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航天服亮相,重量減輕性能逆天,太空人穿在身上都笑了

2020-12-14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隨著人類將活動範圍擴展到太空,科學家又研發出一種新的服飾——航天服,這種服飾只能用於太空人在登上太空的時候使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保護太空人不受太空射線的傷害,並為他們在真空環境下提供減壓保護。

過去的航天服是什麼樣子的?

自1961年,美國研發了首代航天服之後,航天服就在不斷迭代更新,發展到現在,無論是外觀上,還是性能上都有很大的改變。就拿第一代航天服來說,是由美海軍戰鬥飛行員的MK-4型壓力服進行改進的,但後來發現,這種改進過後的航天服在遇到空氣壓力的時候,就會讓太空人無法動彈,不利於艙外活動。

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又研發了第二代航天服,這一次的航天服解決了上一次的問題,讓太空人在面對空氣壓力的時候,也能保持活動,並且具有極佳的運動性,但是這種航天服如果要用於登月行動的話,可能還會有所欠缺,所以,在美國開始「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第三代航天服也就順利誕生了。

第三代航天服的特點在於關節處有很多褶皺設計,這種現象能夠有效的提升運動性能,並且,還加入了便捷式生命保障系統,這種生命保障系統能夠固定在每位航天員的背部,可以進行供氧、淨化二氧化碳以及排熱等需求,大大提升穿著的舒適性。

第四代航天服的優點

前三代的航天服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需要定做,而且,一件航天服只能用一次,這不僅耗費時間,也還會浪費資金。為了改變這種現象,美國研究出第四代航天服,這種航天服就是後來在太空梭上使用的航天服,是通過分別製作,並具有多個尺寸的航天服,據了解,一款第四代航天服的使用壽命曾計劃可以達到15年。

而除此以外,第四代航天服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穿著過程比較節約時間,在以前穿一件航天服需要1小時,而穿第四代航天服時,僅需10-15分鐘,當然,第四代航天服也並不是沒有缺點的。

在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表示,在未來的太空時代,太空人在太空工作的時間或會大大延長,到時候,第四代航天服或許不能滿足使用。因此,航天服仍在不斷發生變化。

新一代的航天服已亮相,重量輕了40%

根據《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稱,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在5月29日報導中提到,在5月27日,NASA載人龍飛船太空人道格·赫利(Doug Hurley)和鮑勃·班肯(Bob Behnken)身上所穿的航天服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據悉,這套新型航天服充滿未來感,和以往的航天服有著很大差別。

例如,這款新型航天服的頭盔採用連衣帽的形狀設計,質感很柔軟,據說是採用3D列印技術製作而成的。而在航天服的內層中還具有調控體溫的效果,可以預防過熱問題。在手套上也經過改造,具有觸屏功能,這讓太空人即使人在太空中,也能輕鬆操作平板電腦。

最為重要的是,這套新型的航天服在重量上有了很大變化,其至少比以前的航天服要輕40%,一套輕便的航天服能夠讓太空人活動更靈活,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升舒適度。不過,據了解。這套航天服似乎只能在龍飛船內使用,而不能在艙外穿著使用。

但在2019年10月,NASA公布了為「阿爾忒彌斯計劃」而研發的兩款新一代太空服,據了解,這兩款太空服一套將用於獵戶座飛船內使用,而另一套將用於艙外探索活動使用,這是為了太空人在飛船外活動的時候,阻隔微小隕石和小顆粒太空碎片的傷害。因此,這兩款太空服或許不久後就能和大家見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2日發表文章《英媒:太空服變化折射人類航天科技進步》

