位服的和沒有學位服的。高校也可以分為兩種:郵寄學位服和不郵寄學位服。
  • 不穿學位服的雲畢業典禮,算不上畢業
    2020屆的畢業生可以分為兩波:有學位服的和沒有學位服的。高校也可以分為兩種:郵寄學位服和不郵寄學位服。6月26日,一條的話題登上了熱搜,引發不少同學在新媒體平臺曬出學校寄來的學位服的照片。,穿上學位服,就算不在現場,也能有真正的畢業體驗。
  • 我國實現了在月球上進行國旗展示,為什麼不在月球上插下一面國旗
    嫦娥五號雖然沒在月球上留下一面永久存在的國旗,但是嫦娥五號在完成月球採壤時把一面完整的五星紅旗展現了出來,這已經是歷史性的突破了,意味著五星紅旗永遠插在月球上,也展現了我國強大的科技能力和航天航空能力,更彰顯了我國的強大國力,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不在月球上插上一面永久存在的五星紅旗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月球樣品是否會和美國分享?國家航天...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博很多網友關心未來是否能去月球旅遊,還有記者提問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吳豔華介紹,將先搞關鍵技術攻關,再規劃論證是否載人登月。中國如果做,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
  • 新一代航天服亮相,重量減輕性能逆天,太空人穿在身上都笑了
    隨著人類將活動範圍擴展到太空,科學家又研發出一種新的服飾——航天服,這種服飾只能用於太空人在登上太空的時候使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保護太空人不受太空射線的傷害,並為他們在真空環境下提供減壓保護。過去的航天服是什麼樣子的?
  • 說說在月球上的感覺,與地球有什麼不一樣,會發生什麼危險?
    本文基於回答一位網友的提問:月球比地球小很多,在月球上能感覺到自己朝上還是朝下嗎?月球再小,也有重力,因此上下和在地球感受一樣。但我沒太明白題主的意思,因此我想請問一下,你在地球這個碩大的圓球上,是怎麼的感覺呢?是不是覺得腳踏大地站在地表,就是所謂下,而頭上就是天空,謂之上呢?那麼你覺得西半球的美國,那裡的人是感覺自己朝上還是朝下呢?
  • 帶孩子去科技館,如何不被問懵?(航天篇)
    火星上的環境不適合人類居住,上面的溫度很低,平均大概在零下五六十度的樣子,我們看到的火星是偏紅色的,其實那與溫度無關,只是火星土壤三氧化二鐵的顏色,而且火星上缺少人類生存的氧氣和水,輻射量也很高。不過在未來科技的發展下,在改造火星後,相信人類在火星上漫步將不會是一件難事。
  • 揭秘神七設計:航天服功能完備如同"小飛船"(圖)
    中國對太空的拓邊,不始於此,但中國人在人類開拓的太空邊疆上行走,這是第一次。無論是技術攻關、產品研製、太空人訓練,還是任務組織指揮,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神七」即將發射之際,本刊講述人類太空行走的故事,講述「神七」圍繞太空行走而做的特殊設計,為讀者提供一個觀看「神七」的指南。
  • 太空衣重量比人類還重,為什麼太空人卻能夠健步如飛?
    在2003年,終於開啟了載人航天的旅程,實現了中國千年飛天的夢想。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我們深刻記得我國第一個載人太空人楊利偉。在隨後的航天事業發展中,我國先後把楊利偉、聶海勝、翟志剛、劉洋等在內的11位航天員送上了太空。為什麼太空人要穿太空衣呢?我們通過新聞聯播可以清晰看到太空人們都是身穿重重的白色宇宙服,很是不方便。
  • 月球車徵名「嗨」翻網友:建議取名「月餅號」
    在這些名稱方案中,許多作品富有時代性、民族性、創新性,體現出濃鬱的中華文化特徵和全球華人對中國航天工程的關注度和愛國心。  【內涵版】  新華網社區互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少參與徵名活動的網友在新華網上留言表示,月球車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驕傲,更是全體華人的驕傲。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中國航天意義有多大?
    文/水大亦魚大 結論先行: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樣品,這意味著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時驗證了,我國目前所擁有的技術,意義重大。
  • 月球土特產已攬件,日本也帶回太空樣品,為啥不去月球?
    從「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至今,它的每一步行動都順利地按照計劃進行,近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再次傳來了新的消息。據媒體報導:在本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隨後,「月球土壤」樣品容器也成功地被轉移至返回器中。由此可見,我國的月球「土特產」已經攬件,即將發回國內了。
  • 印度再次向月球發起挑戰,「兔子」將迎來新鄰居?
    為了能夠成為航天大國,印度在今年制定了至少25次航天任務。其中包括升級版登月計劃,載人航天飛行計劃。印度還計劃在今年發射「月船3號」。這是在「月船2號」之後,印度又一次向月球發出挑戰。
  • 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因此,在打開艙門之前,你需要穿上一套防護服。為你推薦的是這套A7L型太空衣。這一型號的太空衣同樣是「阿波羅」航天員在執行登月任務時所穿。太空衣本身包含五個主要分層:第一層是液體冷卻服,它緊貼航天員皮膚,這是一件附有細細的管子的貼身衣服;第二層是尼龍,用於保證舒適;第三層是壓力氣囊,讓航天員在穿上壓力服後可以方便地活動關節。
  • 航天專家喊你來當小小太空人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現代快報小記者聯合南京肯德基公司,開展「探尋星辰大海,致敬中國航天夢」航天日主題活動。活動當天,我們邀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博導康國華,他將帶來一場航天科普大餐,為小航天迷們講述中國航天曆程。此外,現場還設有「我是小小太空人」互動環節,小記者們將穿上航天服,行走在仿真星空下、太空飛行器模型旁,來一場太空探秘之旅。
  • 暴飲暴食、催吐、鬼椒麵挑戰:「不要命」的吃播,有多可怕?
    如果吃不下可以不吃,像那些比較正經的吃播,介紹食物或者做法,也是很不錯的。這些博主從未想過,在中國乃至世界還有無數人因為饑荒吃不上飯。而在這些博主中間還有一些心智未成熟的學生,觀看群體中還有許多的未成年。
  • 嫦娥五號回家,暢想一下月球土壤怎麼用!要不要還給美國1g
    2020年最華麗的航天任務,嫦娥五號,通過完美完成一道道難關,向世人訴說著中國航天科技的崛起。土壤運回來,下面該考慮月球土壤怎樣使用了。今天咱們簡單介紹一下不簡單的月球土壤。順便暢想一下月球土壤怎麼用。我是東城觀星,大學老師,給大家介紹大科技背後的科學知識,喜歡我的作品,記得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