相關焦點

  • 新一代航天服亮相,重量減輕性能提升,但缺陷也很明顯
    太空服迭的改進象徵著人類航天科技的進步據了解,此次美國太空人道格·赫利(Doug Hurley)和鮑勃·班肯(Bob Behnken)身上穿的太空服是經過量身定製的,而且,和上一次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飛船時所看到的太空人是完全不同的。
  • 太空衣重量比人類還重,為什麼太空人卻能夠健步如飛?
    在2003年,終於開啟了載人航天的旅程,實現了中國千年飛天的夢想。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我們深刻記得我國第一個載人太空人楊利偉。在隨後的航天事業發展中,我國先後把楊利偉、聶海勝、翟志剛、劉洋等在內的11位航天員送上了太空。為什麼太空人要穿太空衣呢?我們通過新聞聯播可以清晰看到太空人們都是身穿重重的白色宇宙服,很是不方便。
  • 挑戰在月球上不穿航天服?網友:不要命了!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乘帶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功登上月球,在晚上10點,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荒蕪月球的地表。從此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腳印,但是他們都是穿著重量保護級的航天服進入月球,如果有人挑戰在月球上不穿航天服,會怎樣?網友:不要命了!
  • NASA推出新款太空衣,一件價值1億,5層監控為太空人保駕護航
    今年10月NASA發布了新一代太空衣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簡稱:xREMU),用於執行2024年的「Artemis」載人登月計劃。新的設計在安全性、機動性做出了革新。究竟航天服有什麼講究呢?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進擊的航天服  「當科幻變成現實」  第一個真正進入太空的航天服是前蘇聯的SK-1 航天服。1961年4月,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開創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創舉,他當時穿的太空衣就是SK-1 航天服。
  • 「的確良」、「航天服」……這些服裝原來都與東華大學有關!
    從普通百姓日常穿的化纖衣服,到太空人的太空衣、天宮空間實驗室的「翅膀」,一代又一代東華人矢志不渝踐行著他們的家國情懷。如若增加產量,則要與糧食爭奪耕地,是選擇「吃飽」還是「穿暖」,成了難題。 在全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即使在首都北京,每人每年發2.5尺布票,基本上一家三口的布票湊一起,才夠裁一條褲子。 當時,多數家庭都是大人穿破的衣服改一改給孩子穿,大孩子穿過的衣服再留給小孩子穿。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 航天專家喊你來當小小太空人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現代快報小記者聯合南京肯德基公司,開展「探尋星辰大海,致敬中國航天夢」航天日主題活動。活動當天,我們邀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博導康國華,他將帶來一場航天科普大餐,為小航天迷們講述中國航天曆程。此外,現場還設有「我是小小太空人」互動環節,小記者們將穿上航天服,行走在仿真星空下、太空飛行器模型旁,來一場太空探秘之旅。
  • NASA新登月太空衣公開,可屈膝蹲下舉手,不用在月球上跳著走了
    新太空衣的設計充分考慮這種需求,其加壓服下半身安裝了多個關節軸承,允許臀部彎曲和旋轉,膝蓋處有更大彎曲度,並採用了類似登山靴的柔性鞋底。此外,太空衣上半身的改造使太空人可以大幅度旋轉胳膊,並輕鬆將物體舉過頭頂。新太空衣還採用了從後面穿入的設計,使肩部組件更貼身,有助降低肩部損傷風險。
  • SpaceX送太空人上空間站 馬斯克讓載人航天重返美國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7日下午消息,據外媒,美國當地時間27日下午,SpaceX公司將首次向太空發射第一批乘客,這可能預示著美國將迎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這將是近十年來,美國本土第一次進行載人火箭發射,也將是第一次由私營公司的飛行器將載人的火箭送入太空。
  • 太空人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大約 6.5-8 個小時
    綜上所述,在空曠的宇宙空間中,沒有穿太空服的太空人可以保持意識 15 秒,存活 1-2 分鐘,然後在上述情況下死亡,最終身體凍成冰棍。為了便於理解,艙外航天服可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壓力服和生命維持系統。壓力服實際是人形服裝,是由上軀幹、下軀幹、降溫服和頭盔四部分組成,從內而外,太空人在進行隨意的太空行走之前要首先穿一件降溫服,這件降溫服是由網眼氨綸材料製成,覆蓋著 100 米長的微管,微管中大約有 4.4-10 攝氏度的水持續流過這些微管,幫助散熱。
  • 撒貝寧:這件航天服值錢嗎?楊利偉的5字回答,令小撒沉默了
    撒貝寧在節目中,被楊利偉太空衣報價驚呆,那到底多少錢呢?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讓世界都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超級大國,一直用各種手段打擊和污衊中國,就怕中國崛起取代它的地位。這也可以看出中國真正意義上強大起來了。
  • BAC單聲道,是一款性能更高,重量更輕,更先進的新一代超級跑車
    Briggs Automotive Company(BAC)正式推出了新的BAC Mono,這是一款性能更高,重量更輕,更先進的新一代單座超級跑車,已經在歐洲大陸和全球範圍內全面使用。超級跑車之一的重量僅為570公斤,儘管根據歐洲法規,它在皮膚下進行了許多添加,這要歸功於它的多項技術壯舉。BAC的Mono R石墨烯研發項目,增材製造以及與軟體合作夥伴Autodesk一起開創的生成設計車輪項目等都有助於減輕第一代模型的重量。
  • 一款航天服多少錢?楊利偉5字回答,撒貝寧聽後忍不住乾咳
    導語:一款航天服多少錢?楊利偉5字回答,撒貝寧聽後忍不住乾咳眾所周知,楊利偉是我國第一個成功上了太空的人,他的事跡備受矚目。不過宇宙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相當神秘的,後來為了讓大眾更加了解太空人以及航天工作,楊利偉曾經受到邀請上了一檔節目,當時支持人撒貝寧問楊利偉一個問題,聽到回答後他忍不住乾咳,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撒貝寧經不住好奇,就問楊利偉太空人身上穿的太空衣多少錢,楊利偉淡定的說了五個字:「不貴,幾百萬。」幾百萬在當時已經可以買好幾間房子了,足夠普通人生活大半輩子了。
  • 穿在身上的新科技:衣物新纖維新面料新設計層出不窮
    衣物新纖維、新面料、新設計層出不窮穿在身上的新科技(新生活 新體驗)紡織原料多種多樣,服飾面料不斷革新,設計剪裁個性考究……穿得暖不再是人們對衣物的首要要求,穿得好、穿得美、穿得科技環保,已漸漸成為時尚。
  • 太空人如果在太空不穿太空衣,能活多久?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雖然我們僅僅只能在太陽系中不斷探索,連太陽系的邊界都走不出去;但是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可以在未來的某個時期實行這個目標。那麼就有一個問題可能發生,那就是假如太空人不小心脫離了太空艙或者太空服破裂,導致他的人或者身體暴露在外太空中,他能在在外太空生存多久?這個問題科學家給觀眾道出了其中的實際情況。接下來,小編就好好地跟各位看官說道一番。
  • 馬斯克的SpaceX與美國載人航天的失落十年
    歷史進程中的馬斯克在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返航後,最近十年,美國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全部仰仗於俄羅斯的飛船。甚至可以說美俄都在吃著前蘇聯航天事業留下的「剩飯」。還有一點,也能側面說明美國的航天研究是真的「失落」了。2017年6月,NASA表示,航天員在國際太空站艙外活動中所穿太空服(艙外衣)老化嚴重,或在不遠的將來面臨短缺。雖然過去8年NASA已投入2億美元研發太空服,但新型太空服的技術仍停滯不前。
  • 航天服價值多少錢?楊利偉給出答案,撒貝寧聽後忍不住乾咳
    導語:航天服價值多少錢?楊利偉給出答案,撒貝寧聽後忍不住乾咳眾所周知,探索外太空一直都是人類的願望。隨著軍工的進步,在1961年4月人類終於實現了踏入太空的夢想。而世界上第一個能夠幸運地進入太空的人就是了來自蘇聯的太空人,他叫尤裡.加加林。我們知道,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大國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所以蘇聯打造出了太空飛行器之後,美國也不甘居後,在第二個月美國的艾倫.謝波德也登上了太空。而作為軍工後起之秀的我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終於憑自身的努力,在2003年也實現了航天夢。而我們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就是楊利偉。
  • 穿著航天服時身體是否會發癢?怎麼解決
    #宇宙生活指南#太空人出艙活動,總是一身厚厚的航天服。艙外航天服,注意黃圈裡的那個玩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研製航天服時,已在如何避免招致發癢感等生理上的不適方面下了功夫。航天員弗朗克·波曼說:「穿著航天服時感覺發癢的情況當然是有的,這時可從上往下按按,並輕輕敲敲,即可解除瘙癢。但是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尤其是在緊張的作業中,身體發癢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 南孚新一代充電電池亮相CES 性能無敵
    南孚當年研發的無汞鹼性電池性能比肩國際品牌但價格卻不到他們的三分之一,既成為消費者真正用得起的好電池,也讓民族品牌在電池行業贏得一席之地。例如,此次閃耀CES的新一代充電電池TENAVOLTS就被譽為鎳氫電池的終結者。相比鎳氫電池具有1.5V全程恆壓、1.8小時極速快充、2775mWh強大能量3大領先優勢,讓現場觀眾驚嘆連連。
  • 有關海鷹航天服的那些故事
    ▲海鷹」-ДМА航天服(左)與「海鷹」-М航天服(右 )的外形、背包細節對比圖。再回過頭來說說軌道站設備的改進:「海鷹」-Д航天服在「禮炮」-6號上時,使用的是與1型航天服用對接裝置(БСС-1)配套的軌道站系統。航天服在進行出艙準備和過閘時,藉助該系統與軌道站上的氧氣瓶、換熱器(冷卻水冷服的循環水)連接起來。